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安赋》的几点看法 高致贤 2021.6.2重发按:居住保安20余年,对宝安产生了情感,虽然现在宝安区的管辖范围比那时候小了很多,但16年前我对《宝安赋》的几点看法,仍然具有一定意义,重发以作纪念。 读过《宝安赋》(征求意见稿),想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赋”的体裁表现出来了,气势大,语言美,引经据典,写得生动,虽然有的语句借鉴斧痕较重,但在作赋上是常见的,不失为一篇较有价值的初稿。为让作者将其修改得更为完美,提几点意见供作者参考: 1、 宝安辖区的界定应弄清。是以现在的宝安区为准,还是以历史上的宝安县而论?新、老宝安的地域不同,若不事先定准,作者心中无谱,取材、用典就会超越范围,地域特色因之冲淡,使读者认为这写的不是宝安,而是深圳,或别的地方。放在别的地方也可以,那就不叫《宝安赋》了。《宝安赋》就是要具有十分鲜明的宝安特色,让人一读就知道这写的是宝安,不是写深圳。宝安只是深圳的一个区,必须摆正区与市的位置,不要将其它地方的特色“借”过来,更不要去“抢”市里的特色。市里写区仍为市,区写市里就不区了。 2、 此稿中有的典用得很好,如“文公赋诗,千古绝唱伶仃洋”,伶仃洋就靠宝安,福田来写就不好了,写入龙岗更不行。因而,我觉得本赋中的“高新技术一枝独秀”,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在宝安,就像写的是南山区了;“贡荔枝于京华”,似与高州有关; “百余年间,孕育东方之珠”,似乎又扯到香港去了;“春天的故事大地响,世纪老人南海画圈”,写“市赋”更为确切。这些典故不是不可用,是要将它怎样与宝安联系起来写,不使它游离于宝安之外,使人有生搬硬套之感,还可能引起外地非议。因为题目大,用典多,文章就显得太散,虽然当代散文不太讲究形散神不散了,但作赋这还是要讲究的。 3、 看者容易作者难,“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要靠作者来修改,光凭读者单方面纸上提意见,不与作者直接交流、互相启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建议区里召开一次审(改)稿会,由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区党史研究室、区志办、文化局等单位,本赋作者和部分热心为本赋提修改意见并有一定文学修养的读者参加,让大家面对面的促膝谈心、共同研讨、互相启发,使作者充分听取各方面提供的题材和建议,集思广益,择善而从,将此赋修改得更好。 井蛙之见,冒昧写来,旨在表达一个宝安住户之心愿,尽一个宝安市民之义务,仅供参考,还望不吝赐教! 高致贤2005年1月16日于中南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