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午午

[技巧] 每日晨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苏幕遮 燎沉香 【宋】 周邦彦(1)
    2017年3月9日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  

①燎:烧。
②沈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沈,现写作沉。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③溽(rù)暑:潮湿的暑气。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溽,湿润潮湿。 ④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⑤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
⑥宿雨:昨夜下的雨。
⑦清圆:清润圆正。

⑧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⑨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⑩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⑾旅:客居。⑿楫:划船的短桨。 ⒀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苏幕遮 燎沉香 【宋】 周邦彦(2)
    2017年3月10日

译文: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赏析一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

这样,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下阕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

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

紧接“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这首词构成的境界,确如周济所说:“上阕,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词选》而周邦彦的心胸,又当如陈世所说:“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足见周邦彦的词以典雅著称,又被推为集大成词人,其词作固然精工绝伦,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实尤为其词作之牢固基础。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苏幕遮 燎沉香 【宋】 周邦彦(3)
    2017年3月11日

赏析二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

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千古。

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可把这三句译成白话:“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

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下片开头他就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那美丽的吴门,苏小小居住的地方。

“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

这时词人忍不住喊道:打鱼的大哥 ,还记得我吗?我是美成啊!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每日一典: 匡合之功
[拼音] kuāng hé zhī gōng
[解释] 匡:纠正;匡合:把天下纳入正轨。指治理国家的功劳。
[出处]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宋
    2017年3月12日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宋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赏析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 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 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 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仲殊词作鉴赏  【宋】诉衷情·寒食
    2017年3月13日

仲殊词作鉴赏  【宋】诉衷情·寒食
 
   生平简介
 
  释仲殊字师利,北宋僧人、词人。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俗姓张,名挥,仲殊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崇宁间自缢,事迹见《吴郡志》卷四二、《吴中人物志》卷一二、《栖真志》卷四。苏轼称其“胸中无一毫发事”,“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东坡志林》卷一一),与之往还甚善。有词七卷,名《宝月集》,今不传。近人赵万里辑《宝月集》一卷,共四十六首。《全宋词补辑》又新补二十二首。
 
       ●诉衷情·寒食
 
           仲殊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
 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睛日暖,淡烟浮,恣嬉游。
 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此词写西湖寒食时节游人盛况。全词奇丽清婉而造境空灵,歌咏西湖的诗词佳作中别饶风姿。
 
  
上片首句称西湖为“小瀛洲”。“瀛洲”为海上神山之一。月山有水的胜地,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壮浪,着一“小”字最贴切不过。

下句的“风流”一词本常用于写人,用写湖山,是暗将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节,作为游览胜地的西湖更是别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风流”。“更风流”进一层,仍是笼统言之,三句以下才具体描写,用语皆疏淡而有味。

把游湖大船称做“红船”,与“风流”“小瀛洲”配色相宜。

厉鹗《湖船录》引释道原诗:“水口红船是妾家”,则红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花外有高楼”则用空间错位的笔触画出坐落湖畔山麓的画楼。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一层柔曼的轻纱,过片“睛日暖,淡烟浮”就清妙地画出这番景致。于是春花、红船、画楼、湖光、山色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画外还伴奏着箫管歌吹之音乐。

于此处下“恣嬉游”这三字,才觉真力弥满,游春士女之众可想而知。词人却并不铺写这种盛况,而采有了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手法写道:“三千粉黛,十二阑干”。

以“粉黛”代美人,言外香风满湖,与“风流”二字照应。美人竟然如此之多,则满湖游众之多更不待言了。“阑干”与“高楼”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阁,使人窥班见豹。
 
  
结尾三句语言精整而凝炼。特别是鼎足对的运用很有越味,写随数目的递减,景象渐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渐次浑一,意境也逐渐高远,至最后的“一片云头”之句,颇含不尽之意。《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李白《宫中行乐词》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作者巧用“浮云”之喻,于写足繁华热闹之后,著一冷语,遂使全篇顿添深意。



【每日一典】 车载斗量chē zài dǒu liáng

[释义]  载:装载。用车装;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车载”。
[语出]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送】陆游
    2017年3月14日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送】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也难以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每日一典】城狐社鼠 chéng hú shè shǔ

[释义]  社:古时指土地神及其庙宇。以城墙为凭借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语出]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木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近义]   狐假虎威
[反义]   光明正大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词话丛编:论词随笔34条
    2017年3月15日

