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午午

[技巧] 每日晨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诗词的艺术手法与鉴赏(9)
    2016年12月20日

2,动静结合——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的手法。动静结合在诗词中有7种不同的形式: 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④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⑤以静衬动 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⑥以动衬动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⑦动静互衬就是即描写运动的事物又描写静止的事物,二者相互衬托。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就是动静互衬。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诗词的艺术手法与鉴赏(10)
    2016年12月21日

3,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例如王之焕《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两首诗是从实处落笔,凭虚处传神。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历历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与气度的远大。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贾岛《寻隐者不遇》,四句皆实,而过访不遇之情跌宕变化,“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仅写出隐者的品格,抒发了未见其人的怅惘之情和敬慕之意,而且从中还可以引申出某种哲理性的意蕴:人们在探寻真理或者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受到某种困惑,即直觉地感到所探寻和追求的事物就在眼前,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发现大中型得到。这也是由实见虚,虚实结合。学习者应注意“虚”“实”的不同内涵和二者的辩证关系,联系具体作品来理解。所谓“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3、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与实是相互对比的,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以无胜有更是把虚实结合推向了及至。),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在此基础上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虚与实又是相互照应的(虚实相生),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学习虚实的关系离不开诗词的主题,碰到类似问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的问题时,只说虚实相生是不够的,必须和主题或者是作者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诗词的艺术手法与鉴赏(11)
    2016年12月22日

4, 渲染——在描写“对象”描写时、叙述时对场景作一些前面的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例如,白居易《琵琶行》(第二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常用的渲染方法:(1)反复-它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2)烘托-它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
  
5,想象(联想)——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想象分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无意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联想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在诗词之中联想主要是睹物思人(乡),或有睹物思事,睹物思史(怀古伤今)。例如梦是一种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首诗诗人不写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谈论自己、挂念自己的情景,从而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表现得更深切感人。又如:《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通过写作者想象在将来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反衬今夜的相思之苦,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诗词的鉴赏
  
鉴赏是很多人都认为是高水平人才能做的,其实不然!我们每个人在欣赏他人的作品同时实际上也是存在鉴赏的。因为当你看过之后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这首诗词对于你来说是好是差,这是一个心里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小小鉴赏的过程。当然鉴赏水平也有高低之分这取决于我们个人的文学内涵与知识深度了。鉴赏是一个全面分析作品的过程,严格的来说鉴赏的过程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因为要鉴赏一副作品,至少要对这个领域有着相当高文学素养与学识。然而今天我讲鉴赏一是让大家学会怎么去鉴赏诗词作品,二是让大家对这些艺术手法与谋篇布局运用更加熟练。下面我给大家讲讲鉴赏的方法。
  
鉴赏的方法一般从格律,立意,谋篇布局,艺术手法这四个方面来考虑。你观察一个人最先看到的是他穿在外面的衣服,一个人如果他衣服穿得很邋遢,不整洁,你对他的第一映象就不是很好的。其实写诗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要鉴赏一首诗作,首先是最先想到的是格律,因为格律就像一个人的外套。虽然说意境重于格律(简单的喻成一个人的内涵重于外表),但是,如果你通读一遍后发现诗词不遵循格律,你对“它”的第一映象就大打折扣了。所以说在之前讲到《如何写好古诗》的一课中我在最后说了一句总结性质的话:“要写好古诗词,必须要求格律,意境双轨并行!”鉴赏一首诗词首先你要通读通读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很明显的格律错误,那么接下来就是去细读去品味了。第二步就是细读,因为你已经通读一遍了对诗词有大体的了解,所以接下来那就是立意的把握。立意在前面我也详细的讲过了,我给大家从“新、精、深”这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立意是一首诗词重点,开篇立意的把握对分析后面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有的立意在开始很模糊,之后逐渐表现出来(逐章显志),所以开始不能把握是没关系的。接下来就是细读,细读是以分析谋篇布局为路线,兼并分析立意与艺术手法的过程。谋篇布局前面讲了,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去分析,诗词行文的思路如何?等,艺术手法今天也讲了。主要是表现手法中的修辞与描写的分析。另外,练字之前重点讲,过我今晚没有提到。鉴赏的过程其实是对你所学知识最好的检验,从中你可以发现你的不足,从而去改变你的不足,这样你的进步就快了。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为什么好些唐诗不合律(午午)
    2016年12月23日

南齐(479—502),齐梁年(486—516),唐(618—907),五代十国(907-960),宋朝(960年—1279年)。

贺知章(约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李商隐(公元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起源】于南齐,发展成熟于初唐、盛唐。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定形】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以上资料自百度采集)

附:见到有朋友检测一些妇孺皆知的唐诗,或古诗,发现不合律。因此百度采集了相关的资料,以作个释疑。我们学习古典文学,同时还需要学习历史,文史不分家,文艺不分家。知识往往都是互相串并和关联,所以很有必要认真看待,掌握后对于创作和鉴赏也更自如娴熟。流传于世的名作除了作家当时所处的环境影响,也有被个人具体情况所左右,或依律或依诵。后世人之所以选录在册,也并非就是唯一依照合律为标准,或也有所处的角度和环境,选录人的个人喜好而有所影响。举例:广为人知的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李白原作第三句是:举头望山月。在文史整理的浩繁工程中,被某个选录人改为明月,因为觉得山月有点小家子气,胸襟不够。格律诗形成和成熟以前的,可以称古风、杂体、歌行吟等等。诗经和楚辞是上古时期的诗歌体裁,它们本身就是独立的文体,不属于古风范畴。我们在检测时候也要辨明所选的对口项,体裁起式以第一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如果这个字搞错,那么检测出来的自然就出律了。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一幅端午对联隐藏的文明密码
    2016年12月24日

