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午午

[技巧] 每日晨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舍得评诗:七律.春韵
2018年11月1日

七律·春韵  作者:枫叶如丹

风薰草软两相柔,紫燕云天又顾眸。满院欣然当引伴,一江旖旎任游舟。
梨开一树胭脂雪,柳傲千枝翡翠楼。轻叩诗门求丽句,为留佳韵竖箜篌。

以《春韵》为题,自然要写出春的旋律春的美感,诗中不乏好的构思,如“梨开一树胭脂雪”就比较有想象力。但作为近体诗创作,还是要注意一下结构的合理,修辞的运用以及炼字造句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只有文体文句上的精美组合,才能构建出好的诗意的骨架。诗意并非空来物,斟词酌句可登堂。

看起联“风薰草软两相柔,紫燕云天又顾眸”。起联铺景造境,破题而来的是春的气息。起笔意图还是不错的,但是,在造句上略嫌粗糙了。起句“风薰草软两相柔”中,“薰、软、柔”在这里都是做动词用的,我在点评前面一首诗作时提到过,一句之中不要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动词,动词过多,诗句必然不稳。

看这个起句,就显现出了这样的“多动症”。 “风薰”(这里的“薰”通“熏”),是指春风微熏,拂荡如醉的感觉,是一种态。“草软”,也是形容一种态。“薰”与“软”在这里都可以看做不及物动词。所以后面的“两相柔”就不很合适了。

如果说成“微风细草两相柔”则比较合理,为什么呢?因为“柔”用在这里有“安抚”“柔化”的意思,两个状态之间不可以这样联系的,换成二个“实物”才可以。遣词造句,不可以马虎的,运用不当,就会出别句的。下句“紫燕云天又顾眸”中的“又顾眸”也不妥,“顾眸”一词有流盼张望的意思,但是这样倒装描写,容易混淆主语成分而产生歧义。

颔联“满院欣然当引伴,一江旖旎任游舟”。由起联的铺景,进而引出人心思动,游玩赏春,承接的还不错。结构上比较合理,但是在造境上描写的跨度过大了,上下句的“满院”和“一江”在意上有。


分享 白鹭国学苑 -白鹭书院《每日晨读》
http://www.blgxnet.com/forum.php
晨读完毕,午午谢谢关注,祝福开心。

===========
【每日一典】尽锐出战jìn ruì chū zhàn
成语解释:把所有的精锐部队派出作战。比喻派出了主力,用上了杀手锏
成语出处:《晋书·苻生载记》:“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
===========

【每日一联】576、拜佛西天,千难万险终成梦===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舍得诗评:七律 秋韵
2018年11月2日

我们学诗,首先要修的是心境,狭隘的心胸里,能培养出善良美丽的诗意吗?我们不欢迎“伪诗人”,我们尊重并欢迎的是真正的“爱诗人”。不论起点多么低,只要喜爱诗文化,真心学习并享受诗之乐趣,在舍得这里,他就是受尊重并被欢迎的人。

4、 文/花儿
秋高气爽谷初黄,大雁南飞过画廊。塞上牛肥林染色,池中鸭壮藕含香。
门前玉米筑金塔,院里高粱遮赤墙。红枣满山引客喜,农家小坐曲声扬。

本律题目是《秋韵》,那么我们就知道,这里写的一定是秋之美感。秋,是个很广义的词,虽然是个时间概念的词,但是,其蕴意早以超出了“季节”的概念。

说到秋,我们会联想到秋高气爽,想到秋天的收获,想到那满山的枫叶红如火,想到很多美的意象。秋,还有忧愁伤感的意象,“秋风秋雨愁煞人”也是常被我们写进诗中的。可欢乐,可忧伤,从诗人的角度去看秋,秋就是诗的季节。

但我们怎么把握这种秋之美感呢? 看这篇《秋韵》,我们品味出作者写作时的快乐心情。展开想象,将视野铺展的很大,很开。写作意图是很好的,也比较有感染力。但是,写作方法上略有欠缺,这种方法上的不足,反过来又影响了这种美感的“感染力”。通篇读了几遍,感觉作者在谋篇布局上没有把握好。

