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色 家 风 添 异 彩 高致贤 去年,我采写了《宋家二十五党员 红色家风代代传》的农户党员之家散记。文章这样写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前夕,我访问了大方县达溪镇坝子村一户姓宋——解放前的贫苦农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他家三代人中已有2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代人中就有13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人中有9个共产党员,占比70%。称之为“党员之家”和“光荣军属”应该是实至名归!为了叙述简洁,这里以“红色之家”合称。红色种子发了芽 这个边远贫困山区的世代农民家庭中为什么成为一个“红色之家”呢?主要是各级党政军组织领导关怀培养,此外,还与他家第一个参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又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宋少泉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宋少泉1922年正月出生,1938年被国民党拉兵入伍,在国民党军队期间,参加抗日战争中打得很漂亮的台儿庄战役,血战之后部队被打散,他们由排长带领接受另一支部队收编,而后全部加入中国人民第三野战军特种榴弹炮部队十二团二营四连,从此开始了他新的人生、走上革命的道路;1949年他就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投入解放战争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其间立过团三等功、营三等功!此时,他的家乡还没有解放。旧社会被抓壮丁的家庭是没有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可言的。但他参加了解放军,走上革命的道路,加入共产党之后,政治觉悟得到很大提高,他就通过家书往来,抑或乡亲交流等各种有效方式不断向家人和父老乡亲传递革命信息,传播革命思想,就像一颗红色的种子首先在他家中生根发芽…… 他1952年转业回乡参加土地改革,先后担任坝子乡乡长、坝子公社社长、武装工作员,后到达溪区供销社工作到离休;在此期间,他对其家人和他身边工作人员以及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面对面的言传,零距离的身教,使热爱共产党、参加解放军的思想很快在他的家乡,尤其是在他家中开花结果—— 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他弟弟宋正仁1951年2月就应征入伍,同年加入中国人民自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战斗中不怕流血牺牲,得以立功、受奖、提干……回国后,1957年到信阳军官学校学习两年毕业,授少尉军衔。1963年转业到达溪区供销社工作,而后经大方县委提任达溪区区长。 行政工作中他一直保持军人作风。除了必须召开的会议和安排布置工作之外,他总是到基层去“遛一遛”。1970年代初期,我作为县委工作队员到达溪区搞“路线教育”较长一段时间,目睹他很多时间不在区公所。他去哪里了?下乡。达溪区当时只有6个公社(乡)。他常常是一天到3个公社调研并现场解决问题。他往往是从达溪公社开始,经过坝子,到高枧住宿;次日从高枧出发,经锅厂、核桃、雨沙回到区里,抑或朝相反方向转一圈。那时区里没有车,他都是走路;边走路,边调研,边解决问题。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坐车?他往往一笑:几公里路,我的脚杆长,身体好,等得车来我都走到了!后调任大方县工商局指导员退休,一身清白…… 第一代的两兄弟以身作则,为他家的后代树立了榜样,收到很明显的效果—— 他们的下一代宋德祥1969年入伍,服役于四川省铁道兵7659部队后勤部,按照国家兵役法规定,他1971年就可以复员了;但在服役期间,他荣获嘉奖三次,表现很好,部队首长舍不得他走,就留他再服役两年。当时他也知道:1971年的复员军人由地方政府安排工作,他未尝不想复员去参加工作?但他更懂得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他服从组织安排,一直服务到1973年退伍。可到他复员时,国家已实行“社来社去”政策,农业户籍的复员军人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全部回到公社当农民。 他失去了安排工作的机会,看到一些与他同年入伍,在部队的成绩并不如他的战友都参加了工作,自己多服役了两年还得回乡当农民,内心里也有一些想不通;但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所以,他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在农村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后来,地方招收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他以优异的成绩应招成功,凭他在部队的优秀表现和在信用社工作期间的实绩,先后获得贵州省优秀会计等荣誉称号和多种奖励,一直升任到大方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岗位上退休!在他以身作则的言传身教,以及耐心教育与严格要求的作用下,他的子女也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宋远荣是宋家第二代参军的5人中年纪最小的,也是中共党员,他1990年入伍,在云南省河口县守备四团炮营一连服役,期间历任副班长、班长职务,1992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炮兵学院,1994年7月被分配到西藏军区山地步兵五十三旅炮兵团任职,期间历任排长、司务长、副连长、连长等职。