一幅端午对联隐藏的文明密码


夜深了,胖头大耳的老余发了个朋友圈,说自己对出来一个对子,煞是得意。(注:老余是大型央企的顶级财务专家及管理者,每年过手以数十上百亿计。我们相识也超过十五年,以前年少,并不见得对他有多尊重。直到数月前重会,才突然发觉,彼此都不仅仅是大腹便便、卖弄风雅而已。)

这幅对子是他跟另一位朋友合作的:

白粽投江,原为怀念。
青梅煮酒,备感操心。


     如我所猜测,是先有下联,而后对了上联。毕竟下联如此流畅巧妙。“青梅煮酒”是三国故事,妇孺皆知。说的是刘备尚未发迹,寄居曹操门下,种菜为业。但曹操慧眼识人,与他青梅煮酒,议论天下英雄。曹操胸襟不凡,刘备谨小慎微。所以青梅煮酒,刘备感受到了曹操逐鹿天下的雄心以及彼此惺惺相惜之心。
  
    “备感”的备字,本就有具备、完全之意。“操心”一词,又是我们日常用语。备和操,竟然完全契合刘备、曹操之名。所以下联的流畅巧妙,实为高明。

    但上联对得也极好。“白粽投江”是端午最常见的风俗。这一句的大意是:把白糯米的粽子投在江里,原来是为了怀念先人。但更巧妙的是“原”字、“怀”字,跟下联的“备”和“操”字一样,属于双关。原,指的屈原;怀指的楚怀王。怀王曾重用屈原,但因贵族反对,将其贬谪。后来秦国骗怀王赴会,屈原苦谏不听,终于被囚。屈原在文字里,一再描述自己的忠贞;怀王死后,秦破楚国都,屈原投水自杀。所以“原为怀念”,双关意是:屈原为楚怀王所念。

    属于颜色的“白”对“青”;属于物的“粽”对“梅”。“煮酒”对“投江”。“操心”对“怀念”不仅色、名、动宾都一一对应,而且平仄完全相应。

“白粽投江,原为怀念”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青梅煮酒,备感操心”的平仄是: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白”、“操”在古代平水韵中为仄声字)


(小编注:平水韵中,操心之操为平,曹操之操为仄)

    本是很小很小一件事,不过就是十六个字而已,也没有什么高明的意境和深刻的寓意。但也正是这简简单单十六个字,潜藏着流传了数千年的传统诗词文明的基因密码。从格律、形式、表意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及其技术细节,都完好无损地保留在我们手里。

    诗词曲联,决不能僵死如昆剧、京剧一样,翻来覆去,都是旧剧目,旧腔调,只能做“文化遗产”。许多书法家也是如此,写来写去都是“勤能补拙、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或者古人句子。只作为一直文化形式流传着,跟文化遗产也差不多了。

    我和认识的诗词同道,基本上不参加任何文学的组织,不参加雅集、活动和会议。因为写作是很私人化的行为,尤其是诗词。精通这一艺术,并达到或接近其顶峰,其间的固守和付出,难以尽述,本来倒也没有准备收获掌声。


来自《诗词国学》裴涛 /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当“慢”词遇见慢时光:慢慢悠悠,念念不忘(1)
    2016年12月25日

当“慢”词遇见慢时光:慢慢悠悠,念念不忘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今天古典君为您搜集整理十首慢词,与君共赏。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当“慢”词遇见慢时光:慢慢悠悠,念念不忘(2)
    2016年12月26日

《扬州慢·淮左名都》【宋代】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全词分为上下两阙。但两阙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当“慢”词遇见慢时光:慢慢悠悠,念念不忘(3)
    2016年12月27日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宋代】柳永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这首《木兰花慢》以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这首词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当“慢”词遇见慢时光:慢慢悠悠,念念不忘(4)
    2016年12月28日

《长亭怨慢·雁》【清代】朱彝尊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全词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大雁南飞的画图。而时当金秋,却是满眼的北风、冷月,孤门、败荷,疏雨,暮色,成群的大雁排成不同的队形,在略作休息之后又疲倦地向南飞去,这里面充满着苍凉悲凄的气氛。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当“慢”词遇见慢时光:慢慢悠悠,念念不忘(5)
    2016年12月29日

《倦寻芳慢·露晞向晚》【宋代】王雱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
翠迳莺来,惊下乱红铺绣。
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
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
忆高阳,人散後。
落花流水仍依旧。
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这首词咏春愁,写得妩媚动人,不亚于当行之作。这首词由景及情,上片景中有情,下片以情带景,笔锋细腻,用语婉媚,韵致翩翩,堪称青年诗人王雱的孤篇力作。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11-6 17:36 , Processed in 0.044740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