因为将场景铺的太大,意象选取的太复杂,所以,超出了自己的驾御能力。我们都知道一句话是“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对我们写诗就很有启发。为什么呢?看到一片枯叶的飘落,为什么就知道天下皆秋了呢?这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而来的结论。开句半玩笑的话,写秋,只要写出一片落叶,就足够了,用得着写的那么面面俱到吗?唐诗宋词的最大魅力是什么?是其美感的含蓄性。本律作品所欠缺的,就是这种含蓄性。

作者恨不得把秋天的景色都给写全了, 起联写了“谷初黄”“大雁南飞”“画廊”,次联写了“塞上牛肥”“林染色”“鸭壮”“藕含香”,第三联又写了“玉米筑金塔,高粱遮赤墙”。这还嫌不够,在尾联再添上了“红枣满山”。画面够丰富的了,但是,太拥挤了啊。前面所有这些意象加起来,其分量,其实仅仅相当于一片“落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已。我说的严重吗?呵呵。

近体诗贵在含蓄,写景色时,其实要注意的是,不要写的很“实”很“清晰”,更不要写的面面俱到。多品味“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句话的含义和艺术效果,用最少的笔墨,写出最大的意境来。

我前几天评诗时说过,以小写大,才是真味。注重我们选取的意象的象征性,寓意性,以及比拟性。 其实,写诗时,也不怕多和杂的,但是怕乱。杂而不乱,才是表现的佳境。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要形成“焦点”效应,景物再多,我们也不要散光,我们要聚焦到一点上来。正如一部长篇小说,人物可以上百,但是,起着主脉络作用的就是那么一个或少数几个,突出“焦点”,才或形成层次感,才会以点带面而控制局面,不会乱。

一部《水浒传》人物多吧?其实简单一句话就是“宋江起义”。宋江是主藤,是主脉络,其他人,都是藤上的花儿。 对于这首七律,我没有具体的一句句分析。重点的是想说一下,写诗就是在创作艺术品,艺术创作是有其共性和通感的,写秋,写秋之韵,其实重点应该表现的是那个“韵”味。秋的景象,用简单的几个代表性的意象就可以描写出来了,秋的景色描写,是为这个“韵”服务的。

景象选的太多,写的过于复杂,写的过于具体又无统一的脉络串联,就破坏了这个“韵”味的完整性和流畅感。 还有一点,就是那就老话“诗言志”,写诗的主要目的是“言志”,景色的铺陈,是为这“志”服务的。如果只是单纯的景色白描,那就只能是个“游记”的性质而不是诗了。一般来讲,景色描写,在前两联有足够的空间去铺写了,从转联(第三联),如果能把自己的感触、想象、意念等一类的思维活动写出来,那么,就等于把诗的“灵魂”给写出来了,也就是写出了“神”。不然,结构涣散而平淡,用辞遣字,再认真再华丽,也是枉然。


分享 白鹭国学苑 -白鹭书院《每日晨读》
http://www.blgxnet.com/forum.php
晨读完毕,午午谢谢关注,祝福开心。

===========
【每日一典】欢苗爱叶huān miáo ài yè
成语解释:欢:欢喜。指欢乐恩爱的感情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补恨》:“单则为一点情根,种出那欢苗爱叶。”
===========
【每日一联】577、不计前嫌,负荆请罪千年颂===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诗词常用领字大全
2018年11月3日

【一字】:

看 望 听 想 读 览 喜 溯 怅 怕 任 待
问 凭 叹 嗟 念 试 应 将 须 对 莫 正
乍 总 奈 但 料 似 算 更 真 并 怎 方
尽 况 渐 倘 虽 彼

【二字】:

迹将 却将 莫非 何须 只须 须知
须念 还须 即此 如此 居然 自然
但看 但闻 但得 但愿 记得 不忘
恍如 不妨 何不 也算 看来 不觉
切莫 岂料 总合 更兼 只要 只将
只是 只期 只余 若是 已是 不是
便是 又是 云呈 况是 哪怕 那堪
此日 当年 尚待 依旧 自思 自愧
且把 莫把 未省 休说 无怪 休辞
岂惟 没道 未必 何必 何况 安得
纵使 试问 试看 敢向 不堪 犹觉
却忆 未闻

【三字】:

