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正名 读谱杂感之四 前言:我为什么写此文?近年来,有人在一些族谱上,将崇文公的父亲写成高行晖,有所误导。 须知:从宋朝始修的皈仙谱,都是以高崇文为一世祖的,而今已是第十修,谱中所写高崇文的父亲都是高郢。宋朝皇太后就下诏司马光将皈仙谱修为御制谱。韩愈、文天祥等文人、重臣对皈仙派也有很高的评价。这样一部族谱中的关键人物为什么被篡改?为了了解崇文公的家史,宗亲们提供了相关的家谱供我查阅。在秋根、公仆等宗亲的帮助下,我终于查清了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的依据,故发此文,以正视听! 为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正名 高致贤 请大家先看看《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见附件1)里的几段记载吧。 “墓碣銘”记载:“崇文渤海人,姓高氏,相傳為北齊文宣帝之後也,曾祖仲舒,開元聖相;祖達夫,愽學工詩,與李杜齊名,號三才子;父郢,有夙望;嫡母蕭氏,相國嵩之女,無子;母皇甫氏,生崇文於唐德宗興元元年(784)甲子四月十一日子時。是夜光燭天地,郢夣漢文帝拜姚崇為相,遂以崇文為名;明年郢拜相,相者言:崇文相業心盛於郢;人由是呼小相公;崇文三歲母歿,鞠於祖母花氏,花氏辛勤撫育至於成童......貞元十三年丁丑娶蔡氏有賢行;十六(800)年庚辰正月初四日寅時生子名承簡。崇文始有取青志而適居......” “......崇文在軍中十八年,備嘗艱苦......崇文屢出阻慝不得志。敬宗寶歷二年(826)丙午,承簡及第擢刑州刺史,子婦趙氏封辟夫人,文宗大和元年(827)趙氏歿,又明年(828)戊申,承簡得配李氏沛國公愬之女也仍封辟夫人;四年(830)庚戌承簡卒于官,崇文悲不自勝,五年(831)辛亥,次子承業領東滄經畧宣撫使,崔氏封郡夫人;六年(832)壬子駢釋服配郭氏已而娶陳氏。九年(835)乙卯二月十六日辰時生曾孫昻;开成元年(836年)丙辰郢與蔡氏夫人相繼歿......” “唐武宗會昌二(842)年,繼父彬歿,明年癸亥,崇文奉乞自討劉稹,李德裕憫其老辭之,又明年(844年)甲子,崇文自引兵來會,德裕以崇文不聽己命,遂以崇文同平章事充江西諸道宣撫使,引平虔宼,虔人使刺客刺之于吉陽鎮之雙村橋,墮馬而沒,就葬雙村騰溪田畔,時會昌四(844)年甲子九月初二日也,壽六十一”。 全文1617字,其中以上三段文字,将崇文公上三代的身份、名字,嫡母的出身与生母的姓氏;崇文公出生的年月日时、出生时的情景、为何取名崇文;他何时娶妻、妻子姓氏;何时生子、儿子何名;高郢夫妇死亡时间;崇文公的死亡时间、地点、原因和墓地写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令人信服! 这些事实绝不是今人编造的。而是由河南進士程頣 正叔 撰的墓碣铭,由驸马都蔚高崇文的嗣孫高大成 廣 道 立的。可见题材是由高大成提供的,文章也必定经高大成审定。作为嗣孙的高大成会允许别人胡乱编造自己祖宗的几代人名吗?作为同时代進士的程頣等能够受邀为驸马的大名鼎鼎的祖人写墓碣铭,不说受宠若惊,起码也是深感荣幸了,他们还敢虚构内容吗?而且,此铭文写得具体生动,记叙完整,肯定铭文内容是真实的。 文中写明:高崇文生于唐德宗興元二年甲子(公元784年),死于唐會昌四年甲子(844)年九月初二日,壽六十一”。高 郢公卒于唐开成元年(836年)丙辰郢與蔡氏夫人相繼歿。《旧唐书》的“本纪”中只有名人卒的时间。高郢享年72 (836-72=764年)郢公出生于764年;崇文公生于:唐德宗興元元年(784)甲子四月十一;{784-764=20岁}。高郢与高崇文的出生年相差20岁。即是高郢20岁生高崇文。这就是史实。 再来看看为什么会有人推算出高郢与高崇文的出生时间只相差6年,并以此否定了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具告,他们的依据来自《百度》: 高郢(740-811),唐朝人,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九岁通《春秋》,能属文。来自《百度》。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代名将。来自《百度》。 首先,我以为网上搜索的东西,如果没有正确的原始书本佐证,不能完全认定是真的。为什么?网络发表不像图书出版把关那样严格。图书出版,必须经过初编、责编、主编(总编)层层筛选;而后再经过一审、二审、终审等程序,严格审查通过才能问世。而网络发表呢,作者就是总编,点击发表,能够保证完全正确吗?本人不才,已在网上发表几百万字的文章,还是经过反复修改更正才发表的,回头检查,其中错漏不少,网上照样可以搜索到我写的那些有错漏的文章,如果有人用作正确依据,不是以讹传讹吗?我认为来自《百度》的依据必须有原始出版物佐证。 有人又说,他们的这个依据来自《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九十五》......居邠三年,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还有《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以元和四年九月二十有五日,薨於官,享龄六十有四。可是,我们查阅这些史籍上的高崇文都只有卒年没有生年。没有生年怎么得出他64岁的结论?这种结论犹如不知长江源头,只以长江人海来定长江的长度一样的荒谬!《新唐书》、《旧唐书》的“本纪”中只有名人卒的时间,没有出生时间,高崇文809年卒,高郢811年卒,他们根据网上享年推算,崇文享年64,推到746年生,高郢享年72,推到740年生,相差6年,就将今人推算的“高郢(740-811)、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的结果发到网上,于是,就把这个结果说成是“唐书”上的,这就不准确了! 因为 《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和《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直接关系到高崇文的身世问题,今人对“墓碣铭”和“神道碑”的认同不一样。认同墓碣铭的认为本文具体生动,记述详实,又是高崇文后裔立的墓碑,而且,从宋代就开始修的南平皈仙谱就以此为据。那内容空洞的神道碑文无可与之相比。 于是有人又说那是韦贯之写的,韦贯之是朝廷重臣,他写的还有错?这种“官大文无错”的谬论,前面我已专论,此不赘述。如果要提重臣的话,正如公仆所言:“宋朝文天祥,明清解缙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一时宰相,他们颂词中都认崇文是高郢之子; 主编《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将皈仙谱续修为御制谱(见图:七修皈仙谱第三页),这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他们与韦贯之如何? 就是现在我们绝大多数高氏宗亲公认的修谱专家高路加,对皈仙谱也有高度评价。他说:“《皈仙谱》内容极为丰富,堪称高氏瑰宝......” 文章真伪不能以官职大小定,以事实说话才能服人! 2015.12.12.于深圳 下面是两个附件的地址 附件1:《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 link?url=bQYzQA3RE51P-KHkLcQi5BwBYgjlUEmK3xvylYs_YuMFKc 附件2《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0f05c0100qtcz.html 路加教授:您好!我写发了《为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正名》一文,现发给您,请拨冗一阅,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若没有错误,建议今年“大通谱”再版时将相关内容修正,以免影响皈仙谱挂大通谱。阅后请复。高致贤顿首。2015.12.16.于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