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历史与戏说 高致贤 《说酒》曰:全世界的酒加起来只有三种,第一种叫酿造酒,第二种叫蒸馏酒,第三种叫配制酒。 酿造酒是技术最简单的酒,什么叫酿造酒呢?比如你打开一个水果罐头吃两勺,然后再盖上盖子,你吃两勺就会把细菌带进罐头,带进去的细菌就相当于是曲,也就是糖分发酵剂。过几天你会发现,罐头坏了,但是闻到的反而是一种酒香,这就相当于酿造酒。中国南方的农民家里都会酿这种酒,也就是我们讲的米酒或醪糟。 这种普通家庭酿的米酒与法国波尔多卖好几万的拉菲、拉图在领域上是一样的,都是酿造酒。即通过发酵工艺,使水果、粮食产出酒。杜康当年是怎么发明酒的呢?就是把干粮放在树洞里忘了吃,下雨后干粮腐烂了,过了几天他才想起来,一闻发现那些液体很香,喝下去之后又觉得全身松活舒爽,这就是酒的发明过程。 中国现在有很多人迷信法国的红酒,说法国的红酒浪漫优雅,代表一种格调,是身份的象征,其实这种认识更多地来自法国红酒成功的文化包装。从酿造工艺来看,法国的红酒没有任何一方面的价值能超过中国的白酒,因为它在级别上属于酿造酒,啤酒,米酒、果酒、花雕以及炒菜用的料酒都是酿造酒。 葡萄可以酿酒,苹果也可以酿酒,只是苹果汁没有葡萄所含有的单宁,不会出现独特的单宁香。总之,酿造酒是全人类最简单的酒,根本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今天很多红酒都卖得很贵,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这是中国白酒的一种耻辱和悲哀,中国人对白酒文化的认知太肤浅了,人云亦云,不求甚解。从本质上讲,法国的红酒跟中国的黄酒没有区别,法国人创造了不同的坡度、不同的土质、不同的日照、不同的葡萄品种、不同的酒庄、不同的年份等等,其实这些在中国的白酒文化里都是些小儿科的东西。 第二种叫蒸馏酒,蒸馏酒是人类酿造艺术皇冠上的明珠。酿造酒很难达到比较高的度数,难以成为更加极致更加纯粹的酒。到了元朝前后,也有人说是宋朝,在欧美也大概是这个时间段,有人发明了一种技艺----蒸馏。 蒸馏最初是用以提取药物或植物中的精油的技法,可是有人发现把酿造酒或发酵后的粮食放到大蒸锅里,然后在下面放上水去烧,水还没开,酒精就提前从粮食里跑出来了。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物理学原理----水的沸点是100度,而乙醇的沸点是78.3度。这就叫蒸馏。用一根细细的管子把酒精蒸汽收集起来,然后让它遇冷凝结,得到的酒就叫蒸馏酒。这个过程叫馏酒,在酒厂也叫烤酒、摘酒。 与酿造酒相比,蒸馏酒在发酵以后多了一个蒸馏的工艺。有了蒸馏酒,人类的饮酒史上就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产品----烈性酒。酿造酒做出40度以上的酒很难,有了蒸馏酒以后,酒的度数可以做得很高,40度,50度,60度,甚至70度,80度。 全世界最好的蒸馏酒就是中国白酒,因为历朝历代只有中国人用粮食酿酒,国外很多著名的酒都不是用粮食酿造的。中国人认为,酒是天地之精华,所以要用神圣的粮食来酿造。中国的酱香型酒是用酿酒圣品----高粱先发酵再上甑蒸馏,浓香型的酒是用高粱、豌豆、大米、小米、玉米发酵后上甑蒸馏。所谓甑,是古代酿酒蒸馏时用的大蒸锅。 除了中国,世界上其它所有国家基本上都不用粮食酿酒,所以从品质上讲,中国的酒是最高贵的。大家常喝的一种代表爱情、象征火辣辣的激情的酒叫朗姆酒,很多人都会说朗姆酒浪漫,代表着拉丁风情,其实这种酒是用甘蔗酿的。甘蔗在委内瑞拉、巴拿马、古巴等国家泛滥成灾,所以酒用它做了酒。