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仙族谱 源远流长 ——拜读皈仙谱札记 高致贤 前言:余生晚矣,寻根亦迟,作为崇文公后裔之一,耄耋之年得以认真拜读皈仙高氏总谱及其相关史料,深感荣幸。展视皈仙谱,宛若走进皇室宝库,珠光宝气,琳琅满目,令愚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收获颇丰,无力尽数串联。择其宝中之宝,扎束为记! 一、五大谱一脉相承 高柴的“世宝”、高允的“世传”、高俭的“世美”、高崇文的“世系图”、司马光的“御制谱”。统称高氏历史上的“五大谱”! 拜读《皈仙高氏总谱》的多篇序言及相关史料得知: “高子九世曰昭子,为齐卿。先圣孔子仕其家,昭子之子柴,字子羔,得受业于圣人之门。圣人尝称高氏世有功于天,而原其人焉。子羔敬受命书于家,为传世之宝,曰世宝。”即为高氏的第一大谱《高氏世宝》。 《高氏世宝》跋中写道:北魏有允为中书令,佐明帝定天下,含忠抱直,北魏明元帝时续修《高氏世宝》以传世。即为“世传”。 高俭封为“申国公”,率虞伯施等编修《氏族志》,并将续修的《高氏世宝》勒石立碑作为传世之美事。故曰“世美”! 申国公续修的“世美”云:俭三世曰元礼,曰智周,智周生仲舒、舒生节度使适,适生相国郢,郢生节度使崇文,宪宗时诏之讨刘辟有功、历阶大丞相封南平王,宋史称琳至崇文“七朝九宰相”俱踪迹名臣。这就形成了高崇文支系的“世系图”! 上述“世宝”、“世传”、“世美”、“世系图”,使高氏族谱很有名气。高氏家族有了高崇文的世系图,修谱条件更充分。于是,宋元祐元年,宋宣仁圣烈高皇后下诏儒臣司马光将高氏谱续修为御制谱。这五大名谱之一的“御制谱”使皈仙谱的续修有了前提。随之而修的皈仙谱便从一修到现在已经开始的十修,都按崇文公的世系图沿袭下来。司马光修的御制谱承上启下,成了皈仙谱的主要源头。 二、皈仙谱源于御制 皈仙谱是以南平王高崇文为始祖的支系总谱;也称南平高氏皈仙谱,简称皈仙谱。为何不简称南平谱或崇文谱?皈仙谱是以崇文公的归宿地冠名的简称。 宋咸淳三年丁卯腊月,朝散郎赐绯鱼袋江州知事曾镇 在《皈仙高氏世宝.跋》中写道: 皈仙高氏,周齐渤海郡人也。其先为姜为吕,齐太公十四世孙高子食采渤海之高堂邑,因避位以吕加点画为高,遂变吕为高氏。高柴高凤以降,代不乏人。北魏高允为中书令,佐明帝定天下,含忠抱直,始辑家谱。有唐世胄,出将入相,愈繁愈盛,迨节度使适,节度崇文、节度霞寓、节度骈,三封王爵,而骈食采袁吉。民敬之庙祀吉袁诸镇,其孙吉州通判亿 霞,避乱寻居其吉之属地皈仙里,复立骈王以上三墓于里之双村腾溪庙畔。皈仙旧属古卢陵水东第十一都永安乡。南唐保太八年庚戌,有高举者为大理评议,奉改卢陵之吉阳镇为吉水县治,永安为仁寿乡(民间称皈仙里),故今皈仙子孙为吉水人也。 南平之孙骈以功再封南平王,除虔寇至吉之白覆山中,到今白覆有南平府基,双村腾溪有高相公庙,载于吉志。先世俱以前南平王崇文府君为皈仙始祀祖。作为皈仙祖宝,由后南平王骈府君而致。骈王生的孙子亿霞、亿云。霞与中子神童玟俱为吉州判官,称圣判。上世因骈王官寓袁州宜春,喜仁山文水诸胜,乃于唐广明初奠居于前之白覆岭北皈仙里,今吉水仁寿乡八都、澹川高丘九都,兰溪长陵皆其砧基也,良田广厦,城郭天然,兵戈不到,迥若仙居。里号皈仙。 吉州通判的亿 霞公,为了避乱,便寻取安静美丽的吉州皈仙里幽居。并将崇文、承简和骈王三代祖人的墓重新葬于皈仙里的双村腾溪庙畔。皈仙里就成为崇文公后裔的发祥地。皈仙派就是崇文公的后裔;皈仙谱就是以崇文公为入赣始祖的支系总谱!始于春秋高柴的“世宝”,传到北魏高允的“世传”,再传到唐高士廉的“世美”和高崇文的“世系图”,直到宋司马光奉诏修的“御制谱”均为一脉相承,形成高氏谱系,代代相传。