1、词贵妙悟:   
词得屈子之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之超旷空灵。盖庄子之文,纯是寄言,词能寄言,则如镜中花,如水中月,有神无迹,色相俱空,此惟在妙悟而已。严沧浪云: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2、词贵意内言外:  
说文,意内而言外曰词。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令读者郁伊怆怏,于言外有所感触。

3、词之比兴多于赋:   
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或借景以引其情,兴也。或借物以寓其意,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徊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

4、词有三法:
词有三法:章法、句法、字法也。章法贵浑成,又贵变化;句法贵精练,又贵洒脱;字法贵新隽,又贵自然。

5、词有三要:  
词有三要:曰情、曰韵、曰气。情欲其缠绵,其失也靡;韵欲其飘逸,其失也轻;气欲其动宕,其失也放。

6、作词须择题:   
作词须择题,题有不宜于词者,如陈腐也、庄重也、事繁而词不能叙也、意奥而词不能达也。几见论学问、述功德而可施诸词乎?几见如少陵之赋北征、昌黎之咏石鼓而可以词行之乎。

7、词贵协律与审韵:   
词贵协律与审韵。律欲细,依其平仄,守其上去,毋强改也。韵欲纯,限以古通,谐以今吻,毋混叶也。律不协则声音乖,韵不审则宫商乱,虽有佳词,奚取哉?

8、小令作法:   
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著一直语、粗语、铺排语、说尽语,便索然矣。此当求诸五代宋初诸家。

9、长调作法:   
长调须前后贯串,神来气来,而中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致。句不可过于雕琢,雕琢则失自然。采不可过于涂泽,涂泽则无本色。浓句中间以淡语,疏句后接以密语,不冗不碎,神韵天然,斯尽长调之能事。

10、词中对句:   
词中对句,贵整炼工巧,流动脱化,而不类于诗赋。史梅溪之“做冷欺花,将烟困柳”,非赋句也。晏叔原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元献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诗句也。然不工诗赋,亦不能为绝妙好词。

11、词中换头:   
词换头处谓之过变,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虚则后实,前实则后虚,过变乃虚实转捩处。

12、词中起结:   
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结有数法,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于题外借形,不外白石诗说所云:“辞意俱尽,辞尽意不尽,意尽词不尽”三者而已。

13、词重发端:   
诗重发端,惟词亦然,长调尤重。有单起之调,贵突兀笼罩,如东坡“大江东去”是。有对起之调,贵从容整炼,如少游“山抹微云,天黏衰草”是。

14、词中虚字:   
词中虚字,犹曲中衬字,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全赖虚字灵活,其词始妥溜而不板实。不特句首虚字宜讲,句中虚字亦当留意,如白石词云“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先自、更闻,互相呼应,余可类推。

15、词之用字:   
词之用字,务在精择。腐者、哑者、笨者、弱者、粗俗者、生硬者、词中所未经见者,皆不可用。而叶韵字尤其留意,古人名句,末字必新隽响亮,如“人比黄花瘦”之“瘦”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皆是。然有同此字,而用之善不善,则存乎其人之意与笔。

16、词贵炼字:   
炼字贵坚凝,又贵妥溜。句中有炼一字者,如“雁风吹裂云痕”是,有炼两字者,如“看足柳昏花暝”是,皆极炼如不炼也。

17、词品高低:   
古诗云:“识曲听其真。”真者,性情也,性情不可强。观稼轩词知为豪杰,观白石词知为才人,其真处有自然流出者,词品之高低,当于此辨之。

18、言情贵真:   
词之言情,贵得其真。劳人思妇,孝子忠臣,各有其情。古无无情之词,亦无假托其情之词。柳、秦之研婉,苏、辛之豪放,皆自言其情者也。必专言懊侬、子夜之情,情之为用,亦隘矣哉。

19、词当意余于辞:   
词当意余于辞,不可辞余于意。东坡谓少游“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二句,只说得车马楼下过耳,以其辞余于意也。若意余于辞,如东坡“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白石“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用寿阳事,皆为玉田所称。盖辞简而余意悠然不尽也。

20、词有讽谏:   
词不显言直言,而隐然能感动人心,乃有关系,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也。南唐李后主游宴,潘佑进词曰:“楼上春寒山四面,桃李不须夸烂漫。已失了春风一半。”盖谓外多敌国,地日侵削也。后主为之罢宴。词能如此,何减谏章。