最难忘 最可怜 最无端 最堪怜
最妙处 最好是 只赢得 只落得
只留得 只刑得 写不尽 望不断
流不尽 看不尽 禁不住 赏不尽
全不念 君不见 只不过 倒不如
哪管他 休沦他 谁管它 且任我
才领得 好领取 莫辜负 都付与
且探寻 且看那 请看那 放眼看
扰想见 犹剩得 犹记得 再休提
再休说 再休管 无怪乎 又还是
又添得 又何必 又奚必 更能消
消受得 更何须 何须问 况更有
更有些 应有些 正有待 待他年
看今日 回溯那 更忆及 忆几番
听几番 怎脱去 怎抛却 怎识得
便怎地 岂徒览 切莫要 说什么
皆因是 可直作 看破那 还须要
未曾闻 唯此地 都幻作 尽收归
焉能免 要争个 安排着 才觉出
有多少 休忘却

所谓“领字”,就是位于句子的最前头,用来带领句子的。这个领字与“之乎者也”的虚字不同,他包括多种词类,而且多为仄声,尤以去声为多,在字数上,他可以是单字、双字、三字;在效果上,除了可以提掇全词,使全词在铺扬上更具耸动的效果,而且它还可以在同列式词句之中反覆增强,使词情达到高潮,更重要的,它可以冒起直叙,使词采音韵上均有生动的表现。

周济宋四家词选云:“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韵,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这“一二语勾勒提掇”一语,说的便是“领字”的作用。


分享 白鹭国学苑 -白鹭书院《每日晨读》
http://www.blgxnet.com/forum.php
晨读完毕,午午谢谢关注,祝福开心。

===========
【每日一典】如嚼鸡肋rú jiáo jī lèi
成语解释: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每日一联】578、风褪残红,秋霜映月娇花瘦===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领字的平仄问题
2018年11月4日

领字一般是由一至三字组成、可将一个乃至几个联句置于其统管之下、具有承启作用的语言成分。领字为一个字的叫一字领,为两个字的叫二字领,为三个字的叫三字领。

领字与其所统管的联句都不分开,但其后一般都须作节奏性停顿。也就是说,不管是一字领、二字领还是三字领,都自成节奏。

这样一来,一字领就相当于一言句,二字领就相当于二言句,三字领就相当于三言句,其平仄就可以分别按马蹄韵一言句、二言句和三言句的格式来处理。

在对联中,领字的平仄安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领字与所统管的联句(不管有多少句,领字都只与与之相连的一句)合在一起安排平仄。

如南京燕子矶永济寺联: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皆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 ● ○○○●● ○ ○ ●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 ○ ●●●○○ ● ● ○

上联之“闲云野鹤”,句中平仄为“平平仄仄”,其前之“看”为统管此句的领字,平声。若“看”与“闲云野鹤”合在一起作一句看,全句便为五言,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合马蹄韵五言句的规则。下联“倚”与“片石危栏”,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

又蒋茂华题益阳裴公亭联:

旧地展新姿,欣看绿水飞虹,碧津映月,青龙献舞,白鹿衔花,亭树锁烟霞,
○ ○○●●○○ ● ● ○ ○
天宝物华开画卷;


名城多胜事,遥想关侯跃马,鲁督挥兵,唐相传经,明臣奋笔,勋猷昭史乘,
● ◎●○○●● ○ ○ ● ●
文韬武略擅风流。


上联之“绿水飞虹,碧津映月,青龙献舞,白鹿衔花”,为其前之领字“欣看”统管。“绿水飞虹”四句,句中平仄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自相对应。“欣看”为平平。将“欣看”与“绿水飞虹”合为一句,句中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合马蹄韵六言句的平仄格式。下联之“遥想”与“关侯跃马,鲁督挥兵,唐相传经,明臣奋笔”四句,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遥”字当仄而用平,无碍。

二是领字单独安排平仄。如南京鸡鸣寺豁蒙楼联:



遥对清凉山,近临北极阁,更看台城遗址,塔影横江,妙景入樽前,一幅画图传胜迹。
○ ● ⊙○○○◎● ○ ○ ●

昔题凭墅处,今日豁蒙楼。却喜玄武名湖,荷花满沼,好风来左右,数声钟磬答莲歌。
● ○ ●●◎●○○ ● ● ○

上联之“台城遗址,塔影横江”,句中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遗”字当仄而用平,无妨。句前之领字“更看”应为“平平”,“更”字当平而用仄,可视为第一字不论平仄所致。若将“更看”与“台城遗址”合为一句,平仄为“平平平平仄仄”(或“仄平平平仄仄”),不合马蹄韵六言句的平仄格式。

