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问题,何来研究? 高致贤 瘫痪在床的老伴,半夜里突然叫口渴,本来身边的口缸里有水,但因必须扶她坐起来才能喝,如果不坐起来喝,不但喝不到,还会把水倒进她的颈项和床上。我又无力扶她起来,若叫孩子们来帮助,就会影响全家睡眠。我叫她忍一下,天亮再喝。她不叫了,我却在考虑如何解决她躺着喝水的问题…… 一会儿,她说忍不住了,喉咙里干得起火。我起来想找一块纱布洗干净,蘸水挤给她喝。在找纱布的时候,我突然看到长期没有派上用场的那个的袖珍古铜茶壶,最多不过装2两水。可是,它那个细细的翘嘴正好让我老伴衔着喝水。这就解决了老伴的喝水问题。 问题解决了,本该好好睡觉,我却难以成眠。为什么?此事引起我对于“问题”与“研究”的思考。平时我们往往是强调研究而忽视轻视蔑视甚至于害怕和仇视“问题”。总是认为研究很重要,害怕出“问题”。因此我就想出了这个《没有问题.何来研究?》的题目。为什么没有问题何来研究?没有研究怎么会有成果? 没有出现新冠病毒危害的问题,谁去研究社会秩序管控和治此病的药物?没有研究,就没有管控经验和工作效果。从古至今,哪样研究不是由问题引起的?那么,人们为什么重视研究而忽视问题?因为问题的出现多属偶然和意外,研究则是必然的。问题多使人难看,研究使人获得成果、收获效益。破坏本身不需要成本,研究是必须有成本的,有的研究成本很高!问题解决了,就完事。研究需要总结提高到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成为科研成果。有利于后继解决同类问题。 问题出现有大小,研究问题有难易;发现问题的时间总是短于研究解决问题的时间,很多一瞬间发现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时间也许成年累月。发现问题有偶然性,研究解决问题则是必然,必须要一定的时间、精力,甚至于人财物力。这是很正常的。然而,研究解决问题的作风、态度,责任心,方法论,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结果,其中也有天渊之别,问题是对研究解决问题者的素质高低的试金石。 本文写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可是,我又联想到一些关于问题的问题,就随便写一写—— 为什么很多个人或组织怕出问题?“问题”很少歌颂直接领导,说出去会给一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管理者怕出问题,问题一旦出现,既要花钱费力去解决,还会影响自己的功绩;研究者怕出问题,出了问题就会影响他们的科研成果的应用。所以,管理界常常将提出问题的人视为捣乱,不问是非地加以打击,结果是埋下隐患或造成后患;学术人常常将提出问题者看成是否定他们的科研成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反驳,堵塞言路。往往使自己的结论成为偏见! 不是吗?让我们再来看看武汉吧。如果没有网传那个刑满释放新冠肺炎确诊人员从武汉到北京的问题,哪能想到前面的工作有漏洞?怎么会来又一次的认真排查?没有这第二次的认真排查,又怎么能发现第一次排查的弄虚作假?也就不会有深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问题了。当然,有的问题出现了,研究者还要去找它的根源。如新冠病毒究竟始于哪里?经过不少国家的很多研究者寻根究底,终于发现不在中国。这就是成果。研究者没有发现问题就是一个问题,就要去研究此问题的成因,才不至于无米为炊。 从某种角度看来,问题是研究的前因,研究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就是研究的成果。所以,问题与研究应该相辅相成,不应该互相排斥!而且是有问题才有研究,有研究才有成果。没有问题哪来研究?没有研究哪来的成果?所以,研究者应该尊重提出或发现问题者。为什么呢? 真实而又有益的问题提出者,往往是战斗在第一线、生活在最基层,绝大多数反映的问题最能代表广大民众利益的,例如今年春天武汉抗疫前线率先提出怪异病菌的问题,是为人民的安全着想,其中也有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利益,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没有他们那样具体了解的情况。但是他们的发言权处于弱势;管理层和研究者的发言权处于强势一方,尤其是管理者的发言权更强势。如何对待问题是有权处理问题的管理者和研究者,尤其是管理者。如果管理者和研究人员不光明正大,尤其是有自私自利之心者,他们不但不重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还会给提出问题的人穿小鞋,甚至滥用职权给提出正确意见者以什么训诫、拘留、判刑等等处理!是非颠倒,也就彻底颠倒了问题和研究的地位! 2020.2.28于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