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76|回复: 0

[散文] 字辈的来历与发展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连载之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3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字辈的来历与发展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连载之四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族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本节提示:
1、我国字辈起源于何时?
2、我国民间字辈起源于何时?
3、字辈有什么作用?
谱碟不能没有字辈,字辈在现今谱牒中的地位很重要。可是,早期的谱牒是没有字辈的,这个问题留待以后来说。这里先来看看字辈的来历——
史料记载,字辈的起源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但是,宋代的字辈还属于皇宫贵族专用,民间还没有字辈。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后宫嫔妃无数,子孙繁多,为防止子孙们在取名上的混乱,规定每辈人用一个字作为名字的首字,以此作为辈分的标志。这种做法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几乎所有的家族都要定期议定本族字辈。足见民间字辈从明朝开始,而且是由各姓氏民间自由自主自订的,不需哪级官方批准。
  自订字辈若干代后,人们因战争、灾荒、就业、求生、婚姻或突发事件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各自逃荒躲难到异地,父子难相顾,兄弟各一方,发展之后,一些人已记不起以前的字辈了,原来没有家谱的不用说,即使原有家谱的也找不到了,但还得有个字辈来区分本族人的辈分,这就只有重新修谱,另改字辈。这种现象很普遍,故有某姓入某地始祖为XX之说。例如我们明兴公支系修谱,就以从江西迁到贵州的明兴公为我们这个支系的入黔始祖,字辈就从他的下一代另外改写了;没过多少代,明兴公的后裔中的字辈也出现了几种不同版本。为什么呢?明兴公所生三子:张刘(荫祖)、应(荫)龙、荫发。兵荒马乱年代,逃荒躲难,天各一方。应(荫)发公一支不知去向,他的后裔肯定另改字辈了。连同在大定(今大方)境内的长房、二房两支的字辈也变得大同小异。就我们应龙祖这一支,十代之内就出现了不同的字辈,甚而有不同的民族,但又确系应龙公后裔,这就是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后经族人中的一些有识之士重新拟谱,大多数才统一了字辈。之所以说大多数,是族人众多,分布较广,重新修谱不可能联系到本支系的所有族人,漏谱难免,且漏谱者不在少数!
公元2005(岁次乙酉)年,族人重新编修了贵州省大方县·明兴公支系《高氏族谱》,在原有老谱字辈40代的基础上,将字辈重新统一顺延为100个字,即100代。新谱将字辈统一了,但漏谱的人未必知道,而且诸多原因,谱书不可能发到一家一本,更不可能人手一册,即使现在得到谱书的人家,若干年后,一旦遭到变故离散,他们的后代子孙还能完全记住这一百字的字辈吗?加之后来者对字辈观念的逐渐淡漠,现在许多人取名已不用字辈了;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一些人会对字辈慢慢淡忘下去。
  那么,没有统一字辈怎么认亲支呢?确切地说,认亲支就是认本分支族人!如我们目前只认到我们的入赣始祖高崇文,凡属崇文公分支,不管字辈合不合(也不能久合),就是亲支。从江西迁到贵州的始祖高明兴,在贵州我们就是明兴公分支,只要是明兴公后裔,不管字辈合不合,就是亲支。那又怎么来判断辈分?只要以明兴公的第多少代孙来衡量辈分。这就不会乱了!
  然而,家谱是人修的,修谱人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工作态度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加上其它原因,这就不可能保证家谱所录的完全正确。例如渤海堂的高治民宗亲在介绍家谱资料影印件时说:“可能(他们的)族谱有误,历史上高怀德是高行周之子,而我家的族谱记载是行周的孙子 ,中间隔了一代高锡 。我们一带的谱错误较多。
  他从国史功能分析成因说:“不过也难怪:高姓族谱,和其他族谱一样,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家族成员间血缘关系及家族重要成员事迹的文献类型。”国史与民间谱牒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它不需要记录某个家族一代接一代的血缘关系。我认为,史与谱比较,血缘关系还是要以宗族支谱记载的为准。下面,让我们看看族谱的发展。
2016.5.20.于深圳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12-23 20:57 , Processed in 0.047778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