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16|回复: 2

[静莲精舍] 学佛的根本:菩提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佛的根本:菩提心

我们修学佛法是要学佛的“觉”,非单靠那些仪式、仪轨可成。因而我们学佛必须具正知正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菩提心”。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由此可知:只有发了菩提心,才能与佛菩萨相应;如没有菩提心,纵使修禅、修净、修密、修慧,还是道道地地的凡夫、外道。《华严经》里讲得很清楚,普贤菩萨答普慧菩萨二千行门里的第一重点,就是说菩萨所依者是菩提心。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求访善知识时,开门见山地表明已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由此可知,我们学佛者要成佛道,一定要有菩提心为基础。什么是菩提心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吧。

    心是一切善恶法的根源,是万法的根本。我们日常思虑之心,可为善、亦可为恶,十法界不离此心,成菩提亦即此心,唯菩提心是真心,其余皆妄。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菩提心具真性菩提、实智菩提及方便菩提三种意义:

    一、真性菩提是我们的一念心性,此性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十法界有情,个个具足。这属自性本具的如如理,别名“本觉”。此理用不到造作,离一切虚妄,所以叫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是依如如理起如如智,因此又名“始觉”智。此智是意识相应慧心所,我们依此慧心所,照本觉理,如实了知,所以叫实智菩提。

    三、方便菩提是以菩提心行菩萨道,对机说法,以种种方便度脱众生。

由以上三义,我们更可概括成为于行人实行的“菩提心”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由于菩提心是梵语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略称,其华语的意义应为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正觉有别于世间的所谓“觉悟”,它是真正了解宇宙和人生的真理,永离烦恼不受生死轮回之觉悟。

   二、“拔除一切众生的生死根本,给予众生世出世间之乐”,是发菩提心者基于慈悲之旨的一个主要行愿。不能和一般的安慰语言、给以暂时的快乐相比。

    三、在实行中要以服务为目的。这个服务不同于现今社会的服务行业,它是一种无怨无悔、平等清净为众生、为自己寻求觉悟之行为。当我们在做一件工作时,不但自己受益(但不能自有利己之心),更要让别人受益,这是一种真正的服务。

    我们修学菩提心,且要具足因缘。《往生论》说:“发无上菩提心,有其二义:一者须离三种与菩提心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心法。”


应远离的三种与菩提心相违的事是:

    一、依智慧门,不求自乐。为远离我心贪着自身,必须这样做。

    二、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之苦。这是为了一切众生皆能远离无安心而得安乐。

    三、依方便门,怜悯一切众生。这是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必须这样做。

  三种应该有的顺菩提心之事是:

    一、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不求诸乐故。

    二、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之苦故。

    三、乐清净心:为使一切众生皆得菩提故。

  此外我们还应该发如下三种心:一、发厌离心:“烦恼无尽誓愿断”。二、发欣慕心:“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三、发度生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以上三心,前二属智,后一属悲,如能兼具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则悲智双运勤求,殊胜佛果,终必可得。

心清净

今天和大家讲清净心。清净心对修道人很重要。经上说:心净则佛土净。又说: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从清净心来。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心清净。

  世间法也靠清净心。众生在世间,如果心清净,一定孝;心不清净,不孝。如果心清净,一定尊敬长上;如果心不清净,则不尊敬。

  心清净则无所欲求,一定慈悲一切众生;如果心不清净,而能慈悲一切众生,无有是处。

  心清净则不造恶业,心清净不受苦报,心清净断集,心清净就是修道,心清净就是证灭。

  众生心清净,没有悭贪,行于布施。心清净,没有违犯,能持戒。心清净,不曾有粗暴,能忍辱行。心清净,没有懈怠、懒惰,就是大精进。心清净,不随境转,就是禅定。心清净,智慧明达,就是般若。所以心清净是众德之本。

