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着的梦呓——暮晚小寺 “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句话道出了汉地佛教文化在地理上的分布特色。名刹古寺一般坐落在景色秀丽、雄伟挺拔、古树参天、云蒸霞蔚的深山老林。大山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往往山以寺灵,寺以山名。 然而,此处竹林中却藏着一座小寺。既不在深山老林,也不居名山大川。就是在水畔村外的两进小园,三间殿堂,一两名和尚,三五个居士,静静地守在一隅,潜心拜佛,静心修持。不拒人间香火,不争财帛方物。坐红尘而无俗气,入丛林而不贪功。 小寺不喧闹,但香火续不断。很有白居易笔下的韵味: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 其实,一个人欲修心,不一定非要去往名山大寺,更无须寻大德高僧。一座陋室,一部经书,一门功课,一分心思,便能修身养心。背诵了三十六部宏篇巨著的经书,修了七十二个通天彻地的大法,却不肯脱去婆娑世界的俗气,再修也是无用的。不是吗?看看那些白天念佛声声,夜来灯红酒绿的假行僧;看看那些上市圈钱的假寺院。再大的门面,在高深的大德,有一点点功德么? 莫看寺院小,一样蕴大空。 夕日余晖万岭红,青峰石壁掩云中。 微澜摇碎钩弦月,垂柳招来掠岸风。 暮鼓声声行晚课,梵香淡淡伴禅功。 山间小寺庭园寂,无我无尘蕴大空。 ——七律·暮晚小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