将“更看”与“台城遗址”作两个节奏分别单独安排平仄看,则与马蹄韵二言句和四言句的平仄格式,完全吻合。下联“却喜玄武名湖,荷花满沼”之“却喜”与“玄武名湖”,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玄”字当仄而用平,无妨。

又焦石仙题贵州江南会馆联:

靖国亘六七年间,最堪怜无定河边,春闺梦里;
○ ●○○◎●○○ ●

转战在数千里外,休再话五溪鸦阵,三峡猿声。
● ○●●⊙○◎● ○

上联之“无定河边,春闺梦里”,句中平仄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自成对应。其前之领字“最堪怜”,其平仄为“仄平平”,合马蹄韵三言句的平仄格式。

“无”字当仄而用平,无妨。因将“最堪怜”与“无定河边”合为一句,平仄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与马蹄韵七言句平仄格式不合,故只能分开各计平仄。下联之“休再话”与“五溪鸦阵,三峡猿声”,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五”字当平而用仄,“鸦”字当仄而用平,无碍。

上面两种安排所举的四个例子中,领字的平仄安排,都是比较合规则的。但领字的平仄安排并不都是如此,打破规则的情形,时有所见。为第一字可平可仄而出现的变化,属正常现象。若上联已用“平平仄”,下联又用“平平仄”或者“仄平仄”,或者上联用两平或两仄,下联又用两平或两仄,或者上联用三平或者三仄,下联又用三平或者三仄,等等,均属打破规则的范围。

领字打破平仄规则,有的出于不得已,有的则是失于斟酌。如“莫负了”三字,全是仄声,有的对联就这样作领字用。对此可以不作苛求,但若将“莫”字改为“休”字,“仄仄仄”变为“平仄仄”,恐怕就要更好一些。

领字亦有用四个字的,所见极少。夏国权先生题长沙岳麓书院联,乃其一例:

名山自昔集名流。历稽宋元明清,有千秋正学,有一代通儒,有九域楷模,有万世师表。

○ ◎ ● ○ ○ ●
尤追思那三贤六君五峰二仲,楚材兴盛,灵麓峥嵘。偕来济济英髦,优游文津道岸。渊源

○○○●◎◎⊙○⊙○●● ●


分享 白鹭国学苑 -白鹭书院《每日晨读》
http://www.blgxnet.com/forum.php
晨读完毕,午午谢谢关注,祝福开心。

===========
【每日一典】扫田刮地sǎo tián guā dì
成语解释:扫:清除;刮:用锋刃手削。指干零杂农活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我宁可与你家担水运浆,扫田刮地,做个佣工。”
===========
【每日一联】579、水漫蓝桥,千古佳谈成绝唱===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舍得诗评:五律 竹林幽咏
2018年11月5日

作者/快乐铁匠

清晖照翠横,万箭向天生。静趣文同写,虚怀郑夑成。
凭窗千个字,临水一箫声。古寺梵香渺,悠然踏叶行。

这个五律,是写竹的,很喜欢。以竹入诗,立意自然就高了三分,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竹”乃岁寒三友之一,它本身所寓意的象征性,已经远远超出它的自然属性,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作者这篇五律中提到了两个人名,文同和郑燮,都是以写竹画竹著名的,我们就借郑燮的一首咏竹诗来开始今天的赏析吧---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首先欣赏一点的是,写“竹”而文中不带一个“竹”字,说明作者深谙咏物诗的要旨,不犯题字。我常对初学诗词的朋友说,如果想写什么内容,就尽量不要在诗中写出这内容的直观意象描述。比如写“相思”,我们就不要在诗里写出“相思”二字,写“忧伤”,就尽量不要写出“忧”啊“愁”啊这类的字。

我们在修辞上常见的说法是“赋、比、兴”。“赋”是直言其意,“比”是比喻比拟,就是引譬设喻。言他物而达己意。“兴”呢?简单点说就是触景生情,借物而起兴,先言他物,再引到自己的所咏之辞上来。学习古典诗词,尤其是近体诗,更多的是借用“比”和“兴”来表达的。概因近体诗的美学表现是以“含蓄”为主的,所以“比”和“兴”是更常用的手段。 在这里说这么多,是借鉴了这篇五律作者的写作特点,让我们的作品尽可能的富有含蓄典雅之美。

