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30|回复: 0

[入门教材] 2018年5月26日通江诗词学会创作心得分享座谈会讲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4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5月26日通江诗词学会创作心得分享座谈会讲稿

简介:李青,字午午,网名月仿、大乔、大月儿......号听雨轩主,1965年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户籍深圳,现居新疆乌鲁木齐。师承浙江诗词楹联学会前副主席董敏先生,师门弘一法师(李叔同)。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和教学十多年,作品涉及诗词、诗歌、散文、小说。拥有系列QQ群30多个,2011年创建白鹭中文网论坛,现挂职网校——白鹭书院院长,主管教学。建私塾‘午午草堂’,收徒教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巴中地区诗词学会会员。

一、聆训


董敏——董老师训诫:

学诗五忌:格弱、字俗、才浮、理短、意杂。

格弱则诗不老,字俗则诗不清,才浮则诗不雅,理短则诗不深,意杂则诗不纯。

古风没硬性平仄格律,但有软性内在要求。
作五古有四要:曰分段,曰过脉,曰回照,曰赞叹。这是古风杂诗的范畴了。

======================

巴蜀鬼才魏明伦先生有云,读书力求三性:韧性、记性、悟性。

有韧性没记性,读了白读;有记性没悟性,书是死书。

想必先生是说与做学问的听的,其实,只要去读就行了,能否记住,决定于书的魅力;能否顿悟,决定于人的造化;有无韧性,决定于读书的初衷和目的。


二、创作须知和技法

格律诗词都有相对严格的要求进行创作,从形式、平仄韵脚的硬性规定、到遣词和造境的软性要求,都需要多了解、学习、揣摩。

新韵、平水韵、词林正韵,是诗词的三个不同韵种,在创作时候需要正确使用。

格律诗——诗律表+平水韵/新韵,词——词林正韵+钦定词谱。

所谓平水韵,其实就是古吴语,相当于今天的江苏话,它属于地方方言。而新韵来自于普通话发音,所以区别就在此。


普通话来源。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普通话可看作官话方言的次方言,所以现代人读唐诗宋词元曲大部分都能押韵,从唐代《唐韵》到宋代《广韵》和明代初期的《洪武正韵》的继承。

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古韵新韵,两者不存在重要和无足轻重,也没有适用和无谓。从听觉感受来看,大多数韵部是相同的,只有个别字存在平仄相反,在使用字词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这些字。

比如今平古仄的字:达、合、接、白、读、别、叠、出、薄。
今仄古平的字:纵、撞、治、誉、竣、闽、奔、蕴、翰、叹、患 跳。



在创作诗词的时候,遇到诗律表和词牌有可平仄的地方,尽量按照汉字标注的来,别取巧,打造无暇作品,从细节做起。


新韵韵母在字典里可以一清二白的分辨,在古韵里就要依方言为准了。举例xia 斜,就是方言的缘故,比如【唐】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这个斜字。新韵就只能读xie,可是听起来就不押韵,很难听的。

平上去入,唐宋时期中古汉语的四声,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音系根源,唐诗宋词格律的基础。掌握四种发音阅读诗词,能够体会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和韵律之美。

平上去入四声中,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其余都为平。元代以后北方很多方言入派三声(入声派入其他三声),而吴语 、晋语、赣语、新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语、江淮官话、极少数西南官话、极少数北方零散方言点存在整齐的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平上去入”是汉语平仄的基础,是传承千年的宝贵语言财富。上、去、入为仄,其余为平。

“平上去入”才是汉语真正的四声,普通话四声(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是重新规定的。


说说拗救和飞燕。

拗救是说律诗中平仄不合律的地方,按理就叫出律了,因为有拗救的说法,所以也可以算合律。拗救是怎么来的呢?并非仓促创作就交稿产生的,那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游戏玩法,古代科举制度对格律是极为看重的,所以有句笑话说:第一,看到古人出律了,请千万别以为他们不认真,古人把合律看得非常重要,出律不仅仅是丢面子,丢的还有很多东西,甚至前途,未来。第二看到名作不合律,请参考第一条。飞燕也属于这类情况,飞燕全称叫飞雁出群,就是第一句押韵的字不在韵部,后面句子韵脚是统一的,这种也叫押邻韵。并不是平水韵部排序的近邻,而是韵母听起来很像的韵部。切记,这种形式只出现在第一句,中间句子和结句是不可以的。有些朋友以为有出就有入,也就想当然去写个飞燕入群,在最后一句押邻韵,这就大错了。

飞燕出群,也来自游戏的玩法,是古人写正统合律的太多,太累,太枯燥了。在一些文人或达官贵人聚会的宴请时候,他们会别出心裁的设定一些玩法,以故意犯错为游戏规则,不出律反而会犯规,被罚酒等等。由于这类作品根本不屑收纳,所以他们就算有集子刊印也看不到的,但有些名人实在名气大,被一些追随者收捡了去,也就流传下来了。这是我们看到古代名人不合律作品的一种情况。

另一种就是创作在近体诗萌芽初期,以及盛行时代,古人作品的标题不如我们今天这么规范和详细,他们处于文学体裁的发展时期,媒体传播又不发达,所以只有作品而没有注明是否古风、杂诗,还是格律,这个就需要去考证辨别了。



