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午午

[技巧] 每日晨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诗品二十四则·典雅【唐】司空图
    2017年3月19日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译文
用玉壶载酒游春,在茅屋赏雨自娱。坐中有高雅的名士,左右是秀洁的翠竹。初晴的天气白云飘动,深谷的鸟儿互相追逐。绿荫下倚琴静卧,山顶上瀑布飞珠。花片轻落,默默无语,幽人恬淡,宛如秋菊。这样的胜境写入诗篇,也许会值得欣赏品读。

赏析
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诗学上的不朽篇章,其中的《典雅》章更是千古传颂的绝唱。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是典雅章的文眼,也是唐人所推崇和追求的境界和品格。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它给我的感觉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它既奔涌升腾,又宁静致远。我一直觉得,那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和追求。

作者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


【每日一典】 见猎心喜jiàn liè xīn xǐ

[释义]  看见别人打猎而感到高兴。比喻看见某种情况触动自己原有的爱好;不免跃跃欲试。
[语出]  宋·周敦颐《周子遗事》:“(明道先生程颢)又曰:‘五十七时;好田猎。既而自谓已无此好。周茂叔曰:“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潜隐未发;一日萌动;复如初矣!”后十二年;暮归;在田间见猎者;不觉有喜心。因见果未知也!’”

[近义]   跃跃欲试 触景生情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解析诗词创作的思路  /午午
    2017年3月20日

有人说,格律诗词是有固定格式的文字游戏。我说如果你只是这样认为,那么,你一定学不好格律诗词。格律诗词虽有固定格律,但这只是它最基础的一小部分,它和非格律诗词一样,是我们生活中,对景物、对世事、对爱情、对友情、对人生的情怀和感悟,重在情、感和悟。

一方面,格律诗词容易写,把自己的感怀照格律填进去就是了。比如:用《西江月》的格律:

西江月. 贺七一
作者:月仿

伟像列陈英谱,道伦甘负双肩。静湖灯火起根盘,犹记当初志汉。
漫卷帜飞红色,工农镰斧河山。此来七一自歌欢,大业千秋与冕。

《西江月》的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韵)。                             
  
(西江月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宜用对仗。中为平仄不拘。)

照着平仄框框去填是有人认为的容易之处。另一方面,格律诗词真的是不容易写好的,所谓易学难精。唐代大诗人许浑说:“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严谨格律,严肃学术,作品合仄押韵,在兼顾的同时抒发心怀,营造意境。绝不以一些所谓的擦边球形式来为自己的疏懒惰性沽名钓誉为借口,不以形害意的说法,那是在结合作品多方面的价值所宽宥才存在的。若整体格局无视格律,随心所欲粗制滥造,那就连不‘以形害意’这一说法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闭嘴。

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认为,诗词有两种境界,即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代表人物有欧阳修、秦观、柳永等等。在古诗词中,写“有我之境”的是比较多。而“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种境界的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等。古诗词中,写“无我之境”的比较稀少,大家仔细的去读读古诗词就知道了。
通俗地来说吧,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境界一样,“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是高手;“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人就是剑”,是圣手。想成为高手,靠的是练;要成为圣手,靠得是练和悟,而悟更为关键。所以,格律诗词又是不容易写好的。

因此,当我们学会了诗词格律这些规范的东西之后,我们就要在境界上下功夫,方能写得出好诗词。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多读、多思、多练。

多读,就是多读古人的诗词,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就先读读《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同时,也应该去读《诗经》、《古文观止》还有《声律启蒙》等等,你一定会受益匪浅。四大名著也是必读,明清时期的戏剧小说一样应该涉猎,《红楼梦》读十遍才能领悟了一些内在的东西,这对学好诗词真的有耳濡目染之功。

多思,就是你读了诗词就要有思考,这些诗词是怎样寓情于景物,寓情于事物的,乃至用什么样的观察角度学术技巧,进而去读懂古人的内心。同时也尝试学习这种运用,只有写出自己内心真情实感的诗词,才可能成为好的诗词。