21、词须气象壮阔:   
词于清丽圆转中,间以壮阔之句,力量始大,玉田词往往如此。四言如“浪挟天浮,山邀云去”,五言如“月在万松顶”,七言如“衰草凄迷秋更绿”等句,皆气象壮阔,不作纤纤之态,但可付女郎低唱也。

22、词须情景双绘:   
词岁浓丽而乏趣味者,以其但知作情景两分语,不知作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语耳。“雨打梨花深闭门”、“落红万点愁如海”。皆情景双绘,故称好句,而趣味无穷。

23、词不宜俗:   
白石诗云:“自制新词韵最娇”,娇者如出水芙蓉,亭亭可爱也。徒以嫣媚为娇,则其韵近俗矣。试观白石词,何尝有一语涉于嫣媚。

24、词须有余音:   
坡公赤壁赋云:“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词之音节意旨能合乎此,庶可吹洞箫以和之。

25、词须用意深用笔曲:   
词之妙,在透过,在翻转,在折进,“自是春心缭乱,非关春梦无凭”,透过也。“若说愁随春至,可怜冤煞东风”,翻转也。“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折进也。三者不外用意深,而用笔曲。

26、词贵愈转愈深:   
词贵愈转愈深。稼轩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玉田云:“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下句即从上句转出,而意更深远。

27、词中写景言情之善者:   
写景贵淡远有神,勿堕而奇险。言情贵蕴藉有致,勿浸而淫亵。晓风残月,衰草微云,写景之善者也。红雨飞愁,黄花比瘦,言情之善者也。

28、词中咏古:   
榛苓思美人,风雨思君子,凡登临吊古之词,须有此思致,斯托兴高远,万象皆为我用,咏古即以咏怀矣。

29、词中感时:   
感时之作,必借景以形之。如稼轩云:“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同甫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不言正意,而言外有无穷感慨。

30、词中咏物:   
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如王碧山咏新月之眉妩,咏梅之高阳台,咏榴之庆清朝,皆别有所指,故其词郁伊善感。

31、词当辨韵味:

词之韵味,宜学少游、美成,然不可入于淫靡。绵婉宜学耆卿、易安,然不可失于纤巧。雄爽宜学东坡、稼轩,然不可近于粗厉。流畅宜学白石、玉田,然不可流于浅易。此当就气韵趣味上辨之。

32、词须有书卷气:
词不能堆垛书卷,以夸典博,然须有书卷之气味。胸无书卷,襟怀必不古雅,其词非俗即腐,非粗即纤。故山谷称东坡卜算子词,非胸中有万卷书,孰能至此。

33、用成语贵浑成:   
用成语,贵浑成,脱化如出诸己。贺方回“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用薛道衡句,欧阳永叔“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用王摩诘句,均妙。李易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新语,更觉自然。稼轩能合经史子而用之,自其才力绝人处,他人不宜轻效。

34、词贵兼通古文诗赋:
词于古文诗赋,体制各异。然不明古文法度,体格不大,不具诗人旨趣,吐属不雅,不备赋家才华,文才不富。王元美艺苑卮言云:“填词虽小技,尤为谨严。”贺黄公词筌云:“填词亦兼辞令议论叙事之妙。”然则词家于古文诗赋,亦贵兼通矣。


【每日一典】汗牛充栋 hàn niú chōng dòng
[释义]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语出]  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卷九·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正音]  汗;不能读作“hán”。
[近义]   左图右史 不计其数 浩如烟海
[反义]   寥寥无几 屈指可数 寥若辰星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近体诗的开头
    2017年3月16日

诗的开头,在绝句中叫“起句”、“发句”、“发端”;在律诗中叫“起联”、“首联”、“破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诗歌创作的开头亦是如此。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法》中说:“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
又说:“发断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馀”。诗的开头,古人称为“凤头”,意即开篇就能引人入胜,并为下面几联留下广阔的空间。

诗怎样开头,并无定法,要根据题材来考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形式大致有八种:


一、以写景开头,这种开头又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 在写景中蕴含着诗人某种情感。如杜甫《秦州杂诗》之六:“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这是描写宋卒们所处的环境。“孤城”则暗含悲凉之意。

② 写景为了烘托气氛。如曹植的《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这是烘托了少妇对恋人千回百转的情思。

③ 写景为了铺垫和反差对比。我在1990年写了一首《游延安宝塔山口占》诗,开头:“宝塔凌空慑鬼神,辉煌圣址炫家珍”两句,是说共产党当年的声望;后两句“唯忧日下延河水,无复渔郎来问津”是对党风不正的担忧。前两句是为后面作对比铺垫。它暗含邓小平所指出的“腐败不除,将亡党亡国”之意。