三、举例



【其一】

46、七绝. 依韵和张子春愁
乙未年十月廿三  亥时

窗外流朱桃杏雨,溪头浣碧细纱萝。
长沟晓月无声戏,到老陈留恨字歌。

张子(名平,语版)原玉

春愁
诗成忽记中宵雨,老树残花剩几何?
自谓已将愁写尽,岂知窗外更愁多。



张平老师这首作品,以幽淡的手法轻描,意境中无所谓人物和背景,可以从字义的连绵意象去幻想,把文字转换成那幅画,去感受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那份细腻的心思,绝句充满了一种落寞的情绪,但并不觉得多么的强烈,这和老树残花的景象正好吻合,山水无言自有真意,我们只须去看、去听、去感受。这首诗起承转合非常自然,每句都发挥出了自身应有的效用,尤其转结二句:自谓已将愁写尽,岂知窗外愁更多。在近体诗而言,我们是忌讳重复用字的,当然绝句比律诗的要求稍微自由洒脱一些,在这里用了两个愁,一点没感觉到违和和啰嗦,反而有种叠加的效应,自谦的意味也就飘了出来,赞叹自然之物,也因为这两句而引发了和诗的兴头,可见好句对读者的影响力。

和诗延续了原玉的愁,如果说原玉是近景微拍,那和诗的构象就延伸出去成了远景,甚至更辽阔的领域,这样的设计是和诗的要素,既关联又升华跳脱出去,像对山歌飙高音那样,唱和联珠,纵横并景,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格调。和诗用韵为依韵,就是同韵部但无须严格使用原玉韵部的字和顺序。2、次韵,或称步韵,不但韵部相同,还必须用其原韵的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需相同。3、用韵,即用原诗或词韵的原字,但不必按照原来的次序来和。



起承句里有两个词,流朱、浣碧,这是电视剧《甄嬛传》中的两个人物,使用在这个春末的季节似乎蛮适用的,就顺手拿来用了。立意是先近后远,结转这里跳脱的有些急,所以有些生硬,起承描述的自然之态,蓬勃生机。转句:长沟晓月无声戏,前面长沟晓月,代指时光岁月,无声戏,是明清大家李渔的白话小说集子名称。陈留是曹操起兵的地方,在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恨字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哪怕一代豪杰也不过如此。



【其二】

52、和易清亮老师‘开心一客’五绝阴雨天思晴

无愁自在人,恨雨锁闲身。
落木庭阶瘦,金风惹句真。


原玉:
五绝阴雨天思晴
缘何不现身,雨雾隐其真。
总在晴天笑,无愁自在人。


这首和诗立意来自原玉最后一句,无愁自在人,按理无愁和自在是一个意思,在这儿诗里重复是一种强调的用意,反衬阴雨天的沉闷之气,形成一种渴望晴朗向上的乐观心态。被这种积极昂扬的心态打动,所以有感而发应和。

和诗是顶针接法,借用原玉结句作为起句,也写雨,也写愁,加入了一个侧面描绘,好比作者和作品融为一体,并入画中,而我是那个赏画的人。



57、五绝联句

千江明月夜,不舍故乡情。(张平)
欲得文风飨,诗联比玉羹。(月仿)

这首产生来自群聊,随心随性。张老师寓意很明显,寄达和体谅了游子之心,而联句也正是领会到了,所以含有谢意联句,将话锋引向文学,我们共同交流的平台。



【其三】



33、唐多令. 蕊珠叹

闲步旧芳园,莺娇柳带牵,晓露清,新蕾琅嬛。丽日熏风初俏立,遮半面,顾羞颜。
梁地蕊珠叹,结成无柱弦,噤悲声,浑与词绵。一棹欲寻湖上月,青镜里,白云边。

依刘过‘芦叶满汀洲’格。


这首背景是春季,题照诗偏向写实的白描,所以上阙按惯例是描景,下阙加入抒情。梁地,系化用“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在词里代指异地他乡的愁思。这首词的结尾三句最初是不太确切是否合适,完稿时是清晨,顺手发往群里,被朋友点赞这几句,然后去细细读,慢慢品,也觉得似乎没有裂隙。



【其四】

34、生查子. 翠鸟

翠羽上青枝,旧苑樱桃小。瓦瓯汲水回,影去双双鸟。

试取眷侬词,和入春风调。时节不须弹,愁云鬓丝绕。


翠鸟,构思来自一张图,这样类诗的词牌自己觉得不太好写。布局依然是先景后情的安排,过片两句修改过多次,直到改为眷侬,才满意。跟上阙的双双鸟呼应。


【其五】



30、苏幕遮. 伤春

觉春来,春又半。枝上棠花,明若金钗钿。绵雨纷纷催续断,摇落新娇,遣作迎风散。
锦云书,香几案。拟句消磨,不尽迢遥怨。寒食行郊躬礼奠,叠叠清愁,只道声声慢。



最后这首是春末背景,构思来自一张图。起句时脑海里总出现一句话,不觉春来春又半。叹时光匆匆,韶华易逝。上阙描的是海棠花,明若金钗钿,钗是古代女子的发饰,钿是一种类似剪纸金箔,贴在脸上的装饰。特别说明这阙词其中一个错处,寒食行郊躬礼奠,这个寒食是不符合民俗规制的。寒食是清明的头一天,清明祭奠可以在节气的前后和当天,却不能在寒食这天,这首作品创作于2016年春,发现问题是在今年,所以打算修改掉。


感谢各位到会的领导和学友,祝福愉快,笔健文丰!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5-1-2 20:04 , Processed in 0.041584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