先看首联“清晖照翠横,万箭向天生”,起联写貌,引出竹林之意象。这里作者有使用对偶的意思,我觉得还不如直接将起句改成仄收,完全使用对仗句。五言诗的起句,以不押韵的居多,起句仄收,那么就形成正规的对仗句也是很自然的。这一点,是五言(五律、五绝)区别于七言诗的特点之一。 “清晖”一般是指月光而言,所以,起句的“清晖”与“翠”字有些冲突。

“翠”乃指竹的碧绿之色,根据常识我们知道,月光再强,夜里的竹之碧绿之色也很难显现,所以“翠”字不贴切。如果不舍得这个“翠”字,那么就一定要把“清晖”换掉了,换成“晨晖、朝晖”等等都可以啊,哪怕只是一缕晨光都可以托的起这个“翠”字,只是“清晖”不可以哦。物象描写一定要协调好,尤其在起句,景物的选取对后面全篇都要有影响的。 下句“万箭向天生”其实也不很贴切,竹林,其实不仅有竹杆,还有竹叶的,竹林的面貌其实不是都冲天而指的。如果形容一片竹笋,可以形容成“万箭向天生”,因为竹笋是无叶的,但是竹林不是那种貌。所以,作者在这里有点脱离生活实际而想当然了。

我们还借用郑夑的一句诗“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看到了吧?竹林之竹,不是钻天杨,也不是挺拔的青松的意象。竹之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有节”。这一点是我的个见,仅做参考。 再看颔联“静趣文同写,虚怀郑夑成”,我的感觉有点脱题了。作者写的“静趣”“虚怀”都是写竹之形态和意趣,这可以理解,作者引用的两个人“文同”(宋诗人、画家,以善画竹著称)和“郑夑”(郑板桥)也都是以写竹画竹而出名的,这都关联到“竹”哦,但是我为什么还要说脱题了呢?

作者这篇五律的题目是《竹林幽咏》,其实咏的更多的是“竹林”,而不是单纯的广义的“竹”本身。竹本身具有的意象和竹林所寓意的意象其实是不等同的。作者引用的两个人名,可以算做引典的范畴吧,这二位贴近的是竹而不是竹林。

说到竹林我们会联想到什么?“竹林七贤”“避世逍遥”“笙歌诗酒”这一类的意象。“竹”和“竹林”很接近,但是味道就大不相同了。入竹林而感,感的当是这成林成片所带来的氛围,若只面对几株竹,我们则会更注意这竹子本身的“坚硬、有节,虚怀,耐寒”等特点和品质。这就是区别。如果引典,我个人看法,更倾向于借用“竹林七贤”一类的典故以抒怀更贴切一些。

颈联“凭窗千个字,临水一箫声”。我们都可以理解,这里的“凭窗”不是真的倚靠在窗上,“临水”不是真的立在水边,这是诗人想象的发挥。但是,这“窗”和“水”毕竟来的有些突兀了。诗文的每句都应该浑然为一体的,所以,互相间意象的协调一定要合理。在竹林中,我们想象不出如何“凭窗”,如何“临水”的。

如果我们只是隔窗而望院中的几根小竹,那是可以的,但是,家院里的几支竹是不能成林的。 说到这,我强调的,还是谋篇的问题。谋篇取决于意象的合理组合,这里说的“意象组合”包括景色的安排和意念感想的协调。前面的分析,着重强调的就是这种合理性。诗之结构是否工稳,也取决于此。最后结联,也牵扯到这个问题。

竹林之幽静,与“古寺梵香”是否和谐的起来?“古寺”的意象可否在前面需要铺垫伏笔?“凭窗”“临水”与结句的“踏叶行”是否能达到一种统一背景下的协调,这都是需要作者再考虑的。每一句写的都没什么大的差错,但是,整体看来,是否互相间搭配得当?作者可以再斟酌,我们作为赏析者,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分享 白鹭国学苑 -白鹭书院《每日晨读》
http://www.blgxnet.com/forum.php
晨读完毕,午午谢谢关注,祝福开心。

===========
【每日一典】如椽之笔rú chuán zhī bǐ
成语解释: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成语出处:唐·房玄龄《晋书·王徇传》:“徇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

【每日一联】580、蝶舞红桃,千娇百媚迷风使===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舍得评诗:七律 绿叶
2018年11月6日

