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午午

[书单] 《诗经》注释、译文、赏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注释、译文、赏析11

鱼丽
——在奢侈和炫耀的背后

【原文】

鱼丽于罶(1),鲿鲨②。
君子有酒,旨且多。鱼丽于罶,鲂鳢(3)。
君子有酒,多且旨。鱼丽于罶,鰋鲤④。
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5),维其嘉矣(6)。
物其旨矣,维其偕矣(7)。物其有矣,维其时矣(8)

【注释】   
①丽:同“罹”,遭遇,落人。罶(liu):竹制的捕鱼工具。② 鲿(chang):鱼名。③鲂(fan):鱼名。鳢(li):鱼名。④ 鰋 (yan):鱼名。⑤多:指应有尽有。 (6)维其:因为如此。(7)偕: 报品种齐全。 (8)时:适时。

【译文】
鱼儿钻进捕鱼篓,有鲿鱼啊有小鲨。
君子厨中备有酒,酒味醇美多又多。鱼儿钻进捕鱼篓,有鲂鱼啊有鳢鱼。
君子厨中备有酒,又丰足来又甘醇。鱼儿钻进捕鱼篓,有鰋鱼啊有鲤鱼。
君子厨中备有酒,酒味醇美样样有。食物应有尽有啊,全是美味佳肴啊。
食物滋味真美啊,品种真是齐全啊。食物样样都有啊,全部都是时鲜啊。

【读解】
可以肯定他说,远古时期能吃上鱼的人,并非普通的平民百 姓。即使按今天的标准,能吃上鲿、鲨、鲂、鳢、鰋一类鱼的儿 也为数不多。再加上美酒无数,也非小民百姓拥有得起,享用得 起。

品种齐,数量多,显示了宴饮的规模。突出这两项指标,标 志着一种价值观念:以奢侈作为炫耀财富、地位、身份的外包装 以为这样可以博取人们的尊重。

其实,效果正好相反。尽管宴饮主要是一种社交的仪式。但 人们也可以利用它在社交场合作为炫耀的手段。外表的豪华气派 只可能让爱慕虚荣的人羡慕不已,只可能让害怕贫穷的人瞪大双 眼。聪明人都明白,浮华的外表之下是空虚的年爱和朽蚀的灵魂。 正如孔雀开屏,本想炫耀毛色的美丽,殊不知,在炫耀美丽的同 时,也使丑陋的屁股暴露无遗。

这是一种极具智慧的冷眼看浮华世界的方法,豪饮暴食。极 尽奢侈弓卜为荣的,不外平是其富有和“洒脱”,而在其向世人展 示这一点的同时,也在展示其贪得无厌、空虚无聊、虚伪凶恶的 嘴脸。当某人向世人夸耀自己的背景靠山如何强大时,同时也展 出了自己的无能和狠子野心。当某人涂脂抹粉极力包装自己时,总 让人疑心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丑处需要遮盖。

面对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我们的头脑应该冷静一些,最好 多从逆向去透视。这样,不管孔雀的羽毛有多么美丽迷人,它那 不堪入目的后部,总是掩饰不住的。



鸿雁
——小人物之为人物的悲哀

【原文】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1)。之子于征(2),劬劳于野(3)。
爰及矜人(4),哀此鳏寡(5)。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6)。之子于垣(7),百堵皆作(8)。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9)。鸿雁于飞,哀嗷嗷。
维此哲人(10),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11)。

【注释】   
肃肃:翅膀飞动的声音。(2)之子:这个人。征:出行。(3)劬(qu)劳:辛苦劳累。(4)爰:年老无妻叫鳏,年老无夫叫寡。(6)中泽:泽中,水中。(7)坦:墙头。(8)堵:墙壁。古时一丈墙叫板,五板叫堵。(9)究:穷。宅:居。(10)哲人:明理的人,聪明的人。(11)宣骄:外表骄傲、逞强。

【译文】
大雁成群天上飞,翅膀哗啦在作响。
这个人儿出行去,劳累辛苦在郊野,念及人间可怜人,为那鳏寡心哀伤。
大雁成群天上飞,停落在那水中央。这个人儿云筑墙,高墙百堵全筑起。
虽然劳累又辛苦,穷人可以安居了。大雁成群天上飞,声声哀鸣好悲凉。
只有那些明白人,说我辛苦又劳累。但是那些愚昧人,说我骄傲又逞强。

【读解】
人们对世事人情的了解,无不从特定视角出发,以主观先见云感知和理解事物。富有同情心的人,能以无私无偏的眼光,设身处在对方的地位去感知和理解,触景生情,遇事感怀,遇见孤苦无助顿生恻隐之心。自私者总是从一已的私利出发,以偏狭的眼光云看人识物,把天下的人和事物全放到私心的尺度下去衡量。一般的凡夫俗子,也多为表面现象所惑,不能深入到内部去看个明白,见到外表衣冠楚楚者则肃然起敬,见到穷苦孤独者便侧目以视。

明智的人、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的人不少,趋炎附势、庸庸碌碌的人也多,这大概是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情形,也可以算是人性中永恒的现实吧。 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往往能抛开自我为他人着想,而自己去不能为人所理解。表面看来,这似乎很让人不平;其实,这太正常,太合乎人情事理了,否则,小人物就不会记过是小人物,就不会永远处在边缘而不被人注意。只有从不顾及别人、只顾自己、心狠手毒、寡廉鲜耻的人,才可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高踞人上,显赫一时。 所以,小人物自有成为小人物的道理,显赫人物自有成为显赫人物的奥秘,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

小人物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在于他具有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富有同情心、从未有非份之想这些品质。



沔水
——乱世伤怀劝友人

【原文】
沔彼流水(1),朝宗于海(2)。鴥彼飞隼(3),载飞载止。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人诸友。
莫肯念乱,谁无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汤汤(4)。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5),载起载行。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6)。鴥彼飞隼,率彼中陵(7)。
民之讹言(8),宁莫之惩(9)。我友敬矣(10),谗言其兴。

【注释】   
(1)沔(mian):水流满的样子。(2)朝宗:诸侯朝见天子。这里指 百川入海。(3)鴥(YU):鸟疾飞的样子。(4)汤汤(shang):水势盛大的 样子。(5)不迹:不轨的事。(6)弭(mi):止息,停止。(7)陵:大 土山。(8)讹言:说假话。(9)惩:禁止。(10)敬:同“儆”,警惕。

【译文】
流水滔滔不停息,奔腾流归入大海。
鹰隼空中疾飞过,有时高飞有时停。可叹同宗亲兄弟,还有国人和朋友。
无人关心乱世事,谁人没有父母亲。流水滔滔不停息,水流浩浩奔腾急。
鹰隼空中疾飞过,时而翱翔时高飞。想想那些越轨者,里面兴起时横兴。
我的心中多忧伤,忧患不止心难忘。鹰隼空中疾飞过,沿着山陵高飞翔。
人间谣言四处起,全然无人去禁止。我的朋友要警惕,谗言兴起乱纷纷。

【读解】
敏感的心灵,在兵荒马乱、谣言蜂起的乱世,最容易感时伤怀。 不但自己忧患感伤,而且忠告自己的亲朋好友提高警惕,注意 保护自己,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无助的弱者在风雨飘摇之中唯一的武器,是同病相怜,风雨同舟, 互相安慰。就遭受苦难者而言,心灵的抚慰虽然不象实际 的解救那么具有现实求助效果,却能超越现实的求助。从最根本的意义 上说,尽管人的活法可以各种各样,千姿百态,但总得 要让心灵得到安宁。受苦受难也 好,富贵享乐也好,只要心里平衡, 心安理得,便是最大的满足。   所以,风雨飘摇中的心灵慰藉,无异于雪中送炭,久旱的禾苗 逢甘露。

俗话常说,人言可畏。这话对一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而言的确如此。 因为大多数人都要借助外在的参照物(尤其是他人的评价) 来调整自己的言行,确定自己的言行的座标,因而流言蜚语在很大 程度上要影响到人们的选择和行为方式,只有少数有独立意志并且 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不受他人言论的左右,不以他人的是非评价 作为参照物。

谗言是不会自动消失的,流言蜚语总要伴随着人的存在,这是 人的劣根性决定了的。这世上如果没有了谗言和谣言,可能会 变得十分寂寞和无聊。无事生非才会使世界变得更精彩。但是,有强烈 自主意识的人,总会耐得寂寞,不管别人的说长道短而独立 前行,把谗言和谣言当作粘在身上的蛛丝,轻轻抹去。



鹤鸣
——园林池沼为谁美

【原文】
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3),其下维择(4)。
它山之石(5),可以为错(6)。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于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彀(7)。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①皋(gao):沼泽。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②渚(zhao):水中的 小块陆地。③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檀:紫檀树。④择(tuo): 落下的树叶。⑤它:别的,其他。(6)错:磨玉的石块。(7)彀:楮 树。

【译文】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四野都传遍。鱼儿潜游在深渊,时而游到小清边。
那个可爱的园林,种着高大的紫檀,树下落叶铺满地。
其他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白鹤鸣叫在深泽,鸣声响亮上云天。
鱼儿游到小清边,时而潜游在深渊。
那个可爱的园林,种着高大的紫檀,树下长的是榕树。
其他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

【读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富有哲理的成语,最初便出自这 批。然而,全诗并不意在阐释哲理,而是赞颂园林池沼的美丽。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从对自然山水的观照赞美,到人造山 水,似乎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演变。自然山水无论怎么美,却难以 M己有。把官室修筑到风光秀美之处固然不错,却又给办事、生 活造成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随心所欲地迁移,几乎是不可能 的。或许是为了在住地周围再现自然风光的秀美,或许是出于占 有自然山水之美的私欲,或许是为了显示富有与阔气,或许几种 动机兼而有之,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据说,这 玩意儿早在西周就已有了。

无论怎么说,人造园林的出现,大概不会是出于“为艺术而 艺术”一类的高尚动机,并不像某些研究者说得那么“玄”。即使 有这样的东西,也应当是很晚近的事情。

在一个交通尚不发达,人民衣食住行尚成问题,外扰内乱不 问,财力、技术十分有限的时代,要建造大规模的园林景观,完 全可以想见其难度和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这样一朵艺术之花, 却原来是生长开放在一块贫瘠的土壤之上。

也许,历史就是这样。主观的动机和最终的结果总是相分离 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修建金字塔的劳工,大概不会像我 们这样对金字塔顶礼膜拜。建造皇帝园林的能工巧匠,未必会对 自己的作品感到欢欣鼓舞。真是彼一时也,此又一时也。



无羊
——牧歌中的诗意

【原文】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淳①。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2)。尔牛来思,其角湿湿③。
或降于阿④,或饮于池,或寝或讹⑤。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6),或负其猴(7)。三十维物(8),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9)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10),不穿不崩(11)。
麾之以肱(12),毕来既升(13)。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14),旐维旐矣,大人占之,
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旐矣,室家溱溱(16)。

【注释】   
①淳(run):嘴唇是黑色的黄牛。(2)濈濈(ji):聚集在一起的样子。 ③温湿(qi):耳朵摇动的样子。④阿:山拗。⑤讹:动。 (6)何:同“荷”。(7)猴:干粮。(8)物:颜色。(9)薪:粗柴。 蒸:细柴。(10)矜矜兢兢:强壮的样子。(11)骞:身体亏损。崩:集体 生病。(12)麾:同“挥”。脑:手臂。(13)升:登上,这里指人圈。 (14)众:指蝗虫。(15) 旐(zhao):龟蛇旗。旟(yu):鸟隼旗。(16)溱溱 (zhen):众多的样子。

【译文】
谁说你家没有羊?一群就有三百头。谁说你家没有牛?黑嘴黄牛九十头。
你的羊群走过来,羊角攒动聚集齐。你的牛群走过来,牛头晃动耳朵摇。
有些牛羊下山岗,有些饮水在池旁,有些睡觉有些走。你的牧人归来了,
身披蓑衣头戴笠,随身携带着干粮。各色牛羊数十种,祭祖牲畜全备齐。
你的牧人归来了,又是砍柴又割草,还要猎兽也捉鸟。你的羊群走过来,
只只肥硕又强壮,没有生病没减少。牧人举手挥一挥,羊儿全都进了圈。
牧人做了一个梦,梦见蝗虫变成鱼,又见龟旗变鸟旗。太卜为他占卦说:
梦见蝗虫变成鱼,那是丰年的兆头。梦见龟旗变鸟旗,家族兴旺人丁多。

【读解】
这是一首牧歌。与我们熟悉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 见牛羊”不一样的是,它并不着意展现牧区生活的空阔、安宁、淡 远,而着眼于富足。富有的主人雇佣牧人为之放牧,牛羊成群,膘 肥体壮,牧人做的梦也是儿孙满堂和发财梦。   同样是牧歌,写法却可以不同;同样是牧人,梦想却大有差 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赞赏恬淡宁静的生活方式,表现对放 牧生活的热爱。牛羊成群,寄托的是发财致富的梦想,放牧是致 富的手段。同样的生活内容,呈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大不一样。

这个道理其实可以推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常说“存在 决定意识”。然而,为什么同样的存在会有不同的意识?同一个世 界,为什么呈现在人们心目中的面貌会不一样?答案只能到人们 的价值取向中去寻找,到意识中去寻找。黄金在商人的心目中是 财富的象征,艺术家所关心的却是它金光灿灿的色泽和光芒,在 化学家的心目中不过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金属,在帝王心目中 则是高贵的象征。

世界只有一个,但呈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和意义却各不相 同。从感知的角度说,没有纯粹客观的世界,只有打上人们心灵 印迹的世界。从世界本身说,它是向心灵无限开放的。

不管怎么说,牧歌式的生活,无论其基调是恬静淡远的生活 方式,还是发财致富的途径,都充满了诗意。膘肥体壮、成群结 队的牛羊的洋洋叫声,总让人心悸。眼望着大群属于自己的财富, 自己劳作的收获,心中总会充满令人陶醉的喜悦。



小宛
——忧国忧民亦英雄

【原文】
宛彼鸣鸠①,翰飞戾天②。我心忧伤,念昔先人。
明发不寐③,有怀二人④。人之齐圣⑤,饮酒温克(6)。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7)。各敬尔仪,天命不又(8)。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9),蜾蠃负之(10)。
教诲尔子,式彀似之(11).题彼脊令(12),载飞载鸣。
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13)。
交交桑扈(14),率场啄粟。哀我填寡(15),宜岸宜狱(16)。
握粟出卜(17),自何能毅。温温恭人(18),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注释】   
①宛:小的样子。②翰:高。戾(li):至,达到。③明发:指 湖。④二人:指父母亲。⑤齐圣:聪明正直。③温克:蕴藉 从容(7)壹: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富:满。(8)不又:不再来。 (9)螟岭:螟蛾的幼虫。(10)蜾嬴(guo luo):细腰蜂。负:背。(11)式: 用。彀:善。似:继嗣。(12)题:看。(13)忝:愧,辱没。生:指父母. (14)交交:飞来飞去的样子。桑扈:鸟名。(15)填:苦。(16) 岸:牢房。(17)出:问。(18)温温:和软的样子。

