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草维生的草根生活种种(连载之一) 高致贤 题解:拙作《蓑翁狩猎记》发表之后,部分朋友对于蓑翁穿的蓑衣之类的民间文物很感兴趣,有读者让我再写一些像蓑衣那样濒临绝迹的民间生活物品。我随便回忆一下往昔,现在称之为草根族的人们:穿蓑衣,吃草籽,住草房,盖草被,铺草席,穿草鞋等衣食住行,哪样离得开草?于是,良心驱使我不得不把部分将要失传的民间历史文物分别作一点我知道的系统记录下来,其中难免有些重复,希望读者原谅——(待续) 穿蓑衣 蓑衣这东西,而今已不时兴了,城市里早已无用,农村已被塑料雨具取而代之。幸我故乡还有一袭尚存,也快成为民族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了。它便是今日城市人常用的雨衣的老祖宗。 蓑衣有棕片缝的和蓑草编织的两种。草编的较为普遍,也系正宗。蓑衣由专门的蓑草织成。蓑草有两种,生在溪边河畔的三棱草,叶短而粗;另一种长在山野旱地,叶绿细长且韧,采撷露晒干后供编织蓑衣。 编蓑衣宛若今日之织毛衣,先结领而后提纲。即是将几片蓑草的上半部拧成绳,下半留草叶,将绳部结成棱形空眼,又在下角接上一绺蓑草继续往下编织。草绳为纲衬里,草叶披毛护外。纲为绳体棱形,一旦编成,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蓑衣外披,那就是穷人或猎户的织草为衣了!蓑衣不但可以遮风避雨,也可遮羞掩丑。旧社会里,极贫人家,十八岁的姑娘没有裤子穿,也只好用蓑衣来掩羞避体、遮风挡雨了。有衣穿的人就用它做雨具。蓑衣便是旧社会人们普遍用的雨衣,干活、行路都离不开它。狩猎时它便是最好的“护身服”。 吃杂粮 民间说:毛稗草籽不在五谷之类。解放前,我家乡的农民吃的就是“五谷”之外的杂粮:毛稗和草籽。 毛稗有家种和野生两种,生长于田间。家种的株高穗大,籽小而壳厚,农民们常说:毛稗九层壳,舂断女子一只脚。一天碾四五槽稻谷的水碾,要一天一夜才能碾一槽毛稗。水稻的出米率是50-605%,毛稗的出米率最高30%,但是,它的糠细而柔软,穷人就连糠一起做饭吃。 草籽也有野生和家种两种,生长于旱地,野生的叫熟地草,是喂牛的饲料,家种的收入极低,穷人们连壳带米一块儿舂碎做饭吃了。 毛稗和草籽的米煮稀饭都好吃,但是,我的家乡,20多年前就没有种毛稗、草籽了!不过,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那时候穷人充饥的苦荞、香麦、洋芋和野菜等等被富人们瞧不起的所谓低级食品,而今,竟然成了富人们最抢手的绿色保健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