在中国这种酒精叫蜜糖酒精,是非常廉价的。 在三大食用酒精----玉米酒精、薯干酒精、蔗糖酒精中,蔗糖酒精档次最低。所以说,朗姆酒根本不算酒,只能说是一种食用酒精。 有一种酒一些小资的人非常迷恋,这种酒叫做龙舌兰。龙舌兰是一种草本植物,和我们的土豆差不多,只不过上面长的是剑麻一样的叶子。龙舌兰产在墨西哥,它的大根茎超级难吃,但是含有淀粉,可以通过发酵来酿酒,简单地说,就是把人们不吃的东西拿来酿酒。 我们再谈谈俄罗斯的伏特加。有人说伏特加是俄罗斯的国酒,我对俄罗斯人特别同情,那玩意儿太烂了,在中国充其量也就是食用酒精的档次!伏特加是用薯干酿造的,番薯、土豆淀粉含量高,出酒率高,但酒的口味实在不敢恭维,如果论香味、风雅、敦厚,跟中国酒比,简直就是一个爷爷一个孙子。从本质上讲,粮食里面的淀粉和糖分是非常神秘的,远不是龙舌兰、甘蔗、薯干能够替代的。欧洲有一种很著名的酒----杜松子酒,用的是一种松树的籽,这种松树叫杜松,杜松的根和茎都可以用来酿酒。威士忌是用大麦、燕麦来蒸馏酿造的,这种酒还算不错,毕竟用的是粮食。 还有一种酒在中国备受推崇,那就是XO,也叫人头马,本质上就是白兰地。人们把这种酒当做很高档的洋酒,其实纯粹是因为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无知了。什么叫白兰地?白兰地就是干邑,干邑是法国一个地方。白兰地是红酒蒸馏以后做出的酒。法国人把葡萄放在篦子里,让一群小姑娘在上面用脚踩出葡萄汁,葡萄汁发酵之后就是葡萄酒,糖分太高,然后再酿造它,让糖分变低,就叫干红,也就是红酒。把红酒蒸馏,就能产生白兰地。如果家里有个蒸馏器,你把红酒倒在里面,蒸馏出来的就是白兰地。 验酒机就是一台蒸馏器,有了这个蒸馏器,你就可以把所有的酒蒸馏一下,把酒和酒精分离出来,剩下的酒底子----我们也称其为裸体酒,好喝的就是好酒,不好喝的会有一股尿骚味,就是很次的酒。如果你把红酒放在里面,出来的就叫白兰地。红酒本身并不值钱,葡萄的产量在法国很高,并且酿酒的葡萄大多不好吃,比较酸涩。 我讲这些的意思是,中国应该有白酒的国民认知文化。今天中国的问题不是崇洋媚外,而是我们缺乏对白酒文化的认识,这是要被人家耻笑的。前面摆着中国用粮食酿造的酒,这些都是伟大的酿造艺术中的圣品,而我们却去喝那些用树根、树叶、葡萄、番薯酿造的酒,这在我看来实在是奇耻大辱。 第三种酒叫配制酒。对于酒鬼来讲,配制酒是不太入流的。全世界的药酒,比如劲酒就是配制酒。 总之我们一定要记住,在所有的酒当中档次最高的叫蒸馏酒,蒸馏酒当中品质最好的是中国白酒,喝中国白酒就是在喝规格最高的酒。 因为饮酒造成伤亡事故等很多负面影响,现在国家机关部门正在采取禁止醉驾、控制滥办酒席等措施来维护饮酒文明,深得民众拥护,这里提供鄙人以前发表的几则关于滥饮酒的戏说,博尔一笑! 酒·身体·感情 高致贤 “无酒不成礼义”的传统,而今在一些地方已异化为“逼酒才算盛情”。在敬酒异化为逼酒的过程中,有人还编出不少“理论”。如什么“感情深,一口吞”,“宁愿伤身体,不愿伤感情”等等。情切意笃,旨在劝客多饮酒,藉以表示主人的热情、厚道。 然而,任何东西都有度,真理超越一步就成谬误。敬酒表示感情,逼酒就成野蛮了!而“宁愿……不愿……”论也是大谬:身之不存,情将焉附?本人对此有过血的教训。青年时期搞新闻,经常深入山区采访,入席时间颇多,基层领导盛情,每每以饮酒联络感情,且认真实践“宁愿不愿论”,感情联络了一些,身体却伤得很重:胃溃疡大出血,先后4次住进医院抢救,险些丢了小命,大年三十还住进医院里。住院期间,不少亲友前来探望,可他们多不是持“宁愿不愿论”者。相反,酒桌上坚持“宁愿不愿论”者却极少有人问津。足见“酒论”难以兑现。即使持此“论”者全都去探病,感情也是代替不了病痛的。何况伤痛之苦,开资之巨,只有病者及其家属承担。