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22|回复: 0

[散文] 记深圳市首任商业局长李济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6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市首任商业局长李济才
(人物连载之二)
高致贤/编篡
按:改革开放30周年之后,深圳拟出版《深圳人物传记》,我应邀编写一组6篇深圳人物书稿:其中有深圳市的首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卢祖法、深圳市首任商业局长李济才、深圳市空港委办公室副主任刘朝金、深圳书画艺术学院教授孙乃一、福田区首任政协主席陈基渝和南山区科苑工商所所长张书宁等等6人。原稿交给叫任莺鸣的联系人后,电子稿发于我的博客。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时代,看来还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将其再发与读者分享!
深圳人物连载 李济才 (2010-11-09 10:05:18)
标签: 李济才 宋体 食品公司 进出口公司 商业局 财经       
大型历史文献《特区人物志》人物之一
李济才传略(修正稿)
高致贤/
李济才1939年出生于河南通许县一穷苦农民家,他两岁那年父母双双在洪灾中罹难,幸被邻县一好心农户收养。艰辛的童年,铸就了他艰苦卓绝的作风、坚持不懈的性格和艰苦创业的思想,从1955年参军到2003年退休的48年军旅及地方工作生涯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先后在部队任事务长、军需助理和教导大队的副中队长;转业到地方后任惠阳地区商业局政工科长、商业局长;1979年调任深圳市首任商业局长、党组书记,市的政协委员、经科委副主任、食品公司经理、外贸食品进出口公司经理、对外贸易集团第一副总经理、食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华商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等职,尽管他频频更换工作单位,职务也有升有降,但他总是顾全工作大局,服从组织安排,到哪个单位他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取得上佳成绩。他说他是“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轻车熟路抓商业
1979年春天,李济才从惠阳地区商业局长的职位上调到深圳市任首届商业局长,从此,他的脉博就与特区建设一起跳动,特区建设的“粮草尚未备,兵马已先行”的局面对他进行着种种挑战和考验。
李济才立足未稳,3万工程兵集体转业、浩浩荡荡地开赴深圳安家落户;成千上万的民工从全国各地涌向深圳,成十上百万人的吃喝穿用的供给任务,一齐压在李济才的肩头。
李济才凭着他在部队管事务、干军需的经验,以军人的作风、党员的责任,勇往直前去迎接这一场浩大的挑战,并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常出奇兵,冲锋陷阵,夺取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1980年生猪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市民每人每月供应肉食2斤,农民没有供应,来自农村的李济才决定给农民也发肉票。肉市实行计划内外两种价格的“双轨制”,有票买平价,无票买议价,但人多肉少,供不应求,农民有票也买不到平价肉,意见很大。李济才与其他领导商定:由商业局抽出150万元现金给农民作为肉食补贴,等于从农民手中买回肉票,让他们去买议价肉吃。暂时问题解决了,但随着外来人口的猛增,鲜肉供应缺口大,只好用冻肉来补充。这又给李济才带来第二个难题:冷库不足。李济才辛辛苦苦调进的冻肉,没有冷库易变味,还闹了一场小小的“冻肉变味”风波。这促使他下大决心修建冷冻仓库。
李济才筹集了100万资金,在黄贝岭建起了一座500吨的冷库。这是深圳成立经济特区后兴建的第一座冷库,规模也不小了。可是,深圳建设人员猛增,加之与港澳进出口贸易及其它转口贸易的与日俱增,500吨冷库转眼间便显得捉襟见肘了!为使粮草与兵马齐飞,仓储共食品并进,李济才又多方筹集资金,着手再建一座5000吨的大冷库。
商业局组建尚未完全走上正轨,市里又决定撤销商业局,重新组建深圳市商业集团总公司,李济才任筹备组长。此时,特区建设大军频频迅猛增加,需要更多食品供应。
1982年李济才被调到原商业局下属的食品公司当经理,等待他的是一栋二层楼的铁皮房,一辆除了喇叭不响周身都在响的吉普车。而李济才呢,从管吃管穿管用品的商业局长下调到食品公司当经理,这正说明食品工作在深圳建设中的重要性。他也正好乘机落实扩建冷库的计划。于是,他请来工程兵,填平烂泥塘,在一片荒滩野地上建起一座现代化的5000吨冷库。
5000吨的冷库建成后,李济才又买了冷藏车、货车,扩建了十几个销售门市,铺开了商业网点,一年365天,干部实行日夜24小时负责制,门市24小时开门营业,很快稳定了深圳食品市场,也为对香港的保鲜出口创造了条件。
当时,区区300来平方公里的特区内,人口己超过30万了,每天只能供应100多头生猪,其中40多头是凭票供应的平价肉,七八十头议价出售,生猪供应常从外地进货,受到各种条件制约,常不能满足市场供应,营业收入也受到影响。
一天,李济才听取各部门汇报当天的营业情况,得知猪栏里只有几头猪了,急得他心如火燎。救“场”如救火,李济才来了个急行军,星夜奔驰,从惠州借来300头生猪,次日凌晨6点钟,新鲜猪肉已摆上各门市的肉案,好像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似的。
救场成功了,这仅是权宜之计,如何才能保证几十万人的吃肉问题?李济才知道还得加强自力;自力不立,受制于人,怎能放开手脚大干?