多练,这里说的练习,不是闭门造车照着格律框架走。分纵横两个方向去深入。纵,是多思那一步,横就是横向联系,跟同好们一起研习交流促进,多方吸纳借鉴,融会贯通,尝试风格多变。重要的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处处留思,处处留感,进而处处有悟。

虽然,悲惨丑陋讥讽的东西可以入诗词。但我个人认为,美好的景物、事物和美妙的感怀更具诗情画意,更能陶冶心灵和情怀。因此,不建议大量和专事负面的素材选题。当然,你可以像“诗鬼”李贺一样,随身带个锦囊四处逛,想到好句子随手写在纸条上抛入锦囊,回家整理成诗。不过,现在大家都有手机,用李贺的方法,实施于手机起来当然更方便哈。

贾岛的推敲法,更是学习的典范,虽然知道一个人的作品不可能篇篇都出类拔萃,但创作的时候却要抱着誓为第一的初衷,力求至臻至美。通过多读多练多思,达到“有我之境”,达到“风骨并存”。

【每日一典】间不容发jiàn bù róng fà
[释义]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非常危急。也指严谨完整;没有破绽。
[语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无;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成语故事]
  西汉的辞赋家枚乘,是吴王刘濞的谋士,他见刘濞积蓄力量准备反叛,便上书劝谏。原来,刘濞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侄子。刘邦称帝后,把他的亲属分封到各地当诸侯王,并赋予这些诸侯王很大的权力。时间长了,诸侯王与朝廷尖锐对立,成为朝廷的严重威胁。为此,文帝、景帝两代逐步削减王国封地。刘濞对此不服,阴谋反叛,引起了枚乘对这件事的严重关切。枚乘在上书中分析了反叛的严重后果。他举例说,如果在一根线上吊干钧(古代三十斤为一钧)重物,这重物悬在空中,下面是无底的深渊,那最笨的人也知道它极其危险。接着他又指出,马刚受惊骇就打鼓吓它,线将断又吊上更重的东西,其结果必然是线在半空断掉无法连结,马坠入深渊无法救援。这情势的危急程度,就像两者距离极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请大王深思。尽管枚乘以及其他一些谋士反复劝谏,吴王刘濞还是不听,决定谋反;于是枚乘等人离开刘濞,前去投奔梁孝王刘武。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七绝·寄人【唐】张泌
    2017年3月21日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词句注释
1、谢家:泛指闺中女子。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皆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闺中女子。
2、“小廊”句:指梦中所见景物。回合:回环、回绕。阑:栏杆。
3、“多情”句:指梦后所见。
4、离人:这里指寻梦人。

译文
别后思念深深,经常梦到你家。院中风景依旧,小廊曲阑仍在。
再也不见倩影,令人魂牵梦绕,只有明月多情,遍照片片落花。

创作背景
清人李良年《词坛纪事》云:“张泌仕南唐为内史舍人。初与邻女浣衣相善,作《江神子》词……后经年不复相见,张夜梦之,写七绝云云。”根据这条资料以及从这首诗深情婉转的内容来看,诗人张泌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但在封建礼教的阻隔下,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肠,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能够了解自己。这也是此诗以“寄人”为题的原因。

作品鉴赏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像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

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问: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这首诗创造的艺术形象,鲜明准确,而又含蓄深厚。诗人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运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写小廊曲阑、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语言,却比作者自己直接诉说心头的千言万语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每日一典: 借镜观形
[拼音] jiè jìng guān xíng
[解释] 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出处]《刘子新论·贵言》:“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晨读完毕!谢谢大家!祝朋友们阖家安康!事事顺心!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诗词鉴赏:留春令【宋】晏几道
    2017年3月22日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 
手撚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伤春怀人的情思。杨慎《词品》中说,晏几道此词全用晁元忠诗:“安得龙湖潮,驾回安河水,水从楼前来,中有美人泪。人生高唐观,有情何能己!”词的上片说梦中追寻到天边,到了人迹罕至的海上十洲,醒来把无限的情思都写到了信中。