持“论”者难以理解。 再说,酒精可以使人失去理智,持“论”者大醉之后会将亲友误认为仇敌,酒场中拳脚相见,既伤身体,又伤感情,以自己的行动粉碎了自己的“理论”。其实,逼酒也不尽是逼酒人的内心,只是他们不敢打破陋习形成的精神枷锁。若勇于与陋习决裂,也会得到客人拥护。记得,在某地一次筵席上,我因不胜酒力,提出“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喝多喝少由客人,不伤身体不伤情”的说法,马上得到全场人拥护。并推而广之。可见,文明饮酒是完全能办到的,只要我们不为野蛮助威就行了! (小小说)戒酒 高致贤 酒精中毒对人体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有危害,社会舆论哗然,百姓怨声载道,已经危及到酒徒委员会(以下简称酒委)的生死存亡。于是,酒委作出决定:坚决戒酒!随之而发文件,下纪要,开大会,对“酒罪”口诛笔伐,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反酗酒运动。 酒委员们分成若干工作小组下去指导运动,重点是向受害最深的酒鬼级人物劝戒。 “老A,这酒的害处你是知道的……。”劝酒谈话开始,酒随之上桌。“我晓得,酒的害处多得很,一下子也谈不清,先润润嗓子,我必须先喝些酒思路才放得开。” “喝!”“干!”…… 谈话正在深入进行之中,酒委们轮流上阵,搜索肥肠,呕心沥血;老A感激涕零、五体投地。 次日,另一个工作组又去到老A家,开门见山:“小A,你想想,个个来都喝,天天都酒醉,影响上班,喝坏了身体……” “哎哟,你们太谈得合心了!”老A提出一壶酒:“我听你们的,绝对;只喝这一次,绝对!” “真不再喝了?”“哪个狗氜的还喝!” “好,态度坚决,我们就需要你有这种态度!”酒主委说到这里,举起酒杯约法三章:“我们为祝贺小A的进步最后喝一次,但是不能喊拳,采用文明方式饮酒祝贺,小A,找几盒扑克来。” 小A被“祝贺”得飘飘然。…… 第三日,另一批酒委成员到A家来,从家庭受害角度向老A开导: “A兄,你不兴想想,见人来就喝,不分个白天黑夜,花钱费时不算,吆五喝六的猜拳行令,害得一家老幼不得安宁,亲人们工作一天,中午不能睡午觉,半夜三更你们还划拳打码……” “哎哟哟,你们句句都说在我的心坎上了,我听你们的,绝对!哪个狗娘养的还再喝!”说着,A从床底下提出一个塑料酒桶来:“我就剩这半桶酒了,请大家帮我一把,把它全喝光了,以后绝对不买酒了,绝对!绝对!” “既然老A有此认识,”副主委说,“我们就不必说啦!干脆把它消灭掉。拿骰子来,免得喊拳吵人。”一个通宵过去,委员们翻肠倒肚,老A五体投地。 又一日,酒委们再次来到A家,向小A说:“祝贺你,A同志,酒委全票通过,增选您为本酒委的常委啦!”A高兴万分,马上买酒杀鸡,“感谢哥儿们关心!” “是的,大家是应该好好庆贺庆贺。”主委接过老A的话题,“祝贺小A高升!”于是,老A大摆筵席,庆贺一天,人们吆五喝六地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A对来者千恩万谢,但不知谁是提拔他的关键人物,便悄悄问他的酒友副主委B。B指着杯中之物:“你该好好谢谢它!怎么?还不解?前几次‘考察’中你表现得很好。” 日后,A又加入酒委工作队,还当了个小头目,去向别的酒鬼做工作去了! 敬酒、劝酒莫逼酒 高致贤 每逢佳节喜庆之时,或亲聚友会之日,公私宴请之际,席上少不了以酒助兴。敬酒劝酒,是国人好客的传统表示方法。这种好客之举,在某些边远贫困地区更盛:从敬酒、劝酒发展到逼酒。为了表达主人好客,席上以各种方式敬酒。主人不胜酒力的,也要请有海量之人陪客。先敬后劝,再逼到罚。逼得客人酒醉,醉得客人出丑。才算主人热情。 