七绝 绿叶 作者/轻寒

花开花谢总寻常,何苦沉吟去岁香。
借得东君一枝绿,谁言青冢女还殇。

这是首七绝,题目《绿叶》,有题,我们就要贴题去理解。有题,就基本上有了主体思想。七绝字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诗之写作要求一样也不能少。所以,对近体诗而言,字越少,越难写。甚至最少的五绝,我本人现在都没多大的把握,呵呵。 看这个绝句,感觉双问句的写法不很好。第二句的“何苦”其实是个“设问”,第四句的“谁言”也是一个问。

这样的两“问”使得诗句缺少了变化。并且对诗的完整性有伤的。“花开花谢总寻常,何苦沉吟去岁香”,有看淡的意思,有劝慰的意思,也有感叹的意思。可以看做是一“论”的论点,按正常思维习惯,下面,可以就这一“论”而铺展开的。看三四句“借得东君一枝绿,谁言青冢女还殇”说的却是另外一“意”了。

一二句和三四句,意隔了,结构就散了,诗意也就涣散了。如果说起承二句说的还比较通顺的话,那么,转结二句就有点跑的远了。有几点可商榷:

1,结句的“谁言”疑问的不必要,和前面“何苦”犯复,在句式上显得累赘。

2,“青冢女还殇”有点莫名其妙了。“青冢”一般是指王昭君的墓,这里的“女”难道写的是她?没来由没铺垫来的太突然,和主题《绿叶》也不合。如果不是特指王昭君,那么“青冢”又是指什么?和主题《绿叶》又有何关联?

3,第三句的“借得”之后,第四句就来个“谁言”,在语序上是完全不搭而在意上是无逻辑性的。不管作者怎么构想的,至少表现出来的效果是凌乱的。 这类的写法,是“想当然”的写法,想一句凑一句,没有顾及到整体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谋篇”。起承转合是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近体诗写作的基本思维模式,至少,表达一个完整的“过程”。

这篇绝句的意象选取及炼字,也都需要再雕琢的。

分享 白鹭国学苑 -白鹭书院《每日晨读》
http://www.blgxnet.com/forum.php
晨读完毕,午午谢谢关注,祝福开心。

===========
【每日一典】戎事倥偬róng shì kǒng zǒng
解释:军务紧迫。
===========

【每日一联】581、月浣诗轩,妙笔生花心浴墨===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唐诗与茶经

2018年11月7日

《茶经》讲究煎茶水品。它说: “其水, 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出者” ; “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多汲者。” 讲究煎茶水品,不见于往昔,这是茶经的首创。陆羽是倡导优择水品煎茶的第一人。唐代张又新在其《 煎茶水记》中录有陆羽品评的二十种水。

唐代中后期的诗人们都注意“ 拣泉”(即选择优等水)。 将煎茶所用水写入诗中。如刘言史有诗题为(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其中说及:‘野煎寒溪滨’, ‘撇泉避腥鳞’,成彦雄(煎茶)诗中特意点出‘虎跑泉’,李华(云母泉诗序)中写到用洞庭湖墨山云母泉水煎茶。白居易有诗题名《山泉煎茶有怀》, 而在其《萧员外寄新蜀茶》诗中,又说及:‘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有“便酌彻下金沙水” ,写出了他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市)西山用长江水煎茶。

《茶经》讲究煎茶技巧。这种方法和现今彻茶方法是不同的。唐代赵磷《因话录) 说: 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 认为煎茶法是陆羽创造的。《广雅》记载: “荆巴间” ,“欲煮茗饮, 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笔之。” 《茶经》继承了这种炙茶 、捣末的做法,提出煎茶前要将茶饼充分炙烤,烤到内外皆熟, 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唐诗中有:深炉敲火炙新茶(白居易诗), 蜀茶倩个云僧碾(成彦雄诗),茶新碾玉尘、 玉郎为碾瑟瑟尘(崔压诗),细粉越笋芽(刘言史诗),看煎瑟瑟尘(白居易诗),这些诗句都描述了炙茶、碾末的情况。

