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草根故事? 主编《新乐故事》杂感 高致贤 本人受命主编《新乐故事》一书,旨在采用民众亲历的故事讲述当代社会发展的一本准志书性质的书籍,总体要求是内容必须真实,表述也要生动! 为什么要讲故事?这里讲的故事是自己亲身经历做成功的事绩,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都必须真实,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是经过艺术加工虚构出来的那种民间传说故事。 怎样讲好故事呢?生动形象,寓理于故事之中,寓情于生动表述。故事有头有尾有过程,有因有果,因果之间要符合逻辑,具有可读性。 草根有何故事可写?我认为:每个遵纪守法的正常人的经历,都有各自的闪光点。社区确定的采写对象经历的闪光点更多一些,其中有些闪光点会更亮一些,只要对于他们的经历仔细了解,认真发掘,就必然能够找到可写的故事。 容易碰到什么问题? 有的常常借他人之光来反衬自己,假如(这里只是假如)有那么一个人,在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没有谈他是怎样取得成绩的,而是强调他得到一张参观北京某某晚会的门票和某主持人照了相。又没有说明那门票的来历和为何同主持人照相的原因。故事又发生在腐败盛行的年代。讲故事的人又不是春晚特邀嘉宾,更不是英模代表。如果不把门票的获得和照相的原因说清楚,在那买官卖官都不足为奇的年代,一张春晚门票和同几个主持人照相算什么?弄不好还是一次腐败行为!这种光借多了,自己反而无光。采访必须挖掘具有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东西。 常常出现什么现象? 面面俱到,平均使力,不分详略,没有重点,空话连篇。例如,一篇千字文,写了一个几十人的文艺团队五六年的文艺活动,演出多少场次、多少节目,获过多少奖,有什么政治意义等等。都是真的。都只说结果,没写过程;像填报表;面面俱到。政治意义提得高,没有事实来体现,没有感人的故事情节,没血没肉没有丝毫人情味,完全成了骷髅架,毫无可读性! 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具体从《新乐故事》的稿源来看,来稿单位或个人都想把自己的成绩写出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又受到用稿单位的字数限制,只好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写,列出不少成果,而没有写出如何取得一件成果的故事;写工作的意义,又没有事实说明意义之所在,只是一句口号。 怎样解决这种问题? 简而言之,写作详略得当,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语言要有人情味。具体说来,从受写对象的若干事例中,挑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故事详写,做到有头有尾有情节,符合逻辑也完整;对于其它事例,分别轻重,采取简述及概括处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描述,使之既有可读性,又不掉重要事实。 2018.3.12.于深圳
|