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21|回复: 0

[杂文] 我为什么要捐赠收集的书信和创作手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8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为什么要捐赠收集的书信和纸质手稿?
高致贤
819日,我向贵州大方县图书馆捐赠了我50多年保存的纸质手稿,于是,引起了不同反响,我为什么要捐赠纸质手稿?并非我一时冲动。对此,我已经考虑很久了。
我退休旅居深圳后,就于200277日向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写信表达了我的这种想法。信是这样写的:
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编辑同志:
我叫高致贤,今年66岁,系贵州省大方县文联副主席退休;1958年参加工作到1998年退休,其间在县委、县政府机关连续工作33年,曾先后任过中、小学教师,通讯、宣传、青年、文化专干,党、政专职秘书,专职记者和业余作家。系贵州省作协、记协、写作学会、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员,贵州省杂文学会理事;毕节地区作协常务理事,大方县文联驻会主持工作的副主席、作协主席、新闻通讯协会副主席,县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我从1966年初调县委宣部任专职新闻干部到退休的33年中,除5年的专职记者工作外,其余时间的业余写作也从未间断过,退休后仍在继续写作。我有个保存采访本及工作记录本的积习。
1960年代初我就开始保存写作草稿,且将白纸装订成册后在本子上起草、修改定稿后才誊正投出。
工作中的调查、研究,会议报告、讨论,我都习惯于记录;
1959年开始写日记,尤其是从196335“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我天天日记不断。
这使我有意无意间积累了许多珍贵的原始记录材料。迄今,我已存下40多个新闻采访本和工作记录本;78个日记本;30多个8开并厚寸许的写作草稿本。其中,虽然己有300多万字公开发表过,但发表的毕竟是少数,多数还是未发表过的原始记录,其中又是未发表过的新闻稿占大多数。未发表过的手稿,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采访笔记皆为当时的情景实录,而今已成为唯有的原始记录,且多数是唯一的史料。几十个公事本、记录本中,除一本文革初期县文革办公室的专用绝密记录本被迫交给造反派外,其余均由我保存完好。我在县文革办任秘书期间,还有宝贵的史料日记。
我有1.69米高、168斤体重,但我库存的资料叠起来比我高得多,过称也的体重。原拟自己保存,以待研究。现在情况有变,我退休后于去(2001)年客居深圳,子女虽有学士、硕士文凭,但他们的志趣已不在史料研究上了。这些对研究大方县情很有价值的原始记录,对私家并无多大用处,但对研究县情和编写地方志书却有一定的资料价值。
一旦我死后,这些资料就可能变为废纸,真焦急啊!究竟如何处理这些资料?我尚无妥善办法。特来信求援。望能指点迷津。
是不是可以请你们将它介绍给有关单位?只要用得上,只要能保存,我愿无偿奉献!
致礼!
高致贤 200277日于深圳
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复信
“高致贤同志:您好!
来信收悉。衷心感谢您对《夕阳红》栏目的信任。很抱歉,我们无法给您提供更多的帮助。您用毕生精力创作的文稿、书写的日记反映了地方发展的历史,对后人研究地方史、撰写地方志很有参考价值。如果您将这些资料转交县图书馆或文史馆收藏,它一定会发挥很好的作用。以上是我们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谅解。
此致敬礼!
《夕阳红》栏目办公室
2002.7.20.
上面就是当时的想法。今天我县图书馆收藏我的纸质手稿,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纵观汉语书写材料的发展:从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开始,到春秋时期的帛书,再到战国至魏晋时代的竹简,继而到东汉蔡伦造纸以来的纸质手稿。而今电子书稿的崛起与流行,还写纸稿的人已经寥若晨星了。纸质手稿与电子手稿比较,前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修改文章的笔迹,有助于读者分析作者的思路,后者改过之后,未改之前的文字就看不到了,读者无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修改的,更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了。
我有幸处于纸质手稿向电子手稿快速过度的年代,而且又有意无意地留下那么一些纸质手稿,将它捐赠给我们大方县的图书馆,可以作为书写材料从纸质过度到电子的时代证明,哪怕只是敝帚自珍,也深感荣幸!
我在深圳还有一些纸质手稿,那上面正好记下我从纸质手稿过度到电子手稿的具体时间。我也决定将它捐赠给我们大方县图书馆,希望得到很好的保存!
我捐赠的创作手稿是珍贵的,可是,还有比创作手稿更为珍贵的是我的采访本。两相比较,创作手稿是经过选择提炼后才着笔的,采访本却是原始记录。
我捐赠纸质手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要留下遗憾!作为文化古城的大方,历史上不乏优秀文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留下的作品并不多。远的不说,就以今天在座的杜雯馆长为例,她的祖父杜伯华和父亲杜昌诗都是我县著名画家,可是,现在却找不到他们的作品,给我县文坛留下深深的遗憾!假如当时有个收藏单位,抑或收藏家的话,那就不会有今天的遗憾了!
除此之外,我还有50多年的日记和五六斤重的书信原稿,但因其中还有某些隐私,捐赠有待时日。图书馆管理得好,到一定的时候,我还会捐赠,以期达到资源共享。
2014年8月22日于深圳
2020.8.8于大方重发补记;我收集的全部家书和社会书信以及2000年以前的日记已经于2019年前,全部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以后的日记还将继续捐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5-1-11 03:14 , Processed in 0.044467 second(s), 22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