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14|回复: 2

[散文] 英雄原型谁在寻?捐资表寸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31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雄原型谁在寻?捐资表寸心
高致贤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主人公——英雄“梁三喜”的光辉形象,曾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民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热忱!可是,梁三喜作为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主人公,只是一个艺术典型。他的原型(模特儿)到底在哪里?引起多少有心人的关注:2015年10月,《晶报》记者经过26年的苦苦寻找,终于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拉镇新村村,找到了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主人公、连长梁三喜的原型王发坤烈士的遗孀李金花大嫂和她的家人。看到英雄梁三喜的 那妻 那儿 那破茅房,深感“我们对不起这些英雄的亡灵和他们的家人!”

全国闻名的英雄“梁三喜”是曾经感动激励过一代人的英雄烈士,看他守寡32年的妻子与孩子过得怎样吧?东方卫视幸福魔方《真情三十年》视频,讲述“高山下花环”的后续故事。提起丈夫“梁三喜”,才57岁却像75岁的李金花泪流满面。
李金花说,这30年来曾有人劝她改嫁,但自己始终不能放下对丈夫的思念。“当年我就想,这辈子都是他的人了。大不了娘三个饿死,去跟他团聚。”李金花一家靠烈士抚恤精打细算地过着日子,她说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在还走得动路的时候攒够路费,再到云南去看看丈夫,给他烧点纸钱和衣物。“还有,我想看看你说的那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看到梁三喜”王发坤唯一的相片,让母子俩睹物思人——梁三喜原型王发坤,你怎么由具体实在的有血有肉的人,竟然成了抽象的单薄的照片???李金花大嫂说,这张遗像是丈夫王发坤生前唯一的一张照片,也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比遗物更为珍贵的是:烈士王发坤遗属
临参战前,梁三喜写了一封信给妻子,叮嘱说如果他牺牲了,一定要想办法还清欠部队的钱,并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电影中“梁三喜”的原型就是13军39师115团二炮连副连长王发坤烈士,其遗孀为贵州村民李金花。
王发坤烈士牺牲于1979年,36年时光如水流逝,青山依旧,故人难忘。记者近日深入贵州省威宁县海拉乡新村大坪子组,探访了烈士遗孀李金花大嫂,意在让更多人知道英雄与家人的感人故事。
英雄王发坤的家位于贵州威宁县海拉乡仙口山坳,地处偏僻,路远难行,所幸此前记者已通过越战老兵联系上英雄之子王远苍,提前规划了进山路线,10月23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了英雄王发坤的家。
在一处土坯房前,一位头上缠着绣花巾的大嫂从屋里走出来,她就是王发坤的遗孀李金花,一见面她就激动地拉着记者的手说:“你们是亲人啊,几十年了,可把你们给盼来了,你们辛苦喽!”
在阴暗潮湿的房子里,李金花大嫂忙着生火烧开水。记者看到,屋里除了几件旧农具外,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可谓家徒四壁。金花大嫂说,这房子是她和王发坤结婚时的新房,家里现有的物件都是丈夫生前置买的,和36年前基本一样。
烈士王发坤的遗像摆放在一张桌子中间。金花大嫂说,这张遗像是丈夫生前唯一的一张照片,也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提起丈夫王发坤,金花大嫂思绪万千,泪湿衣襟,36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她眼前。
金花大嫂回忆说,她和王发坤同属一个自然村,两人从小青梅竹马,王发坤大她7岁。1968年3月,热恋中王发坤告诉李金花他要去当兵报效国家,没有文化的李金花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她十分支持王发坤的选择,只是叮嘱他到部队好好干,自己选择的路要走好。
当年4月,临参军前的王发坤和李金花在王家门口栽下了一棵梨树,王发坤告诉李金花,等梨花盛开的时候他就回来娶她。
金花大嫂回忆,出发那天,她送王发坤去公社,3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大半天,路上王发坤没有交代其他事情,就反复说要她照顾好父母,等梨花开的时候写信告诉他,李金花点头应许。
到部队后,王发坤定期给李金花写信,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还有见到的一些新鲜事都写信告诉她,但李金花始终没有给他回信。李金花说,她不识字,找别人写又怪不好意思,反正心里记着他,把他的父母照顾好就行了。
当兵第二年,王发坤由于表现出色提了干,成为一名军官。李金花从信中得知这一喜讯,这一次她找人回了信。李金花至今记得信的内容,她告诉王发坤,自己没文化,又是农村的,你好容易熬出头了,应该找一个城里的姑娘结婚,这样可以把父母接到城里去住,从此走出大山,过好日子。“和我结婚,一辈子呆在山里没啥出息,这对你也不公平。”李金花在信的最后这样说。
不久,王发坤给李金花回信说,他这辈子就认准了她,娶她是因为她善良、贤惠,将来也一定是个好妻子,和她结婚就是看中了她这种高尚的人品。
