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着的梦呓——黄昏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欧阳修《元夕》诗中被世人传颂很久的一句名句。虽然他写的是元夕,其实,这不也是对春夏秋冬每一个黄昏的吟诵么?似乎古人也已形成一种对黄昏的情有独钟的黄昏意象。不是吗?且看:林和靖吟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李义山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易安居士的《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此等等,枚不胜举。 或许,时入黄昏,日暮西山,水色茫茫,看云低浪涌,明月半壁,倦鸟归林,渔舟唱晚,炊烟氤氲。在这样的景色下,撩惹着人们沉醉的思绪,情思无限,感慨万千,故而诗情奔涌,长吟片片。 怀日暮相思者,写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深沉悲凉者,吟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途远的艰难追求者,悲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少陵);感伤凝重者,怅憾“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易安)。 吟诵黄昏,可显轻松、可承婉约、可寄相思、可叹悲凉......,总而言之,可映射人的心境,更可寄托人的种种情怀。不能不使人们流连不舍,吟而不辍了。 故而,有此阙: 戏浪红鸥,踏波鸶鹭, 腾挪犹似仙姬舞。 流霞千丈夕阳辉,游人影绰长堤路。 半月初升,依稀晚暮。 笙歌隐约楼台处。 几多酒肆耀霓虹,最当邀友黄昏聚。 踏莎行——晚暮长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