【译文】
小小斑鸠在飞鸣,展翅高飞上天空。我的心中多忧伤,追念故去的先人。
直到天亮睡不着,心中怀念父母亲。有人正直又聪明,饮酒蕴藉又从容。
也有昏庸无知者,沉醉酒中难自拔。各自威仪要慎重,天命一去不再来。
田野长着野豆苗,庶人百姓去采摘。螟蛾生子长成虫,细腰土蜂背走它。
教导你的亲生子,使他向善长成材。看看那些小鹡鸰,一边飞来一边鸣。
我要天天出门行,你要月月在外奔。早起晚睡要勤勉,切莫辱没父母亲。
桑扈鸟儿飞去来,沿着禾场啄米粒。可怜我穷无依靠,应吃官司进牢房。
抓把小米去问卜,何处能够得吉利。温和恭顺的人们,好像栖身大树上。
忐忑不安多小心,就像面临那深谷。恐惧谨慎战兢兢,就像双脚踏薄冰。

【读解】
士大夫身处乱离之世,不仅感叹自身命途多件,并且劝诫身 在朝廷的人们,在特殊情势之中要谨守职责,向善明哲,不但小 心做人,也要勤于政务,不要辱没先辈。这是传统具有良知正义 感的士大夫在乱离之世特有的忧患意识,也是传统士大夫特有的 品质。

乱离之世,人心最容易浮躁。野心家和趁火打劫者往往混水 摸鱼,借机大捞一把。看被红尘者,往往隐通山林,或自暴自弃, 成沉溺于酒色。英雄豪杰落草绿林,劫富济贫。在这种时候,要 的自好,坚持操守,尽忠尽职,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人们各 自的命运瞬息变幻,朝不保夕,更是难以顾及其它。此情此景,犹 如在一个飞快旋转的涡漩之中要站稳脚跟,得有巨大的自制力和 平衡能力。

但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总该有一个轴心,一种向心力, 否则便会成散沙一盘,失去主心骨。这个轴心,这种向心力,往 往是由具有社会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士大夫)来构 筑的。他们不依附于任何既成的社会群体或利益集团,竭力维护 作为社会生活支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理想的价值取向。在某些特 殊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和生命,以成全自己竭力 维护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应当说,这样的人同创造物质文明的人 一样,在为整个社会和民族的群体作着自己的贡献。他们并非 “精英”,只为某种信念和理想存在着。他们手中没有掌握实际的 权力,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手中握有权力的人们。他们 没有财富,却以维护精神上的独立为己任。

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人,无论是拯救还是逍遥,都以自己 特有的方式在支撑着民族和社会的价值与信念体系。从屈原到 “戊戌七君子”,以血荐轩辕,杀身以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 慨赴死,其精神足以感天动地泣鬼神。 乱世出英雄。这英雄应当不单是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也不 单是揭竿而起的造反者,不单是挽狂澜于既倒的豪杰;同样也包 括矢志不移地坚持道德和人格理想的人们,包括忧国忧民忧时的 人们。



巧言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原文】

悠悠昊天①,曰父母且②。无罪无辜,乱如此帏③。
昊天已威,予慎无罪④。
昊天泰帏,予慎无辜。乱之初生,僭始既涵⑤
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6),乱庶遄沮(7)
君子如祉(8),乱庶道已。君子屡盟(9),乱是用长。
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10)。
匪其止共,维王之邛(11)。奕奕寝庙(12),君子作之。
秩秩大猷(13),圣人莫之(14)。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15),遇犬获之。
茌染柔木(16),君子树之。往来行言(17),心焉数之。
蛇蛇硕言(18),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19)。无拳无勇,职为乱阶(20)。
既微且尰(21),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注释】   
①悠悠:远大的样子。②且(ju):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③帏(hu):大。④慎:诚,确实。⑤僭(jian):谗言。涵:包容。(6)君子如怒:君子如果听到谗言便发怒。(7)遄(chuan):很快。沮(ju):止住。(8)祉:福。这里指贤人。(9)盟:在神坛前发誓。(10)餤(tan):增加。(11)邛:病。(12)奕奕:房屋高大的样子。寝庙:宫室和宗庙。(13)秩秩:聪明的样子。大猷:大道理。(14)莫:谋划。(15)跃跃:跳得很快的样子。毚(chan)兔:狡猾的兔子。(16)茬(ren)染:软弱的样子。(17)行言:流言。(18)蛇蛇(yi)轻率的样子。硕言:大言,

大话。(19)麋::水边。(20)职:主管,职掌。(21)微:腿骨上生疮。尰(zhong):脚肿。

【译文】
辽阔高远的苍天,说是人们的父母。人们无罪又无过,祸乱大得真可怕。
苍天在上太威严,我实没有犯罪过。苍天在上太暴虐,确实我就是无辜。
祸乱开初出现时,谗言传开被包容。祸乱再次发生时,君子信用进谗人。
君子闻谗若发怒,祸乱很快会止住。君子如能用贤人,祸乱也能快平息。
君子多次发誓言,祸乱因此愈增长。君子信用谗言者,祸乱因此更凶暴。
谗人巧言好甜蜜,祸乱因此愈增加。不是他们尽职守,是为君王造祸患。
高大宫室和宗庙,是由君子把它造。明智治国的大计,是由圣人来谋划。
他人心中有诡计,我能揣度知道它。蹦蹦跳跳的狡兔,遇上猫犬命难逃。
柔软脆弱的树木,是由君子把它栽。传来传去的流言,心中有数分得清。
轻率浮浅的大话,都是谗人口中出。花言巧语如丝簧,脸皮真厚太无耻。
他是怎样一个人?住在河流的岸边。没有力量没勇气,只会滋事造祸乱。
腿上生疮脚肿大,你的勇气有好多?玩弄诡计多阴谋,你的同伙有几个?

【读解】
谣言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在上司面前低毁他人、散布谣言、说坏话,同样也是用不见血的软刀子杀人。谣言造成一种致人于死地的氛围,让人被逼窒息而忍无可忍以至不见容于那令人窒息休克的环境。谗言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用意,它以类似于借刀杀人的手法,离间中伤,借他人之手置人于死地。

不知道人们什么时候发现了用言语杀人的办法,并且运用有术,得心应手。俗话说,明抢易躲,暗箭难防。英雄好汉肯定不会以躲在暗地里放冷枪。射阴箭的方式来同对手较量,不会以这样的方式来确证自己的能力。但是,这既是英雄好汉的长处,也是他们容易遭到对手暗算的地方;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 阿喀琉斯浑身可以刀枪不入,但致命的弱点在他的脚题之上,那是他最易受伤害的地方。再伟大的英雄,也完全可能倒在敌人的时之下。明伙执仗的敌人决不是英雄的敌手,而英雄的弱点正是敌人进行征服的下手之处。

怯懦的小人之所以能够得势,并非因为他们有什么真本领,也并非因为他们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他们无法以任何光明正大的方积确证自己的能力。于是,用蛊惑人心中伤他人、打冷枪、放暗箭将对手击倒,便成了他们为了出人头地的唯一选择,否则便只有永远默默无闻,不为人所注意。

可悲的是,人们为小人、奸倭之人散布流言蜚语,造谣中伤,打冷枪放暗箭提供了太多的机会和条件。出于好奇心、妒忌心,人们乐于担当传播谣言的使者,乐于以这一职责来解除生活中的平汉与乏味,乐于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什么(实际上恰恰证明了人们的空虚、无聊、琐屑、无能),并且唯恐天下不乱,在不辱传播谣言使命的同时,对谣言进行加工和再创作,塞进一些凭借想象力所作的夸张。生活和活动于这样的氛围之中,奸位小人们如鱼得水,沾沾自喜。

大概,这世上很难有什么药治得了人们乐于传播谣言、谗言的毛病,更难有治疗奸佞小人的神妙药方。受谣言、谗言伤害的人们,不是在谣言、谗言中沉默,便是在其中消失。



谷风
——患难过后见真心

【原文】
习习谷风①,维风及雨。将恐将惧②,维予与女③。
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习习谷风,维风及颓④。
将恐将惧,寘予于怀⑤。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6),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7)。

【注释】   
①习习:风吹和顺的样子。谷风:东风。②将。连词,且。③与:亲近,救助。女:汝,你。④颓:旋风。⑤ 寘( Zh i):同“置”,放置。(6)崔嵬(Wei);山势高峻的样子。(7)小怨:小毛病。

【译文】
东风和煦轻轻吹,和风吹来那春雨。
当初艰难恐惧时,只有我来救助你。如今安乐无忧时,你倒把我来抛弃。
东风和煦轻轻吹,吹来旋风呼呼响。当初艰难恐惧时,把我抱在你怀里。
如今安乐无忧时,把我抛弃全忘记。东风和煦轻轻吹,呼呼吹过高山顶。
世上百草都会死,万木也有枯萎时。忘掉我的大恩德,对我小错记得清。

【读解】
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是人们用来说明当大家的命运被系在一起时相互支撑的情景的。的确,当大伙儿像栓在一根绳上的蚂蚁之时,人人都别无选择,只有在相互支撑中共度艰难时刻.这时,此一人的命运同时也是彼一人的命运,反过来也一样,谁都不可能例外。

共患难容易,而同安乐很难。渡过艰难,犹如渡过急流险滩抵达安全的彼岸。此时天地广阔了,压力和威胁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多了,条件优越了,曾经共过患难的人们便各自东西,知奔前程。

很难说这种情形是好还是不好。以传统的“忠义”观来看,自然是不好,“过河舍筏”、“过河拆桥”会受到强烈谴责。从人类心理习惯的角度看,恋旧和感恩应当是值得崇尚的品性。情况的改变造成的心态改变,固然可以理解,在心理和情感上却不可容忍.

倘若所有的人都变得“过河拆桥”一样的势利,那么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信赖和美好的东西可言!这世界太大,各色人等俱全。古往今来,忘恩负义者,除了拆桥者,甚至恩将化报者都大有人在,一点都不奇怪。我们几乎无法改变人性中的这些痛疾,对这一类的人亦无可奈何。怨天尤人虽然可以博得同情和眼泪,却无助于改变现状。

唯一的选择是:无论世事人情如何变化,无论忘恩负义和过河拆桥者如何众多,坚守住自己的信念和价值准则,坚守住自己的阵地。相信最可靠的支柱不在别人,而在自己。


北山
——公平不同于平均

【原文】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①。
偕偕士子②,朝夕从事。王事靡监,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③,莫非王土。率土之滨④,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⑤。四牡彭彭(6),王事傍傍(7)。
嘉我未老(8),鲜我方将(9)。旅力方刚(10),经营四方(11)。
或燕燕居息(12),或尽瘁国事。或息偃在床(13),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14),或惨惨劬劳(15)或栖迟偃仰(16),或工事鞅掌(17)。
或湛乐饮酒(18),或惨惨畏咎(19)。或出入风议(20),或靡事不为。

【注释】   
①言:我。②偕偕:身体强壮的样子。③溥(pu):大。(4)率:从,沿着。滨:水边。率土之滨:意思是说四海之内。⑤独贤:一个人辛苦。(6)彭彭:奔跑不停的样子。(7)傍傍:无穷无尽。(8)嘉;夸奖。(9)鲜:珍视,重视。将:强壮。四旅力:同“膂力”.体力,筋力。(11)经营:做事。四燕燕:安闲的样子。(13)僵:刚睡下。(14)叫号:辛苦叫喊的声音。(15)惨惨:愁苦的样子。(16)栖迟:闲游。(17)鞅掌:负荷捧持,指公事繁忙。(18)湛(dan)乐:沉溺于享乐之中。(19)咎:过错。(20)风议:夸夸其谈。

【译文】
登上高高的北山,我把枸杞来采摘。
身强力壮的士子,从早到晚忙不停。君王差事无休止,心中忧伤念父母。
苍天之下的土地,没有不属于君王。四海之内的臣民,都是君王的臣仆。
大夫派差不公平,派我差事真辛苦。四匹公马不停跑,差事多得没有完。
夸我年壮未衰老,说我身强力又壮。还说我的精力旺,可以办事走四方。
有人安闲地休息,有人为公尽全力。有人终日床上躺,有人奔走不停息。
有人辛苦不知叫,有人劳累多忧愁。有人优游又安闲,有人公事太繁忙。
有人享乐沉于酒,有人忧心怕遭祸。有人信口夸夸谈,有人无事不动手。

【读解】
古人不如今人,没有承包制、责任制、竞争机制、按劳取间一类解决劳逸不均的制度。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付出劳种取得报酬不是按人本身的能力和应尽的职责,而是凭借地位、权力、靠山、关系等等,自然会出现忙的人忙死,闲的人闲死。不仅如此,取得的报酬同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得到赏赐的不必定辛苦有功,辛苦有功的往往得不到奖赏。

这大概同人性中的惰性有关。一般的人都希望不干活儿或尽可能少干活儿而挣大钱、出名、享受荣华富贵,谁愿意劳而无获、劳而无功?但是,地位不一样,权力不一样,关系靠山一样,就完全可能使人们偷奸耍滑、无功受禄的愿望得以实现,而另一些 人则像牛马一般地辛苦劳累。

另一方面,这也与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和人治的政治有关.等级制不以才能、贡献来确定人的地位、责任、俸禄,而是按的排辈、人际关系、出身门第来确定人的权力、地位和俸禄。人治的社会很难说有什么使社会按公平原则运行的严格标准,谁的权力大,谁的意志和所说的话就是标准,朝今夕改、出尔反尔、极力就是真理的情况随时都会发生。

除此之外,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社会正义不是以公平为基础,而是注重平均。公平和平均表面看很相似,实际上有质的 差别。公平讲究竟争的规则;规则的约束是至高无上的,任卅都不能超越规则的约束而为所欲为。平均讲究的是“天理良心”,不论才能贡献一律均等,以平均划一抹杀了人的差别和竞争排则。规则导致的是公正、公平、公开,人心导致的是随心所欲、互相攀比、压制强者、埋没能人和大锅饭。在规则约束下的公年反付出和得到成正比,在人心支配下的平均使人无论付不付出都要分一杯羹,无论才能贡献大小都要沾光。

也许我们比古人幸运,正在开始享受公平带来的好处。但是,人性中的那些惰性,以及传统的观念,是否就此消失不再复现,这 还是一个难以下断语的问题。


无将大车
——参与和逃避的困境

【原文】
无将大车①,祗自尘兮②无思百忧,祗自疧兮③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④。无思百忧,不出于熲⑤。
无将大车,维尘雝兮(6)。无思百优,祗自重兮(7)。

【注释】   
①将:用手推车。大车:牛拉的载重车。②祗(Zhi):只。自尘。招惹灰尘。③疧(qi):生病。④冥冥:昏暗的样子。(5)熲(jiong):火光,亮光。(6)雝(yong):遮掩。(7)重:拖累。

【译文】
不要把那大车推,只会惹得尘满身。不要去想忧心事,只会得病伤身体。
不要把那大车推,只会扬起层层灰。不要去想忧心事,只会越想越不明。
不要把那大车推,尘土飞扬遮天日。不要去想忧心事,只会加重心中累。

【读解】
推车慧来满身灰,忧心导致心病累,这种人生感慨饱含着沉重的挫折感,发出这般感慨,既是劝解自己,又是劝戒他人二不要自寻烦恼,不要去做劳而无功反受累的事。但是,人生来似乎就总在参与和逃避的悖论中循环,似乎这摆脱不掉这样的尴尬局面。参与吧,费劲费力,付出了汗水和心血,不仅得不到好报,还经常招来不满、非议、妒忌,结果是羊肉没有吃到,还慧来一身臊。逃跑吧,又总想以某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甘心通这江湖,逍遥山林,虽然身在江湖,心却在朝廷,家事国事天下事尽入梦中来。

也有被迫参与的时候。车在那里,你不得不推。非推不可,明为会惹来满身灰尘,还是得去推。被迫逃避的痛苦在传统中甚至不逊于被迫参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患意识总如幽灵一样随时都如现,虽然有车,就是不让你推,不让推则无比失落和烦恼。

