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被称“老佛爷” ——请看给侄女的祝酒词加注 高致贤 去年没有回大方避暑,今年因防疫工作需要,又推迟了回乡避暑日期,直到8月初才回到我的故乡大方县。欠下宗亲和乡亲们的感情债太多了!什么感情债?具体说来,就是宗亲和乡亲们对我这个“乡音未改鬓毛衰”之游子关怀备至,担心我的身心康健。常言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亲们亲眼看到我与大家吃一餐饭就放心了! 为让宗亲和乡亲们放心,我从大方第一次赴毕节住了一周,游完毕节市区内的主要风景区之后。我去六盘水看看那里的亲友们的时候,毕节的高勇把我送到目的地。三个侄子家的人一起欢聚,按年龄大小依次安排,各尽所能,又玩了一周。侄子们分别陪我尽情观赏市区内的风景名胜,举宗侄陪我步量该市的“三湖三池”(天湖、神湖、明湖;龙池、凤池、瑶池),尝遍市区内的风味小食,让我尽兴,而后送我回大方。 不几天,小高峰和高君儒又到大方接我二赴毕节,途中到瓢井镇故地重游,步行该镇的大街小巷,房屋已有很大更新;看到我60多年前的个别老师和部分学生,皆为古稀左右之人了!镇党委的魏委书记已经是第二代了,他对我们非常客气!前行二赴毕节。 次日,竞鹏宗亲开车,载我和君儒、高峰从毕节出发,到赤水,过四川,往云南,拜谒“鸡鸣三省”的革命圣地。我们深入“一步踏三省”的云贵川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源头——三岔河!高峰实实在在地踏了一次,还给那里献上一双鞋! 9月11日,三赴毕节,此行主要是为高勇和熊莉证婚,见到了很多宗亲和友人…… 最难忘的是9月3日,林碧接我,高礼开车,从贵州大方县出发,途径赤水、仁怀等县市,直抵四川省古蔺县的大村镇,找到明末清初从江西到后来的大定府落业是就失联的高应发公一支的宗亲高桂平家,经多种方式核对证实,双方认定为失联几百年、十几代人的亲支后,我们又辗转到白沙镇感谢帮助我们找到高桂平的高庆于宗亲,而后连夜赶回大方县核桃乡中坝田住宿,实现了几百年的寻亲梦。哪怕一日乘车十多小时,行程几百公里,也不觉得累! 今年回乡避暑期间的主要活动都在宗亲之间进行,常常是五六代人同乐,气氛和谐。真是国逢盛世,民乐无穷!此情此景,从我侄女高杨波即兴之作《[鹧鸪天]·庚子鼠年秋,叔叔自深圳回乡,高氏宗亲六代同堂聚会有感》中也有所体现。 先看看高杨波所作的《[鹧鸪天]·庚子鼠年秋,叔叔自深圳回乡,高氏宗亲六代同堂聚会有感》吧: 时近仲秋丹桂香,祖孙六代聚华堂。 金杯酌献葡萄酒,玉碗盛来翡翠汤。 情切切,乐洋洋。众亲同庆咏时康。 欢歌唱彻心儿醉,共祝中华永富强。 作者原注:词中所用典故:翡翠汤典故的具体说法如下: 民间相传珍珠翡翠白玉汤是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少时家贫,从没吃饱过肚子,常常一整天讨不到一口饭吃。 有一次,他一连三日没讨到东西,又饿又晕,在街上昏倒了,后为一位路过的老婆婆救起带回家,将家里仅有的一块豆腐块和一小撮菠菜,红根绿叶放在一起,浇上一碗剩米饭一煮,给朱元璋吃了。 朱元璋食后,精神大振,问老婆婆刚才吃的是什么,那老婆婆苦中求乐,开玩笑说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汤”。后来,朱元璋想起了当年在家乡乞讨时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当即下令御厨做给他吃。 那厨师无奈,只得用珍珠、翡翠和白玉入在一起,熬成汤献上,朱元璋尝后,觉得根本不对味,又让人找来一位他家乡的厨师去做。 因此,这位厨师以鱼龙代珍珠,以红柿子椒切条代翡(翡为红玉),以菠菜代翠(翠为绿玉),以豆腐加馅代白玉,并浇以鱼骨汤。将此菜献上之后,朱元璋一吃感觉味道与当年老婆婆给他吃的一样,于是下令重赏那位厨师。 那厨师得赏钱后,便告病回家了,并且把这道朱皇帝喜欢的菜传给了凤阳父老。 她的词中,除了上述典故之外,还有这段时间宗亲欢聚的“典新” 高致贤补注:词中说的“祖孙六代”,实指她作词当天共进晚餐的代数。还有七代人共同进餐的时候。桌上的第七代对第一代怎样称呼呢?按现存的称呼已经无呼可称了!大家在说笑之中为这第七代怎样称呼动起脑筋来,经过一阵子热烈的讨论后,大家认为第七代称呼饭桌上最老的一代为老佛爷,第二代为老菩萨,第三代为老鬼,第四、五、六代就是常规称呼的祖公祖婆、爷爷奶奶、伯伯叔叔了。那么,对前一、二、三代为什么这样称呼?其理由是:佛爷管菩萨,菩萨管鬼。诚然,这都是酒桌上的笑话,但现实生活中,一个宗族的人,相差七八代的并不少见,最小的一代对最老的一代怎样称呼?我们当地有一种简称:对于爷爷以上的称为:老辈。我认为这样称呼既不失礼义,又方便易行。此注权作笑柄吧! 作者此举,旨在以文会友,取代饭前的麻将之风! 2020.9.16于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