④ 写景是为了起比、兴作用的。有的借景兴起。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孔雀不忍离去起兴,引出刘兰芝被家姑迫弃的故事;有的“兴”而兼“比”;如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用大鹏起兴兼以字比;哟的只比不兴,如贺之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以叙事开头。通过叙述揭示主题或全篇的主要内容。这亦可叫“切题”或“破题”,立即点破题旨。这亦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切题词。如杜甫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一种是切题意。它虽与题目不合,但与题目的主旨切合。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动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数,江清月近人。”这里虽无“建德江”字样,但与题意切合。

三、以抒情开头
如我的《酒后醉镜》:“自矜心胆尚童顽,顾影何堪两鬓斑。醉奋嗔拳将镜碎,恨它改我旧容颜。”再如李白的《醉镜》:“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都是以抒情开头。

四、以议论开头
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有首《瞻仰胡志明故居》的五绝亦是开头议论:“斗室何言小?风云此叱呵。清徽垂宇宙,遗爱满山河,”

五、以史实开头
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六、以追忆开头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七、以设问开头
这亦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只问不答,例如我的《拂晓飞抵巴黎》:“夜魔底事苦相缠?风雨催航路九千,圣母晨钟惊宿梦,巴黎别又一重天。”
一种是一问一答,如崔颢的《长干曲》;“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二方面可使全诗跌岩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叙。

八、以感叹开头。
如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感叹,就象骤响的爆竹,一下子带动全篇,紧紧地扣住读者心弦。
诗的开头丰富多彩,它是诗的重要组成部分,须与全诗结合紧密。无论以何种方式开头,都贵在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每日一典】沆瀣一气 hàng xiè yī qì

[释义]  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语出]  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近义]   狼狈为奸 同流合污
[反义]   志同道合 肝胆相照 精成团结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诗词中的境界
    2017年3月17日

境界是写作的根本,什么是境界呢?境界这一词是很抽象的,我们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天人合一,形神两忘等道家思想是难以把握的,那么怎么来理解呢?诗词都是对世间百态的反映,人生世相原本是混沌的,模糊的,是以碎片形态存在的。

诗词并非是把这些碎片原封不动的抄袭过来,而是通过想象,将原本不相关联的事物有机地依靠想象彼此结合起来。诗词必须对人生世相有所取舍,存在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然有创造,必然有作者自身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及渗透。

诗词必须有所本,本源于自然,本源于内心世界,诗词也必须有所创造,创造是艺术。自然,内心与艺术相媾和,其产物位于现实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外建起了一个宇宙。
  
正犹如织丝缕以成锦绣,凿顽石以成雕刻,并非是完全的虚幻,也不是完全的照葫芦画瓢。诗词与现实人生世相的关系,妙处正在于不离不即。

唯有不离,才有真实感,唯有不即,所以才新鲜有趣。每首诗词都自成一种神妙的境界。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在对一首好诗词心领神会时,都必须会有一幅画境或者是一幕戏景,非常新鲜生动的地展现与脑海之中,使读者神魂颠倒,若惊若喜,霎霎 时无暇旁顾,仿佛心处这方天地当中就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的偌大乾坤,还有个人的一切憎爱悲喜,仿佛都在瞬间烟消云散。
纯粹的诗词,其心境是凝神注视,心与其所观如鱼戏水配合无间。

例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我们从中看到的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沌而悠久流动的世间百态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个片段。尽管是一刹那,但是艺术灌注了丰沛的生命力给它,它便足以成为千古。诗人在一刹那所领会到的,便是获得一种超越时间的生命,使后世之人都能不断地去领悟其中的精神。

本是一个片段,艺术却给予它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乾坤,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意会者心中显现出形象。诗词的境界是一个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当中执着于一个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后的结果。

它能够在无数心灵当中继续浮现,虽浮现却不等于陈腐,因为它可以让每个欣赏者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从中汲取新鲜的生命力。西方文学当中有纯诗理论,纯诗本身就是境界的一种表现。纯诗的目的与本质是纯美,是真理,是为诗而诗。

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爱伦-坡的解释是;“为诗而写诗并承认,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将诗人纳入生命的范畴当中,并超越生命的本身,试图创造一个纯粹的诗歌境界,用我的创造来为生命找一个出口。在这里,所有的诗人们都是站在人生的范畴内去思考诗歌,诗歌是超越,是创造,是纯粹。

那么诗词的境界从何而来?

