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午午

[技巧] 每日晨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当“慢”词遇见慢时光:慢慢悠悠,念念不忘(6)
    2016年12月30日

《石州慢·寒水依痕》【宋代】张元干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
长亭门外山重叠。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
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
殷勤留与归时说。
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此词是作者晚年离乡思归之作。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作者触景生情,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思乡之念。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当“慢”词遇见慢时光:慢慢悠悠,念念不忘(7)
    2016年12月31日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北宋】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柳永此词为摹写羁旅行役和离情别绪的佳作。全词以真挚、浓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词笔,描写了一个异乡客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望而不见、传书无凭的无可奈何之情,千回百转而出,有极强的感染力。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当“慢”词遇见慢时光:慢慢悠悠,念念不忘(8)
    2017年1月1日

《浪淘沙慢·万叶战》【北宋】周邦彦

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沙碛。
细草和烟尚绿,
遥山向晚更碧。
见隐隐、云边新月白。
映落照、帘幕千家,
听数声、何处倚楼笛?
装点尽秋色。

脉脉。
旅情暗自消释。
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
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
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

飞散后、风流人阻。兰桥约、怅恨路隔。
马蹄过、犹嘶旧巷陌。
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
凝思又把阑干拍。

王国维曾说:“美成《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人间词话删稿》)这首词是周邦彦两首《浪淘沙慢》中的一首,写景抒情均有其独到之处。层层铺写,声色交错,作者的悲戚情怀,就在这一层一层的清秋晚景描写中一点一点地透露出来。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当“慢”词遇见慢时光:慢慢悠悠,念念不忘(9)
    2017年1月2日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南宋】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
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词篇。有两个特点:一是构思与前人不同,“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而这首却写的是月亮西沉以后的情景;二是自觉地学习屈原,运用“《天问》体”形式。词中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集中起来,经过选择、加以编排,使之成为统一整体,创造出带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形象。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当“慢”词遇见慢时光:慢慢悠悠,念念不忘(10)
    2017年1月3日

《锦堂春慢·红日迟迟》【北宋】司马光

红日迟迟,虚廊转影,槐阴迤逦西斜。
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
蝶尚不知春去,漫绕幽砌寻花。
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
今日笙歌丛里,特地咨嗟。
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
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此词写暮春伤离意绪。从春光易逝,进而联想到自己的岁月匆匆,过片为此致以深深的叹息:“青鬓无价”。然而,词人却身不由己,宦海浮沉,“飘零官路,荏苒年华”,依然在浪费着剩余的不多的时光。因此,词人转向“笙歌丛里”寻找安慰,不意又勾引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伤感。

来自《古典书城》/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被误传千年的十句俗语……看看真相吧!
    2017年1月4日


小时候,大人们常常会用“俗话说得好……”这样看似权威的句子来教育我们,却不曾想这些俗语背后却大有文章,“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难道“臭皮匠”真有这么神通广大?当然不是!很多我们常听到的俗语在当初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意思,甚至由于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有些俗语与原来所表达的意思发生了天差地别的变化。这些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是否也一直深信不疑?

嫁鸡鸡随,嫁狗随狗:
语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老头,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这是那个三从四德社会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俗语转音成鸡、狗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真相:“皮匠”实际上是“裨将”。
  “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王八蛋:

真相:原为“忘八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传成“王八蛋”。


狗屁不通:
真相:原为“狗皮不通”,多用来指责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时,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真相:原为“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
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责,庶人因忙于生计和没有条件置办行礼用的祭品,故而对庶人不作某些礼的要求。


无毒不丈夫:
真相:原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无毒不丈夫”,事实上与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大丈夫,自然是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称为男人,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度量大。


无奸不商:
真相:原为“无尖不商”。
    古时候开粮行的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而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这样。

两肋插刀:
真相:原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其来历是隋唐时,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历城是回家,但他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而今却因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

空穴来风:
真相: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非“捕风捉影”。
    成语空穴来风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后来在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结果,后来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真相:“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中的“为”是“修习,修炼”的意思;天诛地灭就是天地诛灭的意思。
讲通俗一点就是:“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啊!”如今很多人却将其解释成:“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那么天理不容。”



来自《诗词世界》/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古代诗人在夜晚都在干什么?
    2017年1月5日

古代诗人在夜晚都在干什么?