高崇文的世系图就孕育了皈仙谱,司马光奉高皇后之诏修“御制谱”又促生了皈仙谱—— 清赐进士罗廷猷撰的《皈仙高氏总谱老序》中写道:“皈仙之谱始于宋南渡乾道,继于元延祐,又继于明正统宏治,如善庆贯珠,各取义不袭其旧”。说的就是,司马光奉诏于宋元祐元年修御制谱79年之后,到宋前道元(1165)年,皈仙裔孙高天凤、高廷(延)椿就修了《善庆录》,这就有了皈仙谱的一修。接着是明正统八(1443)年的《西坡谱(贯珠辑)》,明永乐年间的《岳诏谱》,后来的《瞻云谱》、《庸(雍)正谱》等一、二、三、四、五修皈仙谱。后来就直接以“皈仙”冠谱名而依次传承,发扬光大。皈仙谱矗立于高氏族谱之林,成为众多高氏支系族谱中的名谱之一。 三、崇文公世系与其“墓碣铭” 皈仙谱一直按照崇文公的世系图传承,世系与《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所记史实相符。“墓碣铭”记载:“崇文渤海人,姓高氏,相传为北齐文宣帝之后也,曾祖仲舒,开元圣相;祖达夫,愽(博)学工诗,与李杜齐名,号三才子;父郢,有夙望;嫡母萧氏,相国嵩之女,无子;母皇甫氏,生崇文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甲子四月十一日子时。是夜光烛天地,郢夣汉文帝拜姚崇为相,遂以崇文为名;明年郢拜相,相者言:崇文相业心盛于郢;人由是呼小相公;崇文三岁母殁,鞠于祖母花氏,花氏辛勤抚育至于成童......贞元十三年丁丑娶蔡氏有贤行;十六(800)年庚辰正月初四日寅时生子名承简。崇文始有取青志而适居......” “......崇文在军中十八年,备尝艰苦......屡出阻慝不得志。敬宗宝历二年(826)丙午,承简及第擢刑州刺史,子妇赵氏封辟夫人,文宗大和元年(827)赵氏殁,又明年(828)戊申,承简得配李氏沛国公愬之女也仍封辟夫人;四年(830)庚戌承简卒于官,崇文悲不自胜,五年(831)辛亥,次子承业领东沧经畧宣抚使,崔氏封郡夫人;六年(832)壬子骈释服配郭氏已而娶陈氏。九年(835)乙卯二月十六日辰时生曾孙昻;开成元年(836年)丙辰郢与蔡氏夫人相继殁......” “唐武宗会昌二(842)年,继父彬殁,明年癸亥,崇文奉乞自讨刘稹,李德裕悯其老辞之,又明年(844年)甲子,崇文自引兵来会,德裕以崇文不听己命,遂以崇文同平章事充江西诸道宣抚使,引平虔宼,虔人使刺客刺之于吉阳镇之双村桥,堕马而没,就葬双村腾溪田畔,时会昌四(844)年甲子九月初二日也,寿六十一”。 全文1617字,其中以上三段文字,将崇文公上三代的身份、名字,嫡母的出身与生母的姓氏;崇文公出生的年月日时、出生时的情景、为何取名崇文;他何时娶妻、妻子姓氏;何时生子、儿子何名;高郢夫妇死亡时间;崇文公的死亡时间、地点、原因和墓地写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令人信服! 这是由河南进士程頣 正叔 撰的墓碣铭,由驸马都蔚高崇文的嗣孙高大成 广 道 立碑。可见题材是由崇文公后裔高大成提供的,文章也必定经大成审定。作为嗣孙的高大成会允许别人胡乱编造自己祖宗的几代人名吗?作为同时代进士的程頣能够受邀为驸马的大名鼎鼎的祖人写墓碣铭,不说受宠若惊,起码也是深感荣幸,也绝不敢虚构铭文内容;写得具体生动,记叙完整,内容肯定真实。 文中写明:高崇文生于唐德宗兴元二年甲子(公元784年),死于唐会昌四年甲子(844)年九月初二日,寿六十一”。高 郢公于唐开成元年(836年)丙辰郢与蔡氏夫人相继殁。《旧唐书》的“本纪”中只有名人卒的时间。高郢享年72岁。