1974年2月,当兵六年后王发坤第一次回家,并和李金花结了婚。王发坤告诉李金花,他在部队干满15年她就可以随军了,他打算以后让孩子也继承父业,当兵报国。听王发坤这么一说,李金花觉得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离她越来越近了。
1974年12月和1976年9月,王发坤和李金花有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大儿子王远碧和小儿子王远苍相继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不少欢乐。
家里一下子多了两张嘴,生活更加困难,王远苍半岁的时候李金花不得不前往四川内江,到部队找丈夫想办法。回家时王发坤给了她100元生活费,李金花舍不得给孩子买任何补品,她用这钱买布料给公公婆婆做了几件漂亮衣服,还买了一些老人家爱吃的东西。李金花说,公公婆婆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
李金花告诉记者,1978年初,上级确定王发坤转业,丈夫已经在威宁县联系好工作。然而,就在他即将脱下军装的时刻,中越边境烽烟骤起,部队转入战备状态。当组织向王发坤征求意见,是否放弃转业留下参战时,王发坤慷慨激昂地说:“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受党培养多年,参战义不容辞,我要上战场报效国家!”
“回部队去参战那天早上,我给王哥做了他最爱吃的苞米饭,把他送到村口。分手时他对我说,你在家赡养好老人,照顾好孩子,等明年梨花盛开的时候我就回来了,你等着我。”李金花对记者说。
然而,这一等就是36年。36年来,只见青山在,不见亲人归。王发坤再也没有回来。
1979年2月17日,身为13军39师115团二炮连副连长的王发坤,在奔赴前线开战的第一天,攻打周登251高地时,他亲自操炮摧毁敌人两个火力点,炸死敌人11名。下午4时许,连队向前开进时,遭敌炮击封锁。王发坤本可以撤离危险地带,可他临危不惧继续指挥战斗。就在这时,敌人一发炮弹炸伤了他的小腿,他不顾鲜血直流的腿伤,厉声大喊:“同志们,赶快跑,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新一轮炮弹呼啸着飞来。就在一颗炮弹落在王发坤身边的那一瞬间,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四班新兵罗顺良猛地推到了安全区域。“轰隆”的爆炸声中,被推倒在路坎下的罗顺良安然无恙,王发坤却壮烈牺牲了。英雄牺牲后,上级党委给王发坤追记了二等功。
据报道,王发坤的战友周光翔曾回忆说:“王发坤大哥原本可以回家过安乐日子的,只是他舍不得脱掉身上这身军装啊!”
1983年10月3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王发坤被认定为革命烈士。
李金花大嫂告诉记者,王发坤上前线后,她每天带着两个孩子到村口等丈夫回来。一天,两天,一个月,三个月过去了,丈夫杳无音信。
1979年5月的一天,一名穿着军装的人找到正在地里干活的李金花,告诉她王发坤在前线牺牲了。李金花闻讯昏死在田地里,两个孩子吓得趴在她身上哇哇大哭。临走前,这名军人留下了800元钱,其中500元是烈士的抚恤金,另外300元是部队的慰问金。李金花告诉记者,她一直不相信丈夫牺牲的消息,她甚至固执地想,丈夫也可能是打仗时走散了,找不到队伍了,但很快就会回来的。于是,李金花每天带着两个儿子坐在村口眺望,祈盼着丈夫有一天能出现在家人面前。
三个月后,邮递员通知李金花去公社邮电所领包裹。李金花告诉记者,包裹里有丈夫上战场前给她的一封信,信上说:如果我牺牲了,你就改嫁吧,我没什么好东西,那件军大衣就作为礼物送给他……父亲去世,家里盖房子,我总共借了部队和战友2000块钱,欠的账,你一定替我还上……咱人走了,账不能赖……再寄去10斤红糖给你们吃。
李金花清楚地记得,她取到包裹时,丈夫寄出的红糖已化了一大半,把装糖的口袋都染成了暗红色。
1980年的某日,李金花收到了由部队寄来的王发坤的遗物。其中有一枚二等功军功章、一只手表、一个水壶、两支笔、一只烟嘴、三个口缸、一件大衣和平时穿的上衣、裤子。收到这些遗物后,李金花这才相信丈夫确实牺牲了。李金花告诉记者,那只手表她去部队探亲时见丈夫戴过。“这些遗物都是王哥留下的,尤其是手表,牺牲时他还戴着,我要一辈子保存好。现在,我想他时就拿出来看看。”李金花哭着说。
英雄王发坤牺牲时33岁,李金花才26岁,正值青春年华。当时也有好心人劝李金花改嫁,但她谢绝了。她要完成丈夫的遗愿,不但把欠的债还上,还要为年迈的婆婆养老送终,把两个儿子抚养长大。“我这辈子生是王哥家的人,死是王哥家的鬼。”李金花说。
李金花告诉记者,山区土地贫瘠,家里有2亩多薄地,一年只能种一季玉米,也没有其他经济作物,一年忙到头也只能解决温饱,存不下钱。李金花说,她先是用那笔抚恤金和慰问金还了800元的债,剩下的1200元也曾想贷款早点还上,但信用社担心她一个女人家没有还款能力,就没贷给她。
为此,她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活,一分一分地攒钱还债。30多岁时,李金花就满头白发了,即使这样,她也无怨无悔,以一个母亲的责任支撑着这个家。
1986年,王发坤的母亲浦林芝老人去世,李金花披麻戴孝为老人送终,完成了她对丈夫的承诺。
2005年,积劳成疾的李金花生病住院,家里东借西借凑了3000元给她治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二儿媳嫌家里穷,带着这3000元现金,领着小女儿跟人跑了,至今下落不明。
无钱治病,李金花大嫂只好出院,从此落下了病根,再也不能干重活了。这几年,李金花的两只耳朵也出现了问题,听力严重下降。李金花大嫂今年63岁,由于常年的辛苦劳作,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
王发坤欠的2000元债款,李金花大嫂直到1990年才全部还完,前后花了11年的时间!她如释重负,丈夫的心愿实现了,他可以含笑九泉了。