《茶经》重视候汤、 育华。候汤,即注意区分水的三沸,掌握时机。三沸是: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一沸也,缘边如涌泉连珠,二沸也,腾波涌浪为三沸。以上水老不可食也。育华, 即二沸,出水一瓢,以竹荚环击汤心则煎,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波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这是煎茶的关键。它要求在第二沸时,盛出一飘水来,再将茶末对着釜中心倒下去,用竹筷子在釜中搅动,等到釜中茶液象波涛溅沫一样时,就将盛出来的那飘水倒进去,来培育茶华。这种煎茶方法,既不同于《 广雅》所述的将茶末——置瓷器中用汤浇覆之以葱、姜、橘子皮笔之, 也有异于宋代那种将沸水倾入盛有茶末的茶器中,再在茶器中搅动。唐诗里反映了茶经倡导的煎茶方法。陆龟蒙《煮茶》诗中说: “时于浪花里, 并下蓝央末。” 描述的是在水沸的时候将茶末倾入釜中。秦韬玉《采茶歌》中说: “ 看着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老翠香尘下才熟,搅时绕著天云绿。” 除描绘了上述情况外,又描述了用竹笑在鼎中搅动的情况。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蜀新茶》中说: “ 汤添勺水煎鱼眼, 末下九圭搅曲尘。” 则用添 、煎、下、搅”四个动词,描述了育华的整个过程。

分享 白鹭国学苑 -白鹭书院《每日晨读》
http://www.blgxnet.com/forum.php
晨读完毕,午午谢谢关注,祝福开心。

===========
【每日一典】危辞耸听wēi cí sǒng tīng
成语解释: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害怕
===========

【每日一联】582、紫燕穿帘,呼朋引伴牵风舞===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出句与对句要领(1)

2018年11月8日

怎么样才能对出好的句子呢?聪明的人,对联高手是凭感觉的,我们通过规范划,来达到更好的对句。

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弄清它的规律,通过其规律,找到驾驭它的技巧,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讲一下。

第一、对句的步骤

一般情况下,对句可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立意,断句,对词,置律,润色五个方面。想完成一个好的对句,这五个方面是必须的。

立意说简单点,就是找感觉。看到了一个出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出句在表达什么?然后置身于其中,在出句那样的意境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做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才能据此进行对句,使对句内容与出句联结紧密,最后得到了一个意境统一的对句,为每段的词找个相应的词来对。

置律,这是联律规则中“平仄相对”要素。看平仄设置有没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对联平仄设置要素。这些都做完了,最后进行润色。检查对句,是否符合对联的各种要素,哪里还有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合理的完成这五步,那么,原则上说,我们应该能得到一个较好的对句了。

以上所说的“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按这样的步骤,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可能会有其它更直接、巧妙的方法或步骤,但最后要取得的结果是一样的,特别是思维比较敏捷的朋友们,会把这几个步骤穿插融合。当大家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也能够做到。

下面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说一下。

对联,顾名思义,是即对又联,如果说平仄等要素是对,那么语意要素就是联,可是如何找到上联意境合适的切入点呀?也就是“联”的问题,应对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这个“联”呢?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下面我们引入一个“关联点”的概念。

关联

“关联点”就是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使之产生一个共性,对于出对句而言,它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具体的说,我们可以6个方面着手去思考:

人、事、物、时、地、景,从这些方面进行探寻。对句从其中的某个点上,通过某种关系进行延伸或拓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切”,与之相反的就是“隔”,即不切,因为相关联的点会有多很。所以同一个出句,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会对出千姿百态的对句。不同的人、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学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找出的“关联点”都不同的,可以说:只要所找的“关联点”是合理的,理论上都能够对出妙句来,从出句中事物的本质多考虑。
一般有4种方法。


分享 白鹭国学苑 -白鹭书院《每日晨读》
http://www.blgxnet.com/forum.php
晨读完毕,午午谢谢关注,祝福开心。

===========
【每日一典】托妻寄子tuō qī jì zǐ
托:请托。将妻子儿女送到别人家寄养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必是闻得老夫虚名,欲待托妻寄子。”
===========

【每日一联】583、母子连心,儿行千里娘垂泪===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出句与对句要领(2)
2018年11月9日

1、重点字词法

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通常是动词,形容词。举个例子《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

两岸晓烟杨柳绿===

我们仔细看过后会发现,两岸,烟,杨柳,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其实中的晓和绿非常重要
相比较而言,绿更为突出,发现此句中“绿”字的特殊性,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调。换句话说,此字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环境,那么,如果从时上关联,可写春天的景象,此时再看对句: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下联直接用“春雨”呼应,同时用“杏花”应景,“红”字收尾,此时一幅烟雨迷蒙、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在大家面前完整展开,你从哪里入手呢?当然,也可以从晓烟上着。