有的地方流行着一种劝酒“名言”。如什么“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宁愿伤身体,不愿伤感情”等等,将劝酒之力度作为一种表达感情深浅的程度,并以此来作为逼人喝醉酒的理由。某人荣升乡长,哥儿们前往祝贺。主人不敢怠慢,唯恐稍有不周,会被亲友们骂为一当官脸就变;客人也为亲友荣升而颇感荣耀,开怀痛饮,双方以超酒量来表达感情。轮流坐“庄”均以上述“名言”作为劝酒“指南”。一转“庄”轮流结束,宾主东倒西歪,桌翻凳倒杯盘碎;新乡长亲自驾车送客,一场恶性车祸发生,乡长转任黄土县的“县长”,还带着哥儿们去上任。此为典型了!不够典型的也有酒醉之后互相臭骂乃至拳脚相加,伤了身体也伤了感情。 当地有个春节期间待年客的风俗,乡邻亲友间轮流作东,相互攀比,一家比一家热情,一户比一户大方。热情、大方的标志就是看醉倒几个客人,醉倒的客人越多,表示主人越贤慧、越舍得。某年,有两个年纪稍长胃有毛病不胜酒力的客人,自知不是对手,入席前就要求少喝。但在那种“名言”指导下,哀求是无用的,喝不了必须投降:首先举手缴械,而后从酒桌下爬过,爬过后还要学狗叫几声。倘若不愿受此奇耻大辱,便罚酒——揪起头发或揪住耳朵往嘴里灌酒,以野蛮为“热情”,只要能灌酒,不怕伤感情。 以酒敬宾客,不宜苦劝,也不宜硬逼,更不宜野蛮罚酒。否则,就失去了宴清的意义了! 酒令“飞花”在大方 高致贤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刘扬忠的专著《诗与酒》问世后,他送我一本。读着他的《诗与酒》,不禁想起他的“酒与诗”。 一次,二次,……扬忠老弟从北京回到大方,均会邀朋引友,以酒助诗兴,以诗行酒令。且以他专攻唐诗宋词的渊博学识,在家乡创造出一种“飞花酒令”,让酒桌上横飞着诗词佳句,达到酒中诗意浓,吟诗品美酒的最佳饮酒氛围。我们称之为“飞花酒令”,或叫“酒令飞花”。 其实施法则是:先定一位庄主,让他吟出一句或一首古今诗或词作为酒令,诗句中需有风、花、雪、月、诗、酒之类的一至几个字作为“令字”,如“李白斗酒诗百篇”中的“酒”、“诗”就是令字。而后从庄主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往下数,每人一个字,上述“令字”中的某一个落到谁的头上,谁叫接令人,就得喝酒一杯。喝后由此接令人发令。若句中出现几个令字时,便有几个接令人,几人均要喝酒,喝后由第一个接令人发令;若发令人发出的新令中的第一个就是“令字”,如“花落知多少”就叫“自抠”,必须依令自饮后重发新令。如此解释是干瘪的,还是来看看我们行令的场面吧! 扬忠回来了!文友们凡知晓者,无不带着茅台酒,带着臭豆干,带着浓浓的乡情,纷纷流向那古老的小木屋。美酒来了,如何饮得文明?单兵作战的猜拳太俗,团体对阵的“南征北战”太狠,“酒令飞花”便成了我们的保留节目。扬忠是唐宋诗词权威,令句对否有他裁决。“花谢花飞飞满天”,令落己手,发令者“自抠”饮一杯,还害第三位“陪斩”,众笑之中,第二道令“桃花红,李花白,花红花白”发出,可见其欲擒故纵,后法制人,打击一大片,四人端酒杯。在这里,不分专家学者,不论长官职员,不分长幼,职始杂工至县长,年起“而立”逾“古稀”,一律平等,呼官职者遭鄙视。“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诗词为酒令,令必带风花,逢花必饮酒,许多界限被一个“情”字打碎,一个情字把大家拥在一起,一切假面具皆抛到九霄云外,假情假意在这里没有市场。 文友们多半经过“艰苦朴素”的苦行僧生活;抑或是“拿起笔,做刀枪”适应过“其乐无穷”的斗争环境,从未有过这种闲情逸志。今天同在一起“补课”,旨在追回历史造成的感情损失;有话尽情说,有歌尽情唱,喜泪尽情流,歌声笑声碰杯声,声声向夜空飞去。