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贤转发:罗宾汉的博文 罗宾汉 转发按:我曾在友友的博文评论中写道:“咱们为忘年交之同性,说话就方便得多。这网民呀,真是相逢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音难求,古今如斯,有缘得一知已,即便不能奢求地久天长,也可遥念电脑中的书卷墨香。推心置腹,开诚相见,不枉为友也!”知音,而今已用于了解自已特长的人了。 随着此“音”内容之变迁,其形式也变了。有的把官职视为音,有的把财富视为音,有的把姿色视为音,有的把头衔视为音,当然也还有不少把知识道德视为音的……有的人在公众场合尽量提高“音”量,唯恐别人不知。上述这些“音”,各有其“知”者,各自均可寻觅到。然而,“音”不同而“知”各异,便有了“人以群分”之现状存在;“道不同,不与相为谋”之说法流传。对此,好友罗宾汉在他的《追逐,礼赞终极的美》一文中有了深刻的分析和精彩的论述。现将全文转载于后,与博友们共享。 追逐、礼赞终极的美(2009-06-22 00:47:22) 摘《穿越鸿沟的知音》一文知音的故事:
俞伯牙、钟子期相会在崇山峻岭和飞瀑流泉之间。于是,‘巍峨兮,高山;浩荡兮,流水’的意象在伯牙的琴声里流淌宣泄 …那一刻,伯牙的心灵找到支撑,子期的理想实现了憧憬。罕见的逢识和相知传递了世间坚实的温馨。两个心魂所向披靡地穿越了所有的时空,将对方纳入了自我生命之中。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曾到日本演出,得知一个擦鞋童设法凑钱来听音乐会… 谢幕之后,小提琴家走过贵族名媛的殷勤簇拥,一直走到擦鞋童面前,问那孩子需要什么帮助。孩子红着脸、低着头说:“我只想听听你的琴声。”梅纽因立刻眼眶湿润,激动之余,他把心爱的小提琴送给了那个孩子。30年后,…他没有忘记那名擦鞋童。30年来,擦鞋童的生活在清贫与坎坷中穿度,但是他却一次次拒绝高价收购小提琴的富人。当他惊喜地发现梅纽因再次站到他面前时,依然是那句话:“我只想听听你的琴声。”这位世界级的小提琴家就在那样简陋的房子里,没有很多的听众,用那把旧琴,为自己的知音演奏了当年的那支曲子。琴声飞逸,萦绕耳际,穿透心灵,在场的人们无不在琴声中泪落无语 …… 追逐、礼赞终极的美 贵州老高给我留言,说“今天读到一篇《穿越鸿沟的知音》,令我感触很深,似与我们之间的相识有类似之处,故将它转发于我的博客上。希你拨冗一读,看看有何感受?”在他的博客里读完这篇文章,心中涌起一阵感动,随即留言道:这是一篇透彻揭示知音之间那种致真、致善、致美真髓的佳作上品。子期与擦鞋童绝对不是附庸风雅之辈。子期与伯牙、擦鞋童与梅纽因他们是真正的知音。读罢此文,才理解、体会到知音的真髓。
一曲“高山流水”令古贤今人神往。知音胜过知己,知音之间没有利害。知音有共同的美趣、情怀和价值判断。拥有知音的前提是需要听力、需要一致的判断、需要美的人格。知音是一种神交,知音更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只有处于纯粹人的时候,体验到两者心灵回响的合妙,去一道构筑生命新秩序的极高境界。这个境界,它撇去了利害得失,超越了普遍情感,跨越了苍穹时空。是人与神之间那种至纯心灵碰撞而达到或上帝、或佛陀的状态。是给予与回应、一同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极高境界。这个境界是一种美,是一种最终极的美。 抑或混沌、抑或执着,一切都不以为凭会妨碍追逐、礼赞这终极的美。 此感,是为贵州老高把我当成知音的回应。谢谢高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