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草席 以草维生的草根生活种种(连载之三) 高致贤 题解:拙作《蓑翁狩猎记》发表之后,部分朋友对于蓑翁穿的蓑衣之类的民间文物很感兴趣,有读者让我再写一些像蓑衣那样濒临绝迹的民间生活物品。我随便回忆一下往昔,现在称之为草根族的人们:穿蓑衣,吃草籽,住草房,盖草被,铺草席,穿草鞋等衣食住行,哪样离得开草?于是,良心驱使我不得不把部分将要失传的民间历史文物分别作一点我知道的系统记录下来,其中难免有些重复,希望读者原谅——(续前) 铺草席 我到深圳20年来,夏天垫的都是竹席,没有看到草席了,像麻将牌大小的竹片拼穿而成的凉席,我们贵州大方的气温是用不成的。我在家乡的时候,铺的都是草席。织草席的草有有多种,最好的是蒲草。 外孙问我什么叫蒲草席,我告诉他,以前我家有名为“四半截”的田,其中有半截是浪田,田中有“海眼”,深不可犁,水冷不产粮,只好种蒲草。1956年我考取毕节师范学校,家里没有铺盖,我就织了一床蒲草席去和我那有被子的表哥共睡一床,毕业之后,那席子还在好的,我又背回家给老人们铺垫。我为什么那样珍惜那床蒲草席?那是从割蒲草,纺经线到织席子都是我亲手而为。他们问我席子怎么织法? 我说,草席品种繁多,编织工艺复杂,一时半刻讲不清楚,我就只好告诉他们我是怎样织的:首先要有一个机床,最简易的就是按照需要席子的长度和宽度制成的一个四方架子——织席机:一把扣,将青藤皮纺成的经线,穿进前后位置不同的扣眼里,两人操作,一个掌扣,一个喂料——蒲草、白茅草等等,像织布机的梭子那样,把材料穿进经线中,掌扣人用扣将草压紧,织满就成了。 其工艺流程一为备草,即将收割晒干的席草整理备用;二为挑选草料分拣后上机;三为浸麻打好席筋;四为编织成席。主要工具有席机、木扣、打绳车、鸭舌剪、三翻凳等等。建国前为家庭作坊式手工制作,需二人合作到相当娴熟时才能编织生产。现在,半自动的编织机已广泛普及,虽省时、省工收获高,但质量远不如手工生产的好。可手工编织师多年事已高,该手艺面临失传困境。当地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手工编织,让这一技艺得以承传。 现在,这种东西,恐怕只有历史博物馆里有了。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