如今,人们的夜生活无疑是多姿多彩的,那么古时候的人们晚上都做什么呢?这里将向你揭示一个秘密:古人的夜生活,其实也挺丰富多彩……

看星星:
在古代,看星星是古人的最爱了。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心情愉快,便抬头看星星,于是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尽管快下雨了,也依然不减兴致。杜牧则更潇洒,躺着看,所以有了那句“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可见,很多古人都喜欢晚上看星星,不过人家连看星星也那么有意境,所以这项活动绝对得排第一。

赏月:
睡不着的时候,也可以赏月,秦观就说,“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听雨:
杜甫在成都草堂种菜养花,甚是自在,听雨听的很愉快,于是写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许春雨的到来,能让他的菜和花茁壮成长吧。

而陆游却是心情不佳,在小楼听了一夜的雨,如此愁绪令他感叹“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登楼望远:
夜晚无聊寂寞时,还会登楼望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或许远眺时,眼界开阔了,忧愁也消散了。

赏花:
赏花当属夏夜居多,比如秦观的“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选在“画桥南畔”纳凉赏荷,别有一番风情。白居易夏夜燥热,半夜挑灯孤坐,在庭院乘凉,看看槐花,于是作了这首《夏夜宿直》:“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寂寞挑灯坐,沉吟蹋月行。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听小曲:
除此之外,不少人还喜欢听听小曲,“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送别友人,忽然听见有琵琶弹奏声隐约传来,宾主不约而同地就被吸引过去了。

喝酒:
一个人时自斟自酌,像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至于能否解忧消愁,也许只有喝了这杯才知道了。

下棋: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等客人下棋,客人却迟迟不来,虽然焦急,却又无可奈何,谁让这是夜里而且还下着雨呢?也只能无聊的敲打棋子了。

夜读:
汉时,匡衡凿壁借光读书,可见古人读书有多勤奋刻苦了。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月亮都升起来了,还在勤奋读书。更有“鬓毛焦秃齿牙疏,老病灯前未废书”“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等各种夜里苦读的诗句。

送别:
晚上也送别友人,比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逛夜市:
人也喜欢逛夜市,尤其是节日的时候,比如元宵节赏灯,有诗为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会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描写的便是贾岛夜里走访友人的情景。

抓萤火虫: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夜,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如此也能度过漫漫长夜。

织布: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丈夫不在家,妻子晚上靠织布来打发时间。

补衣服等女红:
补衣服也是女子晚上常做的事,贺铸思念妻子也会想,“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唐彦谦的“妾来终日望,夫去几时归。明月空悬镜,苍苔漫补衣。”则描绘了一个女子等丈夫回家,夜里补衣的情景,令人唏嘘不已。周密的“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秦观的“秉烛何人犹把盏,挑灯有女正穿针”,这些诗句都向我们展现了夜间挑灯补衣做女红的景象。

洗衣服:
描写夜间洗衣服的情景,不仅有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有李白诗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因此,晚上洗衣服也是很常见的。

思念妻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梦中与亡妻相见,对妻子惓惓不已之情溢于言表。也有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因为思念而夜不能寐,因为思念而容颜憔悴的痛苦,细想:感情这事真的是无法控制,只能自己独自品味。

思念丈夫:
李清照因为思念丈夫而写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千古佳句。

思念家乡:
李白一人独处他乡,在安静的夜晚,不免思念故乡,才有了耳熟能详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来,夜晚心理活动是最多的,不过又有谁不是如此呢?