曾荣获三等功一次。2006年转业,到毕节市税务局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以其军人作风服务于地方工作,深受当地民众好评! 下面,让我介绍一下他家第三代中的宋卫烈士—— 宋卫2003年入伍,2009年入党,生前系77643部队52分队班长,中士军衔。他于2010年4月25日前往51分队执行运输任务途中遭受突如其来的泥石流,他舍生忘死地抢救国家财产,不幸被泥石流淹没而光荣牺牲。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政治部批准为烈士。经2010年7月2日西藏军党委研究,追记一等功。 须知,他当年只是一位不满25岁的小青年,在祖国青藏高原的雪山上执行任务,不要说负重前行,就是空手经过那里都要受到高原反应的严重影响,深感呼吸困难。可是,宋卫面对滚滚而来的泥石流奋勇向前、舍生忘死抢救国家财产……光荣献身!他在全国军民心中都是榜样,在他亲人中的教育作用就更巨大了! 第三代中还有个经历特殊的宋福,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曾经两次接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检阅! 这对于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一隅的农家来说,无异于深山里飞出了金凤凰!如果说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检阅一次军人不少的话?那么,在短短4年内就能连续两次在北京接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检阅的军人就不多了!这种情况出现于边远贫困山区农家的子弟身上来说,更是凤毛麟角了! 其实,宋福也很年轻,他1996年出生,2013年入伍,2018年5月入党。荣获中央嘉奖、立三等功;获优秀士官和红旗车驾驶员称号就可见他的工作优异了!那么,他是什么时候接受检阅的? 2015年9月,宋福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他的亲朋好友们,至今还记得:他就排在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第八排第十四个位子上。乡亲们看到他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电视,自然就谈起他爷爷宋少泉来:你看,他的爷爷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血战台儿庄”,打得日本鬼子喊爹叫娘的!人家孙子来参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这不是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吗?…… 在人们赞扬宋福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时候,往往会有老人接过话头: 还有嘞!人家小宋福还参加过2019年10月的建国70周年阅兵。他就排在第六排第一个,我在电视上看到的…… 人们还会接着说,应该啊!人家大爷爷打日本鬼子;二爷爷抗美援朝打败美帝国主义!他家一代接一代的去参军,多么光荣啊!…… 乡亲们在赞美宋福的时候,往往会有青年女子站起来说:我看你们有点大男子主义嘞!这第三代里面为什么不夸奖罗鑫呢?在我们农村,女孩子参军容易吗?! 每当这时,人们又会不约而同地把话题转到罗鑫身上。罗鑫是宋家第三代参军中的一员女兵。农家女孩参军实属罕见,可是,这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叫罗鑫的女孩参军了。这个时候,外地来的听众会提出一个问题:罗家姑嬢参军与宋家有什么关系?于是,当地人就会向他们解释:罗鑫是宋远林的女儿,跟着她妈妈姓。有时还有人因此唱起:“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女儿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歌说:人家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去参军的! 说到罗鑫时,一些女同胞还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向前进,向前进……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的赞歌。这就足见罗鑫参军在当地民众中的影响之大了! 罗鑫还很年轻,她1995年生,2014年参军,共产党员,二级士官,2016年12月荣获优秀义务兵;2017年12月荣获嘉奖一次;2019年9月荣获优秀士官并嘉奖一次;2020年11月荣获“四有”优秀士兵。这样的女兵难道还值不得乡亲们赞扬吗? 当然,要说年轻呢,他们家参军的人员中,还有一个与她同年的宋晓杰。只不过宋晓杰是男生,小她一辈,尚未入党。但他服役于武警部队,也荣获优秀士兵称号。退伍后,凭着他在部队上锻炼的体质强健,思想进步的前提,进城打工,搞技工、当保安,他不但能够胜任,而且干得很好! 他家还有宋德发等人复员回农村,不论是种庄稼,搞副业,或者外出打工。他们都保持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军人作风,深受同行称赞! 当然,人们更赞赏他家有25个共产党员分别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如果在一个系统,可以建一个党支部了。所以,称他家“红色家庭”是名副其实的! 说句心里话:当我听到人们赞美宋家三代人中有25个共产党员和已有四代参军之时,我内心里也不禁对于这红色之家的爱国精神及其光辉战绩感到骄傲! 