不即不离的超脱状态在实际当中虽然很好,却难于达到。我们很难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也不可能只看路不拉车。看路就会有忧虑和恐惧,拉车也会有招惹是非麻烦的可能。如何是好,似乎并无标准答案。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人甘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人功成身退,有人急流勇进。在无可选择之中仍然有选择。



鼓钟
——掩盖不住的悲哀

【原文】

鼓钟将将①,淮水汤汤②,忧心且伤。

淑人君子③,怀允不忘④鼓钟喈喈⑤,
淮水湝湝(6),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7)。
鼓钟伐鼛③,淮有三洲,
忧心且妯(9)。淑人君子,其德不犹(10)。鼓钟钦钦(11),
鼓瑟鼓琴,笙罄同音(12)。以雅以南(13),以籥不僭。

【注释】   
①鼓:敲击。将将(qiang):钟声。②汤汤(shang):水势奔腾的样子子。③淑:善。④允:语气助词,没有实义。(5)喈喈(jie):钟声。(6)湝湝(jie):水势奔腾的样子。(7)回:奸邪。(8)伐:击打。鼛(gao):大鼓。(9)妯(chou):悲伤。10)犹:终止。(11)钦钦:钟声。(12)笙: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罄: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13)雅:雅乐。南:南夷之乐。(14)籥(yue):古代的一种乐器。僭:乱。

【译文】
敲起编钟声铿锵,淮水奔流浩荡荡。我心忧愁又悲伤,那些善良的君子。
让我思念不能忘,敲起编钟声当当。淮水东流浩荡荡,我心忧愁又悲伤。
那些善良的君子,品德高尚不奸邪。敲起编钟击大鼓,淮水当中有三洲。
我心忧愁又悲伤。那些善良的君子。美好品德千古传,敲起编钟声钦钦。
又鼓瑟来又弹琴,吹签击磬声谐和。奏起雅乐和南乐,乐声悦耳不混乱。

  【读解】
钟鼓齐鸣的辉煌,掩盖不住内心的忧伤;欢乐喜庆的盛况,同样抹不去铭刻在内心深处的沉重;人生悲观的滋味,从不会因为外表的灿烂壮观而被冲淡。

悲伤并不一定始于快乐到极点,也并不一定只产生于落叶萧萧北风呼啸之时。在平和宁静之时,在歌舞升平之时,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足以使人悲从中来,发思古之幽情,感念天地人间绝望和悲观,以至不能自已,难以自拔。

没有感念的日子,注定是空虚的;没有悲伤的日子,注定是轻飘飘的;没有迷惘彷徨的日子,注定是没有厚度的。尽管沉重的悲伤在物欲、权欲的洪流中已被视为陈旧过时而不再被看重,但是,生命存在在本质上令人悲观和绝望的性质,却并不随时代思潮的改变而改变。

可以笙歌宴舞乐而忘返,可以花天酒地云里雾里,可以变作挣钱机器拼命运转,也可以一夜暴发声名显赫,也可以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然而这一切过去之后呢?在沉溺于其中忘乎所以的时候呢?为了什么?意义在哪里?

我们的面前总耸立着一座城堡,若隐若现。我们想尽办法要进去,却始终进不去,即使可以接近,却无法看清它的真面目。最后,我们两手空空,又不肯放弃。不可思议的事太多了,不可理喻的荒谬太多了,不可控制和不可把握的事情也太多了。人在这些东西面前是渺小的,无能为力的,可悲的,可怜的。

我们在任何时候想到这一切时,都可能悲从中来,陷入失语症之中。


车舝
——新婚时为德行干杯

【原文】
间关车之舝兮①,思娈季女逝兮②。
匪饥匪渴,德音来括③。虽无好友,式燕且喜④。
依彼平林⑤,有集维鷮(6)。辰彼硕女(7),令德来教(8)。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9)。虽无旨酒,式饮庶几(10)。
虽无嘉肴,式食庶几。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11)。析其柞薪,其叶湑兮(12)。
鲜我觏尔(13),我心写兮(1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5)。
四牡排鯡鯡(16),六辔如琴(17)。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注释】   
①间关:车轮的摩擦声。奎(xia):车轮轴头上的键。②思娈:思慕美貌。季女:少女。③德音:好消息。括:会面,见面。④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燕同“宴”。⑤依:茂密。平林:平地上的树林。(6)鷮(jiao):野鸡。(7)辰:时刻。这里指出嫁的时刻。硕女:长大了的女子。(8)令德:好德行。(9)射(yi):厌,厌恶。(10)庶几:勉强可以。(11)析:砍。柞(zuo):树名,栎树。(12)婿;茂盛。(13)鲜:善。觏:见到。(14)写:同“泻”,除尽。(15)景行:大路,大道。(16)鯡鯡(fei):排列行走。(17)辔(pei):马缰绳。

【译文】
车行起来间关响,想那美女要出嫁。
不是饥饿也不渴,盼望会面好消息。虽无同好的朋友,宴饮喜庆也欢乐。
那片茂密的平林,林中野鸡来栖息。女子长大要出嫁,美德使我受教益。
宴饮相庆又赞誉,爱你永远不厌弃。虽然我没有美酒,愿你也能喝几杯。
虽然我没有佳肴,愿你也能吃几口。虽无美德与你比,也可歌吟舞一回。
登上高高那山岗,砍下柞木当薪柴。砍下样本当薪柴,树叶茂盛多新鲜。
有幸我把你遇见,我心忧愁全不见。德如高山人景仰,德如大道人遵循。
四匹公马并排走,六根僵绳如琴弦。如今新婚遇见你,我心从此得安慰。

【读解】
新婚宴乐,夫妻同贺,虽无美酒佳肴,却有情意浓浓,且歌且舞。

庆贺什么?如今我们是先恋爱后结婚,到了结婚之时,至少双方都认为爱情已经成熟,已经到了收获季节,进入一个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共创幸福家庭的阶段。婚姻是爱情自然而然的。可是在古代,少有先恋爱后结婚之说。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即为男女双方定下了终身。

因此,新婚宴乐,既是爱情开始时的庆贺,又是二人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生活开始时的庆贺。这种具有双重意义的庆贺是我们今天无法体验的。两个人事先最多是认识,并无深入的了解和接触,是否情投意合,是否能彼此理解,是否在心理习惯和生活习惯上吻合一致,全都是未知数。以这个角度说,庆贺新婚,如同庆贺一个巨大的悬念从此开始逐渐演绎,结果将取决于两个人如何来编织二人世界的故事。

也许,古时的先结婚后恋爱比我们如今习惯了的恋爱婚姻方式更富有诗意和戏剧性。在长长的人生之旅中,一次次地磨合,一次次地解开谜底,一次次地向悬念靠拢。当然,这之中还有一个巨大的差别:今日我们是一夫一妻制,两人到了再也走不下去的时候,可以离异,然后再重新寻找新伴侣;古时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可以随便离异,但男方在走不下去之时,可以在不离异的同时寻找妾来作为弥补,发展新的关系,而女方就比较悲惨了。

不过,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在不可随意离婚的境况之中注意了德行的重要性。大概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明白了:在婚姻的诸多因素之中,德行是维持婚姻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模样儿再漂亮,家中财富再多,手再巧灵,嘴再会说,总不及高尚的德行重要。因此,在新婚燕尔之时,是大有必要为德行干杯、歌舞的。



青蝇
——为谗佞者画像

【原文】
营营青蝇(1),止于樊(2)。岂弟君子(3),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④,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⑤

【注释】   
①营营:苍蝇飞来飞去的叫声,②樊:篱笆。③岂弟:性格快活平易。④罔极;没有定准。。⑤构:离间。

【译文】
青头苍蝇嗡嗡飞,飞到篱笆上面停。开朗平和的君子,不要相信那谗言。
青头苍蝇嗡嗡飞,飞到酸枣树上边。谗人说话没定准,祸乱四国不安宁。
青头苍蝇嗡嗡飞,飞到樟树的上面。谗人说话没定准,离间咱们两个人。

【读解】
哪里有臭味,哪里就有苍蝇的身影。苍蝇改不了逐臭,正如狗改不了吃屎一样.用苍蝇来比喻谗倭小人无孔不入,贴切得不能再贴切了。哪里有人群,哪里有可以追逐的利益,哪里有空子可钻,哪里就有谗倭者的身影。这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古往今来以至永远都不可易移的一个法则,所以人们专用“青蝇”来指称专干进谗低毁、造谣生事的小人们。

形容丑陋,内心阴暗,心术不正,脸皮颇厚,不择手段,无事生非,恶习不改,是这类人最好的画像。他们同青头逐臭苍蝇的唯一区别在于:青蝇逐臭从不掩饰,总是大张旗鼓,闹闹轰轰,而且赶不走;谗倭小人则总是躲在阴暗的角落,小心翼翼怕被现,总是趁人不备时搞阴谋诡计,然后装出正人君子的模样。比较起来,他们连苍蝇的体面和勇气都没有,可见其秉性的卑琐和可恶。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注释、译文、赏析12

菀柳
——兔死狗烹的悲剧

【原文】
有菀者柳①,不尚息焉②上帝甚蹈③,无自暱焉④。
俾予靖之⑤,后予极焉⑥。有菀者柳,不尚惕焉⑦。
上帝甚蹈,无自瘵焉⑧。俾予靖之,后予迈焉⑨。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11)。
曷予靖之(12),居以凶矜(13)。

【注释】   
①菀:枝叶十分茂盛的样子。②尚:庶几。③蹈:动,指变动无常。④暱(n i):亲近。⑤俾:使。靖:谋划。⑥极:诛,责罚。⑦愒(qi):歇息,休息。瘵(Zhai):病,生病。⑨迈:行,指放逐。⑩傅:到达。(11)臻:至,到。(12)葛:为什么。(13)以:于。凶矜:凶险。

【译文】
枝叶茂盛的柳树,谁不想在树下歇。君王喜怒太无常,不要与他太亲近。
若使我去谋国事,结果必定遭诛杀。枝叶茂盛的柳树,谁不想在树下歇。
君王喜怒太无常,不要与他太接近。若使我去谋国事,结果必定遭放逐。
鸟儿展翅高高飞,一直向上飞到天。那人内心摸不透,何处才是那止境。
为何让我谋国事,把我置于凶险地。

【读解】

兔死狗烹,是人们用来比喻事成之后就把曾经效劳出力的人抛开或杀掉,就像野兔死了之后,猎狗再也无用武之地,于是便被杀掉煮来吃肉。
这类悲剧从古至今不可胜数,不必我们—一列举。值得注意的倒是,我们如何保护自己,不致被别人过河拆桥、被别人煮来吃肉?

翻脸不认人的小人和野心家大有人在,有时我们被他们蒙蔽完全可能。然而,一旦我们有所醒悟,就该认真想想出路的问题。最可怕和不可救药的是,既已醒悟。还继续幼稚地抱有幻想,天真地以为小人野心家会良心发现、立地成佛。等到刀子架到脖子上那一天,连后悔都来不及及时醒悟,出路是有的。可以金蝉脱壳。力量不够强大时,翅膀尚未长硬时,不妨以阴谋付阴谋,以诡计对付诡计,巧妙地以走为上计。不等对方把刀子磨快,便逃之天天。把根留住,将会形成对方的心腹之患,便之坐卧不安。

可以激流勇退。事成之后,知道结果不妙,主动引退,不存啡份之念,可以正大光明地、体面地享受已获得的成果。这样做也需要技巧,使对方无法以任何理由举起刀来。也可以将计就计。当力量强大到足以同对方抗衡之时,一旦

觉察到阴谋,便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趁对方刀子没有磨好时将其除掉,不发慈悲,不存幻想,不留后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人和野心家是不会自行消失的。如果还会有免死狗烹的悲用发生,只能怪我们自己太麻木,太幼稚,太仁慈,太软弱。



隰桑
——暗恋时一种幸福

【原文】
隰桑有阿,(1) 其叶有难(2)。即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③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4)。既见君子,德音孔胶⑤。
心手爱矣,遐不谓矣(6)。中心藏之(7),何日忘之。

【注释】   
①阿;美好的样子。②难(nuo):枝叶茂盛的样子_③沃:柔 嫩光渭的样子。④幽:深黑色。⑤胶:牢固。(7)遐不:何不,为 什么不。(7)藏(zang):同“臧”。善。

【译文】
洼地桑树多么美,枝叶柔嫩又茂盛。已经见到那君子,心里不知多快乐。
洼地桑树多么美,枝叶柔嫩又滑润。已经见到那君子,心里怎么不快乐。
洼地桑树多么美,枝叶色深绿油油。已经见到那君子,情深意笃愈加深。
心里把他爱极了,何不对他把话讲。内心深处藏起来,什么时候能忘掉。

【读解】
暗恋是一种幸福。 暗恋站在距离之外,略去了细微末节,看个大概,一举手一 投足,或皱眉或微笑,都有一种由距离造成的美感。其中有朦胧 造成的因素、有暗恋者用想象所作的加工和放大,也有爱屋及乌 的成分。

暗恋既然保持着距离,就没有走近之后的摩擦纠葛,没有系 于对方的责任。用一种审美的心态来欣赏,身是自由的,心是自 由的,想象是自由的,美妙的情意和想象,可以不受污染而保持 清纯的本色。

暗恋的情感是一笔精神的财富。它实际上已与对象无关,对 象仅仅是激发美好情感的媒体,被激发起来的情感成了暗恋者精 神上的支撑和欢乐的源泉。能够享受这笔财富和欢乐的,只有暗 恋者本人。这种体验不可言说,不可名状,更不可与他人分享。   

以占有为目的的暗恋完全不同于以审美为目的的暗恋。以占有为目的,便会朝思暮想,如熬如煎,茶饭不思,心思力乏。它时一种消耗一种折磨。一心系于占有,便不再有观赏、想象的自由,也不再有沉浸在遐想中的幸福感,而只有如坐针毡的苦涩。


绵蛮
——路慢慢其修远兮

【原文】
绵蛮黄鸟(1),止于丘阿(2)。道之云远,我劳如何。
饮之食之,饮之食之,命彼后车(3),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4),
畏不能趋(5)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绵蛮黄鸟,止于丘侧。
岂敢惮行,畏不能极(6)。
饮之食之,饮之食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注释】   

①绵蛮:小鸟的模样。②丘阿:山坳。③后车:副车,跟在后面的从车。④惮:畏惧,惧怕。⑤趋:快走。(7)极:到达终点。

【译文】
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坳中。道路漫长又遥远,我行道路多劳苦。
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做上拉他走。
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角落。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太慢难走到。
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做上拉他走。
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丘旁。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不能走到底。
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做上拉他走。

【读解】
微贱的劳苦者在行役途中感叹自己命运的漂浮不定,怀疑自己有无能力坚持下去,盼望有一只援助只手来拉他一把,从而继续走着漫长而艰辛的行旅只路。

其实正可把这位劳苦者的境遇看作是我们的人生之旅的一个缩影,是我们人生之旅的真实写照。从生到死,是一个完整而漫长的过程。谁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谁不可能漂浮不定?谁不渴望有一只上帝之手拉自己一把?谁没有感到疲惫得即将倒下得时候?谁没有感到前途迷茫、找不倒出路得时候?谁没有痛不欲生、彻底绝望得时候?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几乎满世界都会听到各种各样得感叹。如果有谁说自己从未有过痛苦、悲哀、疲惫、绝望、彷徨、厌恶、烦闷 、畏惧、孤独、恐惧、战栗等等,那倒真是匪夷所思得怪事。只要我们孩未走到死亡得尽头,就不可能摆脱人生之旅上这一切真切得体验和内心得感悟。