2、事物特点法


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一味黑时犹有骨,这是什么呢?炭,顺着这个思路,下联就好对了。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通过学习、研究,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但最好注意以下几点,一个出句,关联点有很多,但总有一对你来说最突出的。合不合脚,只有你自已知道,好比找对象,要注意“关联点”的稳定性、有效性。说到“关联点”,一定要注意上下联联意的合理。


比如:两岸晓烟杨柳绿===

你可以找“两”你不是两嘛,我就一,或者千或者万,而不考虑其它 那就是没有效的。很多时候,大家对句,找的关联点是无效的,随便从出句中找出一个字,或者词,就对上了。


分享 白鹭国学苑 -白鹭书院《每日晨读》
http://www.blgxnet.com/forum.php
晨读完毕,午午谢谢关注,祝福开心。

===========
【每日一典】迄未成功qì wèi chéng gōng
迄:毕竟,终究。最终也没有成功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个,迄未成功。”
===========

【每日一联】584、狼子野心,两面三刀施暗箭===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出句与对句要领(3)
2018年11月10日

3、修辞技巧法

很多出句,用了一些修辞技巧,
那么对句,可以顺着这个点展开。
修辞有比喻,夸张,拟人等等,
对句也相应的从这方面下手去思考。


4、合理转假法

即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

看此出句,我们可能以为“雪”是关联点,下联可以写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但也可以进行合理转借。“关联点”就采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实现了合理转假。

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
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

先从雪转到梅,再从梅转向春天,梅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尤如峰回路转,让你感到此联深远的意境。


结合今天讲的内容我出几个句子和大家交流一下关联点。

一行小字诗中瘦==

大家分析一个关联点,
对,这个句子,瘦字最突然出,
顺着这个点,我们来展开,
于是我们想到很多瘦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衣带渐宽终无悔,为伊消得人瘦。
很明显,我们得出一个结果,
是相思,是孤独,
是无奈,
是寂寞,
那们,我们的立意,就可以出来。写相思,
写分别的人儿想念之情,
或者写失意的人儿无奈之情,
对句,在这个前提下进行,
那么在意境上,是不会有出入了。
你对的,和出句,在什么地方形成了关联?
你觉得出句写的是什么?你对的又是什么?

浮生只共梅花老==

大家分析一个这个出句浮生只共梅花老,这个出句,最突出的关联,是梅花 通过梅花的品质,表现作者的情怀 表达作者的品性。
当然,有些出句的关联点是比较隐晦的,不是那么容易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敏锐的心,敏锐的观察力。所以说诗人是敏感的,是善感的。如果真的想在对联上有提高,一定对词要避免对字。刚才说到对句的步骤有个润色,你对完之后,检查了吗?如果你的对句与出句之间,你自已都不明白关联在哪里,如果没有关联,即便你对的句子再工整,也没有多少意义。

竹深云掩舍===

分析一下这个出句,透过现象看本质,竹深云掩舍这个出句,要从景上找关联。我们看句子里的,竹,云,舍它们的特性,远离红尘的淡泊,淡泊情怀。

几树寒鸦惊客梦===

大家再看这个这个出句。它的关联点就多了一些。这个句子的最突出的点,应该是“客”上 当然,也可以从其它角度去考虑。从句子的本质上来 所设置的都是围绕“客”进行 最理想的切入点,是表现羁旅人生的孤寂、凄苦。当然,也可以从其它角度切入。

十里春风追马后==

这个句子的关联点也不只一个,并且侧重点基本相当,可以从鸟语花香的美好春天切入,也可以从归心着手,也可以从得意展开,所以文字是很奇妙的东西,很多时候,并不是字面上所看到的东西,而是其内涵,这也是文学的味道。




分享 白鹭国学苑 -白鹭书院《每日晨读》
http://www.blgxnet.com/forum.php
晨读完毕,午午谢谢关注,祝福开心。

===========
【每日一典】异姓骨肉yì xìng gǔ ròu
成语解释:骨肉:血缘关系相同的人。虽然不同姓但像骨肉兄弟一样亲近
成语出处:《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
===========

【每日一联】585、欲放心花,七弦入耳诗情醉===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5-1-11 17:06 , Processed in 0.047848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