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80|回复: 0

[散文] 走出寻根问祖的误区关于寻根问祖的杂谈21则之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2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寻根问祖的杂谈21则之
走出寻根问祖的误区
高致贤
  在时下的寻根认祖热潮中,出现了一个误区,就是仅仅凭本支系的字辈去衡量全姓人。关键在于缺乏宗族历史知识。
  曾记否,在那极左路线时期,人们不敢认宗亲,家族历史在青少年头脑中几乎为零。作为教师的我,也只是小时候从父兄口里知道我们高家是姜子牙之后裔,不能与姜家人结婚;我们从江西迁贵州的祖人是高明兴;我们的字辈是“应登世玉文......”等40个字。这便是我到60岁以前所知的宗族知识。且还不知道这字辈只是明兴公支系在贵州新订的。于是就自己知道的那个小小范围里,用自己知道的这个字辈作为寻根认宗的唯一准则。这种根只能寻到明兴公那里。我多次以此标准在省外高姓和明兴公之后省外迁到贵州的高姓中去寻亲支,均无效果。
  通过学习,我方知字辈源于宋朝,兴于明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兵燹、灾荒等多种历史原因,人类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大逃亡、大迁徙,同一个祖先的后裔,天各一方,分为许多支系,互相不知情况,无不像我们明兴支系这样各自另取字辈。而今许多人,尤其是许许多多的中青少年和我以前一样,以为自己知道的字辈就是全姓人统一用的字辈,便以自己知道的字辈为依据去寻根,这最多只能寻到自己取字辈的这一支系的根。
  在同姓人中寻访亲支,字辈是一种常用的依据,但在寻根问祖中仅仅限于自己知道的亲支的字辈,那就会陷入误区。
为什么说在寻根问祖中仅仅使用自己知道的亲支的字辈会陷入误区呢?须知,现在一个姓氏中已有很多很多支系字辈;人们拟订字辈都选好字眼,所以,用于字辈中的字就有不少相同的,不同姓氏的字辈中也有不少相同的字,同一姓氏里不同的支系的字辈中更有相同的字,甚至在不同支系的字辈中有几个相同的字,还有几个相同的字辈连在一起的,但那也许只是一种偶合,并不一定是一支系的字辈,也不一定是亲支。可是,有的人因为某些不同支系的字辈中有某一字或某几字相同,就有意无意地认定是一支系。还有借此欺骗宗亲的。所以,寻根千万不要误入这个误区,要多方考证才能寻总根。
就以我们高姓来说,先祖为炎帝,因住姜水而姓姜。炎帝17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姜太公已是炎帝的54代孙了。传到太公的8(一说6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公子高之孙取名高傒,才正式姓高。这已是炎帝的第64代孙了。这64代人绝不会是单传,其间不知繁衍了多少人口,分散居住在多少地域,修订了多少支字辈,你还能用本支系的字辈去寻到全族人的根吗?
再从我们高姓使用字辈的历史来看:宋 赵匡胤开始用字行(辈)来命名子孙之后。由于高琼功绩显赫,宋真宗赵恒特地赐予他“继遵士公世之子不彦善克守乃可久汝必由良师”20字,作为排行字辈之用。可见从高傒到高琼之间的各代人是没有字辈的。迄今又经过了一千多年,高姓人又繁衍了多少子孙分散到世界各地,又重新修谱,新建了多少支系字辈?还有由他姓收养而三代还宗等等原因不知本姓以前的字辈了,另改字辈的很普遍。如果再以某支系的字辈去寻根,已经很不现实了。那么,没有统一字辈怎样寻根呢?确切地说,寻根就得从认亲支开始,上溯到分支!如我们目前只认识到我们的入赣始祖高崇文,凡属崇文公分支,不管字辈合不合都是亲支。再由崇文公上溯到高傒,从高傒再上溯就可寻到总根。从姜太公到现在,已经有百余代人了,史书中各个姓氏的世系表的人名,也不全是某人的直系后裔,有的只是代表那一代人。只有从自己开始,一代又一代地上溯自己的姓氏源流那也只能是姓氏总根,具体到某支系可靠的根,只能寻到某地始迁祖那里
  作为一个姓氏的寻根访,仅仅站在一个县、一个市的范围内不行,一个省的范围内也不行,必须胸怀全国,放眼世界。寻根不容易,即使有《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那世系表不过是修谱的一种模式,不能作为某个支谱上溯的根据
2011.6.8.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5-1-11 15:28 , Processed in 0.050662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