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18|回复: 1

[散文] 《由拜年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3 22: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拜年说起》
文/壶中日月长

拜年,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文化,在大年初一,街里相亲,左邻右舍,相互拜年,平时大家都各自忙碌,过年大家必须要见一面,相互说说吉祥的话和祝福。若是没看到某个人,都会相互问一问,那啥怎么没来?等等。记得从小时候,拜年就是过年时最重要的事项。大人领着给家族中的长辈拜年,进门时带头的就大声的说,前面是称呼,或者爷爷,或者大爷,XX来给您磕头了。然后长辈们都会说,不用磕,来了就是头。小时候记得是真的磕头,起码自己本家的长辈是实实在在的磕头,慢慢的,成了一句空话,进门之前,就高喊一声,磕头了,其实是来拜年的也没磕头,老人们也都明白,也不挑剔。会说来了就是头。

初二开始就是串亲访友了,我们这边,初二默认的传统就是去给丈人家拜年,初三是没过门的闺女走婆家,未成年的就跟着父母走。我是最大的70后,出生于1970年,可以说是吃窝头咸菜长大的。最早的记忆,是我姥姥来我家拜年,临走时和我奶奶争夺礼物,我因为小,以为她俩在打架,被吓得哭了。那时候拜年礼物,好像就是一两个馒头。那时候农村肯定是不可能天天吃白面,到过年时家里才蒸上一至两锅馒头,只是为了走亲戚和供养(祭司)用,往往都是几个馒头,经过十几天的来往流动,都变得黑了。为什么亲戚留礼物,相互争夺,你要是全部留下,就太失礼了,因为大家条件都是这样,才会让来争去,这也正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礼物只不过是象征意义,并不在于多少。越是困难时期,才更显出亲情的珍贵。

慢慢的我到了十多岁,国家改革开放,农村人也常年吃上了白面馒头,拜年的礼物也不会有用馒头的了。八十年代,我们这边,走亲戚大多数是以点心之类为主,高档一点的,有营养品,酒等。大多数都是用一个提包撑着。假若捎去四五样礼物,亲戚家通常会留下一两样。要是全部留下,那就太失礼了,也有实在点的亲戚,全部留下,然后自己再换点不同的礼物给捎回去。亲戚都是有来有往,所以大多数也没必要这样,等自己去捎了去就行了。

再到九十年代,就大不相同了。串亲访友,没有用手提包的,基本都是用方便袋,只要是拿去的礼物,基本没有再带回去的,亲戚往往也会客气几句,说别全留下等,慢慢的大家也都没必要去矫情了,拿来就是为了留下的,大家量力而行,不在于多少,只是心意。礼物的价值肯定比以前大不相同,好比是新女婿初次上门,礼物价值有可能是几千元,实在的亲戚或者几百元。礼物有油蛋鱼肉,烟酒糖茶,从普通到高档,无所不有。大家都是有来有往,也不会在意多少,互通有无,互表心意。

所以说,拜年或者说走亲访友,是中国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在进步,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从小我的老辈就叮嘱过,过年必须去拜年的亲戚,不存在任何借口不去,姥姥,姑姑,舅舅,姨母,再就是本家的长辈,在大年初一必须去拜年。现在社会,长辈们不可能会因为贪图些许礼物,晚辈们也不可能贪图去长辈们家中吃一顿饭。亲情还是无价的,哪怕是再忙,抽出几个小时,去看看长辈的亲戚,也让长辈看看你,说几句过年的话,啦啦家常。平年素日,大家都忙,到过年了还是忙,什么时候才能不忙呢?

春节之前,我的一个外甥,在家族群里说,今年大家都别串门了。确实是,串门大家都累,前年因为疫情,都不串门,都在家里自己玩,确实舒服。今年疫情还没结束,然而国家因为控制的不错,大多地区并没有要求在家各自过年,有什么理由就不串门了呢?

说了这么多,我的主题是啥?春节拜年是传统,我们作为华夏儿女,尊重传统的文化,是应该做的。本来现在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今年鞭炮也禁止了,可以理解,为了环保,为了未来,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然而像拜年这样,可以轻松做到的传统,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5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字,欣赏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6-27 00:19 , Processed in 0.058114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