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着的梦呓——又登大观楼 位于昆明城西南滇池畔的大观楼,古时名为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明初沐英在此建“西园”,濒临滇池草海北滨。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重建大观楼记》记载:“因其近太华而名。” 清道光戴絅孙《昆明县志》载:“近华浦为观音寺,先是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建茅庵一椽……”。可见,当时的近华浦只是建了一茅庵,有楚僧乾印在此结庐讲经。还没有建楼。 《云南风物志》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 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材,修建亭台楼阁……因取名大观楼。于此,昆明才始建了大观楼。 大观楼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大观楼建成以后,周围添筑外堤,夹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从此达官显贵临湖宴饮,骚人墨客登楼歌赋,遂成省城第一名胜。吟咏近华浦的诗词,有的描绘山光水色,有的粉饰“太平盛世”,有的歌功颂德,不外吟风弄月,离愁别恨。此际,布衣寒士孙髯翁,一扫俗唱,挥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上联写登大观楼骋怀,所见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围风光,下联抒发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长联问世以来,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长联由昆明名士陆树堂行书书写刊刻,悬挂于大观楼上。 清嘉庆年间,迤西道宋湘撰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十四字联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长联。随孙髯翁长联问世,大观楼跻身“中国名楼”。 数百年大观楼因景而胜,因联而名。成为昆明的一个标志,也为昆明人的骄傲。于今登临,依然是襟怀广阔,心志激荡。 真正是: 百丈高楼人不空,经风历雨百年中。 门前妙对呈文采,檐下长联见笔功。 一览湖光书胜景,重温青史话英雄。 凭窗放眼云天外,纵贯古今天地融。 ——七律·又登大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