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3|回复: 1

[散文] 初进毕师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31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进毕师1
高致贤
1956年初秋,我以同等学力报名参加小学升初中、初专考试,语文几乎考满分,算术也考了90多分的成绩,我考取了毕节师范学校。
我本想报考卫校当医生,可当年尚无初级卫校招生,毕节师范学校是毕节地区唯一的中等专业学校,我就只填报毕师这个志愿。
为什么不报普通中学的志愿?耕读为本的家教,使我认为当医生为病人解除疾苦,当教师给人传授知识,这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当官遭人恨,怕读普通中学被分去当官。但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家里穷,交不起书学费和生活费。
当时哥哥们都分家了,只有我和15岁的致仙妹妹与父母同住。当年父亲63岁,母亲57岁,已丧失农业生产劳动力了。小妹只属辅助劳动力,而土地、耕畜、农具全部无偿入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不能分红了,仅凭劳动中评工记分的工分去分粮维生。我这个家中唯一的全劳动力一走,生活就失去了来源,家中生活仅靠父亲在乡中西医联合诊所的微薄收入和哥嫂们的孝敬,哪里还有钱来抚我读普通中学呢?
当年考取学校不发通知,而是发榜公布。一张油印榜贴到各乡政府大门外,我和刘祖裕都榜上有名。看到出榜之时,去不去读?我也犹豫过,但在我去显母民校旁听之前的一件事激发了我:我到一个叫麻弯弯的地方去翻地。地分两个弯子,我们4人分工,我犁小的一弯,另外三人翻犁大的一弯,我加快犁完便先放牛,生产队长一见就批评我偷懒,我便骂他瞎了眼睛,与他吵了一架说:你看老子是靠给你犁土来吃饭的那种人吗?夸下不跳农门誓不为人的海口。如果不去,反而被他笑话。
再说,录取榜文已向全地区公布,虽然榜上没贴,但我是我家祖祖辈辈以来第一个登上升学榜的人,亲朋好友们无不纷纷表示祝贺,让我也享受着金榜题名的荣誉感,不去就扫了亲朋好友们的兴。
更重要的是:读师范学校的书学费和生活费全免,家庭经济困难的还可获得衣物和学习用具等的补助。
家中备不起行李,我就买来宽幅大格花布作垫单,缝个花布口袋装荞壳做枕头,自采蒲草露晒干后自编一床蒲草席,买个小砂锅作脸盆,这就是我读初师的全部行李。背到学校与刘祖裕共睡一床,用他在贵阳打工时盖的旧被子,我们两个就一直睡到19587月份,因反右后教师奇缺,全校中师、初师二年级的学生都提前一年配工作。他分到水城县,我分回大方县。因为铺垫单的时间很少,毕业后我的垫单、枕头和蒲草席背回家中继续用。
毕师是当时毕节专区唯有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办在我们大方县的羊场坝。那里原是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蒋介石曾到那里视察三日,我国自己组装飞机的首台发动机就产生在羊场坝。厂区内的洋房子很多,解放前那里称为新贵阳1949航发厂部分迁往台湾,部分迁往成都。解放后毕节地区行署就利用那厂房来办师范学校。
按通知开学报到之日,我背上前述的简单行李,与刘祖裕一起一大早出发,步行近百里,赶到学校时才14点过钟,凭乡政府的一张白纸介绍信报到。当时尚无户籍迁移,更无口粮迁移,填好学校的各种表格上交,就算注册完毕,成了正式师范生,就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了。
当年毕节专区9个县(现在的71市加后来划归六盘水市的水城县)招6个初一班,我们大方和纳雍两县的学生分在初一(3)班,班主任是体育老师魏家猷;第4班是少数民族班,第6班是备取生班。另外还招有速师、短师、简师和中师班,全校师生员工一千多人。那是解放后毕节地区兴办的第一所中等师范专业学校。校风很严,学校规定:除了校长、主任外,对上课的称呼老师,对行政人员称先生,对工人称工友。学生在校区外见到老师要行鞠躬礼,上课时师生一起脱帽。
教师多从旧社会的职员过来,文化素质较高。教导主任宋子宽是大定县的伪教育科长;上中三文学的杨杰是国民党正规军团长……当年被打成右派的老师后来落实政策平反后,都当大学老师了!
