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饱读书 我的自学生涯(连载之八) 高致贤 按:我这个三次入学校,先后只当了7年在校生的人,能在上世纪80年代晋升记者职务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贵州分会,迄今已有800多万字的作品在国内外刊播出版,且有作品获全国性大奖,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坚持业余自学。 自学从我三岁开始,迄今80余载,除了包括两年私塾在内的7年在校学习外,90%的岁月都处于自学当中,我入学不多,但读书不少,自学铸就了我的写作。 (续前) 退休之后,我有了充裕的时间,这便成了我自学的“第二青春期”,读书写作便成了我须臾不离的主要生活内容。其间,除在精神病院里的那段难忘也难得的“黄金岁月”外,其余时间也以读写为主了! 1999年1月15日老伴出院,次日我便携她飞到汕头大学去过春节,直到2月24日才由汕飞筑。我女儿明霞正在汕大医学院读研究生,学校的图书很丰富,我除了随时可以到学校阅览室去阅读外,女儿还可从学校图书馆借书供我阅读。而且住在教师宿舍楼,也是一个很好的读书环境。《曾国藩家书》等作品就是在那里读到的。 2001年初到深圳,手写邮寄稿件均泥牛入海,我就暂时放弃写稿,专心致志读书,但那时我还办不到借书证。好在女儿工作的美资企业铂金埃尔默有个小图书室,凭女儿的借书证可以借书,每本书一天需交一角钱,我也借来读;有时也到新华书店或超市书摊上去阅读。 女儿购房之后,我到宝安区图书馆办了借书证,60岁以上的人只交100元的押金就可免费办证,每次可借两本书,借期一个月,还可续借一个月,借期内全免费,超期每天罚款2角,提前读完提前还,还了又可马上再借,这就有了无限的书源,我的案头就随时放着两本我喜欢读的书,尽我阅读。 深圳全市图书馆联网之后,我在宝安区办的借书证便可在全市图书馆通借通还,十分方便,这书源又扩大了若干倍。既有时间又有书,正好弥补我以前对长篇名著阅读之不足,尤其是读国外长篇名著之不足,使我平均每月至少读一部中外名著。 由于我入学时间不多,没有读大部头作品的时间,参加工作后,处于大跃进时期,自己能自由支配的读书时间几乎没有;文革中有时间又不敢读外国长篇名著;我写作中现蒸热卖,所需借鉴的多是短篇,长篇作品对我写作的借鉴作用不大,故我读的国外长篇名著很少。退休旅居深圳后,有了读外国长篇名著的时间和条件,我便借来适合自己阅读兴趣的国内外名著,潜心与书中人物打交道,消除了我的老年空巢孤寂感;边读书边写作,预防患老年痴呆症。 2004年11月第五届深圳读书月公开向社会征集“阅读与成长”的文章,我就以《阅读与成长》为题应征,陈述我的自学经历,结果在全国1万多篇应征作品中,我侥幸拿了个一等奖,评委将我的文章题目改为《一读六十年》,又过4年之后的2008年11月,第九届深圳读书月的“一书一得”征文,我的《身边常放字、词典》又获得了三等奖。我的自学仍在继续进行之中,写作不息,自学不止,此乃我之心愿。 (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