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人 相 激 高致贤 提起爱因斯坦的名字,人们便会想起他的科研成果:“广义相对论”。但激发他早出这一伟大成果的希尔伯特的“舍己激将”的义举,却少有人知。 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出台后,声名大震,他又进一步研究“广义相对论”,且取得较好的成绩。于是,10年后的1915年,数学物理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邀请爱因斯坦到普鲁士科学院去做讲座,约定共讲四堂,每周四讲一堂。11月4日的第一堂讲座上,爱因斯坦非常急切地向希尔伯特解释相对论的所有细节,并将论文提交希尔伯特,坦承自己尚未找到精确的数学公式。这就激发起物理不如他,但数学比他略胜一筹的希尔伯特的极大研究兴趣。11月11日的第二堂讲座上,他又提交了第二篇论文,同样发一份给希尔伯特,但没有对原用方程式作出改动。次日,希尔伯特回信说:他差不多可以为爱因斯坦的大问题提出一个“解”,并邀爱因斯坦11月16日听他详细解释。爱因斯坦虽未应邀出席,但却受到很大刺激,于是,他推掉第三堂讲座而突击研究。11月18日,他收到希尔伯特的新论文,发现其论文与自己的版本极为相似,便回复坚称“自己的成果更早出现”。第二天,希尔伯特回复爱因斯坦,丝毫没有为自己争先的意思,可是,一天后,希尔伯特向一份科学期刊投送了他自己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式。论文标题就叫“物理学基础”。这更激活了爱因斯坦几近研究疲劳的科学神经。 五天后的11月25日,爱因斯坦在普鲁士科学院的第四堂讲座的题目就叫“引力场方程式”,其中包括为他的“广义相对论”划上句号的正确方程式,这虽然比希尔伯特寄出论文的时间晚了几天,但他的版本更为完整,并且其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他自己的,获得业界专家承认。希尔伯特的论文也发表了,他并没有与爱因斯坦相争,而是明确而慷慨地坚持说:广义相对论的成就属于爱因斯坦。希尔伯特的“请将加激将”之法,促成一个伟大物理学家提前出现。这比起那些巧取豪夺,剽窃不为耻,抄袭反为荣的人来说,着实令人敬佩! 我为什么要详尽地辑录这么多材料?材料来源于已公开的爱因斯坦私人信件,可信度高。而这些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希尔伯特的伟大,堪称“文人相激”的典型,何须鄙人赘言? 本文收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随笔集《乡音悠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