贝多芬曾经大呼:“我要扼住命运得咽喉!”这无疑体现了他不向命运低头和屈服得英雄气概,足以让我们叹为听止,高山仰止。可是真实生活中得我们,有几人能扼住命运得咽喉从而驾驭它。



苕之华
——饥年叹悲苦

【原文】
苕之华(1),芸其黄矣(2)。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清清。知我如此,不如无声。
牂羊坟首(3),三星在罶(4)。人可以食,鲜可以饱(5)。

【注释】   

①苕(tiao):凌霄花,藤本蔓生植物。②尝其黄:草木枯黄的样子。 ③牂(zang)羊:母羊。坟:大。④三星。指星光。罶(liu):捕鱼的小网。⑤鲜:少。

【译文】
凌霄花开在腾上,花瓣已经枯黄了。我的心中多忧愁,满心哀伤难诉说。
凌霄花开在腾上,叶色清清花已落。早知我心这样苦,不如当初不降生。
母羊瘦弱头显大,星光照耀着鱼网。虽然也算有饭吃,很少有人能吃饱。

【读解】

古代的人们靠天吃饭,年成不好,自然会失去生活来源,出现饥荒,饿殍遍野。这种情形大概每隔三、五、年就来一次。其中惨状,以我们今日衣食富足的处境,是难以想象的。连吃草的羊都饿得皮包骨,显出硕大得头颅,人得处境便可想象而知了。

不过,无论怎样饥荒,五有多少饿殍,总还是有人不忧不愁,啃鱼咽肉,出入有车马,起居有奴仆。杜甫诗中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把那几家欢乐、无数家愁得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饱汉不知饿汉饥。这当中也许有确实不知者,而知道者恐怕更多。即使知道,又能怎样呢?饱汉出于自身的利益,不大可能开仓济贫,与民共渡艰难。饿汉除了喊几声“天”、望“天”兴叹知外,又能如何呢?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知时,唯有自叹命运悲苦,生命悲苦。

天无情,人无情,命运无情。只有当这一切热铁一般无情降临到头上之时,人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可怜,多么可悲。



何草不黄
——苦难只有承受者自知

【原文】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1),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2),何人不矜(3)。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4),率彼旷野(5)。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注释】   
(1)将:行,走路。(2)玄:黑色,这里指凋零。(3)矜guan):同“鳏”年老无妻。(4)兕(si):野牛。(5)率:沿着。(6)芃(peng):兽毛蓬松的样子。(7)幽:深。(8)栈车:役车。(9)周到:大道。

【译文】
哪种草儿不枯黄,哪些日子不奔忙。哪个男子不出行,往来经营走四方。
哪种草儿不凋零,哪个男子不单身。可怜我们当征夫,偏偏不被当人待。
不是野牛不事虎,总在旷野受劳苦。可怜我们当征夫,早晚奔波没空闲。
尾巴蓬松的狐狸,总在深草丛中藏。高高大大的役车,总在大道上奔跑。

【读解】
是的,世上没有不黄不枯的草,也没有不凋不谢的花。人的劳苦奔波却不一样。有人终年劳累奔波,当牛做马,不得歇息。有人锦衣玉食,作威作福,游手好闲。有人衣不蔗体,食不果腹。有人却高枕无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即使是野兽,也有悠闲自在得时候,有冬眠得时候。人不如野兽,连喘息之机都没有,所拥有得一切都付出了,得到得只有辛酸和泪水。出现这种境况之时,问题就应向统治者来解答,而比应当由受苦受难得人自己 来解答。      但在实际中,没有谁来解答这个问题,只有自问自答,独自承受苦难,便成了身处苦难之中唯一得慰籍,仅此而已。如果希望以这种表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使统治者受到感动,良心发现,那就大错特错了,那就过于天真和幼稚了。   承受苦难就象喝水一样,其中冷暖,只有喝水者自己知道。也许,人生是应当承受苦难。但是如果对身处社会低层、从生到死便与苦难厮守的人们说“苦难是人生的精神财富”,这就未免太无情,太残酷了,几乎同鳄鱼的眼泪差不多。




——先民创业的史诗

【原文】
緜緜瓜瓞(1),民之初生②。自土沮漆③,古公亶父④
陶复陶穴(5),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6),至于岐下。爱及姜女(7),聿来胥宇(8)。
周原膴膴(9),堇茶如饴(10)。爱始爱谋(11),爱契我龟(12)。
曰止曰时(13),筑室于兹。乃慰乃止,乃左乃右。
乃疆乃理,乃宣乃亩(14)。自西徂东,周爱执事。
乃召司空(15),乃召司徒(16)。俾立室家,其绳则直。
缩版以载(17),作庙翼翼(18)。捄之陾陾(19),度之薨薨(20)。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21)。百堵皆兴(22),鼛鼓弗胜(23)。
乃立皋门(24),皋门有伉(25)。乃立应门(26),应门将将(27)。
乃立冢土(28),戎丑攸行(29)。肆不殄愠(30),亦不陨厥问(31)。
柞掝拔矣,行道兑矣(32)。混夷駾矣(33),维其喙矣(34)。
虞芮质厥成(35),文王厥蹶生(36)。予曰有疏附(37),予曰有先后(38)。
予曰有奔奏(39),予曰有御侮(40)。

【注释】   
① 緜緜:连续不绝的样了。瓞(die):小瓜。②民:指周朝的民众。 (3)土:指杜水。沮、漆都是水名。(4)古公:亶父的号。亶父:周 太王的名。(5)陶:挖掘。复:地室。(6)水浒:水边。(7)及:带着, 一起。(8)胥: 视察,察看、守:居住。(9)周原:地名。膴膴 (wu):士地肥美的样子。(10) 堇(jin)、茶:两种野菜的名字。饴:饴糖。 (11)始:谋划、(12)契:用火烧龟壳以占卜。 (13)止、时:居住。(14) 宣:开沟挖渠、亩:耕田种地。(15)司空:古代掌管土地的官。(16)司徒: 古代掌管役工的官。(17)缩版:用绳子捆束筑墙的木板。(18)翼翼 房子高大严正的样子。 (19)捄:把泥土装在器物中。陾陾(reng):人多 的样子。(20)度:把泥土填进夹板中。薨薨(hong):人多嘈杂的声音。 (21)削屡:指修整墙头。冯冯(ping)墙头坚硬的声音。(22)兴:起。 (23)鼛(gao):长一丈二尺的大鼓(24)皋门:国君的城门。(25)伉: 高的样子(26)应门:王宫里的正门。(27)将将:房屋高大严正的样子。 (28)冢土:大的土地庙。(29)戎丑:众人。(30) 肆:遂。殄(tian):断 绝。愠(yun):怨愤。(31)陨:落下,废除。(32)兑:通达,通畅。 (33)混夷:西方的国名。蜕(tui):因惊恐逃走。(34)喙(hui):困窘。 (35)虞、芮:周初两个国名。质:问,这里指争执。成:平息、平和。 (36)蹶(gui):动。生:性,天性。(37)疏附:意思是下臣亲近上臣。 (38)先后:指引导。(39)奔奏:奔走。(40)御侮:抵抗外敌欺侮

【译文】
延绵不绝大小瓜,就像周初的民众。从杜到沮和漆水,古公亶父始创业。
掘地挖穴筑居处,那时儿房也无屋。古公亶父创业初,骑马率领周民逃。
沿着西方水边走,一直来到歧山下。带着妃子姜氏女,察看选择定居处。
周土山肥地又美,堇茶苦菜甜如糖。于是谋划又商量,又灼龟壳占封象。
封说周原可定居,从此筑主安下家。安下心来住下来,划分左右和东西。
又分田界治土地,开沟挖渠种田地。从西一直到东边,周民忙碌建家园。
召来司空管土地,召来司徒管役工。命令周民筑家室,拉绳筑墙直又直。
捆好夹板把墙筑,建成宗庙好威严。众人忙着装泥十,一起填入夹板中。
筑墙捣土登登响.削平墙头声呼呼。百堵高墙筑起来,大鼓不敌筑墙声。
于是修建外城门,城门高高入云天。于是修建宫正门,正门高大又严整。
于是修建上地庙,周民遇事把神祭。虽未断绝对敌恨,不废对邻国聘间。
拔除柞树和掝树,道路畅通无拦阻。混夷惊恐逃跑走,早已疲惫又困顿。
虞芮们相争平息,文王感动其内心。我有聚众好贤臣,我有引导好贤臣。
我有奔走好贤臣,我有御敌好贤臣。

【读解】
这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之一周部族的史诗,记述周部族祖先古公亶父 迁居岐山、开创基业、发展壮大的经过。

文字记载的历史,总难再现历史本身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行为的细节,习俗的特色,语言的韵味,地理风物,内层感受等等, 都事有限的语言男以表达的。几千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几乎不可能还原其基本面目 。我们事在现有文化和心理积淀的基础之上来解读 抽象的文字符号,用我们的生活体验去填补文字符号留下的巨大空间。这样的历“历史”,无疑打上了强烈的、我们自己的主观色彩。这种情形,不仅是无可如何的,而且也是必然的。同样的历史,不同时代的人会读出不同的、属于“自己的”内容来。

从《緜》中,我们首先读出的是对生生不息、延绵不衰的生命力的赞颂。 “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原始初民对生殖力的崇尚,对生命力的推重,应当是最质朴、最自然、最本真的 冲动。在自然力、生存危机的威胁面前,活下去,并且要不断繁衍,当属首要问题。谁能活下去,并保持种族的强盛,谁就是英雄好汉,生命力和生殖力的强盛,就从这当中体现了出来对原始初民来说,这个问题的严峻性质,容不得有半点温情脉脉得浪漫幻想,容不得有半点依赖外在力量帮助的幼稚想法。

由对生命力和生殖力的推重,很自然地会产生出对血缘关系的着重。换句话说,对血缘关系的着重学,是重视生命力和生殖力的结果。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区分人和人之间的亲疏远近、高低贵贱、名誉地位、财产收入分配、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享有的权利等等,于是便有了道德伦理法则、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等。由原始部族不,进一步扩大到不同部族之间的融合,通过不同的观念、习俗、制度和文化的碰撞交融,便有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群体结构。这一切,都是以对生命力和生殖力的崇尚作为基础的 。

中华民族得以延续五千年至今,生命力依然不减,大概同上述观念密切相关,因为这些观念直接同生命活动的实质性问题相连。

我们从《緜》中还读出了先民们创业的艰辛。实际上,这也是活下去并要不断保持种族强盛这一信念的具体行动,即通过自己不断地奋争、努力、坚持,使信念得以实现。看起来这似乎很简单,很容易做到,但是,其中的艰辛局外人使难以想象的。要躲避敌人的袭击,要寻找到适合生存的地域,要用自己的双手一版一版地筑墙,一间一间地建房,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地问题,都得一步一步脚印得去解决。

在这些勤劳、奔波、艰辛之中,应当有一种精神之柱在支撑着。它不是崇高远大冠冕堂皇得理想,无需任何形式得豪言壮语,而是活下去得欲望。当人所拥有得一切被剥夺了之后,唯一不能被剥夺得,就是求生得欲望——除非生命本身也被剥夺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为自己得生存所进行得顽强搏斗,是一曲崇高壮丽得颂歌,其中既有人们在体力上得吃苦耐劳、坚苦卓绝,也包含了人们得智慧和精神力量。



思齐
——君王率先垂范

【原文】
思齐大任(1),文王之母。思媚周姜(2),京室之妇(3)。
大姒嗣徽音(4),则百斯男(5)。惠于宗公(6),神罔时怨(7)。
神罔时恫(8),刑于寡妻(9)。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10)。
雝雝在宫(11),肃肃在庙(12)。不显亦临(13),无射亦保(14)。
肆戎疾不殄(15),烈假不瑕(16)。不闻亦式,不谏亦入(17)。
乃召司空(15),乃召司徒(16)。俾立室家,其绳则直。
缩版以载(17),作庙翼翼(18)。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歝(18)。誉髦斯士(19)。

【注释】   
①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齐(zhai):端庄。大任:太任,指周文王 的母亲。②媚:敬爱。周姜:太姜,周文王的祖母。③京室:周王 室。(4)人姒(si):太似,指周文王的妻子。嗣:继承。徽音:美好的名 声。(5)则百斯男:意思是说子孙众多。(6)惠:孝顺。宗公:宗庙的 先人。(7)时:是。罔,无(8)恫(tong):伤痛(9)刑:法则, 这中指做典范。寡妻:周义上的正妻。(10)御:治理。(11)雝雝:和谐 的样子。宫:家。(12)肃肃:庄严恭敬的样子。(13)不显:丕显,指国 家大事。临:视察。(14)射:不明显,隐蔽。保:提防,警惕。(15)肆: 因此,所以。戎疾:大灾难。不: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殄(tian):断绝。 (16)烈假:指大病。瑕:过,去。(17)入:容纳,采纳。(18)歝(yi): 厌倦。(19)誉;同“豫”,乐于。髦:选拔。

【译文】
仪态端庄的太任,就是文王的母亲。德高敬重的太姜,做了王室的主妇。
太姒继承好名声,养育了众多的子孙。文王孝敬先祖宗,神灵对他没怨恨。
神灵不使他伤痛,为了家人做表率。自己兄弟也守法,以此治理国和家。
文王在家很和睦,宗庙祭祀也恭敬。国家大事亲视察,隐蔽小事也警惕。
古今大难已断绝,大病灾难不再有。听到善言就采用,下臣进谏便采纳。
故今成人德高尚,弟子孩童可造就。文王诲人永不倦,乐于选拔好人才。

【读解】
人们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此话的意思是说领头的人总是 跟随的众人效法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对众人有看直接影响。好榜样会产生好影响, 坏榜样会产生坏影响。因此领头的人与普通人就有了差别:普通人有时可以不顾及影响问题而随心所欲, 而领导者则必须考虑影响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应当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即使是细小的枝节问题,也得从大处着眼来考虑和处置。

周文王被誉为一代圣贤君主。这首祭祀他得乐歌,再赞颂他得美德得同时,也顺带赞颂了他得祖母、母亲、和妻子,让人感到家庭中的美德似乎像遗传似地代代相传。

当然,美好的德行肯定不会像传宗接代似地遗传。但是,良好的德行环境,宗会对身处其中的人产生或明显或隐蔽的影响,宗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这也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子们的祖先对这一点尤其看重,既反反复复讲述这个道理,又搜寻罗列例证,使得这方面的观念在生活于这种文化传统之中的人们心目中已牢牢地扎下了根。

中国历史上能像周文王那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君主大概不多,这样他的榜样便显得特别可贵。榜样不多的事实也表明,美德无法靠遗传获得,同时,它促使我们反思榜样不多的原因。

身处高位的人,尤其是在权利顶峰的人,大概很难抵御权利的巨大诱惑与冲击力,特别是在传统的世袭制度之中,权利对于富家子弟来说,似乎是上天的特别恩赐,不经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得来轻易得东西,用起来便也轻易。运用权利获得了好处的结果,-可以反过来刺激更大的欲望。如此循环往复,岂有不滥用权利的道理。也许,周文王与其他做不了表率的君主的差别,正在于他知道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吧。



灵台
——与民同乐的君主有几多

【原文】
经始灵台(1),经之营之(2)。庶民攻之(3),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4),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5),麀鹿攸伏(6),麀鹿濯濯(7),白鸟翯翯(8)。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9)。虡业维枞(10),贲鼓维鏞(11)。
於论鼓钟(12),於乐辟廱(13)。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鼍鼓逢逢(14),矇瞍奏公(15)。