起首三句,想象奇特而瑰丽,落笔颇为不俗:近咫尺的屏风,迷离中居然看成像天般遥远。一实一虚,一近一远,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情人远别的怀思。“十洲”,是仙人所居、人迹罕至之地。托名为汉东方朔撰的《十洲记》载,八方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词中例以美人为仙,美人所居为仙境,暗指所思念的人的居处。

十洲是仙灵境界,凡人无法到达,只有梦中才能前往。梦醒后,看到屏风上画着的山山水水,犹疑是梦中所历,更写出梦境的虚幻和醒后的怅惘,真是妙有远神,令人掩抑低徊不已。歇拍两句写词人手执着写有无限伤春心事的红笺准备寄给美人书信,此二句把寄人的红笺与十洲的残梦联系起来,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表现了词人苦恋的情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片是对往事的回忆,写抒情主人公曾无聊地独倚高楼——正两人分别的水边,面对着辽阔的千里江南之地。这里所写的不是昔时相聚的欢娱,而是别后的思念,脱出词家惯常用的上下片对比的手法,感情便越觉沉厚。结拍两句,进一步写倚楼时的怀思。
 
  此处着意“分流”二字。古乐府《白头吟》:“蝶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以水东西分流,喻人们一别之后不再相见。人倚高楼,念远之泪却滴向楼下分流的水中,将离愁别绪与怀人立情抒写得深婉曲折而又缠绵悱恻,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每日一典: 海涵地负
[拼音] hǎi hán dì fù
[解释] 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
[出处] 宋· 陈亮《笏记》:“皇帝陛下,日照天临,海涵地负。”清·王韬《重刻〈曾文正公文集〉叙》:“公具海涵地负之才,出其余力为词章,已足以弁冕群贤,推倒一世。”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晨读完毕!谢谢大家!祝朋友们阖家安康!事事顺心!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苏轼
    2017年3月23日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
⑵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⑶翻空:飞翔在空中。
⑷红蕖(qú):荷花。
⑸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⑹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
⑺殷勤:劳驾,有劳。
⑻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这里呈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那是一种奔腾奋发、蒸蒸日上的景象。而“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则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来,词人在徐州任知州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当时写的词作,充满着积极奋发的精神。后来,他受到打击,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

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这样的境界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有心流连这里的景致。他虽然描绘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但这和他倾心欣赏杭州西湖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透过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绘,作了生动的说明。

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每日一典:】秦女楚珠 qín nǚ chǔ zhū

[解释] 比喻次要的东西胜过主要的东西。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 "若文浮于理,末胜其本,则秦女楚珠,复存于兹矣。"
[故事]  传说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的女儿嫁到晋国时,有一位陪嫁婢女衣着华美,晋国人便认为那婢女比新娘更高贵。有个人带了楚国产的名珠到郑国去卖,并为名珠做了一个精美的盒子,郑国人不识货,买了以后又把名珠还给卖主,只留下了盒子。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今日晨读就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阅读与陪伴,让我们在学习与欣赏中悠然自得、天天收获好心情!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诗词鉴赏技巧真传
    2017年3月24日

一 分析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步骤分析

(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回答具体。比如光说“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说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从表现手法入手)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鉴赏一首诗,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2)描写手法主要有:①衬托  ②联想和想像  ③对比  ④白描。

①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②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③对比。
④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3)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①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夸张。
⑤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⑥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三、分析语言特色

就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鉴赏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鉴赏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就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鉴赏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鉴赏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五、一词领全诗型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鉴赏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每日一典】老妪能解 lǎo yù néng jiě

[释义]  老妪:老年妇女;解:解读;明白。老年妇女都听得懂。后用以形容诗文通俗明白;浅显易懂。
[语出]  宋·曾慥《类说》卷四十八引《墨客挥犀》:“白乐天每次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又易之。”