写诗词:
为什么说晚上写诗词呢?因为,以上这些都是通过古人写的诗词得出的啊,不然我们怎么知道古人的夜生活竟然也如此丰富!

来自《桃花源诗社》/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张志和:逍遥江湖不须归(1)    2017年1月5日

他无意官场,一生漂泊湖海,浪迹山林,自称“烟波钓徒”;他博学多才,所作的《渔歌子》广为流传,不仅历代文豪争先追捧,连当时的日本天皇都是他的铁杆粉丝;他的画作被奉为逸品,明代董其昌曾发出“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的赞叹;他道学深厚,后人称其“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他,就是唐代词人张志和。

一、少年得志青云直上: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知道张志和,是从小学语文课本中这篇《渔歌子》开始的。虽然对这首词熟能成诵,但对作者张志和却始终有点模糊。他是何许人也?他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经历?

关于张志和其人,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文化之谜,其生卒年以及诗词中描写的西塞山的确切地点等等,因为史书均无明确记载,所以历代专家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据现有史料得知,张志和,字子同,原名龟龄,浙江金华人。他三岁读书,六岁能文,八岁时跟随父亲在翰林院游玩,宋学士以锦林文集戏之,张志和过目成诵,传为佳话。《新唐书·张志和传》记载,张志和“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太子李亨),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太子李亨还为张志和亲赐御名,改名志和,取字子同。

受到皇太子的赏识,张志和的仕途自然是一帆风顺。《张氏宗谱》记载,753年,张志和外擢杭州,候补杭州刺史;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张志和随太子李亨转战灵武一带,擢除朔方招讨使;756年,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张志和与舅舅李泌时常献计于肃宗,肃宗擢授张志和为左金吾卫大将军;757年,张志和奉上皇还西京,封金紫光禄大夫。

那时的张志和真可谓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张志和:逍遥江湖不须归(2)
    2017年1月6日

二、遭受打击无意仕途:

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吉凶祸福往往就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在张志和逐年升迁之际,他却遭遇到了人生之中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政治横祸。《新唐书·张志和传》记载,张志和“后坐事,贬南浦尉。”此处的南浦即今重庆万州。张志和因何事被贬,现有史料没有任何记载。但可以想见,作为肃宗身边的红人,肯定是牵扯到某项重大事件,使得肃宗一气之下,将张志和远远贬谪。

祸不单行,命运无情,张志和还沉浸在仕途的失意中,家庭竟也出现重大变故,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在几年内接连去世。仕途的大起大落,亲人的相继离世,这一系列沉重打击,让张志和对官场心灰意冷,情不自禁地向往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

张志和守孝期间,唐肃宗也为自己的决定而后悔,为了笼络人才,经量移(古代官吏因罪远谪,遇赦调迁近处任职谓之量移)后,特赦张志和无罪,并赠奴、婢各一,同时赐白银二千四百两,以荣葬其母,意欲让张志和守孝三年期满后再回朝廷效力。

但那时的张志和已无意复出,“不愿之任,得还本贯”,他在《自叙》诗中写道:“世事艰难如意少,功名荣耀误人多。浮云富贵非吾愿,且买扁舟理钓蓑。”他还将唐肃宗赐给他的一奴一婢配为夫妇,号曰渔童、樵青,做好了归隐江湖的打算。


三、云游山水归隐江湖:

张志和守孝期满后,面对“朝廷屡招”,他不为所动,而是收起官服,穿上蓑衣,带上渔童、樵青,开始云游于山水之间。为了躲开朝廷的寻访,张志和经常变换地点,最后才来到湖州西塞山渔隐,自称烟波钓徒。据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记载,张志和“遂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海,自谓烟波钓徒。 ”云游期间,张志和“坦然圹然,肄志物外”、“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早已超然物外,不为尘世所累。其《自歌》诗也是那段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七泽三湘碧草连,洞庭江汉水如天。
朝廷若觅元真子,不在云边则酒边。
明月棹,夕阳船。鲈鱼恰似镜中悬。
丝纶钓饵都收却,八字山前听雨眠。