【注释】   

(1)经始:计划开始。灵台:周文王所造,由于造得快,有如神助.所以叫灵台 (2)经:测量。营:建造。③攻:用力工作。(4)亟:急。 (5)灵囿:灵台下面养鸟兽的花园。(6)麀(you)鹿:母鹿。攸:语气助词, 没有实义(7)濯濯(zhuo):鸟兽毛色润泽的样子。(8)翯翯(he): 鸟的羽毛白净的样子。(9)於:语气助同,没有实义。牣(ren):满。 (10)虡(jv):挂钟的直柱子。业:挂钟横梁上的大版。枞(cong) 崇牙,横梁上像牙一样的挂钟的地方。(11)贲:大鼓。鏞:大钟 (12)论:同“伦”,依次(演奏)(13)辟廱(bi yong):水环山的风景区。 (14)鼍(tuo)鼓:鼓:鳄鱼皮蒙的鼓。逢逢:和顺的鼓声。(15)矇:有 眼珠的瞎子。瞍:无眼珠的瞎子。公:同“工”、“功”,这甲指奏乐。

【译文】
开始计划造灵台,先是测量后建造。庶民百姓齐努力,不多几天就建成。
开始计划本不急,百姓如子齐出力。文王来到灵囿中,母鹿安静躺伏着。
母鹿毛色多润泽,白鸟洁净羽毛白。文王来到灵池旁,鱼儿满池欢蹦跳。
钟鼓支架崇牙耸,挂着大鼓和大钟。依次轮流击钟鼓,君民同乐在辟廱。
依次轮流击钟鼓,君民同乐在辟廱。鳄皮大鼓声和谐,盲人乐师奏颂歌。

【读解】

《灵台》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提到园林的作品之一。对于研究园林艺术史的人来说,肯定具有史料价值,似乎也可以由此 推断:中国园林造园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不过,我 们的兴趣不在这里,而在诗中所述的君主与民同乐。

君主与民同乐历来被看作是君王个人德行高尚的表现,也被 看作是政治清明、上下左右关系融洽和谐的标志,以至后来即使 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也会有宫迎卜御用文人出来献媚,制造一些君主德行高尚、与民关系和谐的假象。

当然,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有关周文王的传说是献媚取宠的 下臣编造出来的美丽光环。因为文王所处的时代毕竟与后来不同 ——哪怕那是人们理想的、一去不复返的美好时代。推想起来,那 时周代统治者刚走出部族群落,一切都刚刚开始,由部族首领转 向国家最高统治者,以前作首领时的一些良好德行得以在国家初 创时发扬光大。加上面临诸多敌对部族虎视眈眈的威胁,要想立 稳足跟,不得不考虑团结一心、同仇敌的大问题。再从个人修 养性格的角度看,的确有修养良好、不贪不婪、性情温和的统治 者。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完全可能造就出像用周文王那样的贤明君 王。正如诗中所述,平民百姓当真把他当作父母一样来尊敬、亲 近、臣服,甚至连鸟兽虫鱼都能深明其中缘由,从而欢欣雀跃 (是文学夸张,还是献媚取宠?)。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羡慕?

可惜这种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后来的君主们再也不可能 与老百姓天然的亲和关系,即使某个人想这样做,制度也不会允 许、治人者和被人治者的距离拉开了,矛盾出现了,怨恨产生了。 在后人的心目中,周文王的时代几乎就是一个神话。



维清
——规则是成功的根本

【原文】
维清缉熙(1),文王之典(2)。
肇肇(3),迄用有成(4),维周之祯(5)。

【注释】   

(1)清:清明。缉:延续。熙:光明。(2)典:前代定下的法则。(3)肇:开始。肇:祭天。(4)迄:至,到。有成:指拥有天下。(5)祯:祥瑞,吉祥。

【译文】
政治清明光耀后,文王法典是根本。自从开始祭上天,
直到今天大功成,
这是周朝的祥瑞。

【读解】
这是周公制礼作乐时祭祀文王的宗庙乐歌。
把周文王的成功,归于法则、规矩,应当是说到了点子上,作为一国之君,即或是部落首领,不可能像乌合之众的头儿一样随心所欲,走道哪里算哪里,更不可能走一步看一步。要归顺人心,要使言论、行动有所依循,必须有法则。从法则之于家、国、人的重要性来说,单是创制法典,使国家、社会的运转依一定的轨道而行,时人们的言行有所依凭,周文王的功绩便足以光照后世,垂青史册。
法则的制定,不外乎两个方面:角色的定位,以及由这种定位而规定的权力、职责和义务。进一步,是制定超越角色定位和职责、义务的惩罚措施。这样,有了规矩,就可成方圆了。



天作
——志在四方建功业

【原文】
天作高山(1),大王荒之(2)。彼作矣(3),文王康之(4)。
彼徂矣岐(5),有夷之行(6),子孙保之。

【注释】   
(1)作:生。高山:指岐山。(2大王:指周代开国君主。荒:治理 (3)彼:指周太王。(4)康:继承发扬。(5)徂:同“岨”,山势险峻。(6)夷:平,平坦。

【译文】
天生高峻的岐山,太王开发治理它。
太王开创周基业,文王继承发扬它。
岐山高大又险峻,如今大道平坦坦。

【读解】
这是成王时周公祭祀坦岐山的山歌。
岐山并非周部族的故土,然而,周部东迁之后,周王朝的发达兴旺从岐山开始,周人从这里继续向东扩展,直至中原的大部分地区。因此,对周王朝来说,岐山的意义远远超过里部族原来的栖息之地,自然要隆重地祭祀。

看来,“故乡”的意义会随着人们的经理的改变而改变。原有的故乡由于不利于生存发展可能黯然失色,新的发迹地因为使人大受裨益而可能更加亲近。建功立业不一定非要生于斯、长于斯地故乡不可。

正如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样,天涯何处不可以建功立业?志在四方,大概说地便使这个理。



丰年
——丰收不忘祭祖先

【原文】
丰年多黍多稌(1),亦有高廪(2)。万亿及秭(3),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4),以洽百礼(5),降福孔皆(6)。

【注释】   
(1)稌(tu):稻子。(2)廪(lin):收藏粮食的仓库。 (3)亿:数万。秭:数亿。亿、秭都指数量极多(4)烝:进献。畀(bi):送上(5)洽:齐备。(6)孔:很。皆:普遍。

【译文】
丰收年成收黍稻,备有粮仓高又大。
装进万亿黍和稻,酿制美酒和甜浆。
献给先祖和先妣,备齐百礼祭神灵,神降福祉真普遍。

【读解】
丰收时节在庆贺之际不忘祭祀神灵,大概使古代先民普遍的心态。古代希腊有“羊人舞”,“酒神颂”,用以祭祀神灵。周代先民也有类似的礼仪,不同之处在祭神灵之外加上祭祖先。这可算作使中国特色吧。

古人把丰收归功于生灵的恩赐,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容置疑的。其实,丰收是人们自己凭双手和辛劳、汗水换来的,神灵不是别人,正式辛勤劳作的人们自己。因此,祭祀丰收之神,实际上是在祝福自己。这一点,古人们大感不会明白。

但是,神灵作为一种引导人们向前的精神存在,确实不可缺少。同样,祖先作为赋予生命的源泉,在后人的心目中已化为一种意义,一种感念的对象,也是不可缺少的。倘若没有了精神上的依托和感念,人生也就像失去了舵轮的航船,随波漂流,也像失去父母的孤儿,无衣无靠。

在另一方面,对祖先的感念和崇拜,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源泉。它像一根强劲的纽带,把我们一代又一代地牢牢连接在一起。


小毖
——警惕祸从己出

【原文】
予其惩罚(1),而毖后患(2)。莫予荓蜂(3),自求辛螫(4)。
肇允彼桃虫(5),拼飞维鸟(6)。    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7)。

【注释】   

(1)惩:警戒,警惕。 (2)毖:小心谨慎。(3)荓(ping)蜂:牵扯,牵引。(4)辛螫(shi):指祸害。(5)肇:开始。允: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桃虫:一种小鸟。(6)拼(fan)飞:上下飞舞。(7)蓼(liao):一种苦草,喻陷入困境。

【译文】
我要认真地提防。小心后用会来到。没人把我来牵扯,祸害拖累自己找。
当初一只小鸟雀,哪知拥飞成大鸟。
家国多难不堪忍,又陷困境多烦恼。

【读解】
周成王平定管叔、蔡叔的叛乱之后,反思祸乱产生的原因并 作诗自诫,以防再出现大灾祸。同时,这对群里也是一种警醒。

比较的起来,天灾不可抗拒,人祸却可以防范。防范之途说起来 很简单。即时刻保持警惕,留心细小的苗头趁苗头未成气候 之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但是,在实际上做起来却有太多的 制约因素。道理谁都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用一 尺五,而行动起来就不会想到那么多了。

最关键的防范环节是当事人自己、在众多的假象和诱惑、陷阱 面前,能不能保将清醒的头脑,坚定立场,谨慎的言行改,敢不敢于当机立断,采取果断的措施,才是至关紧要的。历来栽跟 头的人,问题多个出在自己身上。所以,真正明智的人,在出了 问题之时,首先是反省和检讨自己,然后再是其它原因。


(完)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周灭商以后,作为功臣之一的,大名鼎鼎的钓鱼不用弯钩不用饵的姜尚就被分封到现今的齐鲁大地上,做了齐国的开国君王异姓显贵。

说起姜子牙,我不免想起蓝天野老先生在电视剧〈封神演义〉里的扮相,那真是仙风道骨,这次第,怎一个潇字了得。不免心猿意马的想,如果历史上的姜尚也像蓝老先生那样到了八十岁还那么有举止如仙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后来数百年内齐国尽出美女,引得诸国公子王孙趋之若骛。纷纷怜芳草,步步逐罗裙,逐到最后成了周朝诸侯联姻的成例,当时的上流社会男子,无不以迎娶齐国姜姓女子为人生乐事。虽然陈国的人看不太过眼,喊出了“岂其娶妻,必齐之姜?”的口号,但那小小的基于酸葡萄心理发出的反对声音,又岂能和当时汹涌的社会风尚相抗?陈国的破落贵族唱哑了嗓子,各国的诸侯依然争先恐后的派出使节去齐国求亲。

公元前718年夏天,当齐僖公的长女宣姜到了适婚年纪,(宣姜有姓无名,她嫁给了卫宣公,就被后人称为宣姜)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国与齐国联姻的历史悠久,卫太子姬伋的爷爷卫庄公,曾娶了齐庄公的女儿庄姜,历史上第一个以美貌而出现在诗歌中的绝色美人。姬伋身上也流着姜家的血液。他的母亲名夷姜,曾经是卫宣公之父庄公的妃子,可是卫宣公却与这位庶母私通,生下了这个儿子,偷养在宫外。当宣公终于继位为王的时候,他便正式将夷姜纳入自己的后宫,并立夷姜与自己的儿子伋子为太子。

这年宣姜十五岁,姬伋不过十六七岁,和公主的美貌闻名于世一样,卫国太子的俊美儒雅,也是诸国间有名的。虽然身世方面有些小小问题,但其时子“蒸”父妾也属寻常,(“蒸”是指作为子辈的人收纳父亲的妻妾,除生母之外的婚姻行为)这并不妨碍他的未来国君身份。

齐僖公当然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宣姜的幸福似乎舒展了手心即可获得。若真如此,她一生不过似二泉映月,幽静深凉。东周的历史在日后也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动荡。

为太子求婚的使臣是个急功近利,趋炎附势的主,一边仪表堂堂的为国陈情,一边自有自的算盘:看着卫宣公身板还硬朗,太子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当上王上,当不当的上也还是未知数,还是努力拍好今上的马屁要紧实在。主意既定,回到国内,这个家伙就立即向卫宣公打小报告:主上,齐国公主是绝色美女,像这样娇艳欲滴的花骨朵儿,您应该自己享受。又何必留给伋子那样不解风情的小孩呢?老色鬼姬晋一合计,是那么回事。想当年无权无势时,他就敢在父王的眼皮子底下勾引庶母,德行之劣和色胆之大可想而知,如今王权在手,更是没了忌惮。

于是他立刻把伋子派往宋国去当外交使节,接着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藏娇的行宫,名为“新台”。在宣姜的车驾到达新台的时候,她被骗上了新台与公公成亲,这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新台纳媳”

宣姜的一生就在黄河之滨的新台发生了折转。本来美人得配玉郎,犹如陌上观花后日影染身,心里称心如意。年轻貌美的小公主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喜悦来到卫国,却没有料到最后自己的归宿却是这样个老丑无德的家伙。卫人厌恶宣公的秽行,同情齐姜所适非人的遭遇,遂作《诗经新台》,将这出乱伦悲剧如实地记载了下来。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诗中“河水弥弥”、“河水浼浼”,亦似有暗喻齐姜泪流不止之意,“籧篨”就是癞蛤蟆,“戚施”是指虾蟆,而“鸿”,据闻一多考证,是“苦萤”的合音,苦萤就是虾蟆。卫人用癞蛤蟆,虾蟆等物,形容宣公老丑狠恶的形貌。春秋时的人比喻朴直而生动,不比后来人喜欢盘典。那时节人还不惯于玩弄文字,但求话能说得清楚明白。《诗经》里所比的,都是生活化的事物,拿来比拟却又恰到好处,深得人心。

人们以张网捕鱼比喻觅得佳偶,本来撒网是为了捕捉到鲜鱼,结果却网到令人厌恶的癞蛤蟆。新台筑得再高大巍峨金碧辉煌又怎样?与己拜堂的,不再是当初来相亲的翩翩少年,而成了一个鸡胸驼背的猥亵老者。黯然。想来不用为红楼里移花接木,偷龙转凤的伎俩惊心,需知在公元前七世纪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过这种婚姻的悲剧了。

宣姜事后向父亲哭诉,齐僖公怒则怒矣,然而嫁出去的女儿在他心里犹如泼出去的水,也只是不咸不淡的叹了口气:“木已成舟。”大凡女子总被人定位于此,命好命趸无非天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猴子满山走。他不愿为了女儿大动干戈,何况,女儿早点登上王后的位子,早点成为君夫人,于他也是有政治之利的,因此,齐僖公也就默许了这种侵夺。还是那句话,在权位面前,爱情永远排在其后。

自此,宣姜的人生如被大力搓揉过的纸,底色再白,也是旧了。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一直没有写《关雎》,原因是大家对它都太熟了。诗经开篇的一篇,几成流殇。几乎到学龄前儿童也张口就来的地步,写起来就好比要把青菜豆腐做得人人称羡,那可是伤脑筋的很。二是犯馋,一想到关雎,我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诗句,而是《射雕英雄传》里黄蓉做的那个麻烦到家又好吃到家的好逑汤。于是就心思坏坏地想把那斑鸠抓了去,找黄蓉做道“好逑汤”,吃得滋儿滋儿地该多好。

  “……黄蓉笑盈盈的托了一只木盘出来,放在桌上,盘中三碗白米饭,一只酒杯,另有两大碗菜肴。郭靖只觉得甜香扑鼻,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只见一碗是炙牛肉条,只不过香气浓郁,尚不见有何特异,另一碗却是碧绿的清汤中浮着数十颗殷红的樱桃,又飘着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汤中泛出荷叶的清香,想来这清汤是以荷叶熬成的了。

黄蓉在酒杯里斟了酒,放在洪七公前面,笑道:“七公,您尝尝我的手艺儿怎样?”
  