[成语故事]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生前曾多次整理自己的诗作。他在《白氏集后记》中说,自己的诗文有七十五卷,大小诗共三千八百四十首。在唐代诗人中,他诗作的数量可算是名列前茅了。白居易字乐天,青年时代家境贫寒,对社会主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八岁那年中进土,又经过一次考试,当了一名小官。后来官当得大了,可是因得罪了权贵,被贬到江州当司马,最后,他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认为诗必须便于世人理解和记忆。所以,他总是使自己的作品风格和语言深入浅出,平易通俗,让人们乐于接受。据说,他的新诗要让老妇人也能理解。者妇人说理解了,他才定稿抄录出去;老妇人说不理解,他就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说理解了方才罢休。一次,他家的老保姆向他讲述了一个她亲眼看到的一件事:一天她上街,听见有人在凄凄惨惨地哭泣,便急忙走上前去。只见一个衣着朴素的妇女抱着两个孩子;身旁一辆马车上,有位将军模佯的人紧锁着浓眉。那将军对家丁低声说了几句话后,家丁便从妇女环里强行夺走了孩子。那两个孩子哭喊着妈妈,妇女肝肠寸断地叫喊着孩子的名字。随着一声鞭响,马车带着哭喊妈妈的两个孩子远去,那妇女边追边喊,最后哭倒在车轮扬起的尘埃里。老保姆和几个路上的人,赶紧上前搀扶起妇女。经过询问才知道,马车里是她当大将军的丈夫,新近因破敌有功,得到朝廷赏赐的二百万钱,于是在洛阳新娶了一个妙龄歌女,而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刚才是夺走了她的两个孩子。白居易根据这一活生生的事实,写成著名的诗篇《母别子》。写完后,白居易对老保姆说:“这类诗,如果街市上的人听不明白它的意思,那末写了也没有意思。我且读给你听听。”说罢,他将诗缓缓地念了一遍。老保姆一边听一边点头,竟然全听懂了,白居易这才定稿。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今日晨读就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阅读与陪伴,让我们在学习与欣赏中悠然自得、天天收获好心情!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长相思【宋】林逋
    2017年3月25日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这首《长相思》的作者正是“梅妻鹤子”的那个林逋。林逋一生未娶,隐居杭州孤山二十余年未踏足城市。翻遍了史书,未见一字与桃色新闻有关的逸闻轶事,林逋一生不近女色,很少有人提出质疑。

只是奇怪,他为什么要写出这样一首情意绵绵的词来。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做到了极致就成功了。

林逋就是这样,他把隐士这一职业做到了极致,所以,林逋出名了。林逋一生未娶,没老婆就总得找点别的乐子,没事养养宠物,种种花。他的宠物可不是猫猫狗狗,他养了两只白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没事就划着船,绕着西湖转圈儿,到沿岸的寺院里和高僧“诗友相往还”。

家里来了客人,他就让家童把鹤放出来,林逋一看鹤飞起来了,就摇着小舟回家了。原来,林逋养鹤还兼有通讯功能呢。

古人爱鹤,鹤在古人的生活中享有特殊的地位。鹤看起来美丽高贵,很有仙气,又称仙鹤,所以,鹤就成为一个吉祥的象征。祝寿时,画一棵松树,画一只单腿而立的鹤,这叫松鹤延年;人死了,都说驾鹤西游;成仙得道的人都以鹤作为坐骑。

《诗经》中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诗句,于是,鹤又用来形容身怀高洁之志的人。鹤好栖于山泉野林,颇合古代君子之隐逸风尚所以林逋养鹤,就有一种“我不是凡人”的意思。林逋一生只种梅花。他的一首咏梅诗非常有名。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山园小梅

据说,他在孤山种了三百多株梅花,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出售梅花、梅子,一点一滴地赚取生活所必需的柴米油盐、粗布麻衣。林逋“调鹤种梅如性命”,世人戏称为“梅妻鹤子”。

他也爱写诗,奇怪的是,他写完之后,就把纸揉成团,扔掉了。别人见了,觉得可惜,说:“你写得一手好诗,为什么不留下来,结成集,留传后世呢?”