  心得少分清净,证声闻果。心得多分清净,证菩萨果。心最极清净成佛果。

  心清净,不可测、无障碍。不可测无障碍,谓之神通。自往生以至成佛果,皆在心清净。修佛道不外乎心清净。

  禅宗不过求清净心,叫本来面目。律宗以戒律约束行人,也是求清净心。密宗三密。就是清净心。净土宗,心净则佛土净,还在清净心。其他各宗,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无一不是求清净心。

  如果你所求的不是清净心,求学术、求神通,那皆非佛道,及早回头。

  清净心怎么得到呢?有一个方便法门——事中无心,心中无事。大众僧各自检讨精进。

  看你的心有挂碍没有?有其他事情没有?如果有,赶紧念佛,令其清净。遇到外边事情,你住著染心了没有?如果对外面的事情,起欢喜心、懊恼心,那是染心,赶紧念佛,使他消灭。所以保持事中无心,心中无事,保证可得大受用。

  清净心从六处走了,眼耳鼻舌身意。此人要是眼贪色,一定心不清净。耳贪声,一定心不清净,一定不成佛道,没有道。鼻贪香,心不清净。舌贪味、好讲话,不要问,此人没道心、没道德,于佛道中不得成就。身贪觉触,如果有人淫欲心不断,要心清净的话,无有是处。意贪法,法有两方面,一是过去世,一是未来世,不是现在世,忆想过去,贪著未来,皆是意贪法。如果不守六根,不能清净,不得成就,不是修道人。修行要点在清净心。

  今天和大家讲修佛道注意清净心。时时刻刻检讨是不是事中无心,心中无事。禅宗称之为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就是本来面目。

  我们大家都是一样,我们应该猛然回头,我们无量劫来,叫六根偷走了我们的清净心,无量劫来,流落生死,地狱、饿鬼、畜生皆去过。今天幸得人身,幸闻佛法,怎能再不及早回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习慈心的观想

摘自:修心日光论   作者:南喀贝著缘宗法师译

总说:通过把身体、受用、善根施舍给他人的方式,修习慈心。

   身体、受用、善根的施舍各再分出两支,即向情世间施舍的观想和向器世间施舍的观想。

   向情世间施舍的观想,依对象分为向未入道补特伽罗施舍的观想和向已入道补特伽罗施舍的观想。

    向未入道补特伽罗施舍身体的观想如下:

    尽所有的地狱有情,包括等活等八大热地狱,泡裂等八大寒地狱、孤独地狱、近边地狱中的一切有情。

    当我们的身体施舍给他们后,如铁遇上点金剂后刹那间变成黄金般。

     他们都转成善趣七功德身,富有七种圣法财。我们自身又转成如意身,如从摩尼宝中随心所欲地降下衣食等受用般,从自己的如意身中出生无尽的百味饮食、百千种华服、五百层摩天大厦,以及志同道合的友伴,布施给他们。这样,能受用的身体,所受用的境,以及共同娱乐的圆满眷属等一切,都变成他们修习大乘正法的顺缘。

  如是,原是地狱中的这些有情,现在他们修法的重要外缘,有了大乘善知识的欢喜摄受、所要闻思的显密教典等,内缘方面,他们有着信等七圣财,又有着依戒行持等三种增上宝学。

    总之,他们内心上,生起了以慈悲为根本的菩提心,又能广行六度,从而二资究竟圆满,证得无上大觉位,享受着法身大乐。

    像这样,复缘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中,三十六种饿鬼所摄的一切有情,向他们施舍身体后,如前那样观想,都成佛后,内心充满法身大乐。

    然后如前,观想施予各个世界中,根本居住处(大海)或散居各方的畜生

    同样,十方世界四大洲、八小洲中,无暇修学佛法的人,或在活着的时候,没有缘分修学解脱道的人,亦如前观想施予身体。

    如果在活着的时候,有缘生起解脱道的人,如前观想,向他们施予身体,由此使他们具足修道的一切外缘及内缘……

如是,四大天王等的六欲天 、梵众天到广果天的十二处色界天、四处无色天等,一切未入解脱道的有情,如前观想,施予整个身体。

   施予中阴有情亦应例知。

   特别是,向损害自己的有情施舍的情况为:

    从自身变现出华衣美食、豪宅大院等多种外在的助缘,然后用菩提心钩摄一切恼害自己的有情,迎请到这些财物前,对他们作如下祝祷而布施:

    无始以来,你们也曾无数次地作过我的慈母,而在那时,你们尽己所能,为我成办一切的利益,救护无数次的损害与痛苦,恩深似海,每思及此,心甚悲切!

    另外,无始以来,自己却恩将仇将,吃你们的肉、喝你们的血、嚼骨穿皮、打杀劫掠……对你们造下太多的伤害,现在一切后果冤债,甘愿落在我的头上,任由你们发落,想要什么都满足你们的心愿,欲吃者施食,欲衣者施衣,欲房者施房,欲朋友仆人者施予友仆,食物或三白或三甜,我都不吝施予。

   如果希望血肉的,就观想以血肉的样子施舍。

    你们不要有任何顾忌,想吃肉就吃肉、想喝血就喝血、或者想嚼啃骨头,或想披穿皮衣,我都无条件地满足你们的愿望。

    如果你们心急难耐,就请吃生的,若气缓心安,就稍待享用熟食。

    如是安然布施,这样布施后,观想:他们享受已,身心即刻舒适康泰,饥渴贫乏的痛苦泯迹于无形,一切毒害罪恶的心也得以息灭,身心获得无比的清凉,利他的菩提心油然生起,二资究竟圆满,心中具足法身大乐。

    偈曰:“利果为乐损果苦,已身取喻勿害他。”(利益他人的果报是安乐,损害他人的果报是痛苦,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既然希望离苦得乐,他人何尝不是如此,发誓以后再也不要伤害他人,导致他人痛苦了。)

    或者以东方等四方四隅的次第,渐次施予各方的有情,如先观想向东方尽恒河沙数的一切有情,施舍身体……观想如前。像这样,其它方隅亦可例知。

向已入道补特伽罗施舍身体的观想如下:

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如意身,能满足任何的愿望,有求必应。把这个如意身供养给小乘的补特伽罗,使他们在这一生中,获得能够即身现证佛果的内外因缘,依此精进修习,从而二资究竟圆满,内心充满法身大乐。

    然后如前观想,对住于大乘资粮道、加行道及十地中的大菩萨,供养如意身,……,二资究竟圆满,内心充满法身大乐。

    然后,对于根本传承的上师及安住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婆伽梵,如前观想,供养如意身。在他们一一面前,变化无数身,每一身又变化出无数肢分,从因、果功德两方面顶礼。

    还应观想,从如意身中,化现出无量不可思仪的供养云,供养诸位圣尊,由此使他们的内心上,生起无漏大乐。


向器世间施舍身体的观想如下:

    自己的身体,以如意身的样子,施舍到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器世间时,由此力量,不净器世间的秃树荆棘、砖头瓦砾、悬崖险地等一切发生变化,一切器世间皆转成柔软舒适的七宝自性,大地坦如掌心,宽广无垠,没有纤毫尘垢,舒散着绚烂的光芒,空中洋溢着令人心旷神怡的蛇心檀香味,地面上散满了品种繁多的艳丽天花。

    具有八功德水的湖池泉等,星罗棋布,宝砖堆砌,周边围绕。湖底铺着金银珍珠的细砂,青莲、睡莲等各种莲花,婀娜多姿,竞相争艳,布满清澈的湖面,各种水鸟宛转轻歌,愉快地飞翔着,点缀着美满的理想净土。