洪七公哪里还等她说第二句,也不饮酒,抓起筷子便夹了两条牛肉条,送入口中,只觉满嘴鲜美,绝非寻常牛肉,每咀嚼一下,便有一次不同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诸味纷呈,变幻多端,直如武学高手招式之层出不穷,人所莫测。洪七公惊喜交集,细看之下,原来每条牛肉都是由四条小肉条拼成。洪七公闭了眼辨别滋味,道:“嗯,一条是羊羔坐臀,一条是小猪耳朵,一条是小牛腰子,还有一条……还有一条……”黄蓉抿嘴笑道: “猜得出算你厉害……”她一言甫毕,洪七公叫道:“是獐腿肉加免肉揉在一起。”黄蓉拍手赞道:“好本事,好本事。”郭靖听得呆了,心想:“这一碗炙牛条竟要这么费事,也亏他辨得出五般不同的肉味来。”洪七公道:“肉只五种,但猪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几般变化,我可算不出了。”黄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变化不计,那么只有二十五变,合五五梅花之数,又因肉条形如笛子,因此这道菜有个名目,叫做‘玉笛谁家听落梅’。这‘谁家’两字,也有考人一考的意思。七公你考中了,是吃客中的状元。”
  
洪七公大叫:“了不起!”也不知是赞这道菜的名目,还是赞自己辨味的本领,拿起匙羹舀了两颗樱桃,笑道:“这碗荷叶笋尖樱桃汤好看得紧,有点不舍得吃。”在口中一辨味,“啊”的叫了一声,奇道:“咦?”又吃了两颗,又是“啊”的一声。荷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那是不必说了,樱桃核已经剜出,另行嵌了别物,却尝不出是甚么东西。洪七公沉吟道:“这樱桃之中,嵌的是甚么物事?”闭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的道: “是雀儿肉!不是鹧鸪,便是斑鸠,对了,是斑鸠!”睁开眼来,见黄蓉正竖起了大拇指,不由得甚是得意,笑道:“这碗荷叶笋尖樱桃斑鸠汤,又有个甚么古怪名目?”黄蓉微笑道:“老爷子,你还少说了一样。”洪七公“咦”的一声,向汤中瞧去,说道:“嗯,还有些花瓣儿。”黄蓉道:“对啦,这汤的名目,从这五样作料上去想便是了。”洪七公道: “要我打哑谜可不成,好娃娃,你快说了吧。”黄蓉道:“我提你一下,只消从《诗经》上去想就得了。”洪七公连连摇手,道:“不成,不成。书本上的玩意儿,老叫化一窍不通。”黄蓉笑道:“这如花容颜,樱桃小嘴,便是美人了,是不是?”洪七公道:“啊,原来是美人汤。”黄蓉摇头道:“竹解心虚,乃是君子。莲花又是 花中君子。因此这竹笋丁儿和荷叶,说的是君子。”洪七公道:“哦,原来是美人君子汤。”黄蓉仍是摇头,笑道: “那么这斑鸠呢?《诗经》第一篇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这汤叫作‘好逑汤’。”洪七公哈哈大笑,说道:“有这么希奇古怪的汤,便得有这么一个希奇古怪的名目,很好,很好,你这希奇古怪的女娃娃,也不知是哪个希奇古怪的老子生出来的。这汤的滋味可真不错。十多年前我在皇帝大内御厨吃到的樱桃汤,滋味可远远不及这一碗了。”黄蓉笑道:“御厨有甚么好菜,您说给我听听,好让我学着做了孝敬您。”

原想着只节录“好逑汤”的部分,最终还是忍不住手痒连“玉笛谁家听落梅”也一道截了来,因为这段写得实在妙。要论笔花四照,蔡澜虽是专门写吃喝玩乐的,也不及老金。这大家的底子偶尔玩票下也是够让人惊艳的。《射雕》是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这又是其中觉得写得最好的一段。每读到此,蓉儿仿佛就在眼前,又哄又劝,灵巧得让人爱都爱不过来,偏衬着郭靖的憨厚呆直,七公的馋嘴和蔼,益发显得世上事是这样可亲可乐——文字不够还要影象来衬,记忆里的阿翁着了春衫巧笑倩兮如现眼前。

斯人已逝啊……

见识广博,又和蔡澜,倪匡一干食家在一起厮混久了,金庸对饮食之道想来也是谙熟的。可恨这老小子忒不实诚,书里把人家想吃的几道菜写得麻烦透顶,害得人只能望菜兴叹。你叫我到哪去学“兰花拂穴手”嘛!他写来容易,天知道樱桃核好难挖啊,还要塞肉进去,简直……!!!

还是咱们古龙老大好,酒就是酒,最好的酒也喝,烧刀子也喝,菜就是菜,椒盐排条,蜜炙云腿,妙在好吃却不那么麻烦。简单起来一盘花生卤牛肉。实在没有的话河里抓只鱼烤烤,路边蹭只羊烤烤,菜园地里顺几个红薯土豆什么的,那种香气也是够诱人的。人都是大侠嘛,基本上不会失手被抓这么难看。

我不知道,古人是不是和我一样恶俗地看到斑鸠就想拿来做汤,但是食色性也,食与色性是不远的。你倾慕一个人,说她/他秀色可餐,看着她/他的嘴就有亲吻的念头,而渐渐想把他整个吃下去,放进血骨里,仿佛是最温暖安全的方法。

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近到它的“关关”叫声,在那思慕女子的男子听来也是在呼唤自己的爱人。古代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关关,指其一递一声的相和而鸣。雎鸠被说成是贞鸟,是爱情忠贞的象征。其实据考证雎鸠不是斑鸠,而是鱼鹰,《关雎》并非雌雄和鸣,而是以鱼鹰在河洲求鱼象征男子向女子求爱。

诗经有“四始”之说,《关雎》为风之首,开出十五国风无限气象,可见显要。在河洲上听到鸟叫看见佳人的男子,心旷到难以自抑,他吟出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让后世的男子雄起了千年,至此以后,看见美女不必胆怯,美人如花隔云端又怎样?那还不是让咱们男人去追求的吗?

而如果没有男性爱慕眼光追随,就算河洲再美,荇菜再多,谁愿意日日在上面流连呢?男女之间本来就需要引逗啊,我对你没有招蜂引蝶般的吸引力,也就没有了情心萌动。

不想去谈朱熹,还有那些大脑打结的儒生们怎么去歪解这首诗,管它是不是喻后妃之德呢!皇帝和平民一样需要感情,皇后和民女一样喜欢被人追求!你且看那男女怎样相悦。真是如歌如舞登对的引逗啊。这时光靠无声的荇菜在水中摇晃映衬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它活色生香起来,带着琴儿去亲近佳人吧,如果合心意,她会用瑟与君相和,娓娓奏出天长地久的谐音。

钟鼓声响起。民间的乐音比黄钟大吕更轻盈灵动,更适合不受拘束的爱情。合着钟鼓一起起舞的两个人,一如天空翩跹的蝶。

此际她不再拒绝你伸过来的手,你越过她心里的河洲,亦接近了幸福。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写得这样好,游船戏酒,藕花丛中争渡。我料定是南方女子才有风致,北方女子是不会水的,或者应该说,她们不能与水玩的这样秀气,这样亲。

一直非常乐意承认自己是南方人,内心虚荣。这得多亏古人打下的好底子,他们如在江南水乡这张宣纸上着了好颜色,使得我们千年不败。南方女子总容易让人联想到柳腰摆裙儿荡,容颜娇媚情致婉转;想起岸柳依依,水边人家升起炊烟,暮霭烟暝中有一叶扁舟破水而来,那孤帆远影渐渐清晰,心里欢喜明亮。北方女子也能干,也持家有道,可那是不一样的干净爽洁,好比一个是水泽,一个是干地。单拿做菜来说,南方女子就打骨子里精细,不怕烦琐。水葱和豆花也能调理得明艳照人,也做汤,可绝少不管不顾地乱炖。又煲又熬,三三七七摆布停当如良帅调兵遣将。

《周南-汉广》写一个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愁绪。诗中虽然没有明说,可是我感觉他钟情的这位女子极有可能是南方人——这是我身为女子的直觉。

我一直觉得,《蒹葭》中所写“在水一方”的女子是北方人(不仅仅是因为《蒹葭》属于《秦风》),而《汉广》里的“不可求思”的女子更像是南方的。只有南方女子才会乐于在水边游玩,驾船采莲打渔,整日又忙又闲,成为“游女”,而且,南方女子矜持狡黠,恰如这樵夫所感受到吟唱出的苦恼——沾衣欲湿杏花雨,别有一股细微的恼人心处。

明白了这层心境,这男子唱的诗就不难懂——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诗中并无一字提及女子的容颜长相,举止言行也无,对她的描述宽泛地如氤氲的雾气。从一开始,她就只存在于诗人的吟唱回忆中,成为控制他的精神图腾——遥不可及,高高在上。江南女子的恼人心处,由此可见,一如这诗中亦远亦近叫人看得着,摸不着的态度,滑得跟锦鲤似的,实在呕人!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划“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徽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王士禛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带经堂诗话》),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钟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男女相恋的风景其实正如崔颢《长干行》所写:“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一个女子看上了一个男子,她哪里是真的想知道他是不是跟自己是同乡,只不过是借机来搭话而已,她若对他没有意思,他就是住到她家对门也不来电。却能说得这样婉转轻巧,进可攻退可守,可见聪明。这样俏皮练达的水乡女子,活泼地如同游鱼。

女追男是这样的,男追女就要麻烦的多。这位樵夫的深情惆怅看得连我们这些旁观者都心疼。“之子于归,言秣其马”(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之子于归,言秣其驹”(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一往情深到如此迫不及待。(意淫啊!)这时候他又不讲河宽河广了,似乎只要意中人一声呼唤,银河也能一步跨过去。可见问题关键不在汉水的宽广深浅,而在于那女子的态度。可惜她好象不钟意他,反应很冷淡。相思无用,相反是太昂贵的痛。这使得那位樵夫呕的要死,呕地对着汉江大声感慨“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襄王有梦,神女无心。这恋情真是要多辗转有多辗转。不过人与人的感情是这样的,你待我多好,并不代表我要待你多好。这里面并没有一个公平交易的规则可言。你怪她无情,谁叫你爱上她的?

谁比谁清醒,谁比谁残酷。

古有诗家解“汉广游女”为汉水女神,将《汉广》附会为人神恋,居然从者还不少,可见人的心思里都有浪漫的一面。然而也可以看出大家的共同认知是——这男的没什么希望了!都由人人恋上升到人神恋的程度了,仙凡相隔,这男的算是彻底没戏。

然而有时候两情相悦也不一定就万事大吉。因汉水女神想到洛水女神,想起李商隐的一句诗:“宓妃留枕魏王才”,吟的是甄宓和曹植之间那段隐隐绰绰的情事。甄宓死后,曹植入觐,也不知道出于对弟弟愧疚的心态,还是想更狠的刺激他一下,叫他彻底崩溃。反正曹丕把宓妃留下的金缕玉带枕送给曹植。曹植抱着那个枕痛不欲生,神魂恍惚的来到洛水边,看见已死的甄宓化做女神来相会。醒来后也分不清是梦是真,只那相会的情景倒还历历在目。一代才子感慨万千遂挥笔写下流传千古的《洛神赋》。其实它还有个更私人的名字叫《感甄赋》,甄宓的儿子魏明帝长大后觉得小叔叔这样明目张胆的写对自己老妈的感情很是不妥,就将名字改为《洛神赋》。

无论是王孙贵胄还是平民百姓,人生不如意事总是十之八九。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留点遗憾也不见得是坏事。人总有未完成的梦。心里记挂着,下辈子才有奔头。

《汉广》可能是最古老的单相思诗了。在当时,这男子的一往情深没有打动他的意中人,却在千年后打动了无数人心,让人感于他的痴情而记得他,又或者,人们真正为之内心动容的是每个人都曾有过“求不得苦”。

人生的得失呵,原本就这样难以预料。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王风·君子于役》

她在日影衔山时,赶着牛羊从山上下来,又将鸡赶回圈里。一切这样平静。如果她没有回头,对着村外远山凝望,喃喃说出那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我的丈夫去行役,不知何日是归期,几时才能归故里。)

似吟似唱,似有若无的泄露了她思念苦楚。丈夫在外服役啊,叫人如何不挂念?(“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李白诗:“蚕饥妾欲去。五马莫流连”那饲蚕的美人心有成算,有斤两,《君子于役》里的美人丈夫不在家,她要担负整个家庭,鸡牛羊也仿佛是自家的孩子需要照顾,饶是这样繁忙仍对丈夫惦念不止。亦是这样沉着而有斤两。

思情若是像杜丽娘柳梦梅那般,纵是生死不悔也只能拿来做话本艳情小说看,赞一声旖旎。整个故事精美的好象小山屏上镂刻的花。倒是似这女子这样,无一语刻意浪漫无一事惺惺作态。她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诚恳安稳的度日,却叫人不得不说她漂亮如真花,香艳摇曳。

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能确指是什么事,大多数情况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又“君子”在当时统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诗中“君子”的家中养着鸡和牛羊之类,地位又不会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说起“贵族”,感觉好像是很了不得的。其实先秦时代生产水平低下,下层贵族的生活,并不比后世普通农民好到哪里去。就是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贵族,实际生活情况还不如江南一带的农民。

《君子于役》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但又于一般的思妇诗绝不相同,诗经里的思妇诗或是从女子角度入笔,遥想丈夫在外的艰辛,或是从男子角度入笔,幻想闺中人此际是如何牵记自己。《君子于役》却有一段天然姿态。它起首破题之后,就不再执于描写思念。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习惯举轻若重,着意将一份思念写到一叶惊秋的地步。《君子于役》反其道而行之,故意举重若轻。这是我一直喜欢这诗的原因。它那么淡然,深重。

初中的时候学到这首诗,是学得最早的启蒙篇章之一。我偏爱它,因它没有那么多似是而非的深刻解读。一个人若没有负担就清朗,一首诗若没有负担就透亮。虽然是很多年前学的,可依然能记得诗意,回忆起诗中的画面,展现出的意境。我们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仿佛还在那里,她一直在感动我们。

她怀念亲人的深挚感情宛如一股清澈见底的溪水,曲折蜿蜒地流淌着,千年不涸。她的思念,用日常的风月加以映衬,再用“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 “曷其有佸?”、“如之何勿思”、“苟无饥渴” 这些传神之笔来点破深化,愈加显得她心似莲花,思情绵邈,既惊艳又朴实自然。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我们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

诗文是这样的,若抒情节奏太快,没有铺陈,显不出山水起伏,抒情效果就出不来;像一个人太着急说话,反而不能从容表达,或者急急迫迫说的寡淡无味并不能叫人印象深刻。

黄昏给人的通感压抑晦暗的,沉沉暮色易使旅人渴望归宿,而在农人的角度,却是最轻松温暖的时刻。黄昏,大地舔合伤口,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告别了一日的忙碌,农人终可以直起腰来,微笑看着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女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她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即使你不在我身边,我也要你一切都好。有一日,我懂得这样想你,这才是真的思念。

不要小看这诗里的思妇与黄昏,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表达实在是有天然之妙,《君子于役》选择日暮的景象加以描绘,与思妇怀人的感伤心情交互映衬。这种薄暮思归的意境是有独创性和开创性的。在后世无数诗词,戏文,小说里无数次地被提炼再现。

昨夜读宋词,见柳永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徘徊在这悲伤里不去,一遍遍倾心演绎。思念如黄花,开始是从一个女人叹息声中飞落。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俞平伯认为:“通篇措词委婉幽抑,取喻起兴巧密工细,在朴素的《诗经》中是不易多得之作。”(《读诗札记》)

