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着的梦呓——此心麻木 与友闲聊,友道:近些时日以来,心情格外空寞。对万事皆缺兴趣,对百人亦无热情。对待一切都好像没有感觉。心底都是淡淡的、空空的,人也变得懒懒的,呆呆的。似乎整个人的精神都是麻木的。 何为“麻木”?好像是人们常说而不解其深意的词。 找度娘询之,答曰:“麻木,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身体某部分感觉发麻甚至丧失感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不灵敏。” 再查,百度汉语答曰:“1.身体某部分发麻以至丧失感觉:2.比喻思想不敏锐,反应迟钝。” 看来,度娘也说不出一二来。 如果仅是身体发麻而失去感觉,那也不足为怪,人人都有过此类经历,所以不去论之。而精神麻木,却是人皆可言而难以道人知的状态。 所谓精神麻木,视万物而无趣,大约有两种可能。一是见惯不怪,熟视无睹;二是无知而不解其意,故反应迟钝。那么,自己到底是熟视无睹,还是不解其意引起的麻木。 友答:皆不是。 那么,就只能是第三种可能:失去了奋争的目标,和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当一个人在生活中,大多都是在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做着相类似的事情,不断地经历循环反复,精神便会懈怠,会疲劳,进而会陷入麻木的境地。这也是当下人们的一种普遍现象。 毕竟,世界并不是对每一个都显现着精彩,显现着新奇。亘古以来,世界就是在不断地循环反复中默默地、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如果不体会循环中的变化,反复中的差异,那么,自然就失去目标,也找不到意义了。 对此之麻木,当以何解?老实说,吾也不知。 老子《道德经》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看看野地里的山花,夜空里的星宿,它们的生存目标和意义是什么?它们麻木么?但它们存在着,并永世地存在下去。 且不去论多具体的目标,或是多高大的志向,只以“为美”与“为善”二字,便可哄着自己对目标、对生活有了寄托,也或许就能去掉些麻木,转而精神起来了。 不是么?姑且试试看。 抬眼江天极目,翠麓群山苍郁。 耳畔过风声,犹似百年怨曲。 簇簇茵茵斑竹,暗暗昏昏陋屋。 本欲做癫狂,却是心头麻木。 荆州亭——此心麻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