我们上的是普通初中课本,汉语和文学分开。汉语教学拼音字母、注音符号和拼音方法;文学多为古文,只讲阅读。汉语是一门新学科,学习最难,第一次学习洋文”——拼音字母,学生们兴趣很浓,纷纷请老师用拼音写自己的名字于课本封面上。其余课程多是复习小学讲过的内容。
生活费、书学费全免,每月6元钱的生活费,平均每天2角钱,一日三餐:早餐蛋花稀饭下油炸花生米;中、晚餐四菜一汤。饭不定量,菜多荤菜,不加也够吃。只是学习军队生活方式,学生舀好饭后,还需等到学生会的生活部长吹叫笛才统一开始吃饭,所以,添饭时,甑子边很挤。
听老生们说:此前的伙食费用不完,学生不吃剩饭菜,当时没吃完的饭菜就喂猪,或送给附小的学生食堂,用不完的伙食费就买雨伞,衣裤等发给学生。食堂外有个洗碗槽,一天的洗碗水可以熬出几斤熟猪油。三反五反时反了一下,才不敢浪费了。但对困难学生还可发衣物补助。到初二上时,我因只有一条裤子,没有换洗的,常是夜间洗裤白天穿,学校便评发给我一条新裤子和一些作业本。
读到初二上学期,整风、反右运动开始后,教师半天上课半天开揭发、批判、斗争会;学生半天读书半天劳动,称为半工半读。我们初师部的学生不能参加老师们的整风反右会议,但可以看老师们贴出来的大字报。
反右运动结束,还有授课权的老师已经不多了,师生都只能按国家定量购买口粮了。为解决学生不分饭能吃饱的问题,学校千方百计:买不用购粮指标的碎米,后来买不要购粮指标的红薯或组织学生采蕨菜当饭……苦挣苦扎,终是无济于事,最后不得不采取按口粮定量分饭到人!饭不够吃,我们饿得心慌意乱,已无心听课了。
初二上,全校实行半工半读,因为有资格上课的老师少了,上不过来;那些划为右派还允许上课的老师来上课呢?班长不喊起立,老师不敢管学生,有的学生还在虚掩的门头上放垃圾或污水,待老师推门进教室上课时,泼得一身污水或垃圾,他们还在教室里喊侮辱老师的口号,以此表示他们的革命觉悟,那就根本上不成课了!教室里很少有老师来上课了。我们便分成几人一组进行教学实习,即由学生各自备课,在室外找块小草坪,挂块小黑板,学生轮流当教师,一人讲课,大家听评,帮助修改教案。初二下学期就完全停止上正课,均由学生进行前述的形式进行教学实习了。
我们初二毕业前夕,毕师反右结束。把师生集中在大礼堂开会,由毕节地区公安处在大会上公开逮捕宋子宽等15名被打成右派的教师,宣布3名劳动教养。次日,又由毕节地区公安处到毕师来将校医李半鲁逮捕,听说他是国民党带军衔的医官。毕师接收的旧职员多,有师级、县级的旧军官、旧科长等全成右派。旧军官杨杰的语文课讲得很好,一位崇拜他的中三学生也被定为右派,但不戴帽子,分配工作。
教导主任宋子宽打成右派被逮捕,校长陈致平调地区教育局任职,来了个军队转业的石殿相校长。为弥补反右之后教师的大缺额,尚有一年才能毕业的我们,提前于19587月,尚未拿到毕业证就分配工作了。
这样,我好容易才得到的两年正规学生生涯结束了,实际只读了一年书,初中课程刚接触到,化学等课文还没有见到就匆匆结束了我的初师学业。
2024.5.27。于深圳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31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6-22 18:43 , Processed in 0.047880 second(s), 2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