夜色不梦,花月伴饮。 此时啊,什么竹林七贤的放荡,李太白的不羁,苏东坡的狂放……,一切都不在我们这些“高扬酒徒”的话下。此地啊,我们狂舞豪歌,笑傲整个人生舞台,将若干年的离情别绪浓缩为一杯酽酽的乡情。将一杯杯茅台溶于千尺深的桃花潭中,酒兴助得歌伴舞,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批从感情荆棘中过来的感情饥渴者,矢志追回人生应有的感情!刘扬忠的《诗与酒》想是得益于这种生活之中。酒令飞花激起他的创作灵感,遂成《诗与酒》之佳著。 何日君再来,方城酒令定飞花! (小小说)酒趣 高致贤 一日傍晚,B君醉卧沙场不知许久矣!夜色朦胧之中,B觉得似乎有人在抚摸他的脸,怪痒痒的:他本已四肢无力,但右手还是本能地向外一推:“甭费喃!”脸上仍然在痒。他推一次,喊一声:“甭费喃!”感到那手已在伸向其嘴中,惊而难醒,仿佛看到一只大黄狗正在舔他吐出之污物。那狗随着他那有气无力之手乱推,左躲右闪,紧舔不舍。狗见B君总是一种姿势、一种语言,以为主人在同它嬉戏,不时伸出前掌与主人一拍即合。 B君还是只能有气无力地连推带说:“甭费喃!甭费喃!甭……” 嗜酒如命之B君,三日无酒,酒瘾大发。外出觅酒,无钱购酒而返,适逢一熟人邀友人共饮,见B君至,便端一杯敬他。B君觉得一杯难以解馋,又不便多要,灵机一动说:“与其这样干喝呢?还不如拿它同你划几拳!”主人应允。 B与主人首战便输,深表不服,愿与其他客人试个手气,决心夺回胜利。众客人早已看清了B君的出拳套路:均为一拳一掌,即喊“零”喊“五”,出啥喊啥,交替出现,一成不变。于是,全让B君屡战屡输。B也屡输屡战,已至八九分醉意时还在输,输拳赢酒,舌已僵硬,B还在不断赞美对方“神拳……神……拳ˉ拳……” 476 酒趣四则之1、2 一、甭费喃 费者,方言俏皮捣蛋搔扰之意也。 某君醉卧沙场,朦胧中似有人摸其脸,怪痒痒的:右手本能地向外推,推一次,喊一声:“甭费喃!” 一只狗正在舔他吐出之污物,左躲右闪,紧舔不舍。见某君总是一种姿势、一种语言,以为主人在同它嬉戏,不时伸出前掌与主人一拍即合。 某君只能有气无力地连连说:甭费喃!甭费喃! 二、“神拳” 嗜酒如命之A君,三日无饮,酒瘾大发。外出觅酒,无钱购而返,适逢一熟人邀友人共饮,见A君至,便端一杯敬他。A君觉得一杯难以解馋,又不便多要,灵机一动:“与其这样干喝呢?还不如拿它同你划几拳!”主人应允。 A与主人之战皆输,深表不服,愿与其他客人试个手气,决心夺回胜利。众客人早已看清了A君拳路,均为一拳一掌,即喊“零”喊“五”,出啥喊啥,交替出现,一成不变。 酒趣四则之3、4 三、灭蚊好汉 盛夏近秋,蚊虫成群,某乡招待所没有蚊帐,酒友相逢,“南征北战”。 蚊虫夜袭,A君料想当夜难以成眠。战斗结束,他便到室外兜了几圈。待别人早已进入梦乡后,他才带着疲惫上床,竟然没有蚊虫骚扰,颇感奇怪。 天明即起,自己竟然未被蚊叮,却见对面酣然大睡的酒友B半边裸体上黑麻麻的一大片,细看那墨者原是蚊虫,便伸手为其拂开。可夜蚊却纹丝儿不动。何也?细看方知,原来,蚊虫已被B之酒血醉死矣!从此,B便被誉为“灭蚊好汉”。 四、“谢谢大家” 某局庆功会聚餐,每桌特供一瓶茅台酒,领导也不特殊。 书记致词后,各桌开始寒喧,平均分享国酒茅台。九局长今天特别热情:只见他右手握瓶,左手持杯,悠然离座,巡回敬酒。每到一桌边,自斟一杯,举至桌中,扫视全桌人一遍;“同志们辛苦啦!我来敬各位功臣一杯,干!”随之一饮而尽:“谢谢大家!” 每桌边,他都重复着这个动作和这句话。各桌敬完之时,他手中的那瓶“茅台”也喝光了。可与他同桌的人们还未喝到“茅台”。他还在说——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