《柏舟》这首诗,作者和主旨历来有两种看法。有一派认为作者是女子,身为贵妇,正室夫人却不受宠,兼被群妾谗害,忧愤而做此诗,这一派观点起自《鲁诗》,主张此诗为“ 卫宣夫人”所做。后为汉刘向《列女传》所本,《韩诗》亦同《鲁诗》(见宋王应麒《诗考》)。现代学者也有认为是女子所作。理由整首诗的抒情,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确实不像男子的口气。因此断定这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另一观点起自《诗序》力主作者是男子,卫顷公时有仁心抱负的大臣不被君上重用,反被小人谗害,是以此诗是君子不遇于君而作。

若解为女子,坦白说,我是看不起这样的女人的。说得坦白点,做一个女人做到这种地步真是失败!身为正室,既然允许丈夫纳小,等那些女人进门却又失去压制她们的能力,反而被她们欺辱,这首先就是一大失败,其次,既然已经做出情感上的牺牲,在丈夫面前却不能讨得一点好,赢得一点尊重和感激,犹如东风不如西风可亲,这是第二大失败。

要做夫人,就要做得漂亮,丈夫应如手里的风筝,飞得再远,也收得回来,眼底下个把女人招摇过市也不要紧,只要不动摇自己根本。关键时候,你的丈夫想起来可以承担商议大事的,他心里面的自己人是你,而不是别人。要这样稳重而耐得住。

聊斋里有一个故事亦可以拿来为鉴—— 一个妇人容色渐衰,被丈夫所弃,丈夫对小妾宠爱有加,她日子自然难过,没事就跑到对门一个女人家聊天。那女子自然很美,不单美还媚,她见人如临花照水,自愧不如,一边叹气,一边请教人家为何能够如此,那女子也怜惜她的处境,又可惜她不会处事。就教她,你回家不要再和丈夫争闹,不要对小妾生气,若他偶然到你房来,要回绝他,等他再来时,便婉言请他去小妾那里,如是一二,等他再来求你时,你再接待他。说着教了她一些表情姿势。在那妇人看来,也觉得心花摇颤媚不可言,努力学了很多遍,才有那女子十分之一二的感觉。那女子笑叹道:“这是你的资质所能达到的了,然而这样也该够了。”说着,让她回去。那妇人虽然资质一般,胜在听话。回家依计而行,丈夫果然觉得她面目一新,渐渐与她重好,对小妾冷淡起来。好象锦上添花一般,那小妾失了宠,愈发显得面目可憎。这边呢,妇人在对门女子的教导下,媚术日渐有长进,等到她丈夫再也离不开她的时候,她去请教那女子,那女子已经不见了。这时她才知道,那女子是狐仙所化啊,回想前事种种,那份媚态不是人间女子能够拥有的。

身为女子,自然不能苛求人人都如狐仙一样,也不能期望人人有如那妇人的好运,在失意的时候碰巧有个投缘的狐仙做老师,帮助处理感情危机。但像那妇人一样明智应该还是可求的,在危机刚出现的时候,还没恶化到不可救药时就要想办法去补救。这补救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像《郑风·遵大路》里的弃妇拉着负心汉的手哀求。这是多么的不智呢,且不谈丧失的自尊,单是这不成气的态势已经足够他趾高气昂的离开,不带半丝留恋。因他已在你处,证明了他所能得到证实的价值。

人多是这样的,你不舍,他舍,你舍得,或者他就舍不得,如果离开是必然的,那不如留一点韵白比较好,即使不回头,日后想起来也不至于那么逼仄,如果两个人都舍,那敢情好,自此风清月朗两不相欠。夜间秉烛同游的,不是你,也不再心痛。

如果真心要挽救,就要有些实际的举动,而不是像《柏舟》里的妇人那样百般无计,只懂得感慨“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换句话说,这样的受辱活该,谁叫你自己不够聪明。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电视剧,如果恰逢这种争风吃醋斗心机的,我都乐意看那“西风”怎么压倒“东风”,通常西风够聪明够胆识,敢想敢做,敢于后来者居上。男人的世界是斗,成王败寇没有人说什么。女人的世界怎么就不能以同样的标准去看待呢,只不过这王,是小小的一间屋子,一个国家叫夜郎而已,当得不那么耀眼罢了。

若解为男子,我是喜欢的。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困于谗害,有志难伸的人太多了。这其中倒没有多少个人的主观因素,往往是身不由己而已。再聪明机巧的人,在官场权欲波诡云秘的倾轧中,也没有把握始终好运不受损伤。何况,正直的人,往往梗直,这样一来,也就更容易倒霉,受人以柄。

从诗中“无酒”、“遨游”、“威仪”、“群小”、“奋飞”等词语看,诗人的男子身份已是无疑。《诗序》虽然多有错漏,但在解释《柏舟》的诗义上,无疑是准确精当的。一个卫国的贵族,他是卫君的同姓之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情况大概恰如比干之于纣王。眼见国事危险,总想提醒自己的君上几句,却往往不被采纳,反而被小人借机谗害,去找主上诉苦,越发使得卫君见他讨厌心烦发怒,他的兄弟同宗未必个个如他一心为公,也有明哲保身的,自然不会附和他没事就触君上霉头的做法,他就越发的孤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有泛舟消愁,以歌来抒解明志,漫吟道——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柏木船儿荡悠悠,顺着河水波漫漫流。焦虑不安难入睡,痛苦忧伤积心头。不是我家无美酒,邀游也不解忧愁。
我心并非青铜镜,岂能任人来照影。也有长兄与幼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仪容庄严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心如焚苦煎熬,群小谗害受不了。横遭患难多少次,所受侮辱也不少。静坐寻思仔细想,醒来捶胸恨难消。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坐寻思仔细想,不能振翅高飞翔。)

不知为什么,这样一解的话,《柏舟》的阴柔之气就消散了,脱离了男欢女爱的小小范畴,而将心置于更大更繁芜的空间里,《柏舟》这首诗,也随之阳刚亮烈起来。它再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已不是那样哀戚的心肠。为国为民忧,与为一身爱憎忧是完全不一样的意念。《离骚》中屈原频频以香草美人作比也无损自己的刚烈洁净。因他正是明白——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所以宁愿投江,也不屈从于污浊的世情。

自然,你把这句话硬解释成女子的贞顺也可以,你说她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自然也说得通。可这样不牵强和狭隘么?为什么面对一个不忠贞的丈夫要保持该死的忠贞呢?还要狠狠强调自己“威仪棣棣”,都已经被欺负成那样了,就算有点威仪,也丧失迨尽了,起码在旁观者看来是自我催眠掩耳盗铃的可笑表现。

唐太宗说,民如水,君国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柏舟》的最开始,那位大夫泛舟的时候,不知他是否也领悟了国事如水这个道理,只是不能像李世民说得那样清。

昏庸无道者不少,清醒有志者也不少,世事恰如这诗中那句“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历史反复的潜进,如日昼交替,不被磨灭。其实,隐藏在时间后面的真相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创时势,没有老天的成就,人往往只能“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说起中国文学史上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首当其冲,当然还有与之并称的《木兰辞》,但那与男女之情没多大关系。其实在《孔雀东南飞》出现之前近千年,《卫风》里的《氓》已具这样自诉婚姻悲剧长诗的雏形了,只是因为诗经艰深,年代久远,不为太多人所知。

《氓》是诗经里弃妇诗的翘楚。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感人心弦,催人泪下。《氓》诗是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远不如《孔雀东南飞》那样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真实细致地反映出来。将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诗共六章,每章十句,在诗经里算是长的。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来打女子的主意。“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的写法极妙,开篇就与回忆中点出了男子狡狯的本质。接着写他们陷入热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男子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可是这位单纯的,为爱所困的女子看不透他的狡猾多变,喜怒无常的本质。而是非常诚挚地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表示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其实在这里,那句“将子无怒”不单表现了女子不单表现了女子温婉顺从的个性,更非常成功的暗示了男子嬉皮笑脸下隐伏的暴戾性格。

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的车驾,便泪流不止;见到他的车,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他们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一切顺利。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嫁妆,嫁了过去。这两章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诗经原始》)一个“痴”字。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这里的“复关”有多种解释,有说这是男子所住的地方,另有一说,释“复”为返,关为近郊所设的关卡,以此代“氓”。可是这样的解释有漏洞在,既然复关为固定的地方,怎么会登墙而望就看不见了呢?接下来又说:“既见复关”。因此,复关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即那男子所驾的车驾。他虽然不是富人,但从首句“抱布贸丝”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经常需要出门经商的小手工业者,小商人。正因如此痴心的女子才会见车如见人。不知道为什么,我还会将复关联想到男子迎娶女子的车驾,尽管这联系诗文来看并不够准确,但是很容易让我想起那句“思君令人老,轩车何来迟?”倾心相许的男子,犹如情感上的归宿,迟迟见不到他来,心里自然焦虑不安。待嫁女儿心,从古到今总是这样新鲜萌动又微弱不安的。

第一次读到《氓》时,就被第二章的“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一句吸引住了,想起“墙头马上”这个词。那是元白朴杂剧的名字,原是出自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墙头马上》就是据此改编的。

在《井底引银瓶》里白居易以女子的口气做了首哀怨深情而警辟的诗,比《氓》的语言更生动华丽。无从得知白居易写《井底引银瓶》时有没有借鉴《氓》,但是《井底引银瓶》和《氓》在情感的转变和写法上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可以让人互相联想。白诗中也是写一年轻貌美的女子,“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按照白朴后来的敷衍,她还成了某官宦大家的千金小姐——戏曲中佳人常用的身份证。

身份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和《氓》中的女子一样,偶然间邂逅了一男子——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这么一断肠就坏了事,本来幽密安静的心思全被这男人搅乱了。她又没有哪个定力说,私家花园,请勿践踏。美貌的女子总是有吸引力的,接下来,男子缠住她不放,可以想象也是要多么深情有多深情,要多眷恋有多眷恋,无数蜜语甜言海誓山盟变成了糖衣炮弹砸下来。“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 双鬟逐君去。”——于是最后陷入情网难以自拔的不是男子,反而成了女子。这样一个过程,在《氓》里写得非常清楚。


《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

诗经的好处在于往往有言人所不到的好处,发人新见。我们多习惯以鸠毒比如爱情,把痴情不悔说成是含笑饮鸠酒。而诗经里则以桑葚比喻爱情。桑葚是甜的,斑鸠吃多了容易醉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太迷恋则易上当受骗。至于后面那几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几句话,我一直认为是男女纠缠的至理明言,甚至还是我对《氓》印象深刻的关键原因。

可见这女子受害深,不是血泪的教训,也说不出这样警辟的道理来。

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是说了女子年龄增长,容颜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其实并非真老,“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岁,多年。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不管是哪种解释,女人都不可能老掉牙,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心力憔悴,未老先衰,所以色衰爱弛。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诗的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由于他的辛苦操持。使得男子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的在外做事,可惜,“贵易友,富易妻”,日子富有了丈夫便饱暖思淫欲,开始喜新厌旧,变得暴戾冷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耻笑。

《诗集传》释此段云:“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朱熹说女主人公“淫奔”,是道学家的古板气息,我们可以嗤之以鼻;但其他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她当时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氓》中女子的遭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女子的压迫。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这位女子开始时是在集市上与一平民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的,后来又乘垝垣相望,显然与礼有悖,终遭丈夫的休弃,兄弟的讥讽。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与旧礼教产生直接的冲突,最终导致了自己处于孤立无援助的境地。

白诗里的女子也一样,她跟随男子到了夫家,以为是找到依靠,追寻了自己要的幸福。却因为是私奔而为人所不耻,她的公公婆婆轻贱她,非常直白地说——聘则为妻奔是妾。甚至说她不配主持祭祀,给祖宗上供奉,因为这样不知廉耻的女子祖宗不会喜欢,我们家也不承认有这样的媳妇。可就是这样,那女子受尽委屈,却没有胆气说什么,一直在忍,直到忍无可忍。原因正在于,她离了这男子就没有生存的地方和能力——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礼教所缚,一旦离了男子,便是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所以即使这男人再不中用,有了他在人前也好象有了块遮羞布——你毕竟是个有人要的女人,而不是没人要的人。亦是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那时的女子宁愿守着一个男人一辈子当怨妇,也不愿被休下堂当弃妇。而且一旦被休就好象性命攸关的大事那样。

白诗的开头,女子用比兴的手法来说明了自己与丈夫的感情危绝到不可挽回——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接着,女子追忆了当初年少时一见钟情的美好时光。《氓》则把追忆放到了最后,最后一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回忆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言外之意,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

必须要赞的是。《氓》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它首先让我们窥见古代集市贸易的一个侧面,然后又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嫁娶的简单礼俗。特别是将一条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如“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写相恋时的依依不舍;“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写被弃后再涉淇水返回娘家的情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以生活中所经历的印象最深的场景兴起内心的感情。同渡一条淇水,随着主人公前后处境的不同,心境是随之变迁的。

《诗集传》云此段“兴也”,其实更准确的说它是比中有兴。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吗?方玉润认为:“虽然口纵言已,心岂能忘?”(《诗经原始》)是的,从这女子一贯重情的性格来看,她对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起码一时三刻绝对做不到。令人欣慰的是,她能够这样认识,已比诗经中其他的弃妇强太多。

《氓》这样一首真挚的诗,自汉代以来,却为学者所不耻,那些经学儒生不在意女子所受的苦,却多以道德规范来观测此诗,认为是“刺淫奔”之作,朱熹甚至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并进一步引申说:“士君子立身一败,而万事瓦裂者,何以异此?可不戒哉!”

朱熹的话我看了就生气,老是道貌岸然,“淫妇”长“淫妇”短的,好象全天下人都要如他所宣扬的从封建礼教出发,要求妇女以至读书人树立强烈的节烈观,否则就是“淫丧”。也不知道他青春发育期受了哪种的刺激,思想才如此的偏激。

还是清人方玉润比较公正,他的《诗经原始》写得也好,他评说此诗“为弃妇而作也”,并以之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相比,认为“此女始终总为情误”,可谓一针见血。

《氓》能够翘居弃妇诗的榜首,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回忆和对比的手法。尤其是对比的手法运用的极为突出。有女子与“氓”个性的对比。“氓”前后言行的对比,女子前后思想感情变化的对比。《氓》不但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的性格,而且还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勾勒出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尤为可贵的是能在展示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同时,把握住深挚而复杂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恨,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有鲜明个性的女子形象。有人认为它已具有戏剧因素,不为无见。戏剧的主要因素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

《氓》的悲剧性,今人也不用总结了,再说也不如白居易说得透彻——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男人见男人,才窥得到那散落在心肝脾肺肾里点点滴滴的鹤顶红。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最近减肥减得比较馋,写诗经经常下意识想到吃的。写《木瓜》想到我们老家的宣木瓜果脯,很清甜很滋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载:“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古人的广告往往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一个佳字就说明与众不同。恰好这个佳字无论是用来夸我们老家的木瓜,还是夸古老的卫风里的《木瓜》都挺合适的。

古代的男女交往,其实蛮好玩的,据《周礼·地官·媒氏》载:经常会选在仲春之月,然后呢男男女女聚集在一个风光明媚的地方,互相赠送水果或者鲜花,这样搞起来就很像赶集,举行水果鲜花交换party。其景况很类似于现在人经常在一起举办的速配沙龙或是相亲大会。我有段时间就很怀疑电视上的速配节目的招是怎么想出来的,后来才晓得原来是出自诗经。

至于为什么选在仲春之月就更好玩,仲春大约是古人眼中最繁盛的季节,花草鲜妍,万物滋润,正是天地间阴阳二气调和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年轻男女也容易动情,所以让他们交往,寻找伴侣是合乎自然,秉承天道循环的。这种习俗到现在还有地方保持着,甚至还有地方的人喜欢会在下雨起雾时行男女之事,认为下雨起雾是天地在交媾。这并不完全是无稽之谈,《素女经》里的理论就是这样——天地相交而生万物,男女交合而生子女。

说《木瓜》在诗经同类描写情人赠答的诗中称得上佳,不是因为它的歌谣演变出一个令后世人耳熟能详的词——投桃报李,不是因为它是今人熟悉的“琼瑶”一词的出处。这首诗的好处单独来看可能还不明显,不过是一小伙子回应姑娘的爱意,乐滋滋地回赠了自己的配玉。表示要和这女孩长久地相好下去。若是将它和《召南·摽有梅》比较一下,就能更细致的感觉出差别。

《摽有梅》是这样的——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在法定的男女约会的好日子,一个女子将自己带的水果抛给她中意的男子,并且大胆直率的唱起情歌:枝头梅子落纷纷,树上还留有七成!追求我的小伙子,不要错过好时辰!枝头梅子落纷纷,树上只留有三成!追求我的小伙子,良辰吉日在今天!梅子全部落下来,倾尽筐子让他取!追求我的小伙子,姑娘等你把口开!