李济才深入市东郊进行一番调研之后,选定当年废弃的知青农场旧址,立即投资创建饲养场,年产生猪5000头,把农场建成自己的商品生产基地,同时增设屠宰场,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把猪肉供应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982年,食品公司的账面上赚了8万元。
因为赚了这8万元,市委领导“骂”他违反了“粮油肉蛋由国家补贴,只能赔,不能赚”的原则, “斥”他“从百姓嘴里赚钱”!李济才不卑不亢地解释道:我们已经从统购统销改为“双轨制”了,平价部分国家补贴,议价部分自负盈亏,今年赚这8万元不过是商贸改革尝试的结果,做生意就望谦钱呀!而且他并没有赚一分钱入私人腰包,且正迎合了已经到来的粮油肉蛋市场全面开放,领导认为他讲得在理,符合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也就不再追究了。
  肉蛋本是一家,均属食品公司的经营范畴,李济才为何要单搞一把蛋?
1982年国庆节前,《深圳特区报》头版发表了一条简讯:节日期间,市食品公司组织大量鲜货供应市场,其中包括每人鲜蛋一斤。这条火柴盒般大小的消息,在当时当地消费者心目中引起的反响,不亚于今天听到神舟X号飞船升空的轰动。为了这每人一斤鲜蛋,李济才早早地与他的故乡河南联系货源,对方爽快答应。
然而,好事多磨,正当人们对此街谈巷议的时候,对方拍来电报:没有车皮,无法发运!
怎么办?改用汽车运?千山万水路遥遥,鸡蛋可经不起颠簸呀!李济才立即派人从广州直飞北京,向国务院某部陈述困境,主管车皮调度的领导立即批准,3个火车皮纳入计划,发往驻马店。
车皮到了驻马店火车站等待装鸡蛋时,竟被对方告知“没有鸡蛋”!显然是供货方不讲信用。
国庆节迫在眉睫,每人一斤鲜蛋的消息已经见报,如果不能兑现,几十万建设大军将会怨声载道,食品公司将信誉扫地!而且这是建国33周年啊,这节日食品已被赋予了浓浓的政治内容!再没有时间与对方理论了。践诺乃李济才的风格,食言绝不是李济才的作风,李济才“抽开斧头劈二块”,领着3辆空空荡荡的车皮星夜奔赴湖南,几经努力,终于用外汇买到鲜蛋,赶在国庆节之前运到深圳。李济才在千里的铁道线上打了个漂亮仗,市食品公司的声誉大为提升。
李济才懂得: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措施只能应急,绝不是长久之计,最好还是要有稳定的货源。于是,他一方面在已建成的市东畜牧场内增开养鸡项目,年产肉鸡1万只、蛋鸡1万只。另一方面又在当时的市郊50公里外兴建了坪山养鸡场。该鸡场不但饲养蛋鸡、肉鸡,还饲养了种鸡,结束了深圳鸡苗从香港购进的历史。
李济才的经营管理善于精打细算,被人称为“生意精”。他了解到,此前深圳的鸡苗从香港进口,每只4-5元港币,仅此一项,每年就花去不少外汇。针对这个缺口,他决定在坪山鸡场培育、孵化、饲养种鸡。原先靠进口的种鸡,在此很快由几千只发展到5万多只,成为深圳市最大的养鸡场,每天可孵12000只,每月40万只,每只鸡苗12角人民币,不仅供本己的鸡场饲养,还可以大量供应市场,多年没有解决的老问题,不到一年就被他解决了!