他家既是我的乡亲,也是我家的亲戚;他家参军的党员中就有我的老同学和我的侄女婿,我有什么理由不为这样的家庭和亲戚骄傲呢?! 他们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传承党的优良作风,这个“红色家庭”还有不少光辉业绩可以大写特写,但限于篇幅,文章只好暂且打住。但是,我坚信这个红色家庭的后代必然会有英雄辈出! 2021.3.26.于深圳 注:拙作发出后,我坚信这个红色家庭的后代中一定会有英雄人物出现,但我没有想到会出现得这样快!不是吗?昨天我就在微信上看到: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看到通讯员:郑吉军 吴贵荣 李灵的关于《警校生纵身一跃三秒救下轻生小孩》的报道:说的就是这个家庭的后代宋兴洋!他可以作为这个红色家庭人物中的续篇。 具体情况,请看该报道全文: 趁着朦胧夜色,一个身手敏捷的少年从三楼窗户一跃而下,稳稳跳到落差3米多高的二楼支出的彩钢瓦屋檐上,制住一个正欲跳楼自杀的十来岁小男孩。从跃身一跳到按住小男孩整个时间仅三秒左右,关键时刻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这惊险的一幕,于2022年7月23日深夜十一时左右发生在大方县新民路。义无反顾一跃而下救人的小伙名叫宋兴洋,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大方人,目前就读于铁道警察学院。 义不反顾,纵身跃下救人的帅小伙 走近宋兴洋,1米75左右的个头,身着一件黑色短袖T恤,一身休闲打扮,小伙帅气精干。 “当时我正在屋里看书,听到外面吵闹,开窗一看,一个小男孩站在二楼彩钢瓦屋檐上走来走去,想要跳楼。地面上警察和消防官兵正在展开营救工作,对他进行劝导。我立即换上运动鞋,在窗口严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起初他离我较远,我怕跳下去吓到他;之后他突然情绪激动,开始往家我窗户下面这边跑,我看位置离我较近了,就一跃而下把他给按住了,整个过程大概3秒钟。很快,地面上的警察和消防官兵从梯子上来,齐心救下了小男孩。”讲起当时救人的情景,宋兴洋仍记忆犹新。 据了解,宋兴洋所救小孩是二楼邻居姚某的外甥,因其与大人发生争吵想出轻生之举。“因为当时我看那个孩子十来岁也比较小,我想着我跳下去最多受点皮外伤,刮擦一点皮肤,然而却能救起一个鲜活的生命,感觉很值得。”宋兴洋撸起裤腿,小腿、手臂和手掌上的多处擦伤清晰可见。 宋兴洋义无反顾纵身一跃轻松救下小孩,而当时眼睁睁看他一跃而下的父亲宋毅却没这那么轻松。宋毅说:“当时的情况让人非常揪心紧张,为他担心也为那个孩子担心,毕竟是十来米高的三楼,万一这一跳失手了,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他成功把孩子救下来了,为自己孩子这个举动感到非常自豪。” 体质过硬,心怀侠义的警校大学生 救人过程中关键时刻只有短短几秒钟,但是从萌生救人念头、悄悄换上运动鞋、耐心观察等待最佳时机,直到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无不体现了宋兴洋机智勇敢和沉着稳重。 都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宋兴洋的3秒救人绝非偶然。2020年,就读于大方一中的宋兴洋以优异成绩考入铁道警察学院,今年大二。 “在学校就学过侦察学,如何防卫与控制,还有每天的2公里,每周的5公里越野跑是少不了的。”通过宋兴洋说:“因为在警校练就的良好体能,感觉自己身体还行,加之情况危急,救人要紧,没考虑其他的。” 刚进校不久,学校组织的一次校史馆荣誉教育令宋兴洋如今仍记忆深刻:“里面展示学长李博亚2012年7月9日17时40分在河北昌黎火车站执行暑运安保见习任务时,一个中年男子突然跳下站台,他当即施救,因救人致双腿轧断,身负重伤。当时我心里就想,要是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要像学长那样。” 无独有偶,两年后的今天,类似的情况真的让宋兴洋遇上了,纵身一跃时,他没有任何犹豫。 军人世家,赓续红色血脉的好青年 回想起自己孩子救人的过程,宋毅至今还是心有余悸,他说:“二楼支出的那个彩钢瓦屋檐年久破旧,且向下倾斜,万一自己孩子跳下去没站稳,或者彩钢瓦破裂,不但救不了人,还把自己孩子的命都搭进去,想想都后怕。” 在很多人的眼中,宋兴洋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也读上了自己中意的警察学校。成功救人的背后是他练了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这与他四代军人世家有着深刻的渊源。 宋毅说:“目前我们宋家四代人中,已有13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周围的人们誉为‘红色军属之家’。宋兴洋的爷爷宋少泉入伍后参加了台儿庄等多场战役,二爷爷宋正仁入伍后参加了抗美援朝等战争,堂哥宋卫入伍后在一次青藏高原雪山执行运输任务中遭遇泥石流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光荣牺牲,堂哥宋福入伍后参加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和建国70周年大阅兵式,侄子宋晓杰已光荣退伍……”四代13名军人,宋兴洋浑身上下流淌着红色血脉。 现在暑期在家,宋兴洋每天都看书、弹钢琴、锻炼身体。在他身上,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好青年应有的表现。 问到将来有什么打算时,宋兴洋说:“大学毕业后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参军入伍到部队磨练磨练,圆了自己的军旅梦。” 一审:袁榜、二审:张杨、三审:马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