林逋说:“我隐居在这里,活着的时候不求出名,死后还要什么名?”他流传下来的三百多首诗,都是别人偷着记下来的。
其实林逋这种做法也有些让人难以琢磨。爱诗的人遇到好诗便喜不自胜,这原是出于喜好,与名利无关。

柳永奉旨填词,唱遍柳巷,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虽出名,但为的肯定不是一个“名”字。林逋这一做法,多少有“作秀”之嫌。有人劝他娶妻生子,林逋淡淡一笑,道:“人生贵适志耳,志之所适,方为吾贵!”意思是,我觉得没老婆比有老婆自在,单身贵族的生活更适合我,我为什么还要娶老婆呢?老婆不娶,一生隐居乡间,更没机会认识个把“文艺女青年”,连个绯闻也没有。不过,这首《长相思》却大大地出名。

“吴山青,越山青,”钱塘江北的吴山,钱塘江南的越山,开头采用起兴手法和对比的循环句式,是《长相思》的鲜明特征。

兴,就是托物起起兴,先言他物,进而生发联想,引出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吴山和越山夹岸相对,迎来送往着船只过客,但它们哪里晓得人间的别离之苦?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同心结是古代男女定情之物,“结未成”则表示这个同心结没打成,表明这不是一次暂时的离别,而是永久的,是情人间的各奔东西。所以,这对青年男女临行时,都泪水盈盈。

“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分手在即。不说分手,也不说心上人要远行了,却说江头潮已平。那一江潮水,茫无边际,心上人即将随着这无边的江水顺流而下。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最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句句押韵,连声切响,以声助情,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意境。据说,林逋去世之后,白鹤围着他的坟墓悲鸣三天三夜后,也绝食而死,孤山上的梅树都二度重开。

宋仁宗深深震动,“嗟悼不已”,特赐予“和靖先生”的谥号。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赵构定都杭州,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勒令山上所有寺院宅田墓坟都必须迁出,却唯独保留了林逋的坟墓。

终身不娶、亦无绯闻的林逋可有铭心刻骨的爱情经历?

宋朝的正史野史都无记载。但明朝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说,南宋灭亡后,曾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必有许多陪葬宝物,但他们挖开林逋的坟墓,竟只找到一方端砚和一支玉簪,令其大失所望。联系到他墓中的传奇玉簪,想来林逋写下这首凄美忧伤的《长相思》时,大概并不是“闲情一赋”罢?

他可能确实经历过一段“罗带同心结未成”的生死恋情,才“曾经沧海难为水,却巫山不是云”,矢志不娶,以致抱着心上人的玉簪,含泪九泉吧!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每日一典】春意阑珊
[拼音] chūn yì lán shān
[解释] 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出处] 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今日晨读就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阅读与陪伴,让我们在学习与欣赏中悠然自得、天天收获好心情!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鹊踏枝【宋】晏殊
    2017年3月26日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欣赏  

这是一首以相思怀远为主题的作品。时令是初秋,也可以说由于秋天的降临触动了主人公的念远之情。季节的交替,大自然的变化,与诗人的感受、情怀息息相关,这是中国传统诗歌一大特点。

本词的章法别出心裁之处,是时间倒置:起首三句写主人公晓起,早晨的雾露还未消散,菊花和兰花都无精打采,和自己的心情相似,只觉阵阵轻寒,透过罗幕,吹进室内。而一双燕子从巢中飞出,喔,该是它们离开的季节了!一个“离”字,引起下文,但时间则转向昨夜:明月,应该是初秋的第一个月圆吧?七夕情人节刚过不久,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团聚,却已化作离愁!主人公也是如此,望着早早照临窗外,整夜窥伺着自己的明月,它为什么就不会可怜可怜我?