或者说其本源在哪里呢?让自己与整个世界都融为一体,以自身的想象去感受整个世界,感受生命。好的诗歌都是把艺术当成生命的一种追求,由此去创作,去思考,这样诗词才有境界可言。诗词当中藴含极高的境界是最难的,那么当境界具备时,其它的要素如气质,格律,神韵等,也就不难了。境界超越了“气质”“格调”“神韵”,成为在其之上的,对诗词水平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那么“气质”“格调”“神韵”都代表什么呢?

所谓气质是一种重视诗文精神的观点。关于“气”的提法由来已久。魏文帝曹丕就提过“文以气为主”的观点,成为“建安风骨”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之一。

清代黄叔琳在(文心雕龙)的批语中说:“气是风骨之本”。(隋书)中认为北朝文学“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清键有力的诗文是气质说最为注重与提倡的。气质是指精神层面的一种美态。气质比较接近境界的“界”,类似一种精神追求。同时也不难看出精神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也会具备气质之美。

格调的观点始于明代七子提倡的“格调高古”,要求诗文应当发乎性情,意境浑成,声调洪亮,气势雄浑。神韵之说由来已久,最早是对画作的评论,南朝有“神韵气力”的说法,宋代的严羽认为,“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神韵的含义近乎于意境中那种独特的神髓与韵致。境界优美的作品,宛如悠远之致的国画,神韵具在其中。

境界是一个在诗词当中具体感知并具体分析的概念,而“气质”“格调”“神韵”都是依附于诗词的描述性概念,因而有着内质于外在的区别。境界碰触到了古典诗词之美的最深刻部分,因此“气质”三者都随境界而出。

【每日一典】 涸辙之鲋 hé zhé zhī fù
[释义]  涸:水竭;干涸;辙:车轮的迹;鲋:鲫鱼。指干涸车辙里的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助的人。
[语出]  《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声。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近义]   涸辙之枯 嗷嗷待哺
[反义]   绝处逢生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古诗词中的秋色
    2017年3月18日

在古诗词中感悟秋的清欢,在动人的秋日图中体悟秋的美丽,在绝美的文字中感悟秋景,活需要琐碎,同时生活也需要诗情画意。
行香子·天与秋光【宋】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披上粗衣,饮着没过滤的酒,每一阵秋风,一场秋雨,带来习习秋凉。重阳临近,本该与家人团聚,登高、赏花、饮酒,可是如今只有作者孤身一人,还要受风雨所带来的轻寒。身寒,心更寒。

水仙子·夜雨【元】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雨打芭蕉,叶落梧桐,孤身在外,夜不成眠。一个人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感受着丝丝秋意,多年往事涌上心头。这样的氛围,最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秋雨夜眠【唐】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秋雨本身就带有寒意,它敲打着火红的枫叶,使得枫叶变得更加脆弱,一阵秋风袭来,枫叶凋零无数,堆积到台阶上。人生如梦,暮然回首万事空。尽情拥抱每一幕花开的幸福,悄然领悟每一片落叶的叹息。世事宛若一场大梦,人生平添几度秋凉。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清】 纳兰性德
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暮雨潇潇,秋风乍起,婉约细致的纳兰性德在诗中表达愁情,全诗不见一个情字,却字字皆是情。风吹去了一些秋雨,却吹不散满腹心绪,若可以,就请秋风带来一些你的消息,以慰相思。

谁说“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古诗词中,一水儿的“悲秋”“伤秋”。刘禹锡的《秋词》却给了我们另一番思考。他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在悲凉的秋天重读此诗,真“燃”啊!
山居秋暝【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秋雨后的景象,你有细细品味过吗?王维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完美融合。读起来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让人心情立刻开阔了不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秋日送友人,不作儿女之悲,一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大气磅礴。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如意之事,也许怀才不遇,也许造化弄人。正如秋天,正如秋雨,秋雨过后总能等来秋高气爽,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将丢到九霄云外。

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除了朦胧的秋雨,还有迷人的秋月。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格。


【每日一典】怙恶不悛 hù è bù quān
[释义]  一贯作恶;屡教不改。怙:坚持;悛:悔改。
[语出]  先秦《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近义]   死不悔改 罪大恶极
[反义]   翻然悔悟 痛改前非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11-6 13:31 , Processed in 0.045242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