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6|回复: 0

[散文] 一生学历读师范 唯有中师获文凭(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7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生学历读师范 唯有中师获文凭(上)
高致贤
1937年二月出生,现已88岁。到而今,我只有一张毕业证书。而且是50岁那年才领到的。我称之为“天命毕业证书”。为什么?此事还得从我的入学生涯说起——
解放前我进过两个私塾学堂,只读一学多一点时间的书:七岁那年正月十五开学发谋,到老师(那时候称先生)家堂屋的菩萨面前去拜孔圣人,七八个学生就以他家堂屋为教室,各人带去不同的课本,老师一个一个的上新课,然后,各自读自己带去的书,第二天各人到老师面前去背,背得了,老师就教新课。可是还没有读到两个月,老师家房子失火烧光了,我们也失学了!
第二年,去读另外一个私塾,老师家三间草房:一间做碾房,一间老师吃住兼办公于其间。就以中间的堂屋作教室,七八个学生,各读不同的课本,我读了一学后,就失学回家干农活,边干农活边自学,一直干到19564月,我才到显母民校的六年级旁听两个月,恶补算术,以同等学力考取毕节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毕师)初师部。那时候没有发录取通知书,只是学校发一张录取公告贴到有人录取的乡政府大门外,看到有我的名字,也不要办户籍迁移,就拿起乡政府的介绍信到学校报到。去到学校的公路上一看,校门左侧挂着“贵州省毕节师范学校”大牌子。我从此开始有了国家统编教材,分班级,按教学计划上课,统一考试发成绩单的有学历的读书生涯。以后,贵州省教育工会还定期到我们学校来免费放电影。
注册不交任何费用,生活费,书本费全由国家提供。当时由于教师紧缺,毕节地区只有这所师范学校,校内就开设了师训班、速师班、短师班,初师班和中师班。中师、初师的课程基本上是普通高中、初中的课本,加上生理卫生和教育学,中师还加一门算术理论。我们读初师阶段的语文是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课本来上的。汉语学习的是拼音和语法;文学只分析文章,研究写作。文学课本中的古文占大部分。书法只画艺术字,不用毛笔。学校非常重视教汉语拼音。我们感到拼音非常新奇,大家竞相请汉语老师在自己的课本封面上用拼音写上自己的名字。当时的学习成绩考核用5分制”。
初师、中师学制都是三年,但因FY”之后教师奇缺,初二和中二的学生就提前一年于1958年分配工作。领导口头宣布为提前毕业,但没有发毕业证书,我们就离开学校了。我被分到大方县的瓢井区中心小学任教,以后也没有补发毕业证书!
三年困难时期,毕师停止招生,在校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1961年国家通过整风整社,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毕师当年没有招收中师普通班学生的计划,于是就开办中师进修班,由毕节地区各县保送在职教师带薪离职进修三年。我就得去毕师的中师进修学习了。中师进修一年级结束时,因学习成绩参差等原因,两班调整为一班,未留下的回原单位工作。我被留下进修到1964年秋毕业。这才有了我此生的唯一的中师学历。
我中师毕业一年后就由瓢井区委安排去创办农业中学,我负全责。一分钱的开办费没有,只派一个大学肄业的民校教师跟我去上语文课,区委统一招生,实行半耕半读。垦荒种粮,搞摘毛栗、割茅草卖供学生灯油煤火费用,经过一年努力,学生分配的粮食就自给自足。我从农中调县委机关工作到退休。回忆总结我41年工龄的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白手起家创办农业中学的那段时间!
我们进修三年毕业时,毕师也没有给我们发中师毕业证书。我们因为调资等需要学历证明的时候,只能到毕师去要一张临时写的一张加盖毕师公章证明我们1961——1964年在毕节师范学校中师进修班学习毕业的纸条为依据。用一次就被要毕业证的单位归档了。另外的单位需要毕业证时,我们还得再去毕师办一张。有一次我出公差在外,单位搞什么需要我的学籍证明,我老伴没法去毕师打证明,就把我集存的初师、中师的成绩单给领导看。领导认可之后不再去毕师打证明了!
可是,1987年我申报评晋记者职称,就不能再用我的成绩单去做证明了,还得去毕师打证明。我去毕师(当时已升格毕节师范专科学校)。就问我的前任学生会主席陈友仙,她说是翟培俊办理。我找到翟培俊,他反问我为什么不去领毕业证书?我说没有接到通知。他翻开一本毕业证书本给我看,已有几个同学领了。他说:文革后落实政策,学校决定给我们进修班毕业的学生发毕业证书。但已无法通知我们这些学生了。他就给我填了一张,还要我拿到后来的毕节师范学校去卡钢印。
那管钢印的主任已经是我的学生的学生了,他很惊奇地问我为什么现在才领毕业证书?我告诉他之后,他一看我拿去卡钢印的毕业证书上写着:“高致贤,现年50岁……”他更惊奇!我指他看后面的落款处有“补发”二字,他才“喔”了一声:“天命之年才领中师毕业证书!
我说:“这是我这一生中取得的唯一毕业证书,很珍贵啊!所以我就称之为‘天命毕业证’了”。于是我的“天命毕业证”就在我的同学和亲友中传开了!我说它天命,除了50岁才得到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在我领到这份毕业证书的当年,我破格晋升记者,又被中国作家协会贵州分会接收为会员。成了我们毕节地区第一个获得记者职称和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协贵州分会员的中师毕业生。
我参加毕师50周年校庆时,向老师汇报我当时的工作单位并与参会校友交换名片,受到老师表扬。
我说:多亏老师们以前教育有方!我特别提到我在进修班的三年学习期间,舒家骅和高之驥两位语文老师对我的写作提高起了很大作用!可惜他们都没有来参加校庆。我也不知道二位恩师在哪里了。只好随时从内心里祝他们健康长寿!
我们是毕师招收的第一个中师进修班。那是因为受到1960年那个庚子之灾危害之后,在校学生被下放回家参加生产劳动了;1961年学校尚未恢复招收中师普通班的学生,在与毕节民族初等师范学校合并后,就第一次招收中师进修班,并让我们进修3年,到1964年秋,还有40个中师进修生毕业,以此开了毕师举办中师进修班的先河。
1962年,毕师恢复招收中师普通班的同时也招收了一个中师进修班。在1962级的中进修班毕业之后,毕师就没有再招收中师进修班了。我们这两级中师进修班就成为毕师举办中师进修班的历史记录了!这两届各届一个中师进修班毕业,成了毕师处于特殊年代的产物。在毕师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之前,毕师是毕节地区唯一的中等专业学校。该校为毕节地区9个县培养出大量的中小学师资。一位引领毕节地区新闻界的主任记者誉称毕师是毕节地区的“人才金库”,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中师毕业生就是那个时代毕节地区的高学历教师了。
(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6-22 18:40 , Processed in 0.049512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