女生总是这样的,哪怕是先喜欢上一个男生,也希望反过来是那男生开口来追,这样的话,自尊和面子都会得到满足,像诗中的女子,已将情意表露的很明显,却始终在启发自己中意的男子先开口,好象球场上禁区已经没有守门员,单等着别人来临门一脚。

也是因为男子主动这种心理定势,所以人们会更习惯更偏爱《木瓜》一些。其实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看也是不错的,两者都是以水果起兴;都是在那种集体的约会场所,以歌相赠表达爱意。区别在于《木瓜》是男悦女,《摽有梅》是女悦男。

看《摽有梅》真替那多情女着急,诗的最后也没交代她看中的那个男生有了回应没有。如果妹有情郎无意,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毕竟女孩子主动一回挺不容易的。看《木瓜》就很安心,那女子投来水果,很快男子就有了明确热情的回应——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或者干脆不要管地区,就想着,那个扔梅子的美眉和这个赠玉石的哥哥是一个地方人,在某一天,他们在本地大型的男女集会上相遇了,那美眉我扔我扔我扔扔扔,我启发启发再启发,终于让那位哥哥有动静了。人家一看,这个女孩也不错呢,既然对我有意思,那我不要迟疑了。

于是他就解下身上佩玉交给女孩——我们就立刻开始这段感情吧。

我们都是好人啊。乐于看两情相悦,有情人成眷属。一看那男子说永以为好就开始乐了——眼看着一段好事就成了。何况这小伙子还是个实诚大方的主。人家送他水果,他回赠人家玉石。很有男女送礼不平等的先进意识啊!值得表扬。

我写到这里,肯定有男生郁闷了,说凭什么呀。你们女生背个水果筐就敢出来约会了,真的找不到合意的人,吃一顿水果野餐也行,全当郊游了,约会成本那么低。我们男同胞,最次也得整点“琼瑶”、“琼玖”啥地当回礼,虽说是次等的玉石吧,但那到底也是银子啊!

这可不能怪我们女生小气太会精打细算了,古代的习俗它就是这样规定地!女子只需把成熟的果子让她属意的男子抛去,这就是表示求爱。至于是什么水果那官方文件是没有限制的,我个人的意见是,力气大的比较有准头的扔木瓜,桃子,气力小的扔东西没啥手感扔梅子,李子,别砸伤了情郎,或者误伤他人,或者一开始扔比较大个的,到后来玩累了,抓起一把就丢,这叫普遍撒网。

《木瓜》这首诗真是好啊,它不单像我们展现了古代约会的有趣场面,还教会我们要懂得礼尚往来投桃报李。最最重要的,有此历史文献做证,能从根本上极大地维护女性的利益。那就是,如果你送给男朋友一个剃须刀,他起码要还你一瓶三宅一生。

作为债主要理直气壮。没听卫风里怎么唱的么——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点小意思怎么够表达我对你的爱意呢,只是表示我想要同你交往罢了。

强烈提倡现代男士学习古人的觉悟。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她有母亲的倾国容貌,更加才华横溢。她有娘姨的热情开朗,却没有她的放荡不检。在政治眼光方面,她不像她的母亲,却更像她的姨母一样有眼光,长袖善舞。

春秋时的女人没有地位,泛化到连具体的名字也没有。却也不像宋明时期那样深受礼教束缚,所以当时的女性是不好用一种标准去衡量的。许穆夫人,是一个奇特的女人。她的青史留名,惊才觉艳,不是因为她的眉毛,而是因为她的爱国和果敢,在历史上留下深重的一笔。

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史记载的爱国女诗人,《诗经》里就摘录了她的三首诗。多数的学者认为《泉水》和《竹竿》、《载驰》都是许穆夫人自伤不能救卫之作。

如单以作诗的时间而论,她的爱国诗作《载驰》要比屈原的《离骚》早三百几十年。《诗·国风》里有不少歌咏妇女的诗,也可能有不少为妇女自己所作。但一直到现在,可确认女作者姓名的诗,许穆夫人所赋的《载驰》是唯一的诗篇。

她身世复杂到一言难尽,《列女传》上的“卷之三·仁智传”中,说她是“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 穆公之夫人也。”这个说法有误,更多的说法是卫懿公是许穆夫人的哥哥(这个说法也不完全对),她的辈份说起来很麻烦,前面我说过齐女宣姜,先受聘于太子伋,乃父宣公悦而妻之,生子寿与朔。寿与伋争死,便宜了朔这个阴险小人,宣公死了以后,朔登上王位,为卫惠公,奈何这厮很不得人心,所作所为为宗室大臣所不喜,卫国的大臣贵族们拥护和伋一母所生(应该就是卫宣公的庶母,后来收为他老婆的那个夷姜所生)的黔牟即位,朔这家伙被驱逐出境。他借助齐国的强大国力重登王位后不久,就一命呜呼了,即位的卫懿公,是卫惠公的儿子,朔死之后他就即了位。所以说卫懿公是许穆夫人的哥哥,这是从许穆夫人的父亲(昭伯顽和朔一辈)来论的,如果以许穆夫人的母亲是卫懿公的亲奶奶这一点来论,卫懿公还要比许穆夫人低一辈,得叫许穆夫人姑姑才对。

齐襄公为了维护齐国和卫国旧族的关系,居然力主让宣姜再嫁给和她原来许配的未婚夫伋一母所生的兄弟昭伯顽,这在后世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当时好像并不算太出格的行为。有人说是宣姜不同意,“被灌醉的宣姜,强行被关进了新房”但是《左传》上记载:“齐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强之。”是男方不同意,《东周列国志》的故事上也说:“宣公儿子昭伯被人灌醉,拖到宣姜房中,梦中于宣姜成事,遂结为夫妻……”不管谁强迫谁,反正这两个人最后是在一起了,还生了三男二女,长子齐子,早逝,次子申,三子申,长女嫁于宋国桓公,次女嫁于许国穆公,故称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的出生地在卫都朝歌,在现在河南省北部,对《封神榜》比较熟的人应该都知道,当年商纣王降香,题淫诗亵渎女神的灵山女娲宫,纣王与妲己饮酒作乐,比干被开腹挖心的摘星楼,都可以在那里找到。继许穆夫人后,朝歌又养育了千古刺客荆轲,旷世奇才鬼谷子。

许穆夫人自幼在卫都朝歌读书习文,在城郊骑马射箭,在淇水边垂钓荡舟。这在她后来嫁到许国怀念当时生活时写的《竹竿》(诗经·国风·卫风)一诗有所体现:

藋藋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钓鱼竹竿长又长,儿时垂钓淇水旁。少女时光怎能忘,路远无法回故乡。 汨汨肥泉于左方,哗哗淇水流右方。女大当嫁要出门,远别了兄弟和爹娘。淇水潺潺在右方。肥泉汨汨在边淌。 明目浩齿一女郎, 身上的玉佩叮当。 淇河水欢快地流淌,驾小舟划着双桨。 顺水漂流到远方, 消散我胸中的忧伤。 )


按照诗中的描述,许穆夫人当时生活的自然环境还是比现在好得多,如今河南北部也就是卫国所在的地方,土地一片荒凉贫瘠的景象,河也都是经常断流的季节河、臭水河,淇水(现在的淇县)附近一点也没有许穆夫人诗中的优美景象。

不同于一般懵懂的待嫁少女,只知期许爱情。许穆夫人清醒地知道大国之间的婚姻是政治交易,既然嫁谁都是嫁,她像一个清醒的赌者,要拿自身的筹码去为卫国赢得更大的利益。当时许国和齐国都来求婚,许穆夫人想嫁到齐国去,并不是贪慕虚荣,而是有切实的理由:“许国遥远弱小,不能支援卫国,齐国是一个强国,而且离卫国又近(卫国在现今河南北部,也就是卫辉市那一带,许国在河南许昌附近,齐在山东),联姻以后,卫国有了事情,支援很方便。”如果按照许穆夫人的要求,她的老公就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了(按现代观点,许穆夫人的母亲是齐僖公的女儿,她和齐桓公也是有亲缘关系的,但在春秋时期看来并没有禁止这种血缘间的婚配),可惜卫君缺乏远见,最终还是遵循旧约将她嫁到许国。

许穆夫人嫁到许国后,无时无刻不惦念着故国,这种忧虑也是有原因的,她的哥哥卫懿公是历代国王中不遑多让的活宝,嗜好养鹤,一门心思把鹤侍侯得舒舒服服,封了好多鹤娘娘,鹤将军,整天照顾宠物不理朝政,百姓怨声载道。许穆夫人在许国忧心如焚。她在《泉水》一诗中写道:“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于之谋”。接着又用两段诗句回忆了出嫁时经过沫水、干成的情景。最后说:“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车出游,以写我忧”。

《泉水》和《竹竿》都是出嫁的卫国女子思念故国父母而不能回去,十分苦闷。但细微的意旨又有不同,《竹竿》不过是思慕故国的风景人物,以及当年的游钓之处,而《泉水》这首诗则是直伤卫事,且深切地为归卫作筹谋,感情和行为上都是更进一层的。

正当她忧心忡忡思念故国的时候,突然得知卫国国破君亡的消息。卫懿公一门心思都放在养鹤上,北狄(当时太行山附近的北方游牧民族)人趁机前来攻打卫国,狄人入侵时,将士都不听卫懿公的命令,说,你的鹤将军那么好,你叫它们去帮你打仗啊,干吗要找我们,卫懿公只好答应把鹤都杀了,将士才勉强同意出战,卫懿公倒是亲自出战指挥,但当即就被凶悍的北狄人杀死,并将卫懿公宰了吃的只剩下肝。

《左传》闵公二年记卫灭后的情况是:“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餽)公乘马,祭服五乘,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这说的是卫灭亡后,结集遗民,进行善后并得到齐国援助的情况,这正是许穆夫人赋《载驰》的历史背景。

卫人立戴公(这是她同父同母的亲哥哥)于漕邑。不久戴公也死了,卫人又立文公(也是她的亲哥)。得知卫亡,许穆夫人悲痛欲绝,向许穆公提出援助卫国的要求。许国君臣怕得罪狄人,只派了使者到卫国吊唁。一切正应了她当年的预见,许国弱小,不堪依靠。

许穆夫人和自己身边随嫁的姬姓姐妹,毅然驾车奔卫,以共赴国难。可是许国人怕惹火烧身不准她去,不但如此,她的老公许穆公,还派了一堆许国大夫在后面驾车追赶。许穆夫人悲愤欲绝,写下流传千古的爱国诗《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秭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策马疾驰快奔走, 回国慰问我卫侯。 马行归途路悠悠,行旅匆匆到漕邑。
大夫跋涉来追赶, 我心哀伤又忧愁。 登上高高的山冈, 采集贝母解愁肠。
女子多愁又善感, 各人心里有主张。 许国大夫责怪我, 实在幼稚且张狂。
没人赞成我赴卫, 要我返回万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深远。
没人赞成我回卫, 想要阻止也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谨慎。
我在郊野忙行驶, 麦子繁盛又茂密。 前往大国去求援, 依靠谁来帮我忙。
许 国大夫君子们, 不要再把我责备。你们纵有百般计, 也不如我亲自去。


许穆夫人在《载驰》诗中,严斥了这帮无远见的小人:“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藏,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藏,我思不毖?”表现了她坚强的意志和归国的决心。但在“众稚且狂”下,终不果归。忧思不解,或登高以抒忧情,或采蝱以疗郁结。然思归之情,终不稍解。“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表现了她自信无虞的坚强信念。

对《载驰》的解释,颇有歧义,关键在于对《载驰》首章之理解不同。《载驰》共五章,首章的诗辞是:载弛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头四句是作者自述她的想象:她坐上马车,急急忙忙地去吊唁卫侯,不知不觉地就到了漕(曹)。但“大夫跋涉,我心则忧”,事实上只能派遣许国大夫去辛苦一趟,自己只能把忧愁埋在心中。以下四章都说的是作者的愁苦和许人的漠不关心。《诗·小序》说。“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复,自伤不能救也。卫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漕邑。许穆夫人闵卫之亡,伤许之小,力不能救。思归唁其兄,又义不得,故赋是诗也。”《小序》所说,大体得作者之意,但作者对于许人更多责怨之辞,故有“许人尤之,众穉且狂”的诗句。诗中为卫提出“控于大邦”的想法,这是卫国仅有的出路,而卫国实际上也是依着这条路线走过去的。未章称,“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这可见当时的许国上层议论纷纷,作者却对他们说,请你们不要见怪吧,你们的种种想法都不如我的主张。许穆夫人不只是才华横溢的才女,更是一个临乱不乱,有政治见识的人。

庆幸的是,许穆夫人人虽然被许国大夫所阻,她所作的《载驰》却渐渐在诸国间流传开来,文公也采纳了妹妹的意见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派公子无亏率三百辆战车三千甲士前往漕邑,帮助卫戴公守城,稳定了局势,使卫国免于灭亡,并资助牛、羊、鸡、豕及建筑材料,帮助卫国建立新都--楚丘(今滑县卫南坡)。戴公死后,文公励精图治轻徭薄税,布衣帛冠,粗食菜羹,早起晚息,扶安百姓,人称其贤,使卫享国四百年。《定之方中》就是记叙卫文公中兴复国的叙事诗。

卫文公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到晚年军力增长10倍。后又吞灭邢国(今山东聊城),国势复兴。卫成公六年(前629),卫为避狄人侵扰,再迁帝丘(今濮阳南),经百余年休养生息,重又呈现出经济繁荣的景象。进入战国,卫遭到赵的不断蚕食,国土日削,政治上也越加腐败,但卫的灭亡将破坏赵、魏间的均势,所以魏国攻赵救卫,使卫侥幸保存下来,成了魏国的附庸。秦王政六年(前241),秦攻魏,占领濮阳一带设置东郡。卫国遂迁徙到野王(今河南沁阳),转受秦的保护。秦二世元年(前209),卫君角被废为庶人,至此,卫亡。

秦王扫六合,六国纷纷覆灭。羼小的卫居然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下来,成为最后灭亡的周代封国。历史如此优待,许穆夫人应该感到欣慰了。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5-1-5 06:33 , Processed in 0.055497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