接着,李济才又在当时的宝安县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办起216个小型鸡场、个体鸡场,少则养几千只,多则养几万只、十几万只。鸡猪刚动,饲料随行。但饲料如何解决?这早已在李济才的运筹之中。但当时的饲料仍要从香港进口,李济才不得不打报告要求掌握购进饲料的外汇。可是,到香港买1吨玉米粉花1300港元,运输费每吨港币80元,且那玉米粉是从国内东北出口加工后又进口回来的,这一旅游归来的饲料身价倍增,卖到咱们的饲养场己经是每吨1580元人民币了。
李济才便直接从玉米产地购进原料,在蛇口建一座粉碎玉米的饲料厂,只从香港进口添加剂,1吨饲料只卖380元人民币,大大降低了成本。掌握了稳定的货源,与人交易心里就踏实多了。
在李济才多方努力下,市食品公司五层办公楼落成、一万多平方米的宿舍竣工,正当李济才领导全公司直挂云帆、长风破浪的1983年,李济才这位开发新区的“救火队员”又被调到市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救火”去了。
这个进出口公司简称“食出”,专营粮油进出口业务,与市食品公司的业务密切相关,但它属于外贸系统,已经连续5年亏损,平均每年亏损270万元,成为市里有名的亏损大户,不仅发不出奖金,连发工资都困难,上下人心涣散,员工千方百计跳槽,留下来的多半是下边鸡场猪场挪不动窝儿的老年妇女。迎接李济才的是1380万元的亏损和一个冷冰冰的“铁将军”把门,还有一些人对李济才“懂不懂外贸业务?”的怀疑。
李济才懂得,哪里的人心涣散,首先就是领导班子的思想涣散。于是,他乘全国大力推广领导班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之东风,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凭他改革商业局领导班子的成功经验,首先采用民主选举的方法任用干部,大刀阔斧整顿领导班子,他被选为经理,并经市委批准任命。
作为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新任经理,李济才深知责任重大:如何扭转眼前的亏损局面?如何打开外贸市场?如何发展?他立即组织全体职工推荐选举出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年轻干部组成领导班子;干部终身制被取消,领导有危机感,
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李济才趁热打铁,公司人员全部采用聘用合同制,率先砸烂“铁饭碗”,并立即在全公司推行以科为单位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由各科分别承包公司的任务,接着端掉“大锅饭”,员工有了紧迫感。
通过上述两步棋,让个体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少数领导人的积极性变为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公司员工开始树立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有了竞争意识,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大家都想“多劳多得”了。
员工起来了,如何打开全市外贸工作的局面?李济才从他在食品公司争取掌握外汇的实践中认识到:必须理顺外汇的留存关系。于是,他积极向市政府反映并协助理顺外汇留存,让外汇留存到创汇单位,谁创汇,谁补亏,以进养出,促进涉外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李济才在协助市政府理顺经营产品时,要求拿回了蔬菜经营权,使他们原来每天只能出口二三吨的蔬菜,很快上升到每天出口27吨,渐渐上升到每天出口50吨。还建立了为海南岛代理出口业务,水产品的出口量也由每天1吨上升到每天5吨。
为保证出口货源的数量和质量,看准香港鸽子市场前景不错后,他立即投资200万元建起鸽棚,买来肉鸽良种,风风火火办起养鸽场,作为坪山鸡场的一个分场。此外,他还在这个大型养鸡场内分设水产科、肉食科、果蔬科、罐头科和珍珠科等机构,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根据市场需要,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拓宽了进出口业务,当年扭亏为盈。
198410月,《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李济才谈经验的文章,其中写道:这一年的11个月,由于他们增设了出口货源,扩大了业务范围,代购代销,代进代出,内引外联,相继投产了7个大型企业,出口创汇1275万美元,1月至10月份销售总额1038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57万元,增长115.2%,盈利人民币1100万元。5年来,深圳食品进出口公司第一次扭亏为盈。李济才向国家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有序指挥“集团军”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深圳外贸公司19856月经国务院外贸部批准,改建为“中国深圳经济特区对外贸易集团公司”,享受省级进出口权利,档次一下提升了几格,成为深圳首次在中国打出“集团”公司的牌子,下属有粮油食品、土畜产品、五矿化机、陶瓷工艺品、丝绸纺织、轻工业品等6个职能部门。此外还有5个直属公司、3个驻香港公司。内联外引的合资联营公司有64个,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实体,拥有固定资产1亿6千多万元。国外这种集团被我们称它为“财团”,它可以影响国家政治局势。李济才由组织安排到外贸集团任副总经理,主管全部业务工作,相似于一个“集团军”的总司令。
李济才一下要指挥“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这对他的组织指挥能力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李济才对此挑战的应战只有一个字:干!
