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邂逅王正采老师的孙女王淇 高致贤 2017年的一天,我突然收到在毕师教我们音乐的王正采老师的孙女王淇给我的网络留言: 【高爷爷,您好。 我是您文中提到的王正采老师的孙女,小时候经常听他们讲起在贵州的日子,今日偶然在网上看到了您的博文,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人记得他们,深受感动。 爷爷奶奶后来回到了东北老家,晚年生活还算幸福,爷爷已于2001年过世了,奶奶刚刚过了80大寿,还生活在黑龙江。特别感谢您对他们的关心与惦念,在这里提前给您拜个早年,祝您身体安康,阖家幸福。】 看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2017.1.14我发表了《户籍歧视埋没人才》的文章(全文附后)。其中例举了王正采老师夫妇的情况。我就赶快给小王回复—— 小王:感谢你的评论,你的爷爷奶奶是最受我们学生尊重的人,当时我是毕师学生会主席,我们写了一个《问路》的独幕歌剧,你爷爷一晚上就为我们把曲谱好,并指导我们排练,我1964年进修毕业后,只是1966年毕师从大方羊场坝搬迁去毕节时,老师们步行到大方县城吃饭。当时我在大方县委文革办公室,我去为老师们安排在县商业局的小食部吃饭时,我去拜望老师们,老教师们,低头吃饭不理我,我特意去问候他们,陈其心老师悄悄对我说,他们被打成“牛鬼蛇神”了,怕影响我,我知道老师们是好人,我不怕,但是,我深深地感到老师们在那种情况下,还这样关心我,50年过去了,我还记忆犹新。我记住你爷爷。请你代我向你奶奶问好!为了表示我对你爷爷奶奶的敬意。请你将你的地址、电话、收件人发给我,我要寄一本我的回忆录《苦乐人生》给你们做纪念。我的QQ1540686647.但是好友早满800了,把你的QQ号和实名发给我,由我加你,方便联系。我的电话13530271765,高致贤复于深圳, 国外王淇 2017/3/15 5:40:54 高爷爷您好,很抱歉最近都没有登陆qq,才看到您的消息。只记得奶奶小时候偶尔和我说起过和爷爷一起在贵州的日子,后来年纪大了,问她时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很是可惜。 15:43:35不在电脑前?没关系,QQ手机版让你随时随地接收消息!立刻安装 贵州高致贤 2017/3/15 15:51:05人老了,对眼前的事情容易忘记,对过去的事情反而记忆清晰,她是恐怕你们难过不愿说,只要你们随时关心她,她会给你们讲的。不要急,耐心点。我19-28日赴欧旅游。 上面是2017年我与王淇交流的情况。现在(2021.5.29)我还想告诉王淇一个新情况:我们1964届进修班毕业的同学,拟于今年暑期到原来毕师的旧址欢聚,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共同回忆我们那3年的毕师生活了。我们班的刘瑞福同学还记得王正采老师当年在毕师创作的《红姑娘》和《歌唱草海》两首歌的词曲:《红姑娘》的歌词是:“说人强,道人强,俺社有个红姑娘,干起活来一溜烟,红旗披在她肩上。”《歌唱草海》的歌词是:“春风吹绿高原,草海一片好风光,……”,他还留下王正采老师给他的毕业题词:“为培养坚强的革命后代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周远初同学还记得王正采老师为我们谱写歌剧《问路》的曲子。同学们都还记得王老师的那段生涯…… 附件:户籍歧视埋没人才 高致贤 时下,一些省市已经取消农民户籍,统一用居民称呼,这是户籍管理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人尽其才的作用! 为什么呢?1958年国家将全国人口分为市民、农民两种户籍管理之后,农民户籍受到极大歧视,致使大量农民人才遭到埋没: 一是,1960年全国饿死几千万农民之后,1962年,国家下放了一大批1958年后参加工作的教师等已经取得市民户籍的公职人员。所谓下放,就是扫地出门去当农民。市民出身的不下放。这是第一次成批的埋没农民户籍人才; 二是,文革期间,同校同班的学生到农村当农民,市民出身的叫知青,文革结束后可以回城安排工作;农民出身的叫社青不予安排工作。这又埋没了一大批农民户籍的人才! 三是,1972年一个“社来社去”的政策,农民参军复员、读书毕业只能回公社农民;如斯市民则安排工作;招工招干更没有农民的份,第三次成批埋没农户优秀人才! 也许有人会想,不分配工作就出去打工嘛。现在这种想法不错,但计划经济时期,各级各类各种单位用人,均由国家计划部门统一分配,哪里有私人打工的地方? 谁要是自动离开户籍所在地,就被取消户籍成“黑人”。一旦成了黑人,不要说打工,连饭都没有你吃的:黑市民无口粮供应,黑农民生产队不分口粮。1961-1964年我在毕师进修,王正采老师是名牌音乐学院(当时没有音乐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参加拍过电影,他与同班一位女同学相爱,两人不能分配在一起,结婚后还是不能调在一起工作。他的妻子就离职来到毕师同他一起生活,成了所谓的“黑人”,一无口粮,二无工资,二人共用王老师的个人钱粮生活。两位音乐高级人材过的穷困日子,是今天的青年人难以想象的。一所2000多师生员工的中专学校难道不能给这样的人材安排一份工打?那时候,就是不能! 2017.1.14.于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