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忆当年:北京老知青的《大方忆》续编之一 高致贤 此续编共12节,今日开始,陆续连载。 续编按:我与叶美玲女士聊忆大方旧事已经告一段落,但是,由于读者们的关心和鼓励,征得叶美玲女士的同意,我们又将继续聊下去,欢迎老年朋友们以评论等各种方式加入忆聊之中,记下那些将会闪光的历史碎片,忆聊的范围主要是大方,但也不局限于大方,只要有意义而又具体生动就行。
贵州老高 : 高宾发明 + 修谱 : 媒体介入当事人无法把握方向,会产生很多歧义和麻烦,就像在家里啦家常,不适合直播!
贵州老高 回复 高宾发明 + 修谱 : 是这样,我们拒绝采访了
高有德 : 很好 希望你们写下去 聊下去,享受乐趣
贵州老高 回复 高有德 : 我再与叶美玲女士商量,约她再回忆。
簸箕大侠 : 谈话寥寥数语,娓娓而谈,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时代特征。美中不足的是只有13节,期盼着更多具有时代气息文章!
贵州老高 回复 簸箕大侠 : 先告一段落,我们再考虑,约请叶美玲女士再回忆。
叶美玲 :网友热情很高呀。
贵州老高 :这是网友们的心情,其中的高有德已经是80岁的老人了。你看一下,可不可以继续聊一些上个世纪具有生活味的“小事”?
叶美玲 :我把您的“苦乐人生”仔细读了两遍,写的真好,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轨迹也各不一样,您真是精彩的人生,经历了各种考验,让我佩服!
贵州老高 :其实,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部很精彩的作品,只是不少人没有或者是不想把它记录下来。
叶美玲 :好吧,在没有与您接触前,从来没想过要写文章,因为深感自己文化底蕴不足,写出来也没有吸引力,更没有想过在网络上发表,现在看到网友的留言,对我是一种鼓励,我在回忆之中,想好后发给您。主要是高老师的知名度,吸引了很多读者。
贵州老高 :好的,如何写好?我还是那句话:最能感动读者的是事实。我有一篇叫《真话的胜利》的拙文就是从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叶美玲 :好的。谢谢高老师。
贵州老高 :不客气,多交流。 叶美玲:应高老师和网友的邀请,我继续回忆大方生活片段,这次,有些不知该如何下笔,唯恐让网友失望,写的不好,请原谅! 在大方生活的几年,可以说在我的记忆里除了60年那时全国闹灾荒以外,是最清苦的日子,也没有任何文艺活动,晚间就是与晓林一起分配来的大学生交流最多,那天听说分配到气象站的大学生到古打大队驱逐冰雹成功,晚上到他家玩耍,顺便了解古打情况。 大方的夏天冰雹很厉害,对农作物伤害极大,为保证丰收,大队请气象站大学生做这个技术工作,他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驱逐冰雹过程,这与当时的气候条件,气温湿度等有很大关系,那些术语我也不太懂,最后是成功了,大队非常感谢他,送给他三罐子油作为奖励,那油就在地上放着,油,稀缺物品,你可以找人帮你买大米,但是食用油真是买不到,当时看到那油的感觉真比黄金还珍贵,我家那时的情况,早就没有炒菜的油了,我们把坛子砸了,用菜在坛壁上抹,然后放进锅里炖,所以我当时就想从他家匀一罐子油,那个心情很难叙述准确,他讲到油时,我们俩的眼睛不约而同瞄向同一个地方,怎么开口呢?看看他家的情况,爱人也是知青,还没有工作,在街上靠卖菜填补家用,身边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家里也是一贫如洗,床,桌子,凳子都很少,我只能坐在床上,最值钱,最实用的就是那三罐子油,其中一罐已经开启,心里纠结,这是我在别人家里看到最多的油罐,也是能买到油的非常好的机会,把他家上下打量一番,就感觉他家的情况还不如我家,优势就是那三罐子油,他们比我们更需要,哎呦,话到嘴边就是开不了口,带着那样一种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他家。 这件事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90年代在北京单位经常发油,还有人送,我家最多时有15桶油,每桶10斤,150斤油,与那个年代相比,天上地下的感觉。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经济极为落后,物资匮乏,记得那时候全国上下老百姓都没有什么钱,有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全国各地都实行凭票供应,每次回北京都是妈妈给我们买肥肉炼成猪油带回大方,城里人如此,农村老乡就更苦了,74年6月,晓林陪我回北京生孩子,那时在贵阳没有直通北京的火车,我们先到成都,住成都火车站宾馆,因我有孕在身,图个上车方便,那日在火车站附近街道闲逛,突然发现有一个老乡在街道旁卖竹椅子,那椅子做的可真好,还带靠背呢,我们拿在手里,放在地上,摇了摇,纹丝不动,手工非常好,我们决定买两把带回家给父母,价钱砍不下来,5元钱两把,刚把钱给了老乡,2个工商的来了,上来就抢椅子,老乡背着椅子向马路对面跑去,工商的人手里拿着我们买的椅子在他后面追,晓林又去追工商的人,他们4个人很快没了踪影,等我穿过马路看到对面都是小巷子,我挨个巷子查看,最终看到晓林在与工商的2个人讨要我们的椅子,那个农民已不知去向,我们告知已经付了钱,工商的人把我们训了一顿,说以后不要在买私人制作物品,这是在搞资本主义,椅子是要回来了,其中一把椅子在靠背上面的横梁被抢坏了少了一块,心里那个恨呀,那两把被称为资本主义道路下制作的椅子被我们带回了北京,邻居来家里看到竹椅子就会奇怪的问新买的怎么就坏了呢,每次妈妈都要讲一遍这个故事,那个时候,农民想挣个钱多么不容易!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