    在这样的净土中,如供养诸佛菩萨圣众的大供养云,也供养这里的所有有情,这些有情,虽有如此的圆满富乐,但刹那不会由此滋生内心的我慢散乱,反而都成为他们修习菩提的缘。

   对于前面所说的各种施舍的对象,观想自己的受用资财、衣食住房等,变成有求必应的如意财物,依次没有遗漏地施矛。每一方所的有情,由所施舍的任何一个如意物,亦出生不可思议的世出世间受用资财,使那些有情获得现证圆满菩提的因位资粮,从而究竟成佛,内心充满法身大乐。

    对于诸位上师佛陀,也观想供养如意的受用财物相,由此他们,内心生起殊胜的无漏大乐……。

身体及受用财物,只有现在、未来的部分可以施舍,过去的部分无法施舍,因为已经坏灭了。

    但善根就有所不同,三世所摄的一切善根,都可以用来施舍,过去的善种子或善的习气,现在的、未来乃至成佛中间的一切善根都可以布施。

   我们应施舍一切的善根。又善根中,微小的如施给畜生一块食物,或者由此附带产生的少许善业,乃至强大的如内心生起的大宝菩提心,观想这一切强弱大小的善根,全部次第一一施予前面所说的施田,由此因缘,他们获得即世成佛的各种因缘,二资究竟,大圆满觉,内心充满法身大乐。

    附:那么,菩萨受用财物时,应怀着什么样的思想呢?

    应当怀着“为利益有情故”的思想而受用,则无罪过。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习悲心的观想

摘自:修心日光论   作者:南喀贝著缘宗法师译

分为两个部分,包括从情世间摄取的观想和从器世间摄取的观想。

   从情世间摄取的观想如下:

   观想自己内心上,来世以后将出生的惑业之集,以及将来受生于五道或六道中时感受的一切痛苦,如利刃割下来般,黑乎乎的样子,摄取来安放在这一生的近取蕴上,以此因缘,自己在来世以后,永远地离开一切惑业苦——流转因果的系缚。

    然后,再观想,明年以后乃至此生临终以来,将出生的一切痛苦,如前一样,摄取过来,安放在今年的近取蕴上,以此因缘,明年、后年的一切苦、集得以净化消失。

    这样观想下个月的苦集摄取到这个月的近取蕴上,……,乃至明、后天以后的一切苦、集,摄取安放在今天的近取蕴上,……明、后天以后,再也没有任何的苦、集。

    然后,摄取他人的一切痛苦,“摄取”的意思不是仅仅指他人的痛苦从他人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不是拿过来放在自己身边,而是摄取过来安放在我们自己的内心上,因为是通过摄取有情的苦,来祛除自己的我爱执故。

    如修慈心时所说的次第,观想一切有情地狱的因集、苦果,黑乎乎的样子如利刃割下般地安放在自己内心中的我爱执上,从而发生反应,全部成熟净化,那些有情远离地狱中一切的苦集。

    如是观想十方世界尽所有的饿鬼,尽所有的畜生,尽所有四大洲八小洲的人类,四大王众天等六欲界天、从梵众天到广果天之间的色界十二处、尽所有的四处无色界有情的一切因集、苦果,如利刃割下般地安放在自己心中,在我爱执上发生反应,全部成熟净化,而他们这些有情远离一切苦集。

    如是摄取中有界有情的苦集如前观想。

    简要言之,四生所摄有情的惑业之集,以及总别诸苦,对于他们一一分开缘念,摄取过来,并胜解诸位有情永远远离一切苦集,这点至为重要!

    入道的有情,从小乘五道中的一切声闻缘觉,至大乘修道位的菩萨,他们所要断除的苦集,哪怕纤毫般大小,也如前观想摄取过来。

    诸佛世尊内心则没有丝毫可以取来代受的,而且由于把上师观为佛的体性,所以上师也同于佛。

从器世间摄取的观想如下:

   观想十方世界中,由于惑业所感生的一切不净世界,都转为净土。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12-22 11:32 , Processed in 0.044325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