张志和一边寄情山水归于自然,一边撰写道学修炼心得《玄真子》一书,遂又自称为玄真子。此外,张志和也常常陶醉在音乐和绘画之中,《新唐书·张志和传》称其“善图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成”,其率真的性情与高超的技艺可见一斑。

二哥张鹤龄怕张志和浪迹不归,有负平生才学,便在会稽山阴县一带筑茅斋,作《渔父词》招劝张志和回家。张志和听从了兄长的劝告,吟唱着:“沧海人间别一天,只容渔父钓青烟。谁知万顷烟波险,亦有比来留汉船”的诗句,结束了山水间的游钓生活,回到会稽山阴县开始“闭竹门十年不出”的陆地隐居生活。

在此期间,他一边与陈少游、陆羽、皎然、颜真卿等朋友谈诗论道,一边静下心来撰写《大易》十五卷。

774年8月,应湖州刺史颜真卿邀请,张志和第二次来到湖州。颜真卿在府上宴请张志和,并于酒席之间给张志和赠五首《渔父词》,张志和随即和作了五首《渔歌子》回赠,并配之以山水画卷。而我们熟知的那一首,便是五首《渔歌子》中的第一首。

据《续仙传·玄真子》记载,其后,颜真卿在湖州东游平望驿,同游的张志和酒后戏水跨鹤升仙而去。有学者便据此推测张志和可能因酒醉溺水而逝,时人十分惋惜,颜真卿发出“辅明主,若斯人,岂烟波,终此身”的感叹。但对于张志和来说,也许这样的人生告别方式就是他最好的归宿。淳朴美丽的大自然接纳了他的人生志趣,最终他也悄然融入湖光山水之中。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张志和:逍遥江湖不须归(3)
    2017年1月7日


四、《渔歌》传世千年吟唱:

《渔歌子》吟成后,其第一首很快便流传开来,且远播日本。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宫廷歌妓竞相唱和,蔚然成风。但不知什么原因,除了第一首,张志和的其余四首《渔歌子》竟然一时失传。日本遣唐使归国前,向唐宪宗求索另四首《渔歌子》,唐宪宗便命人“访之江湖间”,可是始终没有得到。

最终完成这项使命的是唐代宰相李德裕,他在《玄真子渔歌记》中记载道:“德裕顷在内庭,伏睹宪宗皇帝写真求访玄真子《渔歌》,叹不能致。余世与玄真子有旧,早闻其名,又感明主赏异爱才,见思如此,每梦想遗迹。今乃获之,如遇良宝。”在留意寻访之中,李德裕终于得到了张志和的另外四首《渔歌子》。感谢李德裕,你让后人看到了完整的五首《渔歌子》,为文化的搜集、保护和流传做出了贡献。

张志和另四首《渔歌子》分别为: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蒓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此后,这四首《渔歌子》通过渤海国又传到了日本,无意之间,张志和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渔歌子》一出,影响词坛数百年,也引来无数文人墨客效仿,其中就包括李煜、苏东坡、黄庭坚、陆游、张元干、赵孟頫等诗词大家,显示了《渔歌子》的独特魅力。历史让诗人的身影变得越来越模糊,但他留下的诗意却越来越浓烈。

别人感叹生不逢时,你却执意选择回避;别人忧伤怀才不遇,你却主动遁入江湖。可敬,你的兴之所至;可惜,你的一世才华。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往来客旅休相问,我是江湖一滥仙。”张志和,那种诀别尘世功名、向往逍遥江湖的境界,那种摆脱世俗烦恼、追求自由志趣的情怀,千年以来,仍让人们深深共鸣,由衷叹惋。

(历史大学堂专栏作家 / 李元辉)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5-1-7 05:04 , Processed in 0.049914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