2009年,王发坤牺牲30年后,烈士的战友“至诚大兵”经过多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烈士家,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政府。当年,当地政府为烈士一家建起80平方米的平房。李金花告诉记者,由于平房漏雨,多半时间他们一家还是住在老土坯房里。
最让李金花难过的是,一直没有人告诉她丈夫安葬在哪里,这成了她最大的心病。为此,李金花到处托人打听。2003年的一个晚上,李金花梦到王发坤,丈夫告诉她说“他很冷,想烤火”,还说现在他在“马沙县”。第二天,李金花问人“马沙县”在哪里,别人告诉她没有这个地名。

梦到丈夫后,李金花更加思念丈夫,寻找丈夫安葬的地方成了一家人最要紧的事。听说牺牲的烈士都葬在云南,李金花贷款2000元,让两个儿子先后到麻栗坡、河口、屏边三个烈士陵园寻找,但没有找到。
2007年4月30日,王发坤当年的营长李金明托人给李金花写了一张便条,告诉她王发坤牺牲的经过和烈士埋葬在云南屏边县烈士陵园的消息。看到这个便条后,李金花让儿子赶紧去信用社再贷2000块,一家人马上赶往屏边县烈士陵园。
王发坤的大儿子王远碧告诉记者,“和爸爸分别28年后,我们一家人终于‘团圆’了。那天,我妈在爸爸的墓前哭得死去活来,长跪不起,28年的委屈她向爸爸哭诉了两个多小时。”是啊,28年的孤独,28年的思念,28年的期待,想要说的话太多太多。
李金花说:“我在他坟前,烧了纸钱,就是一小堆,烧了衣服就是一小堆,他人在里面,肯定也是一小堆。丈夫为国家卖了命,我们娘儿仨来看他,都还要贷款啊!”

李金花告诉记者,她年纪大了,再去云南屏边烈士陵园看丈夫不方便,想在有生之年在村子里为丈夫建一座烈士纪念碑。“我年纪大了,到死都不一定能攒够建纪念碑的钱,我想把丈夫的手表卖了筹点钱,家里实在太穷了,没办法啊!”李金花无奈地说。
结束采访,记者和李金花大嫂告别时她说,大孙子今年15岁了,再过几年打算送孙子参军,让孙子继承爷爷遗志,也拿起枪保卫国家。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3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31 1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12-22 16:24 , Processed in 0.046024 second(s), 22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