他的思路是:“我们是做生意的,做生意就要有个做生意的样子,不能坐阵经商。要做生意,就要拼博。”
他的行动计划是:发展经营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开拓代理进口、代理出口贸易,扩大经营范围,增设销售网点……兴办实业,生产自己的拳头产品,扶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企业。
说干就干。第一年,他就在南头工业出口开发区投资1亿2千万元,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在南头食品加工开发区投资8000万元,发展食品冷藏保鲜和半成品加工以及食品开发,拓宽香港市场,为发展远洋贸易奠定基础。
此外,还在景园综合开发区投资1亿1千万元;在坪山鲜活商品出口基地投资5000万元;在外贸中心投资1万元(此数字是否正确,资料如此,请李总核实一下);在保鲜仓库投资420万元;为联营企业综合发展,投资1320万元。
这些投资扩大了他们的经营范围,增加了经营项目:首先,开展多渠道的代理进出口贸易,一面组织生猪、山羊、冻肉、火腿、乳猪,盐水蘑菇、塘鱼等几十个品种出口;一面又组织进口猪油、电器、清凉饮料、洋酒、啤酒、并通过来料加加补偿贸易等,创汇2亿多港元,盈利420万人民币、500万元港币。
与此同时,他们又扩大经营了电器、日用百货等1500多个品种,扩大经营网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抢占了有利地形;进一步落实承包责任制,把人权、财权、经营权和分配权都交给基层,充分发挥各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作用,自己跳出事务圈子,保持清晰思路,登高望远,指挥全盘,将成十上百个大小单位管理得有条不紊,凸显出李济才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将风度与指挥气魄!
然而,正当他指挥第一集团军冲锋陷阵的时候,19873月,他又被调到食品集团公司任副总经理,总经理职位空着,他又理所当然地担负起全面工作责任。
该集团建立两年来,实行一套“儿子养老子”的方法。即是,总公司干部职工的工资、奖金都是靠收取下属公司的管理费来支付。李济才一上任,首先就取消向下属单位收管理费的规定,也不准截留下属单位的利润,使总公司由行政管理彻底改为经营服务。在为所属公司筹集资金,培养人才,制订规划,提供信息,帮助开发新产品,拓展海内外市场等服务外,自己搞贸易,办实体。
当时,食品集团公司还没有得到全国各口岸的进出口权,仅仅经营深圳几个口岸,无法扩大经营范围。为此,李济才直飞国家经贸部陈述困难,要求权利,终于得到批准,又可让他大展拳脚了!