不去描画人的离恨之苦,却写明月不知道怜惜人,如此用笔,比较直接写人如何苦,给读者印象更加深刻。为什么?因为这是非正常写法,非正常,也即奇异感,能够引起读者格外地关注。而“离恨苦”这一主题,在明月(时光)流转的景色描写之中,便格外突出起来。

不仅如此,读者还会试着把离恨与之前的三句景色描写关联起来品味,这么一来,“离恨苦”的抒情也愈加饱满。这种手法,词评家称为“留”(“留字诀”),也就是不把意思一气说尽,而让它通过各种情景描写慢慢沁出。这也即是“勾勒”法,把抒写的主题由二维、三维到多维,刻画饱满,让读者获得审美的满足。

下片,时间又再向前,在主人公还未就寝之前。他曾经登楼望远,思念情人。“昨夜”三句,虽是记叙,却受到王国维的激赏,把它作为做大学问必经的一个境界,他在里面看到了哲理!正是在万木飘萧,天地荒芜之际,独自坚持、执着追求的人,会获得一个异常地开阔的视野。理趣理趣,读者于此又见一证。

从词境看,这三句又构成一波三折:“西风凋碧树”,是向下,一片落叶纷纷;“独上高楼”,是向上,主人公的形象脱颖而出,力度极大;“尽天涯路”,是向前,强调了一片巨大的空间。由多而一,复归于空,这角度看也是一种理趣。后来苏东坡词中运用理趣,亦由此滥觞。

“彩笺”“尺素”都是书信,“尺素”暗用了典故:“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故我们可以说“尺素”比喻用鲤鱼传书,而相应地,“彩笺”则是暗喻用鸿雁传书吧?这么看,二者就不是书信的简单重复,而是有更丰富的内涵了。“山长”和“水阔”也是如此,“山长”亦是天长,与鸿雁对应,“水阔”与鲤鱼对应。“彩笺”“尺素”“山长”“水阔”的重复,乍看起来未免笨拙而不够灵动,却产生另一个效果,就是“重”,不象灵动之“轻”,但以抒述感情而论,重,显然给人更有份量感,前人论词,提倡“重拙大”,即是这个意思。

至于时间后退的处理,有什么道理?我们只要把上下片次序顺过来看看,是什么效果,便知道了。


【每日一典】:永垂青史   yǒng chuí qīng shǐ
[解释] 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
[出处]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今日晨读就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阅读与陪伴,让我们在学习与欣赏中悠然自得、天天收获好心情!

白鹭中文网5周年坛庆于11月14日开始,为期一月,诚邀文友投稿。
征文地址:http://www.blzww.com/thread-82581-1-1.html5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长相思【宋】林逋
    2017年3月27日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初期的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每日一典】临渴掘井  lín kě jué jǐng

[释义]  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
[语出]  明·朱伯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近义]   措手不及 临阵磨枪
[反义]   有备无患 常备不懈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昭公亲近小人,不听品格高尚之人的规劝,结果被赶出国家,逃到了齐国,这才明白自己原来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齐景公觉得昭公已知道悔过,认为若让他回去,应该能成为一个贤良的国君。齐国大夫晏子却认为:掉在水里的人,一定要等到掉进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防备失足;迷路的人,迷失了方向之后,才知道应该注意路径。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着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着去挖井取水(这就是成语临渴掘井的意思)。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平时对各种事情不做准备,不加提防,等到事情已就要发生时,才忙着采取措施去应付,那是行不通的。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晨读完毕,感谢关注,祝福开心。

白鹭中文网5周年坛庆征文于11月14日开始,为期一月,诚邀文友投稿。
征文地址:http://www.blzww.com/thread-82581-1-1.html5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这些诗词的末句,堪称画龙点睛(1)
    2017年3月28日

读诗词的你,是不是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开头的句子中规中矩,读来淡如寻常,而到了末尾,却是云翻涌起的情绪,惊为天人的内容,不禁为之称奇!翻开一篇篇诗词,来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

1、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美景,勾勒出偶遇友人的惊喜,这种喜不是“狂”,而是平静的倾诉,却是心中暖意油然升起。

2、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结句讽慨深沉,跌宕有致,是力透纸背的扣问。


3、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人,无边情趣自在言外。反复品玩,余味不尽,绝妙好诗也。


4、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意平常,构思却深曲,铸词奇崛,语致深婉而感慨无穷。


5、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最后一句胸襟浩荡,可不正是诗人积极向上的表现所在?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5-1-9 04:21 , Processed in 0.048539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