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趣味含大幽默(附祭文) ——大方县广播站编辑陈永德印象记 高致贤 录发此文按:前天是好友陈永德去世4周年的忌日。想到27年前《毕节报》发得有我写他的一篇素描,从来没有抄录发于网上,于是翻箱倒柜找剪贴本,直到今天才找到,录下来发于网上做个悼念。并将当年写的祭文附后。 提起陈永德,知道他的人并不多,若说“小杯杯”呢?地区、乃至省的新闻界朋友中知道的人还不少。这并非他有那杯口福,倒是得益于他的笔名:晓碑。 笔友们称他幽默大师。他说:哪样大师?不过小趣味而已! “趣味”在他的口中,仿佛成了某种代名词:报刊发表了作品,他说有趣味了;来了稿酬,他说趣味性来了;别人有成绩,他称为大趣味,而他的成绩,他都说成趣味小。这小趣味不但在他的口头上,还落实到他的写作中。他在全国各地发表的100多篇(则)幽默小品中,就充分表现出他的“趣味”来。 小,是他幽默小品文的主要特点,这些文章中,短则三、五十字,长则百二三十字,比起那些称为“袖珍”、“微型”的作品来说,也只能算做“小字辈”。这么小的文章能写出“趣”来吗?能!如: 顾客:照张二寸全身像多少钱? 店主:8角。 照相完毕,顾客只交4角钱。 店主:还差4角。 顾客:我照的不是半身吗? 有趣不在长短,他的作品中风趣、乐趣、情趣皆有,且还“盎然”。10人一起喝60度的白酒。他说此酒度数太低。别人提出质疑之时,他说平均每人才喝6度。 “味”往往是和“趣”连在一起的。陈永德的小品中充满着酸味甜味苦味辣味麻味咸味等等,读之如食鸡肋。几秒钟读完一则,丢下报刊才觉有味。买火柴时,自夸他的火柴畅销。他说:对的,点一支烟就要划十几根。乡邮员好久久才送一次报,一送就是一大堆,有读者生气,他说:这是“零存整取”。陈永德的小品文常常切中时弊,像麻辣烫火锅一样,什么味儿都可以往里边装。有不少篇还被收入小品文的合集里,这不是名副其实的“小趣味”吗? 陈永德幽默起来是这个劲,严肃起来也不简个单。他到大方人民广播站担任编辑10多年来,从未脱播过一次文字节目。他编的稿子也从未出现过原则差错,倒是获得全省优秀编辑提名奖。 在完成编辑任务的同时他也搞采写。一次,我陪他去大方县马场区采访,凌晨3点过钟从乐思乡出发,顶着朗朗月色,踏着阵阵蛙鼓,碰滚粒粒露珠,走弯跳跳路径,经牛场,抵中坝,跋涉40余里,他的脚趾磨破流血,撕破手巾来包起,还边走边检讨:“把路踩得太痛了。” 顶风冒雨,滑冰踏雪,跋山涉水,连夜采访是他的家常便饭。10余年来,他除完成本站的采编任务外,还在《贵州日报》、贵州电台和《毕节报》以及毕节电视新闻中心等20多家新闻单位发稿1000多篇,多次评为省、地党报和电台优秀通讯员;有10多篇作品获得省、地好新闻奖。他被吸收为贵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他的诗歌、小说、散文也时常见于报端。 年过半百的“小杯杯”,到底算个小趣味还是大幽默?谁也难说准,倒是《毕节报》一位编辑看她长得想著名相声演员马季,索性称他“马老者”,而这匹“识途老马”,正带着广播站的年轻人们在新闻事业大道上奔驰哩! 注:此文发表于1995年1月6日《毕节报》第3版《凡人小传》专栏。 附:2018年的悼念文章于后 来世情谊胜今生 悼念挚友陈永德 高致贤 晓碑(永德):接到好友益强传来你走了的信息,我简直不愿相信,但又不得不信!不过,我想问您一句:我的好兄弟、可爱的幽默大师,你一定要走吗?可不可以休息一下? 像我一样,偶尔睡睡懒觉, 偶尔发发呆,偶尔出点小错, 偶尔闹闹情绪,偶尔也要耍耍赖...... 你为什么走得如此坚决?我当然理解:幽默大师不悲观,不论春花秋月,不管雨雪风霜,都能坦然面对,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再说,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幽默之中严格对待事业,宛若上好发条充足电的时钟,一步不停向前走,哪怕 弄得精疲力竭直到老! 被称为大方新闻圈里的“四君子”的我们,被 时钟带着走了好远好远;我们总是不停地追赶着,谁料“松鹤李”先飞,留下“岁寒三友”继续行,船到码头车到站,不再跟着时钟跑,三友自主度晚年,还有那么多的知心话需要互相倾诉,你的很多笑话还没有讲完!殊不知你这“幽梅”花报春后,追赶松鹤去远方...... 幽梅去远方,情景不陌生,那边划拳有李鹤,这里还有兰与竹。“高山兰”香献松梅,“爱竹熊”猫松梅知! 高山流水遇知音,而今“四君”两界分,深情可以成追忆,来世情谊胜今生! 走好吧!永德(晓碑):黄泉路上有酒店,向东设宴迎知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18.1.19.于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