在国际行情欠佳之时,天津晶辉贸易公司找到李济才要求联营。李济才喜出望外,一拍即合。
于是,他便利用天津外贸的悠久历史和天津新港的巨轮可以驶向世界任何一个港口的优越条件,借船出海,扩大经贸范围,活跃外贸业务。第一年深圳食品集团公司就创汇1200万美元,实现利润800万元人民币。
白手起家建“华商”
  1989年初,种种原因使李济才从食品贸易集团下放到其下属的食品贸易中心,被降到下级单位后,但他不怨天,不尤人,再次显示出军人的果断性格和深圳人的高速度;几小时后,他飞抵北京,立即向国家商业部有关领导详细陈述了建立华商进出口公司的设想:将深圳食品贸易中心从食品贸易集团公司分离出来,与商业部合作,共建食品贸易大厦,使它成为全国商业系统名、优、土、特产品的总汇,集中华商业高、精、尖产品之大成,搞展销,搞贸易,成为一个面向外部世界的窗口;同时充分利用深圳特区的地理优势和特区政策,扩大出口创汇……为什么取名华商?我国历史上有著名的晋商,徽商,那只能代表一个省,华商就是中华商业之简称,华商华商,中华民族之商。
好!气魄宏大!商业部的有关领导欣赏李济才的设想、才干和魄力,立即表示支持他将设想变为现实。可适逢中央压缩基建项目,食贸大厦也在压缩之列。但经李济才多方筹措资金,得到市委的认可,并于3月批准成立深圳华商进出口公司,“华商”正式宣告诞生,李济才任总经理,职位下降了,但他的劲头丝毫未减,再次开始了他的白手起家。
冷冷清清的长城酒店,只有三楼的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亮着日光灯,没有一把椅子,没有沙发,没有办公台,也未安装电话,只有李济才和他的几位助手围在新安装的一台传真机旁,这便是“华商”的第一份家当。
借鉴泰国1人可以饲养1万只肉鸡的经验,华商与中国畜禽联营公司联合兴办深圳大通实业有限公司,经营畜禽良种、饲料添加剂、专用机械、仪器设备等等。这又有了一个单位。
李济才向市政府详细汇报了国内外石英钟生产、销售情况和他创办钟表厂的计划,得到市政府批准及市政府经济发展局支持,投资50万元人民币,租用28平方米的厂长办公室和一个百余平方米的车间,当年办起华商钟表厂,产品一举打入国外钟表市场。
他又投资200多万元,租用黄阁坑一带近千亩荒山,获得30年的使用权,办起华商农业开发公司,建起养猪场、养鸡场、挖鱼塘、种果园,培植当地名优土特产品;办起竹木加工厂。
李济才“降职”到“华商”之后,原食品集团公司与美商合资共建的科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也被李总吸引转到“华商”来了,他们与美国谈俊逸先生合资,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开发、销售生物毒素、生物试剂和蛇毒等各种生物提取物以及医药原料的加工,产品由美商包销。
除了兴办五述工厂、公司、果场、畜牧场外,华商还与法国客商合作生产编织手袋;拟在泰国合资兴办饮食业,到美、法、澳等国家建立华商分公司……
1989年新生的“华商”,经受北京风波的冲击和全国压缩基建投资的考验,当年销售总额达到1亿2千万元,向国家上缴税利700多万元,创利润800多万元。
华商因李济才的努力而崛起,李济才因办华商而飞跃。一个小学都没上两年的孤儿出身者,为何能频频飞到国外做大生意?军队的速成中学铸就了他的文化基础,到地方的在职求学完成了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文凭,常走上大学讲台传授他经营管理的实践知识。
李济才是深圳市的第一任商业局长,在几近荒芜的地方,致力于一座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商业部署及其基础建设。他不愧是深圳特区的一头“拓荒牛”,在深圳特区内外贸易战场上辗转奋斗;哪里亏损了,他就被调到哪里;他调到哪里,哪里就奇迹般地扭亏为盈;当收获的季节来到的时候,他又出现在另一片“荒地”上……
他的道路与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道路叠印在一起;他的事业与深圳特区的发展繁荣交织在一起;他的梦想与中华商业的兴旺融汇在一起;他是特区改革开放雄伟乐章中的一个音符!
李济才并不是心甘情愿地弄好一个单位又离开的。他的这种思想也是人之常情。然而,他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并且用整个心身投入于工作中去,这更折射了他的不凡,正是拓荒牛的真实写照。
(高致贤)2008.11.26.于深圳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5-1-11 09:26 , Processed in 0.047217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