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旧知学新识 ——暮年会获“副产品” 高致贤 近期以来,我们60年前进修中师班的同窗相约于暑假期间欢聚。同窗多是耄耋之人了,但是为了这次相聚的联系工作需要,大家都还要与时俱进,现学习上网操作!为什么? 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通过许多艰难曲折,寻找到还在世的部分同窗之后,陈安忠同学提出对于这些同窗的健康状况等等先行调研,以便据实安排,并提出一些调研项目。我就想将这些项目设计为表格来填写,使之简单明了。于是,很多同窗还习惯性地想到用纸制表印发给同窗去填。这在我们工作的年代是常事,但现在还行吗? 再说,我们调研项目中就包括住址、电话,连住址、电话都不知道,怎么寄表格?这调研中的其它的诸多麻烦事就不言而喻了!怎么办?学呗,咱们都是57年前全地区最高专业学历的毕业生。从我们的毕业留言簿上的照片、题词,还可以看出当时一个个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互相鼓励:献身教育、为国争光……教书育人几十年,不少人还任过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什么的,制个表还难吗? 可是,而今已是科技现代化了,制表早已不像我们在纸上画时代,必须要在网上制了。虽然我们现在都是在职“研究孙”,上网就得找孙当老师了! 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们有空,教我找到制表格的软件,前几年我也在网上制过表,皆因老人多忘事,而今还得从头学。在子孙们的指导下,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表制出来了。 制好表格之后,我将自己应填的栏目填好给同窗们做示范,再把表格发到群里请大家填,自认为这就可以了。谁料就把表发到群里去让同窗们填之后,很多同窗填不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是相对年轻聪明的安忠首先在表上找到了“编辑”,填表成功。他马上告诉其他同窗。可是,他们填好了,关闭后再打开,所填的内容又不见了。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在边学习,边研究,边应用;周远初发现填好之后,还要“保存”后才能关闭。立即告诉群友,经过实践,这个问题算解决了。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什么问题?同窗们填在表上的内容我看不到,就不知谁填了谁没有填。对此,开始,我们大家都莫名其妙。怎么办?我们都知道:既然身入河中,不过河就只有被淹死,唯有摸着石头过河去才是生路,大家都在想办法。李世芬网上问我此表填了交几份?我说一份就可以了。于是,她就把填好的表发到群里,我就在她发到群里的表上看到她填的内容了。正当我们不知怎么过河的时候,李世芬无意中给我送来一个跳蹬石。我告诉她我已经看到她填的表了,并把她的这个跳蹬石抛给尚在过河的同窗们,接他们一个又一个的过河来……我又将他们填的内容录下来,填到我的底表上,全部填好之后,再发到群里,让大家都能看到! 看到我们上述这样笨头笨脑的制表,笨手笨脚的填表过程,那些制表、填表的青年们也许会笑掉大牙。但我们却乐此不疲!何也?从此,我们带“研究孙”工作中,还找到一个新课题:研究如何向孙辈学习更新知识。也让我们还自己找到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笨头笨脑的制表,就是为预防老年痴呆,不再继续笨头笨脑;笨手笨脚的填表,就是为了保持手脚灵活,不再老是笨手笨脚的填表!不是吗? 如果不是为了搞这次耄耋同窗欢聚,我们这些七老八十岁的人,还有谁会给我们安排部署制表、填表任务?没有什么新的工作任务,还去学什么新知识?那么,我们只有坐起享清福了!谁还愿意去动那么多脑筋? 我们这老同窗相聚,大家乐意自愿参加,于是,互相邀约,自由组合,自愿报名,自力更生。我们没有任何外在压力,完全是自觉行动。对于我们需要应用的网络知识,我们就带着问题学,现学现用,现场练兵,可以收到立竿见影效果。这就成了我们相聚的意外收获之一。这里,我们姑且称之为老年欢聚的“副产品”吧! 57年前分开的同窗,而今得以相聚,畅谈离情别绪,再展青春风采,既预防老年痴呆,又因此学到现代科学知识,还得愉悦心情,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2021.3.10.于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