(836-72=764年)郢公出生于764年;崇文公生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甲子四月十一;高郢比高崇文大20岁。 史料表明:高氏由炎帝而元老,由侯国而齐卿,递传而为圣门高贤,至南平王崇文七世同居,又侄霞寓王八世同居。七八代人没有分家。这家人的人名和代际关系会记错吗? 我为什么要记下这段史实?因为有人从网络文字推算出高郢与高崇文的出生时间只相差6年,以此否定他们的父子关系。 四、“神道碑”与高崇文世系不符 这里为什么要提到《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简称神道碑)?因为神道碑写高崇文的父亲是高行晖。碑文几乎全是套用别的载体歌颂崇文公的话,有几句具体写高崇文身家的“曾祖艺,朝散大夫试汴州长史;祖夔,试梁州司马,赠梁州都督;考行晖,正议大夫试怀州别驾,赠户部尚书”“夫人董姓,汝州长史同珍之女,正位中阃,佐佑仁贤,翟未荣,鹊巢空在。春秋三十有一,以大历十有四年五月一日终。元和三年追封郇国。洎兹启殡淮右,从公於居。嗣子金紫光禄大夫行思王傅上柱国上谷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士政;次子检校秘书监兼御史中丞士荣;季子左卫率府胄曹参军士明。” 除了高崇文的名字之外,连御制谱采用的高崇文世系图的“俭三世曰元礼,曰智周,智周生仲舒、舒生节度使适,适生相国郢,郢生节度使崇文”变得面目全非。一个七八代同居的崇文家族,竟然把高崇文的儿子承简、承业写成士政、士荣、士明。连高崇文的孙子,赫赫有名的二代南平王——高骈也没有提到,可见其虚假。 可是,有人却要以此为据来否认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不过他们只敢取其父“考行晖”这一句来取代墓碣铭中的高郢,不敢取其子士政、士荣、士明来取代墓碣铭中的承简、承业,更不敢写孙子高骈。为什么?因为亿霞已将崇文、承简和骈三代祖人重新葬于皈仙里的双村腾溪庙畔。他们如果用神道碑写的那个高崇文的儿子士政、士荣、士明的名字。对照墓碣铭所写的凿凿有凭,他们造假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不过,高氏先祖中高崇文的同名不少,神道碑是故意造假还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咱作存疑待考。但可以肯定地说:神道碑写的高崇文不是皈仙谱的始祖高崇文! 五、历代外姓名人赞颂皈仙谱系列 拜读皈仙谱的序、跋及相关史料时,看到春秋以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人民共和国,都不断有名人或写作序、跋;或题词作赋,对于高氏五大谱系列及皈仙谱高度评价。仅外姓名人赞誉的就有—— 春秋时期高柴始修属于皈仙谱系列的《高氏世宝》,被孔子赞为有功于天!唐朝的韩愈将《高氏世宝》续修为《高氏世宝录》并作序、虞伯施等将《高氏世宝录》勒石立碑作为传世之美、柳宗元作《高崇文平西蜀記》;宋朝的司马光奉诏续修为御制谱《高氏世宝实录》、文天祥作《高氏原叙》、苏洵作《高氏谱序》、朱熹作《高氏宗谱序》、王安石写《高惠连墓志铭》、曾镇《跋皈仙高氏世宝》;元学士滕玉宵写赞词;明礼部尚书金幼孜作《高氏重修皈仙总系序》、翰林学士解缙作《皈仙高氏大宗祠记》; 清相国朱轼作《皈仙高氏总谱老序》、文林郎罗廷猷作《皈仙高氏总谱老序》等等,贤哲们或写作序、跋;抑或题词作赋!此后的“皈仙谱”一至九修到现在,也有民国的高昭鉴,现在的高路加等也有很高评价,本家人就不详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